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慶煥 范傳芳
摘? 要: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化實施,形體塑身教學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重要性日漸突顯,本文通過對高校形體塑身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作用分析,充分挖掘高校形體塑身教學中體現出的美育價值,應用于高校體育教育的實踐發(fā)展中,進一步提升大學生認識美、體驗美、感受美、欣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高校? 形體塑身? 美育價值
中圖分類號:G831?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1(b)-0113-02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央美術學院老教授回信時強調,“做好美育工作,要堅持立德樹人,扎根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高校的美育教育是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培養(yǎng)學生心靈美、行為美服務的。加強大學生美育教育,有助于提升思想認識和道德情操,有助于增長文化學識和智力水平,有助于促進運動質量和身心健康。高校形體塑身是兼顧塑身、美體、培養(yǎng)禮儀的體育藝術課程,融健身、健美、健心為一體,是高校體育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對大學生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
1? 形體塑身目標是美育任務的重要體現
有專家學者認為,真正的美育是將美學原則滲透于各科教學后形成的教育,是新時代大學生全面發(fā)展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我國高校美育把培養(yǎng)學生充分感受現實美和藝術美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正確理解和善于欣賞現實美和藝術美的知識與能力,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造現實美和藝術美的才能和興趣的作為基本任務。高校體育形體塑身教學的目的、任務。第一,教學學生深入理解掌握形體塑身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功和不同風格的套路動作,培養(yǎng)學生正確身姿和精神氣質。第二,通過改善和提升學生的身體技能、生理狀況和心理素質,塑造健康、標準的身姿體態(tài),促進學生的身心素質全面發(fā)展。第三,伴隨旋律優(yōu)美的音樂,教會學生動作舒展、大方優(yōu)雅的舞蹈動作,培養(yǎng)學生音樂節(jié)奏韻律感和欣賞能力,動作表現和創(chuàng)編能力。形體塑身教學是人體美、動作美、音樂美的綜合體現,形體塑身追求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心靈和健康的體魄,具有獨特的觀賞價值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形體塑身是高校體育教學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高校體育教育和美育教育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2? 形體塑身內容是美育要求的有效滲透
美育是與個體生命狀態(tài)、獨立人格、綜合素養(yǎng)等緊密聯系的,廣泛深入地影響著學生的情感、想象、思想、意志和性格,既能夠豐富學校的文化精神生活,激起學生的情緒體驗,又有助于培養(yǎng)高尚情操,提高社會主義覺悟。高校美育要堅持思想性和藝術性相結合,美育內容和實際生活相結合,情緒體驗和邏輯思維相結合,藝術內容和表現方法相結合,統(tǒng)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結合。在高校形體塑身教學中,主要包含3個方面的基本內容。
2.1 基本姿態(tài)的訓練
基本姿態(tài)是指坐立行臥,當這些姿態(tài)會呈現給人們一定的感覺和印象,端莊、挺拔和高雅的身體形態(tài)會給人以賞心悅目的美感和印象。人的身體體態(tài)具有較強穩(wěn)定、可塑等特性,專業(yè)的練習和長期的訓練,有助于修正人體斜肩、含胸、松垮、屈膝晃體等不良身姿體態(tài)。
2.2 基本素質的訓練
形體基本素質訓練可以采用單人練習和雙人配合相結合的方式,反復訓練人體肩、胸、腰、腹、腿等部位動作以提高人體柔韌性和耐受力?;舅刭|的訓練要堅持由容易簡單到困難復雜的原則,對自身和配合者的承受能力有明確的認知,規(guī)避由于訓練超負荷而引起人身傷害事故,為塑造良好的人體形態(tài)和改善形體的控制力打下堅實基礎。
2.3 基本形態(tài)控制訓練
基本形態(tài)控制訓練的主要內容是通過練習徒手、把桿、雙人姿態(tài)等動作,提高和改善練習者的形態(tài)控制能力,增強人體的正確站姿、坐姿、走姿等形體動作的靈活性,從而改變人體形態(tài)的原始狀態(tài)?;拘螒B(tài)控制訓練是專門性的人體形態(tài)系統(tǒng)訓練,訓練內容相對簡單,但動作標準要求嚴格,訓練過程中應從堅持不懈、持之以恒。
3? 形體塑身作用是美育價值的充分彰顯
美育是一種科學的教育觀念、辯證的教育思維方式和優(yōu)美的教育意境,樹立正確的美育觀念,是按照美的規(guī)律實施美育的首要前提,美育是美學精神和美育思想的集中體現,表現為廣義的觀念形態(tài);美育是審美心理和素質形態(tài)的構建,表現為中義的立美育人;美育也是一種藝術教育,表現為狹義的技藝形態(tài)。美育作為教育價值觀的根本體現,著眼于思考教育的根本問題,著眼于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在教育行為中具有一定的導向作用。
3.1 形體塑身有助于表達肢體動作美感
形體塑身主要以身體各部位的繞環(huán)、屈伸、擺動、跳躍、轉體等復雜動為訓練基礎,在節(jié)奏感強的樂曲中,充分表達訓練者生動形象的肢體動作,展現訓練者美的體態(tài)、氣質和風度,學生能夠在訓練過程中認知形體的美,從內心感受美妙音樂和形態(tài)訓練散發(fā)出韻律的美。形體塑身端莊、舒展、大方、自然、曲線美等特點能走對長期訓練學生的氣質形成產生較大影響,通過芭蕾、舞蹈、體操等形體塑身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高雅氣質、優(yōu)雅身姿和精神內涵。
3.2 形體塑身有助于塑造完美身姿體態(tài)
骨骼、關節(jié)和肌肉等三者的生長發(fā)育和后天塑造決定著一個人的身形體態(tài)。形體塑身訓練能夠有效地增加骨密質厚度、加粗骨徑,改善骨周圍的血液循環(huán)和新陳代謝,促使機體發(fā)育趨于理想化,達到改變學生的骨骼、關節(jié)和肌肉發(fā)育的任務目標。經過長期的形體塑身訓練,改變學生以往形成的不良體態(tài),精壯骨骼,消耗脂肪,形成健美勻稱的身體形態(tài)、良好氣質和外在修養(yǎng),給人以朝氣、健康的美感。
3.3 形體塑身有助于提升學生身體素質
形體塑身在教學內容上采用整體和分部位相結合、重點和全方位相結合的訓練方式,以改變學生體態(tài)動作的原始狀態(tài),增強靈活性和可塑性為目的。通過訓練身體的某個部位或發(fā)展某項素質,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感知覺,增強對肌肉的控制能力,在注重形體美的同時,為“雕琢”身體提供了條件,進一步提高身體的健康水平。
3.4 形體塑身有助于提升音樂鑒賞能力
形體塑身是一門藝術,能夠將美的意境融入到學生的形體訓練中,特別是使學生在音樂教學中感受到美的存在,音樂教學作為形體塑身訓練的途徑,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特色鮮明的音樂能使學生產生強烈震憾和深刻印象,激發(fā)學生內在的情懷和豐富的想象,通過訓練、教學、表演等手段形成對音樂的深層次感知和認識,充分體現學生的審美感受。
高校形體塑身訓練與美育功能、價值有效結合,可謂是相得益彰,在形體塑身訓練中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表現美、學習美和傳播美的能力,改善不良身體姿態(tài)和習慣,提升了審美和鑒賞能力,實現美育教育目的,助力新時代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 曹麗萍.淺談美育的教育價值[J].教育探索,1999(1):58.
[2] 劉雪梅.淺談普通高校形體課教學中的美育教育[J].教學研究,2012(11):97.
[3] 李慧林.健美操對女學生形體塑身的影響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11,8(11):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