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霞 唐雨
摘 要 機械化插秧育苗是水稻機械化插秧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而機械化插秧免秧盤育苗技術,避免了傳統(tǒng)秧盤育苗成本高、秧盤播種時不均勻易發(fā)生空盤的特點,具有節(jié)約秧盤成本、秧苗整齊、操作簡單和實用性強等特點?;诖?,對機械化插秧免秧盤育苗的整個過程進行技術總結。
關鍵詞 水稻;機械化插秧;免秧盤育苗技術
中圖分類號:S233.7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1.075
射陽縣農(nóng)牧漁業(yè)總公司位于黃海灘涂,擁有水稻種植面積14 667 hm2,1996年前秧苗栽插均依靠人工完成,每人每天僅栽插400 m2左右,每到插秧季節(jié),急需大量的勞動力,勞動力緊張由此成為農(nóng)忙時節(jié)的難題。1992年,原農(nóng)業(yè)部南京農(nóng)業(yè)機械化研究所進駐射陽縣農(nóng)牧漁業(yè)總公司成立機械化插秧研究基地,歷經(jīng)4年,至1995年機械化插秧技術才基本成熟。目前,公司內擁有10多個機插秧合作社服務組織,每年對公司及周邊機插秧服務面積超7 000 hm2,機插秧水稻均產(chǎn)在600 kg以上。經(jīng)過多年的實踐、總結,一套機械化插秧免秧盤育苗技術已經(jīng)成熟,現(xiàn)將該技術進行簡要介紹。
1 秧池選址與面積規(guī)劃
1)集中育秧。選擇交通運輸便利、灌溉水源充沛、無鹽分的田塊。2)分田塊育秧。在所需栽插的大田靠近進水水源的一端,規(guī)劃秧池。3)秧池面積的確定。秧池板面為寬1.3 m(具體寬度以5片秧盤寬度,為使最邊緣兩塊秧盤切割時不漏苗,建議切割時池兩邊各留2 cm左右秧苗)、長20 m的長方形,板面間間隔距離為0.6 m,實際育秧板面面積與所需栽插的大田面積以1.3 m寬、6 m長的秧池板面,栽插667 m2大田的標準,規(guī)劃所需秧池面積。
2 種子準備
2.1 選種
選擇適合射陽縣栽培的高產(chǎn)抗病品種。種子到正規(guī)的種子經(jīng)營部購買,并留存購種發(fā)票,不建議使用自留種。
2.2 備種
按大田面積6.5~7.5 kg/667 m2(根據(jù)種子千粒質量確定),計算購買種子的數(shù)量。買種時,需測試種子的發(fā)芽率,確保發(fā)芽率在85%以上。
3 基本材料的準備
3.1 塑料薄膜
3.1.1 地膜
購買與秧池板面寬度相適應的1.5絲可降解膜,在地膜買回來后,需在地膜上打孔,利于透氣、透水、吸取基肥。孔距為4 cm×4 cm,孔徑為0.6 cm。打孔方法有如下2種。1)在整卷的地膜上用“手槍鉆”安裝孔徑為0.6 cm的鉆頭,按孔距要求直接打孔。優(yōu)點是打孔過程中,原孔面上的塑料膜隨鉆頭帶出,打出的孔光滑;缺點是耗工費時,孔距外大內小,略有出入。2)按孔距、孔徑、薄膜的寬度,制造一個像狼牙棒式的磙子,再用3個支架,將磙子放在中間的支架上,形成“品”字形,再將新薄膜與成品膜放在磙子兩側,打孔時一邊放,一邊收,讓薄膜經(jīng)過磙子,即可打出孔。優(yōu)點是速度快、省人工;缺點是打出的孔會有原孔面上的薄膜黏連,在使用時有部分小孔會被覆蓋,影響秧苗的透氣、透水與基肥養(yǎng)分的吸收。
3.1.2 拱膜
適用于無霜期前的育秧,采用5絲透明中膜作拱膜。在育秧結束后,可將其洗干凈疊好,選一無植物根莖生長且地勢較高的地方,開挖土窖集中伏土收藏,以備來年再利用。
3.2 無紡布
選購相應數(shù)量的水稻育秧專用1.8 m寬的無紡布備用。
3.3 竹片支架
取用韌性強的毛竹,劈成1.5 cm寬、2.0 m長的竹片,用于拱膜支架。
3.4 干細土
所采用的干細土,需在越冬前耕翻,經(jīng)過一冬天的風化,將其中的有機物進行充分分解,在育秧15 d前,土壤干燥的情況下,按預留秧池面積,每667 m2施復合肥30 kg,用旋耕機進行旋耕破碎,再用2目(篩單孔孔徑1.5~1.8 cm)的鋼絲網(wǎng)做成的“淌篩”對其進行過濾,去其較大的團粒;過篩后的干細土,選地勢較高處,以“梯體”的形式集中堆放,蓋上薄塑料膜(一般采用10絲薄膜)防淋濕,以備用。
干細土中不可用尿素作基肥,因為尿素中的縮二脲在分解過程中會嚴重影響種子的萌發(fā)或出芽,對根也有傷害。
4 浸種時間安排及要求
4.1 浸種時間
一般以大田需插秧時間前推計算:江淮地區(qū),春茬秧向前推30 d左右,麥茬秧向前推22~25 d為落谷時間,落谷時間再向前推5~7 d為浸種時間。
4.2 浸種池的準備
浸種池一般為寬1.5 m(以便于在浸種時人工翻種)的長方形,按地形與種子平鋪10 cm的厚度計算浸種池子的長度與個數(shù)。浸種池子的建造:1)在平地開挖一深25 cm
的長方形池,在挖好的池內鋪設10絲厚的塑料薄膜,高度越過池口,以防滲漏;2)選一平地用磚塊壘成高25 cm的長方形池,在壘好的池內用10絲厚的塑料薄膜,鋪設的薄膜高度越過池口,以防滲漏。無論是開挖土池還是用磚壘成的水池,都要在池內設計一個低洼處(達到能排盡池中積水的目的),安裝一排水管,以便在浸種過程中換水排水。
4.3 浸種
4.3.1 曬種
浸種前,選擇晴好天氣曬種1~2 d,以打破種子休眠,提高種子的發(fā)芽率并有利于芽口整齊萌發(fā)。
4.3.2 非包衣種子
用17%殺螟·乙蒜素可濕性粉劑,200~400倍液浸種,防治水稻的惡苗病和干尖線蟲,浸種時藥液需高出種面
4 cm,將種子倒入藥液后要充分翻動,使藥液浸種均勻。藥浸時間根據(jù)氣溫而確定,日平均氣溫18~20 ℃為60 h,22~25 ℃為48 h。達到時間后,用清水沖洗2~3次,進入正常催芽。
4.3.3 包衣種子
第一次加水浸泡時水面高于種子面4 cm即可,以防水量過大后稀釋了包衣劑的濃度,若種子吸水后水面低于種子面時須添加水至淹沒種子,浸泡12 h后換清水浸泡,進入正常催芽。
4.3.4 浸種水層及管理
種子鋪設厚度一般為10 cm,水層高于種子面10 cm。在種子浸泡過程中,如果在用藥劑浸種期間發(fā)生藥液量少或滲漏而未達到藥浸時間的,必須補充藥液繼續(xù)浸泡,直至達到浸泡時間。
在藥劑浸種處理后,采用日浸夜露的方法浸種,即白天加水高出種子10 cm,晚上再將水排掉,第二天白天再加與第一天同樣水層浸泡。在每次排水前需徹底翻種一次再排水,直至種子繃胸露白達到85%以上。在此過程中要密切關注種子溫度,一般控制在38 ℃以下(手感有熱度無過熱感),如出現(xiàn)高于38 ℃時,要及時翻種,以降低種子溫度。在種子繃胸露白后要注意稻芽的生長速度,落谷前芽長一般控制在0.5 cm以內。如果芽長勢過快,可以通過平鋪在水泥地面、塑料薄膜上(厚度5 cm以下)翻種降溫冷卻或浸泡在水中翻動種子換水降溫,控制芽口生長。
5 秧池的準備
5.1 選址田塊
落谷30 d前需對秧池進行旋耕、整平,然后再上水浸泡,2 d后,再進行秧池板面整理。秧池的板面一般為寬1.3 m,長20 m。板面建好后再整平,然后將水排盡進行日曬“硬化”板面,“硬化”程度以手推車行走不陷為宜。
5.2 干細土的鋪設與整平
5.2.1 鋪土
落谷前一天,將打好孔的薄膜整齊無皺褶地鋪設在“硬化”好的板面上,取兩根與板面長度相同,直徑為2 cm的長繩,分別放在板面兩側的打孔膜上,繩間距為1.3 m,然后在兩繩間用準備好的“干細土”均勻灑在打孔膜上,厚度為2 cm。
5.2.2 整平
在干細土達到基本堆放量后,再用一帶長柄平板工具整平,刮去多余的土,然后移除長繩。
6 落谷
1.3 m寬、6.0 m長的板面落谷量為7.5 kg(干種量計算)。落谷前先小水漫灌干細土,充分浸泡后再將水排去,再將板面硬化,硬化程度以落谷時種子一半陷入泥中而不全部沒入為宜。在符合條件的板面上按種量均勻落谷,待一板面的種子全部落好谷后,用甲霜靈種子處理干粉劑迷霧噴灑在種子上,該藥劑不但有殺菌效果,還有促進根系生長的作用,亦稱盤根劑。噴藥結束后,再在種子上均灑微量干細土,以灌縫略見種子為宜,利于種子扎根。然后用無紡布覆蓋,可防蟲、防鳥、防上水漫灌時種子隨水漂移,再緩慢上清水漫灌。如果上水速度快,會將沖起的泥砂黏在無紡布上,引起無紡布與干細土黏連,影響秧苗的萌發(fā)與生長。
7 秧苗管理
在落谷上水24 h后,排去多余的積水,在無霜期前育秧的,需搭建小拱棚。2~3 d后就可以看到種子露尖生長。
7.1 水溫調節(jié)
無拱膜的,采用日浸夜露的方法進行水層管理,即白天上水,水層不超過秧心,晚上再排干,如此反復;陰雨天不上水。有拱膜的,白天在膜外上水控溫,同時觀察膜內溫度,如果拱棚內溫度高于30 ℃時,及時揭開搭棚兩頭通風降溫,先開下風口,再開一風口,以防先開上風口時,下風處溫度聚增形成燒苗。板面較長的苗床還需在中部開設通風口,以防高溫燒苗。9:00前揭膜,18:00蓋膜為宜。
7.2 施肥
在秧苗生長達到二葉一心時,去掉無紡布,15:00—16:00,每667 m2施尿素15 kg。施肥時需大水漫過秧心,以防肥料落入秧心造成肥害,施肥后保水至第2 d傍晚將水排掉,或在排水后用2%的尿素液噴施,再進行正常的日浸夜露的水層管理。在秧苗栽插前7天,每667 m2施出嫁肥尿素10 kg。
7.3 病蟲害防治
在秧苗期的主要病蟲害為稻飛虱、爛秧病、青枯病、立枯病、稻瘟病和低溫冷害等。應根據(jù)當?shù)氐闹脖P畔⒁?,進行病蟲害的防治。
7.4 煉苗
主要用于拱膜育秧。移栽前7天,在9:00前,先揭開膜兩頭及中部通風進行煉苗,第3 d后選擇晴好天氣的9:00前,再將膜全部揭掉。
8 移栽秧盤的裁切
在秧苗長到四葉一心時就可以進行大田栽插,江淮地區(qū)春茬秧秧齡在30 d左右,麥茬秧秧齡在22~25 d。
8.1 秧盤切割機的設計
根據(jù)秧池的寬度與插秧機秧盤擺放的寬度,設計秧盤切割機的刀片數(shù)量、刀片間距,切成的秧盤寬度小于插秧機秧盤擺放槽寬度2 cm,利于在栽插時秧盤傳輸不受阻。
8.2 秧盤的切割
先用專用切割機切成長條,再用人工切成長60 cm的長方形秧盤。
9 秧盤的運輸
將切割好的秧盤根須部分朝外,卷成圓柱狀,可堆放運輸至栽插地點。
10 剩余秧苗的利用
為了使秧盤切割整齊,在切割秧盤時,在板面的兩側各留有一定寬度的秧苗。待大田栽插結束后,將其收集,用于大田漏栽部分的補苗用。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