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兒
雙手像翩躚起舞的蝴蝶,在空中劃出一道道靈活多變的手勢;清晰流暢的普通話,說話時不時發(fā)出的爽朗笑聲……38歲的鄭璇站在講臺上,正熟練地用手語為24名聾生上手勢漢語課。若不是左耳上露出的助聽器,誰也不會把她與“聾人”聯(lián)系在一起。讓人驚嘆的是,她還是中國首位聾人語言學博士,2008年奧運會(殘奧會)的火炬?zhèn)鬟f手,2018年榮獲“全國最美教師”稱號。10年來,培養(yǎng)特殊教育專業(yè)畢業(yè)生近800人,她的故事上了熱搜,感動了無數(shù)網(wǎng)友。一個健全人都難能企及的事情,她又是如何實現(xiàn)的呢?
2歲失聰,母愛是最好的“助聽器”
鄭璇,一個土生土長的武漢姑娘。2歲時,因注射卡那霉素過量導致患上感音神經(jīng)性耳聾。墜入無聲世界,就像上帝一下子關(guān)掉了交流的大門。平日里一個活蹦亂跳的小女孩,這時只能很無助地望著同齡小孩開心地玩耍,她在一旁滿臉只是無奈。母親心如刀絞,醫(yī)生說,如果早期干預做得很好,孩子還是能“聽”懂話,能夠與正常人交流。
“早期干預!”母親就像看到了一根救命稻草,緊蹙的眉頭舒展開來,這是小鄭璇失去聽覺一個多月來,母親第一次露出笑臉。每天早上一起床,母親就對著小鄭璇的耳朵喊話。有時,小鄭璇“聽”厭了,噘起小嘴老大不高興。母親比劃著笑著鼓勵她:再堅持堅持,雖然你失去了聽覺,但母親愿陪伴你,跨過這道坎,一路上做你最好的“助聽器”!
3歲時,小鄭璇戴上了市場上質(zhì)量最好的助聽器。父母節(jié)衣縮食,還給她買了一臺錄音機,一臺雙卡收錄機,這在上世紀80年代是一筆不小的支出。為了幫助她發(fā)音,放大音量讓她感知聲音、學發(fā)音;母親和外婆一起對她進行康復訓練,有時一個字的發(fā)音就要練幾個月。經(jīng)過漫長的語言康復訓練,她克服辨音、發(fā)音等重重困難。幾年之后,鄭璇依靠助聽器和讀唇,就可以和別人進行交流了。6歲時,她像正常孩子一樣,就讀武漢一所普通小學。
上課時,坐在第一排,緊盯老師的口型,她不是在“聽”,多數(shù)時候是在看。從老師的口型變化中去“汲取”知識。下課后,她再向同學借筆記補全遺漏下的內(nèi)容。回家后,父母親還要結(jié)合筆記重新給她再講一遍。完成當天課程,母女二人還要預習第二天的新課。學習新內(nèi)容,她總要比別人先跑一步。盡管她做了這許多事情,但一個知識點,正常孩子很快掌握了,而她則要像這樣三番五次幾個來回。聽力的障礙,讓鄭璇不得不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精力。
鄭璇的成長離不開母親的精心陪伴,也離不開老師的悉心指導。武漢二中班主任老師陶筱琳對她的影響非常大。很多心里話不會告訴父母,但是會和陶老師講,她甚至是敞開心扉,連日記本也給老師看。陶老師對這位“特殊”學生也是照顧有加,鼓勵的話語也很有詩意:你就像一朵純白的花,正在慢慢舒展開每一片花瓣……在陶老師的鼓勵下,鄭璇不停地用筆傾訴著自我,還嘗試寫詩歌、小說。后來,她的隨筆集被“榕樹下”文學網(wǎng)站在首頁推介,高考語文考了130分。
無聲世界,成就中國首位聾人語言學博士
上天總是眷顧努力的人。高考前最后一次模擬考試,鄭璇以武漢市江岸區(qū)第一的成績傲壓群雄。高考成績也很驕人,順利地被武漢大學錄取,并就讀于武漢大學國家人文科學實驗班。
其實,殘疾人學生在普通高校里讀書,應得到資源上的支持。比如,聾生要有翻譯,不適合的課可以不參加。但鄭璇沒有把這樣的“利好特權(quán)”帶進自己的課堂中來,她甚至連這樣的觀念都沒有。就是憑著這股毅力,大二時,在放棄英語聽力部分的情況下,她順利通過了英語四六級考試。
“舞蹈給了我自我表達的新路徑。”一談起舞蹈,鄭璇就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激動。大學期間,她加入了湖北殘疾人藝術(shù)團,還參與了著名舞蹈《千手觀音》的表演。說到這段往事,鄭璇不忘補充一句:“那是邰麗華親自教的我們。”這位土生土長的“武漢姑娘伢”,還是2008年奧運會(殘奧會)火炬?zhèn)鬟f手。到復旦讀博后,鄭璇成為學校博雅藝術(shù)團舞蹈隊的隊長,帶領(lǐng)著同學編排舞蹈。
聾人、博士、舞者,是鄭璇身上的三個標簽。在時間和精力的分配上,她運用得恰如其分。依靠雙眼“看課”和課外自主學習,鄭璇在2009年獲得博士學位,成為中國首位聾人語言學博士,并熟練地掌握了漢語、英語、中國手語和美國手語等四種語言,甚至還會武漢方言。
重慶是聾人高等教育在西部唯一的點,重慶師范大學特殊教育學院的智障教育在全國領(lǐng)先,但聾人教育還是空白。了解這些情況后,畢業(yè)之際,鄭璇直接將簡歷投給了重慶師范大學特殊教育學院:“我要做乘法,教出更多優(yōu)秀的搞特殊教育的老師,推動中國聽障教育的發(fā)展,這樣可以改變更多殘疾孩子的命運”。父親放棄了上海的優(yōu)渥條件,和她一起來到學校做教學和心理咨詢的工作。父母打算退休后到重慶生活,一家人將在重慶扎根。
唇耕手耘,為聾聽世界搭建橋梁
“因為我自己是聾人,所以在聾生教學中是更有優(yōu)勢?!闭n堂上,鄭璇總是把這種優(yōu)勢發(fā)揮到極致,熟練的手語配合唇形,再加上豐富的肢體語言和表情,以及輕松、互動性強的課堂氛圍,使得她的課不僅在聾人學生中有口碑,其他專業(yè)甚至兄弟院校的師生也常常慕名到她的課堂旁聽。
精湛的中英文口語、優(yōu)美的書面語、靈活的舞蹈體態(tài)、干練的中國手語和英國手語,鄭璇在不知不覺中扮演著聾人和聽力健全人之間交流的角色,愿在兩者之間搭建一座溝通的橋梁。
已畢業(yè)6年的劉霜霜,如今仍然和鄭璇保持著聯(lián)系。剛進入大學時,劉霜霜很自卑,不敢與人交流。通過一段時間的接觸,鄭璇發(fā)現(xiàn),劉霜霜有跳舞天賦,她可以運用肢體語言,將舞蹈里蘊含的情感表達得酣暢淋漓。于是,鄭璇鼓勵劉霜霜,給她展示舞蹈特長的機會,并多次在演出時讓她擔任領(lǐng)舞角色。慢慢地,劉霜霜越來越自信,不僅不再害怕與人交流,還時常登上各大舞臺。2015年,劉霜霜參加《中國夢想秀》表演手語舞蹈《隱形的翅膀》,感動了在場所有觀眾。
“不一樣”的教學理念,在不知不覺中感染著每一個人。去年高考剛結(jié)束,張斐然收到7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最后還是選擇了重慶師范大學?!斑x擇重慶師范大學,是因為鄭老師。”張斐然希望跟隨鄭老師學習,以后也像鄭老師一樣幫助更多人。
鄭璇以關(guān)注聾人的語言和教育為基礎,不斷拓展與“聾”相關(guān)的研究觸角,包括手語翻譯、聾兒早期干預、聾生融合教育等。她發(fā)表專業(yè)學術(shù)論文25篇,出版專著及教材4部,學術(shù)界同行給予她的評價是:開創(chuàng)了中國聾人進入大學任教并獲副教授職稱和碩士生導師資格的先河。十年來,她培養(yǎng)的特殊教育專業(yè)畢業(yè)生近800人,有30%都選擇從事教育工作。她連續(xù)多年蟬聯(lián)“重慶師范大學最受畢業(yè)生歡迎的教師”,2018年當選“全國最美教師”。她還作為中國首位公派聾人身份的教師,到國外進行了一年的授課和交流。教學之余,鄭璇還從事世界手語大會、世界手語翻譯大會、美國東部手語教師工作坊的發(fā)言和相關(guān)社會工作。每到一個城市出差,她都會擠出時間拜訪當?shù)靥亟虒W校和殘障機構(gòu)。
“除了聽,聾人們什么都能做。”未來,信心滿滿的鄭璇,將繼續(xù)用愛在學生們的無聲世界里創(chuàng)造最美妙的聲音。
編輯/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