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潤琴 周香 彭映彩
(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人民醫(yī)院 云南 香格里拉 674499)
慢性根尖周炎是一種由微生物長期存在于根管中導致感染引起的牙科疾病,多表現(xiàn)為破壞患者的牙槽骨并且在根尖組織中形成炎性肉芽組織[1]。根管治療術是治療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的主要方法,這種治療方法又分為多次性根管治療和一次性根管治療。臨床上,醫(yī)師多采用多次性根管治療法對患者進行治療,但是治療療程長,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多影響[2]。而一次性根管治療法的治療效果和患者術后疼痛等問題在醫(yī)學界又存在一定的爭議。因此,本次研究旨在更深入的探討一次性根管治療與多次性根管治療對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選擇2018年3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60例患者。觀察組有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齡在20歲~6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7.5±2.5)歲。對照組有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齡在21歲~6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6.5±2.8)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接受多次性根管治療:將封有氫氧化鈣糊劑的根管置于患者患牙處,用牙膠、All Plus材料對患牙進行填充處理,囑咐患者在5~7天內來復診。復診時,檢查治療效果情況,并拆除暫封材料,繼續(xù)按照上述治療步驟,多次對患者患牙治療。
觀察組患者接受一次性根管治療:首先,利用一般的常規(guī)方法對患者進行開髓和拔髓處理,并進行根管預備處理。然后,利用雙氧水對患者患牙病灶進行清理,用冷側方加壓辦法、牙膠、AH Plus材料進行填充處理,一次性完成所有操作。
此次研究的判斷標準有兩個,一是患者術后的疼痛程度,二是臨床效果。
利用VAPS評分法評判疼痛程度,滿分為100分,根據(jù)分數(shù)大小分為三個等級,分數(shù)越高的痛感越強。具體為:評分<40分為輕微疼痛;評分在40~70分之間為中度疼痛;評分在>70分重度疼痛。
臨床效果分為愈合、有效和無效。經(jīng)過對患者的一年隨訪,若無不良癥狀,功能完全恢復,經(jīng)檢查顯示一切正常則為愈合;經(jīng)檢查顯示患者根尖周破壞區(qū)縮小為有效;經(jīng)檢查顯示患者根尖周破壞區(qū)擴大為無效。總有效率=(愈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運用SPSS20.0軟件對本次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分析,計數(shù)資料與計量資料分別進行χ2檢驗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顯著性。
數(shù)據(jù)顯示,術后1天后,觀察組患者的輕度疼痛例數(shù)明顯少于對照組,重度疼痛例數(shù)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中度疼痛兩組之間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術后5天之后,兩組患者的輕度、中度和重度疼痛程度比較均差異不顯著(P>0.05),具體見下表1和表2。
表1 兩組術后1天疼痛程度比較[n(%)]
表2 兩組術后5天疼痛程度比較[n(%)]
數(shù)據(jù)顯示,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具體見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1年根尖愈合情況比較(例)
慢性根尖周炎是一種牙科疾病,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多困擾。多次性根管治療和一次性根管治療均是治療慢性根尖周炎,臨床上,醫(yī)師多采用多次性根管治療法對患者進行治療,但是治療療程較長,對患者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影響[3-4]。一次性根管治療法采用較少的原因在于,該方法的治療效果和患者術后疼痛等問題在醫(yī)學界存在一定的爭議。為了進一步探討兩種不同方法的治療效果,本文進行了此次研究。
研究結果顯示,術后1d,觀察組患者的疼痛程度顯著大于對照組(P<0.05)。術后5天兩組患者的疼痛程度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6.67%,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8.33%,差異不顯著(P>0.05)。
綜上所述,對于慢性根尖周炎,雖然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療法在術后1天的疼痛程度要大于多次性根管治療法,但5天之后疼痛程度便沒有區(qū)別,而且,一次性根管治療法可有效縮短患者就診時間,減少費用,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