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景明
摘要:地理是學生中學階段必修的一門課程,對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尤其是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推行,對學生的地理空間感則提出更高的要求。為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就要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這樣才能不斷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科素養(yǎng),從而為其后續(xù)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而本文則是就信息技術在培養(yǎng)中學生地理空間思維能力中的應用為議題展開論述。
關鍵詞:信息技術;地理空間思維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3.5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10-0047
將信息技術融入到培養(yǎng)學生地理空間思維能力的教學工作中,不僅能夠提升教學的實效性,還可以讓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加強。鑒于此,教師要學會掌握這一教學方式,從而為學生的發(fā)展助力。
一、傳統(tǒng)中學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困難分析
首先,就地理位置定位這一方面而言,地理定位可以說是教師教學工作中的重點內容之一,尤其是進行區(qū)域地理的教學工作時,如果不能夠幫助學生了解各個地理位置,將會很難展開后續(xù)的教學內容,對教學效率的提升也無實際幫助,海陸位置以及經(jīng)緯度位置都屬于地理位置教學內容中的一部分,教師在相關內容的闡述過程中,學生很難在自己的腦海中進行空間定位[1],這樣就很難使其明白各個地理事物間存在的關聯(lián)性。其次,對地理事物的分析,要知道,分析地理事物,不僅僅是從單一的地理要素入手,還需要結合多個角度、多個要素,這樣才不會以偏概全,可問題是在一幅圖中多個要素很難同時顯現(xiàn)出來,這樣一來,學生就很難了解相關的地理規(guī)律,以分析某地區(qū)農(nóng)業(yè)發(fā)達的原因為例,很少有學生能夠從交通、土壤、市場等多個角度來分析有關問題。最后,就是對地理原理的演示,其實在一定程度上來講,一些地理過程都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發(fā)生變化形成的,教師在傳遞有關內容時,很難幫助學生在腦海中產(chǎn)生其形成的完整過程,所以,在多數(shù)情況下,教師用單一的語言來描述教材內容,并且讓學生在一定時間內接受有關知識,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教師要學會將信息技術融入進來,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幫助學生理解有關的知識點。
二、利用信息技術培養(yǎng)中學生地理空間思維能力的策略
中學生的地理空間思維能力涉及到多個方面,其中包括空間定位能力、空間比較能力以及空間綜合分析能力等,以下內容將著重從這幾個方面入手。
1.培養(yǎng)學生空間定位思維能力的策略
一方面,可以結合地圖,幫助學生認識地理事物的位置。地圖是地理教師在教學中不可或缺的輔助工具,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地圖[2],可以讓學生清楚地了解經(jīng)緯度的位置以及一些區(qū)域的分布,久而久之,可以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空間定位的習慣。這樣一來,學生就不需要對有關知識點進行死記硬背。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統(tǒng)軟件來將地圖進行放大或者縮小,還可以對其進行具體的定位,使其變得更加立體化,這樣能夠幫助學生建立地理事物的空間感,使其意識到空間定位思維能力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進行空間的查詢,加強學生對地理位置的認知。不論是進行線路的查詢還是進行準確的定位,都屬于空間查詢的范圍,以線路查詢?yōu)槔饕傅氖菍蓚€地區(qū)間路線的查詢,距離和途徑的特殊地點都能夠通過查詢結果看出來。除此之外,兩個地區(qū)間的相對位置也能夠從結果圖中清晰地顯現(xiàn)出來,這可以幫助學生更有效地分析兩地的位置關系,使其更深層地理解相關教學內容。
2.培養(yǎng)學生空間想象思維能力的策略
首先,可以通過專題地圖的繪制來激發(fā)學生的空間想象思維。在中學地理教學工作中,要想繪制出較全面的地理圖形,需要分析地理空間事物數(shù)據(jù),并對其進行高度的概括,與此同時,結合學生的空間想象思維并在其腦海中構建一個地理空間,學生在此過程中,其大腦必定會處于積極運行的狀態(tài),這對拓展其空間想象思維有很大的幫助。其次,運用三維可視化技術來加強學生的空間想象思維能力。利用信息技術來展開地理教學,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有很大的差異性,因為可以借助地理信息系統(tǒng)中的三維可視化技術,這樣學生就能夠站在三維的角度對地理空間的全貌進行觀看。比如,在講解等高線地形圖的有關內容時,學生只是觀察等高線地形圖一定很難將其與實際的地貌聯(lián)系起來,尤其是山脊或鞍部,這些特殊的地貌學生更是難以憑空想象出來,但是利用信息技術來展開有關的教學內容則可以將等高線地形圖和實際的地形作出形象化的對比,這樣有助于加強學生對相關內容的理解。
3.培養(yǎng)學生空間綜合分析思維能力的策略
(1)要想分析地理要素的空間關系,需要疊加圖層要素,圖層疊加技術是地理信息系統(tǒng)中的其中一項技術,可以實現(xiàn)信息的分層[3]。這樣,學生就能夠更加清楚地了解圖層間的各種關系,這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地理空間綜合分析能力。例如,在講解全球氣候分布的有關內容時,教師除了展示氣候圖層,還要展示全球氣壓帶和風帶圖層。學生要想充分掌握影響氣候形成的因素,就需要通過觀察圖層的疊加情況,以此來做出具體的分析和總結。(2)結合地理學網(wǎng)絡分析,從而找尋最佳的路徑。地理學角度的網(wǎng)絡分析也是地理信息系統(tǒng)的一大功能,利用其進行生產(chǎn)活動的分析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三、總結
總而言之,中學生要想學好地理這門課程,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具備一定的地理空間思維。因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要學會不斷地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空間思維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其更快地掌握相關知識點,對其地理水平的提升也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李屏.GIS在中學生地理空間思維能力培養(yǎng)中的應用[D].福建師范大學,2015.
[2]王波.GIS在高中生地理空間分析能力培養(yǎng)中的應用[D].福建師范大學,2016.
[3]唐信其.基于GIS技術培養(yǎng)中學生地理空間素養(yǎng)的實踐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
(作者單位:內蒙古東烏旗第二中學02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