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明清時期清江浦的開鑿及清江浦城的興起

    2020-04-07 03:28:20王新權(quán)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學報 2020年1期
    關鍵詞:清江浦清江淮安市

    王新權(quán),李 群

    (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 中華農(nóng)業(yè)文明研究院,江蘇 南京 210095)

    淮安是一座因水而生的城市,坐落于古淮河與京杭大運河的交匯處,境內(nèi)河湖交錯,水網(wǎng)密布。在古代,這里更是大運河的重要樞紐,其許多水利建設、城市發(fā)展都與運河息息相關。所以淮安這座城市的歷史也是運河的發(fā)展史,運河的興衰決定了淮安城市的興衰,而清江浦便是這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明永樂十三年,陳瑄循北宋沙河故道開鑿清江浦水利,并在河道上遞建移風、板閘、清江等五座節(jié)制閘,在清江閘附近設清江督造船廠、轉(zhuǎn)運漕糧的常盈倉以及收取關稅的據(jù)點,清江浦周邊城鎮(zhèn)逐步興起繁榮。清晚期以后,隨著大運河水運功能的衰退,海運興起,清江浦城也出現(xiàn)了由繁榮走向衰落的趨勢,但其對淮安城市發(fā)展歷史仍有不可忽視的影響。至今,清江浦都是淮安最繁華的城市中心。由于清江浦在運河中的重要性,其中也不乏對這一水利的專門研究,例如(明)萬恭的《治水筌蹄》、范娟的《清江浦:運河上的文旅中心》、荀徳麟《清江浦運河與運口考》等,但是都缺乏對清江浦的開鑿整治與淮安城市發(fā)展聯(lián)系的系統(tǒng)性研究。本文擬從清江浦的開鑿開始論述,遞進到清江浦城的興起與繁榮,最后揭示如今的清江浦對整個淮安城市發(fā)展的影響。由于資料有限,如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方家指正。

    1 陳瑄開鑿清江浦

    京杭大運河是目前世界上最長、最古老的人工運河。而在命名上古代并沒有大運河的叫法,整個大運河是在不同時代分段開鑿而成,工程之大,時間之長非今日所能想象。古人一般都是給大運河分段命名,而運河清江浦段便是其一?!熬┖即筮\河最早開鑿于春秋時期,完成于隋朝,繁榮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前后持續(xù)1779年,全長1 797 km。在這漫長的歲月里,清江浦段運河作為京杭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運河發(fā)展史上都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尤其是在明清時期,淮安因運河興盛繁榮而催生城市發(fā)展鼎盛,成為當時大運河沿線的漕運指揮、河道治理、漕船制造、糧食儲備、淮北食鹽集散等五大中心?!盵1]

    清江浦則因運河而生。大運河自隋煬帝大力開鑿貫通后,為南北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在經(jīng)歷宋金長期對峙后,南北運河阻塞不暢,元朝雖開會通河,但因淺澀不能通行重船,漕糧以海運為主?!睹魇贰ず忧尽酚涊d“海運多險,陸挽亦艱。”[2]因海上風浪大,且易受潮汐洋流影響,對港口建設要求高,再加上海運風險大等諸多原因,古人并不喜海運,所以疏浚大運河的工程迫在眉睫。到明初,明太祖建都金陵(今南京市),北方戍邊的軍糧、物資等,主要靠海運補給,部分由運河北上,漕糧運輸需水陸兼程,每遇風雨泥濘,陸運艱辛,途中漕糧損失也大。[3-4]此時,朝廷命漕運總督平江伯陳瑄重開會通河以及疏浚大運河,陳瑄“議造淺船二千余艘,初運二百萬石,寢至五百萬石,國用以饒,時江南漕船抵淮安,率陸運過壩,逾淮達清河(淮河北岸運河之口),勞資其巨?!盵5]陳瑄在重開會通河時,因大運河地勢高而淮河地勢偏低,為防止大運河河水流走,泄入淮河,而修建了義、禮、智、信四座水壩,再加上原來的仁壩,合稱淮安五壩。這里的“過壩”就是指這五壩。五壩類似于現(xiàn)在的船閘,主要解決運河、淮河之間商旅漕船來往的問題。此外,船只在渡過閘壩時,要先將貨物卸下,而后用人力將空船拖拉過壩,再將貨物裝載上船,古代稱之為盤壩。此舉費時費事,且上下搬運容易造成貨物損耗,可謂是勞民傷財。為避免船舶盤壩,陳瑄親訪當?shù)鼐用癫⑦M行實地勘察,經(jīng)當?shù)乩险呓ㄑ裕骸盎闯俏鞴芗液鞅?,距淮河鴨陳口僅二十里,與清江口相值,宜鑿為河,引潮水通漕。宋喬維岳所開沙河舊渠也。”[5]故永樂十三年,陳瑄于自淮安城西管家湖至淮陰鴨陳口,開清浦江河,并在河道上建移風、清江、福興、新莊四座閘,使船舶航行在水流平緩河道之中。永樂十五年,陳瑄又在移風閘的南二里處新建了板閘。如圖1所示五閘聯(lián)合使用,不僅平復了水流、有利通航,還起了防止泄水過多的作用。自此大運河淮安段的漕運便由清江浦入淮,清江浦因而興盛。

    圖1 明初淮安五閘及清江浦運河示意圖

    2 清江浦城鎮(zhèn)的興起

    優(yōu)越的交通條件是城鎮(zhèn)興起的重要條件。在陸路交通尚不發(fā)達的古代社會,陸上交通工具主要就是馬車,單人騎馬腳程還能快些,但一旦需運載大批量貨物,馬車的弊端立即凸顯無疑。首先,馬車載重有限,成本高;其次,路途顛簸,容易損耗貨物;再次,古代社會山賊流寇肆行,安全性低。而這時水路則顯得尤為重要,尤其對于長距離大宗貨物運輸具有巨大優(yōu)勢。所以從明代初期開始,朝廷就十分重視對運河的疏浚,明代歷史上層出不窮的河道總督、漕運總督就是明證。他們?yōu)橹卫磉\河、管理運河上做出過巨大建樹。而陳瑄作為明代的第一任漕運總督,前期為疏通運河,開鑿清江浦,后期更是駐節(jié)于淮安,為管理清江浦,治理運河做出重要貢獻。

    自清江浦河開鑿以后,漕船開始經(jīng)清江浦河道至淮陰新莊口會黃(淮)河,避免了盤壩之勞費,同時也避開了山陽灣的風濤之險?;窗策\河沿岸的水陸交通樞紐也逐漸轉(zhuǎn)移到清江浦。據(jù)明代席書《漕船志》記述:“這里(清江浦)居天下之中,北達河、泗,南通大江,西接潁、壽,東近滄溟。乃江淮之要津,漕渠之吻喉?!盵6]清江浦河的開鑿使得清江浦成為淮安市新的水利樞紐,是清江浦城興起的最重要因素,除此之外,另有一系列關鍵因素促進了清江浦城的興起和繁榮。

    清江閘的修建是清江浦城興起的第一大關鍵。清江閘扼運河咽喉,是跨運河唯一的陸上通道,為水陸交通要沖,是古清江浦城鎮(zhèn)的繁華中心。古時民間就流有一句民諺:到了大閘口,方知天下大矣。這里的大閘口指的就是清江閘,也是運河至今保存完好且尚在利用的惟一古閘,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清兩朝,清江閘更是遠近聞名,一是因為清江浦為運河沿線大都市,天下糧倉所在地、南船北馬交匯處所。二是因為清江閘為漕運咽喉、國家命脈所系,每年十萬漕軍護萬余糧船過閘北上,是為內(nèi)河運輸大觀。清江閘旁立有“南船北馬舍舟登陸碑”,既說明了這地方為江淮重鎮(zhèn)、交通要道,又提示了運河對這座城市興起的重要性?!肚褰钟洝氛f:“明中葉以降,黃、淮、運頻繁糾葛于清口上下,動關宸慮。河漕重臣,咸躬行而圖治。既而河督建閫,屬官列署,牙節(jié)相招,儼如省會。當其盛時,夾河二十里,居民十萬戶,肩摩轂擊,袂帷汗雨,南船北馬,九省通衢,雖漢口、金陵不能過也。其間國命揮灑如土,脂膏流于街衢,尤為清江浦之繁華,涂抹奢靡之色彩?!盵7]由于明代中葉以后,黃河幾度奪淮。突如其來的洪流,不僅沖決了淮河流域長期以來自然形成的水道,也帶來頻繁的水災、旱災,此外滾滾洪流還帶來了大量的泥沙,淤塞了淮河流域眾多大大小小的航道,其中淮河、大運河更是首當其沖。大運河的水運功能也由此衰退,為減輕運河行運壓力,清政府甚至規(guī)定清江浦以北的運河只允許漕運船只通過,不準民船行駛。因此大量旅客必須在清江閘處進行“南船北馬”交通方式的變更,大大促進了清江浦城的繁榮發(fā)展。

    清江船廠的設置是清江浦城興起的第二大關鍵,而清江浦曾是全國最大的內(nèi)河船舶建造基地。據(jù)《漕船志》,[7]明永樂七年(1409年),淮安、臨清肇建清江、衛(wèi)河二廠。平江伯陳瑄督漕時,查清江浦閑曠之地,建蓋漕軍各衛(wèi)所造船廠房,漕船廠規(guī)模始備。當時清江浦船廠的規(guī)模究竟有多大,據(jù)史料記載,江漕船廠位于清江浦南岸,共轄82衛(wèi)所船廠。其中京衛(wèi)廠轄34衛(wèi)廠,在今三亞路對岸至清隆橋東,長6里;衛(wèi)河廠轄18衛(wèi)廠,在清隆橋東至大閘口東,長2 500 m;中都廠轄12衛(wèi)廠,在清河路東至西安路西,長2 500 m;直隸廠轄18衛(wèi)廠,在西安路西至韓信城西,長3 500 m。清江漕船廠工匠分艌匠、箬篷匠、竹匠、索匠、船木匠、鐵匠、油灰匠等,共6 000余名。每年清江廠造漕船532只,衛(wèi)河廠132只,合計765只。清江船廠所造漕船占全國漕船的近六成。既大大滿足了全國漕船的需求,又為清江浦的經(jīng)濟帶來巨大收益。

    清江浦糧倉的建設是清江浦城興起的第三大關鍵因素。明清時期江南運河區(qū)域既是漕糧的重要輸出地,也是商品經(jīng)濟較為發(fā)達的地區(qū)。[8]在清江浦河開通之前,明初的漕糧運輸都是先抵淮安口岸,再陸運至清河,費時、費力又耗錢。但在清江浦開通以后,漕運則便利了很多,清江浦鎮(zhèn)也逐漸發(fā)展成為漕運重鎮(zhèn),作為漕運重鎮(zhèn),必然會有大量的糧食囤積于此,建倉儲糧成為清江浦建設的重要內(nèi)容。其中以常盈倉最為著名,明代的清江浦城內(nèi)還設有常平倉2處、預備糧庫3處、莊倉(即民間糧庫)5處。清江浦作為漕糧轉(zhuǎn)運樞紐,每逢漕運旺季接收和轉(zhuǎn)運的糧食數(shù)以萬計,糧倉的設置主要是為了便于暫時貯存和轉(zhuǎn)運糧食。當時的清江浦城更是被稱為“天下第一糧倉”。

    關稅據(jù)點的設立是清江浦城興起的第四大關鍵因素。清江浦主要占有兩個稅收據(jù)點,其一是鈔關稅收,明朝設立鈔關,旨在征收船稅。明初共設立七大鈔關,分別是漷縣關、臨清關、濟寧關、徐州關、淮安關(在今江蘇淮安)、揚州關(在今江蘇江都縣)、上新河關(在今南京)。其中淮安關位于清江浦,為戶部儲糧和工部抽分,“前者源于常盈倉,后兼管抽稅;后者則應于清江造船廠,先后征收船料、船體和船貨?!盵9]其二是清江閘稅收,承擔“稽巡裝卸貨物,稽徵重運糧船過淮下卸貨物抽分”[10]之任務。另外,據(jù)明制,漕船可以攜帶土特產(chǎn)沿途販賣,“許令附載土宜,免征稅鈔[5]?!痹谀撤N程度上也推動了清江浦的商業(yè)發(fā)展。

    綜上所述,清江閘的修建,清江船廠的設置,常盈倉的建設,關稅據(jù)點的設立,且在清江浦設總河河道廳、漕運行府、戶部分司、工部分司等河道、漕運和造船等管理機構(gòu),管理漕船制造、河道治理、關稅征收和漕糧儲運等各項事宜,所有這些都為清江浦的興起、發(fā)展成為運河中心城市奠定了基礎.

    3 清江浦對淮安城市發(fā)展的影響

    歷史上,淮安一直是個“江海通津”之地。淮安的水利設施不在少數(shù),水利是農(nóng)業(yè)的命脈,特別是在以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為主導的古代封建社會,水利建設更顯得尤為重要。人們之所以依水而居,是因為有水的地方,滋潤了萬物,原始的農(nóng)耕得以發(fā)展,中華民族作為典型的農(nóng)耕民族,繁衍生息、男耕女織,世世代代從水的滋養(yǎng)中不斷發(fā)展。[11]對淮安這座城市發(fā)展影響最大的水利工程莫過于大運河的開鑿。淮安的發(fā)展可以說是“成也運河,敗也運河”。運河興則淮安盛,運河衰則淮安敗。而清江浦的建成開埠,不僅使得運河船只可南往淮河駛向江南杭州,亦能北通臨清入“衛(wèi)運河”直達北京,京杭運河因此全部暢通。其后,陳瑄興建船廠、漕糧倉,將清江浦交通樞紐作用的發(fā)揮推向了極致,清江浦迅速成為長江以北的重要城市和交通樞紐。清江浦本是河名,距今不過603年歷史,與淮安的淮陰或楚州、山陽等名字相比,太顯年輕?;窗渤擎?zhèn)因水而生,緣水而興,大運河兩岸人民聚集成市,清江浦逐漸成為城市名。

    在清江浦作為交通樞紐之前,末口曾是當時的交通樞紐,前文提及到的“盤壩”就位于末口(今淮安市淮安區(qū))。為使來往船只順利入淮,便在末口立堰以控制南北兩側(cè)水位,堰稱北辰堰,末口成為運河入淮的重要運口。并因其處于交通要沖,人煙聚集很快發(fā)展成為北辰鎮(zhèn)。北辰鎮(zhèn)也成為今天淮安市淮安區(qū)的城市雛形。至明代,由于清江浦的開鑿,清江浦取代了末口的交通樞紐地位。終明一代,清江浦成為淮安商業(yè)最繁華的地段,是淮安的經(jīng)濟中心,而此時淮安的行政中心即淮安府城,以山陽縣為治所,是整個地區(qū)的軍事、行政中心。這時清江浦亦是淮安府城的管轄范圍,至清朝,淮安的軍政也逐漸轉(zhuǎn)移至清江浦。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移淮揚道駐清江浦;甚至淮海道“應駐安東而官署未建”也以清江浦為行館。咸豐五年(1855年),黃河北徙,清江浦的河務機構(gòu)裁減提上日程,于是在咸豐十年“部議裁河員,以漕督監(jiān)管河務”[12],次年,又將漕署由淮城遷至清江浦,這是府城山陽地位驟降和清江地位抬升的明顯標志。晚清時期,由于清江浦交通樞紐地位的喪失,清江浦也開始逐漸衰落。雖然清江浦在衰落,但其地區(qū)行政中心的地位卻這一時期愈來愈凸現(xiàn)出來。不但淮、運交會地帶最高級別的官員常駐清江浦,咸豐十年(1860年),又“增設淮揚鎮(zhèn)總兵歸于漕督節(jié)制”,此后常駐清江浦。這是本區(qū)最高軍政機構(gòu),掌握重兵,對日后清江浦的地位深有影響。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漕督、總兵俱裁,更置江北提督”,正是在這些軍隊駐節(jié)基礎上進行的,“凡綠營之制有漕標(漕運總督所部),有鎮(zhèn)標(淮揚鎮(zhèn)總兵所部),合漕、鎮(zhèn)而一者又有提標(江北提督總部)”即為此證。這之后又在清江浦一度設江淮省,“江淮”取名自“江寧、淮安”兩府之首字,置江淮巡撫,江淮省區(qū)域約轄有今江蘇省長江以北和長江以南的南京。但不久江淮省因遭到大臣反對而廢除。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撥令新軍第十三協(xié)駐清江浦,并擴充為混成協(xié)。[12]這一連續(xù)的軍事、政治機構(gòu)駐在清江浦是對清江浦地位的確認。這也很清楚地顯示出,清江浦地位的提高是本區(qū)明代以來因運口變化而引起的運河城鎮(zhèn)交通地位變化的繼續(xù)。

    總之,由于清江浦交通樞紐的地位,清前期便奠定了其商業(yè)中心的地位,到清后期又確立其行政中心的地位,到此,清江浦中心城市的地位最終確立。自民國起,淮揚鎮(zhèn)署、第六行政區(qū)、淮陰專區(qū)直至淮陰市(2001年改淮安市)等行政中心一直都駐節(jié)于此,至今都是淮安地區(qū)的中心城市。至2016年,淮安行政區(qū)劃調(diào)整,清河區(qū)和清浦區(qū)合并成為清江浦區(qū),清江浦成為淮安市當之無愧的市中心。其實,在陳瑄督運之前,今淮安市區(qū)清浦、清河的大部地段還是人煙較少的“曠之地”,自清江浦疏鑿、四道閘修建、轉(zhuǎn)搬倉落成、造船廠投產(chǎn)之后,這里遂變得繁華起來。明、清兩朝清江浦兩岸,帆店林立、車水馬龍,迎來送往的是四海三江的鹽商大賈??滴酢⑶〉鄱巯群笥{南巡,親臨江南,使得清江浦聲名鵲起,繁華一時?!鞍倮镩L淮浩渺如練,柳浪堤岸漁歌互答。汲波吞鯨舟楫帆影,襟吳帶楚淮勝東南”正是清江浦興起和繁盛時期的真實寫照[4]。

    4 結(jié) 論

    歷史上,沿大運河兩岸誕生了無數(shù)的運船出入之口即運口,但并不是每一個運口都能形成發(fā)展一個繁華的城市。清江浦以其交通要津的地位,促進了淮安城市的發(fā)展,這是淮安運河文化的特色,在大運河沿線諸城市中是少見的,也是淮安的運河歷史文化留給現(xiàn)代人的寶貴遺產(chǎn)。

    近年來,淮安市政府為積極建設淮安、策應建設蘇北重要中心城市的定位,大力發(fā)展以運河文化、地方文化為特色的主題旅游,打造清江浦景區(qū)?!澳洗瘪R,舍舟登陸”石碑昭示著昔日的繁榮,清江浦樓、河下古鎮(zhèn)、御碼頭、漕運總督署、清江大閘、石碼頭街等皆見證過淮安繁華興盛的歷史進程。清江浦區(qū)作為現(xiàn)今淮安市的中心市區(qū),其對周邊區(qū)縣的榜樣和輻射作用不言而喻,以淮安市中心清江浦區(qū)的發(fā)展帶動整個淮安市的區(qū)域經(jīng)濟發(fā)展,推動整個淮安市的經(jīng)濟文化建設。

    如今,清江浦更是一部歷史文化底蘊豐厚的巨著。她的身上散發(fā)出既古老又現(xiàn)代的氣息。新淮安正以日新月異的變化煥發(fā)著蓬勃的生機,以全新的面貌向世人展現(xiàn)著“運河之都”的無窮魅力。

    猜你喜歡
    清江浦清江淮安市
    淮安市以黨建抓引領 鍛造應急鐵軍
    淮安清江浦區(qū)專委牽頭 遇事不愁
    漫話清江浦
    華人時刊(2022年5期)2022-06-05 07:32:38
    淮安市強化“三個一” 提升應急通信保障能力
    淮安清江浦區(qū)確保管道安全
    文脈清江浦 非遺“磁場圈”
    華人時刊(2020年13期)2020-09-25 08:21:42
    清江引
    影劇新作(2018年1期)2018-05-26 09:00:52
    魚躍清江 廣場舞
    文化交流(2017年8期)2017-09-14 22:03:27
    同飲清江水 共護母親河——首個“清江保護日”在長陽舉行
    學習月刊(2015年23期)2015-07-09 05:41:54
    淮安市
    江蘇年鑒(2014年0期)2014-03-11 17:10:11
    临沭县| 曲靖市| 永德县| 建始县| 新邵县| 长宁区| 天峻县| 公主岭市| 玉田县| 河西区| 阿瓦提县| 石阡县| 莱芜市| 元阳县| 余姚市| 聊城市| 长治市| 易门县| 枣强县| 出国| 克山县| 大邑县| 城固县| 镇康县| 武城县| 晋宁县| 砀山县| 灵宝市| 永登县| 鄂温| 格尔木市| 伊宁市| 鄂尔多斯市| 和田市| 信阳市| 九龙坡区| 加查县| 分宜县| 成都市| 余庆县| 蕉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