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帆 單淑珍
(大連大學附屬新華醫(yī)院神經內科,遼寧 大連 116023)
腦血管疾病是造成人類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中腦梗死的病死率較高。老齡化的加劇提高了老年腦梗死的發(fā)病率,多數患者在治療后會伴有不同程度的殘疾。老齡化的加劇使得老年腦梗死發(fā)病率不斷提升,治療后,大多數患者會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常規(guī)護理以提供醫(yī)療監(jiān)護、進行生活照顧為主,在早期康復訓練與心理護理方面具有明顯不足,缺乏個性化的護理措施,造成機體恢復情況欠佳,大腦功能改善程度不理想,進而產生各種后遺癥,對患者的生活質量構成嚴重威脅[1]。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預后,我院嘗試對老年腦梗死患者采取早期康復護理,效果良好,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收集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治療的老年腦梗死患者78例。數字表隨機將78例患者分為2組,每組各39例。對照組中22例男性,17例女性;年齡最小60歲,最大78歲,平均(62.5±4.7)歲。實驗組中23例男性,16例女性;年齡最小60歲,最大78歲,平均(62.3±4.4)歲。兩組患者臨床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可對比。
1.2 方法。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執(zhí)行醫(yī)囑,密切觀察病情進展,開展用藥指導、飲食指導等。
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行早期康復護理:①運動功能康復訓練:肢體位置應正確擺放,體位以健側臥位為主,定時更換;訓練頸部、肘關節(jié)、肩關節(jié),從大關節(jié)開始,至小關節(jié)結束,初始活動度以小為宜,隨著時間推移,可逐漸加大活動度,直至關節(jié)完全屈伸;活動軀干關節(jié),活動方式包括脊椎伸展式、抱球式等;以上肢外展外旋式活動肩胛部位;取15°~30°臥位,展開擺髖、軀干扭轉等訓練,每隔3 d增加15°,至90°為止;床邊開展站位訓練,待站立平衡,繼續(xù)進行步行訓練,先扶持站立步行,接著做跨步、爬臺階等動作。②神經功能康復訓練:病房內部擺放食品、生活用品,刺激患者的觸覺;護理人員朗讀詩歌、播放音樂,刺激患者的聽覺;通過看電視、看報、讀書等方法,刺激患者的視覺。以上方法可逐漸提高患者的語言功能、認知水平、智力水平。③日常生活能力訓練:針對性訓練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包括大小便自理、上下床動作、飲食動作、穿衣動作等;參考患者喜好,安排賞花、太極拳、散步等活動。④針對性心理護理:在院期間,綜合評估患者心理狀態(tài),了解其心理問題,給予針對性心理疏導。對于悲觀患者,要營造利于其康復的環(huán)境,鼓勵患者多進行康復訓練,并講解康復訓練對不良情緒、日常生活能力恢復的影響,引導患者選取康復榜樣,在榜樣的激勵作用下堅持完成訓練;對于煩躁、焦慮患者,要積極與其溝通,主動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耐心傾聽患者主訴煩惱,解答患者疑惑,給予安慰、支持、鼓勵,說明心理障礙的調節(jié)方法;對于抑郁、絕望患者,介紹醫(yī)院的醫(yī)療水平與成功恢復案例,樹立患者自信心,使其以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各項護理措施,促進病情康復。
1.3 觀察指標:①情緒狀態(tài):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分與抑郁量表(HAMD)評分[2]評估患者情緒狀態(tài),分值0-54分,分值越低,情緒狀態(tài)越佳。②生活質量:自制生活質量調查問卷,調查內容包括以下3項:日常生活能力、運動情況、神經功能狀況。評分標準如下:2分,優(yōu)秀;1分,良好;0分,差。分值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tǒng)計學分析:基于SPSS21.0版本統(tǒng)計學軟件建立數據分析模型,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指標以均數±標準差(±s)的形式描述,組間差異采用t檢驗,P<0.05,表示二者結果比較差異顯著。
2.1 兩組情緒狀態(tài)對比:實驗組情緒狀態(tài)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明顯(P<0.05)。見表1。
表1 兩組情緒狀態(tài)對比(±s,分)
表1 兩組情緒狀態(tài)對比(±s,分)
2.2 兩組生活質量對比:實驗組生活質量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明顯(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生活質量對比(±s,分)
表2 兩組生活質量對比(±s,分)
報道指出[3],腦梗死治療后患者不但會出現功能障礙,還會發(fā)生精神、性格、心理方面的變化,溫小鳳[4]調查顯示,住院老年腦梗死患者中,焦慮評分均分為(35.21±3.64)分,抑郁評分均分為(36.57±3.82)分,可見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比較嚴重。本研究結果也顯示,兩組老年腦梗死患者的焦慮、抑郁程度偏離正常范圍。實施不同的護理干預后,實驗組焦慮、抑郁評分明顯下降,這是因為早期康復護理加強了患者的心理護理,通過針對性的心理指導措施改善了患者的情緒狀態(tài)。不良情緒會直接影響腦梗死患者預后,延長神經功能損傷恢復時間,增加疾病的復發(fā)率與病死率[5],經過心理護理后,患者的負性情緒得以緩解,神經功能恢復情況也明顯改善。
大腦的可塑性與可逆性較強,通過開展各種康復訓練,可以刺激運動通路神經元,加強殘存細胞興奮性,進而修復梗死灶周圍組織,形成新的神經通路,提高患者的軀體功能與生活能力[6]。本研究結果顯示,實施康復訓練后,實驗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運動情況明顯加強,凸顯出早期康復護理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早期康復護理可以提高老年腦梗死患者的生活質量,減輕患者的不良情緒,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