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體娟
摘 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閱讀能力對一個學生來說,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時也是學生應該具備的一個重要素質。閱讀能力的強弱,與學生獲取知識、提高學習興趣、增長見識以及培養(yǎng)自學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聯系??梢姡囵B(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極為重要。
關鍵詞:存在問題;工具性與人文性;閱讀興趣;閱讀方法
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觀,要求教學是課程創(chuàng)新與開發(fā)的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但是在與學生交往互動的過程中,我發(fā)現絕大多數學生閱讀面相當狹窄,對經典、名著等閱讀太少,甚至沒有興趣閱讀,對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過于膚淺,相應的知識積累太少,文化背景太弱,對許多問題難以深入、廣泛地分析,閱讀量、閱讀興趣、閱讀的深度和廣度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語文教學的高效優(yōu)質。聯系自己的語文教學實際,通過深入分析,我也找到了一些學生閱讀能力低下的原因:
一、單純考慮應試的需要,導致對閱讀教學的忽視
很多語文教學還停留在“傳道授業(yè)解惑”式的知識訓練層面上,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們憑借一本教學參考書領著學生對教材進行所謂的標準化解讀,拘泥于教參及應試需要,教學課文時面面俱到,甚至把課文中的每句話都精講、細嚼,費時費力無效果?!墩Z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p>
二、閱讀缺乏具體明晰的針對性指導
閱讀是一種能力,有其層遞性發(fā)展的規(guī)律,教師具體明晰的針對性指導才能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在一次又一次的閱讀實踐中循序漸進、逐步提升,沒有具體明晰的針對性指導作為支撐,學生的“讀”無疑是“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我想,教師的作用不在于全盤授予,而在于相機誘導,這樣的課程才是動態(tài)的、生成的。
三、閱讀量偏低
語文作為一門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體的學科,在教學方法上有別于其他科目,語文教學的實質是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與作者的對話,與教師的對話。在對話中認識世界感受、生活、體味情感。因此,語文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閱讀文本,讀熟讀透文本,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受,在讀中領悟,在讀中積累語文,要讀到“話如出自己之口”,“意如出自己之心”。
綜上,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可以從如下方面著手。
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可見,同樣的書,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生主動需要。因此,教師要努力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讓他們愉悅地進行課外閱讀,快樂地接受自己想要學習的語文知識。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運用新型的多種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尋找學習樂趣,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鋪就一條新型的高效語文課堂之路。
二、“授人以漁”,讓學生學會閱讀
光有興趣是遠遠不夠的,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在實踐中采用了以下閱讀方法:
第一.多讀。“讀”是語文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理解的前提,是感悟的依托,是表達的基礎。語文課一定要讓學生去讀課文,“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雄辯地說明要多讀書。引導學生原原本本地讀,平心靜氣地讀,前后聯系逐層深入地讀,既重視朗讀,又重視默讀,要求學生用普通話讀準字音,注意停頓抑揚節(jié)奏,讀出感情。反復地讀課文,可以更好地理解課文。
第二.引導學生整體閱讀的方法
葉圣陶說過:“閱讀文章應首先讀通全文,再知道文章之大概。”所以,教師在學生能流利朗讀課文后,要引導學生整體感知全文的內容??梢苑秩剑菏紫戎塾谡w,指導學生初讀課文,掌握梗概,對課文的內容有個整體印象,在此基礎上,第二步提出閱讀要求,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懂得基本方法,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講讀課文,剖析重點詞句段的內涵,為突出文章中心服務,又要從文章中心這個高度來探究作者是怎樣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的,從中領悟其表情達意的寫作方法。第三步再回到整體進行強化訓練,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促進知識向智能的轉化。
第三.精讀法。所謂精讀法,就是對書上的某些重點文章,重點段落要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讀的閱讀方法。它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進行高年級閱讀教學,一定要多讀少講,把比較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讀書,讓學生主要通過自主的入情入境的運用多種形式品讀語言的精妙傳神之處。
第四.默讀法。默讀法就是對所讀的文章不發(fā)音不辯讀,不轉移視線,而是快速地觀其概貌,作出快速的信息處理和消化。
第五.勾畫、摘錄法。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遍喿x時一邊讀一邊想,一邊勾畫,畫出本課生字詞,畫出重點詞語和句子以及自己喜歡的詞句,畫出自己不懂的地方等,通過閱讀,在課本上留下自己“鉆”過、“爬”過的痕跡,然后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同時還可以把文章中富有教育意義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動的詞句、段落摘錄下來,積存進自己的讀書筆記中,為以后的作文準備豐富的語言積累,在寫作時就可以信手拈來。
老師的主導作用不是給學生”魚”,而是教會他們“漁”,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深感語文承載著太多的使命: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提高能力,豐富精神世界,傳承民族文化……可謂千頭萬緒。因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必須“大道至簡”,返璞歸真,注重學生的“讀”才是關鍵。我堅信:在“綠色語文”教學的熏陶帶動下,只要學生掌握了正確的閱讀方法,持之以恒,自己的學生昨日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不久的明天一定是“映日荷花別樣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