何長平
我為“小皇帝”畫張像
小虎是鄰家的小孩子,他是個獨(dú)生子,今年八歲了,后腦勺還留了一撮“鴨尾巴”。他是家里的掌上明珠,是家里的“小皇帝”。別看他已上小學(xué)了,可吃飯還要家長喂,穿衣服還要家長幫忙。由于家里就這一棵“獨(dú)苗苗”,爺爺奶奶都過分疼愛他,爸爸媽媽也十分寵愛他。叫他好好學(xué)習(xí),他偏偏愛打游戲機(jī);叫他把東西擺放整齊,他偏偏亂扔亂擺;叫他尊老愛幼,他偏偏目無師長……弄得一家人都拿他沒辦法。
有一次,小虎病了,爸爸、媽媽、奶奶勸著、哄著叫他吃藥,小虎就是不吃。他爸爸說:“吃一粒藥給你十元錢。”他也不吃。逼急了,他拿起剪刀,要剪“鴨尾巴”。一家人嚇壞了,一起哀求他,最后還是沒有吃,卻要吃雪糕。天氣都很冷了,加上他有病,怎么能吃雪糕呢?可他奶奶還是給他買了。
像小虎這樣的獨(dú)生子女,怎么能成為建設(shè)祖國的有用人才呢?因此家長不要嬌慣他了,老師也要嚴(yán)格要求他才行。
繪畫,離不開色彩和線條。用文字給人物、事物“繪畫”,離不開具體的描寫敘述——借助文字描繪人物的形象和言行細(xì)節(jié),使人物像畫作一般清晰地顯示出來,這才能達(dá)到“為‘小皇帝畫幅畫”的寫作目的。
從原文來看,小作者偏重于敘述議論的文字,從多個側(cè)面列出了“小皇帝”的所作所為,雖然全面,但我們面前仍然沒有一幅關(guān)于“小皇帝”真實(shí)的生活畫面。為什么呢?問題就在于只列舉了一系列現(xiàn)象,談得泛泛,而這些也適應(yīng)于所有的“小皇帝”。所以,這幅“小皇帝”的畫面,當(dāng)然也就顯得朦朧不清了。
我為“小皇帝”畫張像
小虎是鄰居家的孩子,今年八歲了,小家伙長得胖乎乎的,個子跟我這個四年級的學(xué)生差不多高,真像只小老虎。他的后腦勺留了一撮“鴨尾巴”,誰要捋一下,他就要和誰“拼命”——那“鴨尾巴”可金貴哩!
昨天,我正在家里做作業(yè),忽然聽到小虎又吼叫起來:“我不吃藥,誰再讓我吃藥,我就剪!”我跑過去一看,小虎在院子里左手抓著“鴨尾巴”,右手拿著剪刀,正對著自己的爸爸媽媽大發(fā)脾氣呢!他奶奶從屋里顫抖抖地走出來,連聲叫著“乖乖”,勸他放下剪刀;他媽媽捧著藥丸,呆呆站定;他爸爸則端著茶杯,不知所措。
“你拉著肚子,不吃藥會……”奶奶開始拜求。“就不吃!”小虎跺著腳,叫著:“上一邊去?!卑职挚嘈χ宓溃骸盎⒆?,吃一丸,爸爸給你十元錢?!薄熬筒?,就不!”小虎又大叫著:“誰再叫我吃藥,我就剪……”說著,真的把剪刀伸向了后腦勺……
在一家人的驚叫聲中,小虎停住手,隨后竟丟下剪刀,雙手叉腰,大叫起來:“先給我雪糕吃,要兩個,都要‘果然愛品牌的!”
修改后的文字刪去了泛泛而談的文字,從人物的主要特征寫起,借助“吃藥”這件具體的事件,以家長們和“我”為襯托,從人物言行細(xì)節(jié)中描繪出小虎這樣一個“小皇帝”形象,揭示出因家庭寵慣、溺愛而出的獨(dú)生子女性格執(zhí)拗、蠻橫的問題。兩稿對比,相信大家也可從中受到啟示:此類人物描寫,首先選材要具體,角度最好新穎,當(dāng)然,畫面也要生動,因?yàn)槌橄蟮氖挛?,往往是難以形成具體的畫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