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飼料蛋白水平對湘華鯪幼魚生長性能、體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

    2020-04-06 05:10:12程小飛李傳武蔣國民曾國清李金龍劉明求梁志強徐遠琴
    水生生物學報 2020年2期
    關鍵詞:蛋白組生長率幼魚

    程小飛 李傳武 , 鄒 利 蔣國民 曾國清 , 李金龍劉明求 梁志強 徐遠琴

    (1. 湖南省水產(chǎn)科學研究所, 長沙 410153; 2. 水產(chǎn)高效健康生產(chǎn)湖南省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 常德 415000; 3. 湖南省水產(chǎn)原種場, 長沙410153; 4. 長沙南方職業(yè)學院, 長沙 410208)

    湘華鯪, 俗稱“青魚”,Sinilabeo decorusTung ting (Nichols), 隸屬于鯉形目(Cypriniformes)鯉科(Cyprinidae)鲃亞科(Barbinae)華鯪屬(Sinilabeo), 是湖南特有的一種中型野生經(jīng)濟魚類, 主要分布于湘、資、沅、澧四水[1]。湘華鯪肉質(zhì)細嫩、味道鮮美, 是人們喜愛的經(jīng)濟魚類之一。20世紀80年代野生湘華鯪的漁產(chǎn)量占沅陵縣江河總漁獲物的三分之一, 平均年產(chǎn)16×104kg以上, 是沅水的主要經(jīng)濟魚類[2]。受攔河筑壩和違禁捕撈等因素的影響, 湘華鯪的野生種群急劇減小。為滿足市場需求及資源保護, 本課題組經(jīng)過多年的科研攻關, 在湘華鯪的引種馴養(yǎng)及人工繁殖技術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3],基本實現(xiàn)湘華鯪的規(guī)?;敝? 并定期在湘江、沅水等天然水域進行增值放流。開展湘華鯪營養(yǎng)需求研究及開發(fā)其專用配合飼料是實現(xiàn)湘華鯪規(guī)?;B(yǎng)殖及增殖的重要舉措。

    飼料中蛋白質(zhì)是決定魚類生長最關鍵的營養(yǎng)物質(zhì), 同時也是決定飼料成本的主要因素之一[4—5]。飼料中蛋白質(zhì)含量不足, 將導致魚類生長速度和飼料效率降低[6—8]; 而飼料中蛋白質(zhì)含量過高, 不但使水產(chǎn)養(yǎng)殖成本增加, 且魚類攝入過量的蛋白質(zhì)通過氧化脫氨基作用分解, 產(chǎn)生過多的氨氮排泄物, 會在一定程度上加重養(yǎng)殖水體的污染[9—12]。除魚類生長性能、腸道健康等指標外, 有的研究還將不同蛋白水平對魚類體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作為確定飼料適宜蛋白水平的指標[13—16]。目前國內(nèi)外對湘華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學特征[1,2,17]、人工繁殖[3]、遺傳育種[18—20]及營養(yǎng)成分[21,22]等方面, 有關湘華鯪蛋白需要量的研究尚未見報道。本實驗以湘華鯪幼魚為對象, 通過研究不同蛋白質(zhì)水平飼料對其生長性能、形體指標、一般營養(yǎng)成分、肌肉氨基酸組成及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 以期為湘華鯪幼魚蛋白質(zhì)需求量及其飼料配方研發(fā)提供參考資料。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飼料

    本實驗設計5組實驗飼料(表 1和表 2), 其蛋白質(zhì)水平分別為: 32.57%、37.58%、42.76%、47.83%和52.22%; 本實驗所需魚粉等飼料原料均購于湖南大北農(nóng)農(nóng)業(yè)科技有限公司。實驗飼料原料經(jīng)粉碎后過60目篩, 由江蘇正昌SZLH200型制粒機制成1.5 mm粒徑顆粒飼料, 風干后于-20℃冰柜儲存。

    1.2 實驗魚及飼養(yǎng)管理

    實驗湘華鯪由湖南省水產(chǎn)研究所繁育的1冬齡魚種。選擇初始體質(zhì)量(14.40±1.08) g湘華鯪幼魚450尾, 隨機分配在15個水泥池, 每個實驗組3個重復, 每個重復30尾, 飼養(yǎng)于湖南省水產(chǎn)科學研究所孵化棚內(nèi)的養(yǎng)殖系統(tǒng), 水泥池規(guī)格為長2.8 m×寬1.6 m×高1.0 m。飼養(yǎng)實驗期間按初始體重的3%—5%投喂, 日投喂4次, 養(yǎng)殖實驗持續(xù)60d。期間水溫為23.0—29.50℃, 溶氧為5.91—7.33 mg/L, pH為6.80—7.45, 氨氮小于0.10 mg/L, 亞硝酸鹽小于0.05 mg/L, 硫化物小于0.05 mg/L。

    1.3 樣品采集

    實驗魚麻醉、血清制備及樣品保存等方法參考程小飛等[23]; 成活率(Survival rate)、攝食率(Feeding rate)、增重率(Weight gain rate)、絕對生長率(Absolute growth rate)、特定生長率(Specific growth rate)、飼料系數(shù)(Feed conversion ratio)、蛋白質(zhì)效率(Protein efficiency)等生長性能指標及肥滿度(Condition factor)、肝體比(Hepatosomatic index)、臟體比(Viscerosomatic index)、脂指數(shù)(Lipid index)、腸指數(shù)(Intestine index)、腸長比(Intestine length ratio)等生物學性狀計算公式參照程小飛等[23]。

    1.4 樣品分析

    取樣及對樣品的處理: 全魚樣直接將實驗魚全魚麻醉, 而肌肉樣取實驗魚背部兩側肌肉, 分別用組織搗碎機粉碎以做體成分分析。

    體成分測定: 水分、粗蛋白質(zhì)、粗脂肪、灰分及氨基酸的測定方法參考程小飛等[22], 其中粗脂肪檢測使用儀器為丹麥FOSS索氏抽提器, 粗蛋白檢測使用儀器為丹麥FOSS Kjeltec8400全自動凱氏定氮儀, 氨基酸檢測使用儀器為德國Sykam公司S-433D型氨基酸分析儀。

    表 1 實驗飼料配方及化學成分(%干物質(zhì))Tab. 1 Formulation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diets (% dry matter)

    表 2 實驗飼料氨基酸組成(%干物質(zhì))Tab. 2 The amino acid profile of the experimental diets (% dry matter)

    血清生化指標測定: 本實驗生化指標的全稱、英文及縮寫參照程小飛等[23], 檢測儀器為美國貝克曼庫爾特AU5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

    1.5 數(shù)據(jù)處理

    實驗數(shù)據(jù)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經(jīng)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后, 用Duncan’s多重比較比較來確定各實驗組間差異的顯著性,P<0.05被認為差異顯著。

    2 結果

    2.1 飼料不同蛋白水平對湘華鯪幼魚生長性能的影響

    由表 3所示, 本實驗中飼料不同蛋白水平對湘華鯪的成活率和飼料系數(shù)沒有顯著影響(P>0.05)。當飼料蛋白水平在32.57%—42.76%, 隨著飼料蛋白水平升高, 湘華鯪攝食率、增重率、絕對生長率、特定生長率均呈現(xiàn)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趨勢, 但差異不顯著(P>0.05); 而當飼料蛋白水平在42.76%—52.22%, 隨著飼料蛋白水平升高, 湘華鯪攝食率、增重率、絕對生長率、特定生長率均呈現(xiàn)降低的趨勢, 且52.22%蛋白組顯著低于42.76%蛋白組(P<0.05)。蛋白質(zhì)效率隨著飼料蛋白水平的升高而降低, 降到一定水平后趨于穩(wěn)定, 具體表現(xiàn)為32.57%>37.58%>42.76%>47.83%=52.22%, 除47.83%與52.22%蛋白組及37.58%與42.76%蛋白組沒有顯著差異(P>0.05), 其他各組均差異顯著(P<0.05)。

    如圖 1所示, 以特定生長率為指標, 通過折線模型擬合得到一齡湘華鯪(14.40 g)對飼料中蛋白質(zhì)的需要量為42.91%。

    2.2 飼料不同蛋白水平對湘華鯪幼魚形體指標的影響

    形體指標如表 4所示, 隨著飼料蛋白水平升高,湘華鯪肥滿度基本呈降低趨勢, 52.22%蛋白組最小, 且顯著小于其他各實驗組(P<0.05), 其次是47.83%蛋白組, 顯著小于32.57%蛋白組(P<0.05);肝體比呈先降后升的趨勢, 37.58%蛋白組最小, 且顯著低于32.57%、47.83%、52.22%蛋白組(P<0.05), 其他各組差異不顯著(P>0.05); 腸體比呈降低趨勢, 且52.22%蛋白組顯著低于32.57%蛋白組(P<0.05); 臟體比、脂指數(shù)、腸指數(shù)各實驗組沒有顯著差異(P>0.05)。

    2.3 飼料不同蛋白水平對湘華鯪幼魚組織營養(yǎng)成分影響

    組織營養(yǎng)成分如表 5所示, 湘華鯪幼魚肌肉粗蛋白質(zhì)含量隨著飼料蛋白水平升高而增大, 且52.22%蛋白組顯著大于32.57%和37.58%蛋白組(P<0.05), 42.76%蛋白組顯著大于32.57%蛋白組(P<0.05); 肌肉灰分含量42.76%蛋白組最小, 且顯著低于37.58%、47.83%及52.22%蛋白組(P<0.05); 各實驗組間湘華鯪全魚的粗蛋白質(zhì)、粗脂肪、灰分、水分及背肌的粗脂肪和水分含量沒有顯著差異 (P>0.05)。

    2.4 飼料不同蛋白水平對湘華鯪幼魚肌肉氨基酸組成影響

    肌肉氨基酸組成如表 6所示, 不同實驗組湘華鯪幼魚背肌中均檢測出17種常見氨基酸(色氨酸因酸水解未檢出), 其中52.22%蛋白組的蛋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天冬氨酸、絲氨酸、谷氨酸、丙氨酸、精氨酸、必需氨基酸總和、非必需氨基酸總和、鮮味氨基酸及氨基酸總和顯著大于32.57%蛋白組(P<0.05), 其他各實驗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苯丙氨酸、賴氨酸、蘇氨酸、纈氨酸、甘氨酸、胱氨酸、酪氨酸、組氨酸、脯氨酸及非必需氨基酸總和各實驗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

    表 3 飼料不同蛋白水平對湘華鯪幼魚生長性能的影響Tab. 3 Effects of dietary protein level on growth performance of S. decorus Tungting (Nichols)

    圖 1 飼料蛋白水平與湘華鯪特定生長率之間的關系Fig. 1 Broken-line analysis of specific growth rate (SGR) and dietary protein level for S. decorus tungting

    2.5 飼料不同蛋白水平對湘華鯪幼魚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

    血清生化指標如表 7所示, 不同蛋白組間甘油三酯(TG)和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水平均表現(xiàn)為37.58%<32.57%<42.76%<47.83%<52.22%, 且52.22%蛋白組顯著高于37.58%蛋白組(P<0.05); 低密度脂蛋白在蛋白水平52.22%達到最小值, 且其顯著低于32.57%和42.76%蛋白組, 其他各實驗組間差異不顯著; 各實驗組湘華鯪幼魚血清中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堿性磷酸酶、葡萄糖、總膽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沒有顯著差異(P>0.05)。

    表 4 飼料不同蛋白水平對湘華鯪幼魚形體指標的影響Tab. 4 Effects of dietary protein level on condition factors of S. decorus Tungting (Nichols)

    3 討論

    3.1 飼料不同蛋白水平對湘華鯪幼魚生長性能及飼料利用的影響

    特定生長率、增重率等指標通常是魚類營養(yǎng)學研究中用來評價其生長速率的重要指標。在本實驗中, 湘華鯪的生長速率隨著飼料蛋白質(zhì)水平的升高呈現(xiàn)先降低后升高趨勢, 當生長速率達到一定水平后卻隨著飼料蛋白質(zhì)水平的升高而顯著降低。這與林淑琴等[24]對大黃魚(Pseudosciaen acrocea)的研究結果相似, 即在適宜范圍內(nèi)提高飼料蛋白質(zhì)水平會加快魚體的生長速率, 而超過適宜范圍, 飼料蛋白質(zhì)水平的升高會導致蛋白質(zhì)效率下降,而作為能量消耗的蛋白質(zhì)增加, 造成魚類生長的下降。而一些學者對團頭魴(Megalobrama amblycephala)[25]、泥鰍(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26]等的研究結果表明魚體的增重率、特定生長率隨著飼料蛋白質(zhì)水平升高而顯著增大, 當達到一定水平后生長速率趨于穩(wěn)定。近5年來, 筆者以生長性能為評價指標, 發(fā)現(xiàn)不同規(guī)格湘華鯪幼魚的最適蛋白質(zhì)需要量各不相同, 相同規(guī)格湘華鯪幼魚的最適蛋白質(zhì)需要量相近。本實驗中, 以生長性能為評價指標做出初步判斷, 湘華鯪幼魚的最適宜蛋白質(zhì)水平為32.57%—42.76%。

    表 5 飼料不同蛋白水平對湘華鯪幼魚組織營養(yǎng)成分影響Tab. 5 Effects of dietary protein level on body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 decorus Tungting (Nichols)

    表 6 飼料不同蛋白水平對湘華鯪幼魚肌肉氨基酸組成和含量的影響(%鮮重, n=3)Tab. 6 Effects of dietary protein on muscle amino acids composition and contents of S. decorus Tungting (Nichols) (% fresh weight, n=3)

    飼料系數(shù)、蛋白質(zhì)效率等指標是評價飼料利用率高低的重要指標。本實驗中蛋白質(zhì)效率隨飼料蛋白水平的升高而顯著降低, 這與蔣陽陽等[25]對團頭魴的研究結果一致。而一些學者對大黃魚[24]、泥鰍[26]等的研究報道認為, 飼料系數(shù)隨蛋白水平的升高呈現(xiàn)先降低后穩(wěn)定。分析認為, 本實驗中湘華鯪幼魚的飼料利用率較低, 飼料系數(shù)較高(3.87—4.51)的原因, 除了與王賓賢等[1]報道湘華鯪屬于口下位、野生魚以藻類為食等生物學特性有一定關系外。本課題組為探索湘華鯪的蛋白質(zhì)需要量及食性, 2013—2018年分別對不同規(guī)格湘華鯪進行養(yǎng)殖實驗, 發(fā)現(xiàn)湘華鯪性情急躁、馴食難度大、養(yǎng)殖實驗期湘華鯪對配合飼料攝食強度較小、飼料溶失率高等也是導致其飼料利用率偏低的重要因素。以飼料效率為評價指標做出初步判斷, 湘華鯪幼魚的最適宜蛋白質(zhì)水平為32.57%。

    在本實驗中湘華鯪生長曲線基本符合魚類生長率隨著營養(yǎng)素含量的增加呈線性上升, 然后達到一定營養(yǎng)素濃度范圍時, 呈現(xiàn)生長率隨著營養(yǎng)素含量的增加而下降[27]。因此, 本實驗通過特定生長率(SGR)和飼料蛋白質(zhì)水平的折線法(Broken-line模型)分析表明, 湘華鯪幼魚(14.40 g)達到最大生長速度時飼料蛋白質(zhì)水平為42.91%, 這與姜巨峰等[28]報道的適合鯪(Cirrhinus molitorella)幼魚(8.9 g)生長的最佳蛋白質(zhì)含量為42.5%結果相似。而毛永慶等[29]研究認為適合鯪魚(Cirrhinus molitorella, 5.51 g)生長的最佳蛋白質(zhì)含量為(36.62%—38.86%), 其低于本研究及姜巨峰等[28]的最佳蛋白質(zhì)含量水平, 這可能與其養(yǎng)殖試驗周期(較短)、飼料配方及研究方法有一定關系。

    表 7 飼料不同蛋白水平對湘華鯪幼魚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Tab. 7 Effects of dietary protein level on serum biochemical indices of S. decorus Tungting (Nichols)

    3.2 飼料不同蛋白質(zhì)水平對湘華鯪幼魚形體指標的影響

    形體指標(如肥滿度、肝體比等)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魚類的營養(yǎng)狀態(tài)[30]。在本實驗中, 飼料蛋白質(zhì)水平對湘華鯪幼魚臟體比、脂指數(shù)、腸指數(shù)均無顯著影響, 而對其肥滿度、肝體比、腸體比影響顯著。一般認為魚類的肥滿度高, 表明魚的形體和營養(yǎng)狀態(tài)好, 生長速度較快。與本實驗結果不同的是, 陳建明等[14]對研究表明, 蛋白質(zhì)水平對青魚(Mylopharyngodon piceus)的肥滿度和肝體比無顯著影響。桑永明等[30]報道, 蛋白質(zhì)水平對方正銀鯽(Fang zheng caucian carp)的肝體比無顯著影響。徐革鋒等[13]等報道飼料中過高或過低蛋白質(zhì)含量都將導致細鱗鮭(Brachymystax lenok)的肥滿度及肝體比顯著降低, 這與本實驗中飼料蛋白質(zhì)水平超過42.76%湘華鯪幼魚肥滿度顯著降低的結果類似, 而與本實驗中高蛋白組(47.83%和52.22%)和低蛋白組(32.57%)的肝體比顯著高于中蛋白組(37.58%)結果不符, 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可能與實驗魚的食性等有關。同時, 本實驗結果表明, 過高的蛋白質(zhì)水平同樣導致湘華鯪幼魚腸體比顯著降低。分析原因可能是過高蛋白質(zhì)水平會增加魚類的代謝負擔,進而抑制魚類的生長[31], 在形體方面表現(xiàn)出對其肥滿度和腸體比產(chǎn)生負面影響, 這也與筆者多年研究發(fā)現(xiàn)湘華鯪的腸體比與其體重呈正相關一致。根據(jù)形體指標做出初步判斷, 湘華鯪幼魚飼料中蛋白質(zhì)的適宜添加量應該在32.57%—42.76%。

    3.3 飼料不同蛋白質(zhì)水平對湘華鯪幼魚體成分的影響

    魚類對蛋白質(zhì)的需要量不僅是維持魚體蛋白質(zhì)動態(tài)平衡所必需的蛋白質(zhì)量, 更是能使魚類最大生長所需要的蛋白質(zhì)量, 且科研和生產(chǎn)人員更關注的是能使魚體內(nèi)蛋白質(zhì)積蓄最大量所需的最低蛋白質(zhì)量[5]。飼料蛋白質(zhì)水平對魚體蛋白質(zhì)及氨基酸含量的影響在不同的研究中結果不盡一致。在本實驗中, 飼料蛋白質(zhì)水平對全魚水分、粗脂肪、粗蛋白質(zhì)、灰分及肌肉的水分和粗脂肪含量無顯著影響, 這與葉文娟等[26]對泥鰍及陳林[32]對芙蓉鯉鯽(Furong crucian carp)報道一致, 即全魚的一般營養(yǎng)成分不受飼料蛋白質(zhì)水平的影響。湘華鯪肌肉粗蛋白質(zhì)含量隨著飼料蛋白質(zhì)水平升高而顯著增加,這與對臺灣泥鰍(Taiwan loach)[33]、匙吻鱘(Polyodon spathula)[34]、星斑川鰈(Platichthys stellatus)[35]、赤眼鱒(Squaliobarbus curricuius)[36]、血鸚鵡(Cichlasomasp.)[37]和寶石鱸(Scortum barcoo)[38]等的研究結果一致, 這說明湘華鯪幼魚魚體蛋白質(zhì)的沉積與飼料蛋白質(zhì)水平存在明顯的正相關性。而蔣廣震等[39]對斑點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呂耀平等[40]對刺鲃(Barbudes caldwell)的研究表明, 飼料蛋白質(zhì)水平對肌肉蛋白質(zhì)含量沒有顯著影響, 同時林淑琴[24]對大黃魚(Pseudosciaena crocea)的研究表明, 隨著飼料蛋白質(zhì)水平的上升, 小規(guī)格大黃魚全魚的蛋白質(zhì)含量顯著升高, 而中規(guī)格魚和大規(guī)格魚全魚蛋白質(zhì)含量未見顯著變化。分析認為不同蛋白質(zhì)水平造成魚體蛋白質(zhì)沉積差異的原因不僅與實驗魚的種類及蛋白質(zhì)水平相關, 而且與實驗魚規(guī)格大小有關, 相對于中規(guī)格和大規(guī)格, 小規(guī)格魚的生長代謝更加旺盛, 對蛋白質(zhì)的需要量更大。因此在適宜范圍內(nèi)隨著飼料蛋白質(zhì)水平升高, 魚體將攝食更多的蛋白質(zhì)消化吸收, 成為魚體構建蛋白質(zhì), 并用于維持和修復機體組織[30]。本實驗中52.22%蛋白組湘華鯪肌肉的粗蛋白質(zhì)含量顯著高于32.57%和37.58%蛋白組(P<0.05), 而與42.76%和47.83%蛋白組(P<0.05)差異不顯著, 根據(jù)魚體內(nèi)蛋白質(zhì)積蓄最大量所需的最低蛋白質(zhì)量做出初步判斷, 湘華鯪幼魚飼料中蛋白質(zhì)的適宜添加量應該為42.76%。

    本實驗中不同蛋白質(zhì)水平對湘華鯪幼魚肌肉氨基酸組成有顯著影響, 且基本反映了飼料中氨基酸組成, 分別與徐革鋒等[13]、吉紅等[41]、Ye等[42]對細鱗鮭、框鱗鏡鯉(Cyprinus carpiovar.specularis)、異育銀鯽(Carassius auratusgibelio)的報道相似, 而Jiang等[43]對雜交石斑魚(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s♂)、Schwarz等[44]對鯉(Cyprinus carpioL.)研究表明實驗魚的肌肉氨基酸組成不受飼料中蛋白質(zhì)和氨基酸的影響。本實驗中高蛋白組(52.22%)的蛋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天冬氨酸、絲氨酸、谷氨酸、丙氨酸、精氨酸、必需氨基酸總和、非必需氨基酸總和、鮮味氨基酸及氨基酸總和顯著大于低蛋白組(32.57%), 而其他組間這些氨基酸含量沒有顯著差異。分析認為, 魚體氨基酸組成是否受飼料蛋白質(zhì)水平影響與飼料蛋白質(zhì)水平及其氨基酸含量的高低相關, 正如本實驗中低蛋白組之間或高蛋白組之間沒有顯著差異,但超過一定范圍的高蛋白組飼料其實驗魚的氨基酸組成會顯著大于低蛋白組。根據(jù)肌肉氨基酸的沉積最大量所需的最低蛋白質(zhì)做出初步判斷,湘華鯪幼魚飼料中蛋白質(zhì)的適宜添加量應該為37.58%。

    3.4 飼料不同蛋白質(zhì)水平對湘華鯪幼魚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

    魚類血液與機體的代謝、營養(yǎng)狀況及疾病有著密切的關系[45]。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在膽固醇及甘油三酯轉運過程中有著重要作用, 其含量可在一定程度上顯示機體對甘油三酯和膽固醇的轉運能力[46]。在本實驗中高蛋白組(52.22%)的低密度脂蛋白濃度顯著小于低蛋白組(32.57%和42.76%), 甘油三酯濃度則相反, 高蛋白組(52.22%)顯著大于低蛋白組(32.57%), 表明高蛋白會抑制湘華鯪幼魚血液中脂肪的代謝, 這與在梭魚(Liza haematocheila)[47]、吉富羅非魚(Oreochromis niloticus)[48]、馬來西亞鯰(Mystus nemurus)[49]和石斑魚(Epinephelus malabaricus)[50]的研究結果相一致, 但與異育銀鯽[42]、芙蓉鯉鯽[32]、方正銀鯽[30]研究結果不符。這可能因實驗魚的種類、規(guī)格大小、飼料蛋白源及養(yǎng)殖環(huán)境不同, 導致魚體血脂水平有所差異。

    谷丙轉氨酶(ALT)和谷草轉氨酶(AST)是魚體肝臟中重要的氨基轉移酶[51], 正常情況下在血清中活性較低, 當發(fā)生肝臟損傷或病變時才大量釋放到血清中, 其升高的程度與肝細胞受損的程度相一致[52]。在本實驗中ALT和AST各實驗組均沒有顯著差異, 但高蛋白組(47.83%—52.22%)的AST有隨飼料蛋白質(zhì)水平增加呈升高的趨勢, 這表明高蛋白組飼料可能會對湘華鯪幼魚的肝胰臟功能有影響,相關結論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證實。根據(jù)血清指標作出初步判斷, 湘華鯪幼魚飼料中蛋白質(zhì)的適宜添加量應該為32.57%—42.76%。

    4 結論

    在本實驗條件下, 綜合湘華鯪幼生長速率、形體指標、健康狀況及其肌肉蛋白質(zhì)和氨基酸蓄積最大量所需的最低蛋白質(zhì)含量等因素, 湘華鯪幼魚(14.40 g)飼料中蛋白質(zhì)的適宜添加量為37.58%—42.76%。通過特定生長率(SGR)和飼料蛋白水平的折線法分析表明, 湘華鯪幼魚達到最大生長時飼料蛋白質(zhì)水平為42.91%。

    猜你喜歡
    蛋白組生長率幼魚
    基于轉錄組和蛋白質(zhì)組分析篩選五龍鵝產(chǎn)蛋相關候選基因
    日本落葉松以林分平均木材積生長率代替林分蓄積生長率可行性驗證
    防護林科技(2020年9期)2020-11-09 01:45:24
    GLUT1在甲基苯丙胺與HIV-Tat蛋白協(xié)同誘導大鼠血腦屏障通透性改變中的作用研究
    食管疾病(2019年2期)2019-07-03 06:22:16
    海南省馬占相思生長率模型研建
    精料不同蛋白質(zhì)水平對泌乳水牛泌乳量和乳成分的影響
    基于海南省連清資料建立松樹和橡膠樹材積生長率模型
    黃顙魚幼魚的賴氨酸需要量
    黃顙魚幼魚對飼料中維生素C的需要量
    不同溫度條件下褐菖鲉幼魚的耗氧率和排氨率
    海洋浮游纖毛蟲生長率研究進展
    科尔| 永善县| 双桥区| 邹平县| 贵州省| 金华市| 临湘市| 大化| 抚州市| 白山市| 屯留县| 简阳市| 宜州市| 哈密市| 肇东市| 津市市| 廉江市| 南阳市| 隆林| 修水县| 中西区| 获嘉县| 夹江县| 达日县| 莱西市| 连山| 普陀区| 闽侯县| 余干县| 清原| 晋宁县| 三门峡市| 乐业县| 禄劝| 平舆县| 曲周县| 景东| 武安市| 渝北区| 双桥区| 昌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