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奕琴
摘 要: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思維邏輯能力尚未開發(fā)完全,在數學的學科上整體基礎要偏于薄弱,本文就如何培養(yǎng)小學階段學生在數學上的解題能力,從而使學生會學數學,進而進一步提高數學的學習效率做出論述和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解決問題;多樣化;教學策略
在小學階段整個教學過程當中,學生們的數學基礎是比較薄弱的,在整個課程當中出現的問題也是意想不到的,特別是出現問題后,學生對于問題的解決能力就更不用說了。但是不能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就徹底放棄對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為了保證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有一個良好的基礎和意識思維思考習慣,在教學的過程中我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思考問題的能力。
一、通過相關教學資源充分調動學生思維思考能力
1.利用教具和教學實施等條件形象化的教授知識
雖然在小學階段的學生在思維上有著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仍然可以做出有效的解決方法,使之在數學教育教學上做出一定的有效提高和教學效果的強化。在“平行四邊形不具有穩(wěn)定性,易變形的特性”的數學知識點上,根據學生的心理活動特點和學生的思維特性,再結合相關的資料。親手動手動腦的去制作教學模具,以及其他的簡單的教具模型使學生在數學思維上有較強的直觀性和一定的幾何思維,這種直觀的教學思維是吻合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和思維方式的。通過課堂上的演示,讓學生能夠十分直觀的感受到幾何學中的“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不具有穩(wěn)定性的特性”
2.圖書的相互傳閱交流法
為了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更加廣闊的視野,采用具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在教學的過程中,我搜集了很多數學教學資源,如:圖書資源、視頻音像資源、以及教具資源等。再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能夠根據以有的認知進行思維的擴展。例如:在班級上把學生分為若干組,在讓學生輪流的去借閱書籍的時候,我對他們進行相關的指導和點撥,告訴他們對知識關鍵點的摘錄,并且在學習后,讓他們相互交流自己的心得,相互傳閱,相互交流,相互分享。這樣一來在逐漸的知識積累下,學生們問題解決能力得到提高,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在調動小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上也得到了提高。
二、傳授預習方法,讓學生自主預習策略
在課程進行強進行有目標的預習學習,是對整堂課程的整體了解和把握,在學生的自主學習行為當中是一種很重要的表現,在多年的數學課程中我總結出如下方法:
1.概念上的數學知識學習,我們要不用通過老師告訴,在課前讀一下了解大概意思,然后拿起筆對一些關鍵詞句畫一畫,圈一圈,勾一勾,在旁邊的空白處寫出自己的理解,為課程開始前做足充分的準備。
2.對于數字數值的計算類數學問題,我們仍然可以在課程進行前進行獨立的審題,預先的做一遍,在參照書中的案例,看看它的解題方法和思路,對比自己的,看看哪里又誤區(qū),將問題充分融化后,在課程進行時結合老師的解答就會有所收獲。
3.對于計算類或解決問題類的數學知識,可以采取嘗試解題預習法。在預習時,讓學生大膽嘗試獨立審題、解答例題,解答后與課本上的方法對照,不會解答再看課本上的,然后再嘗試解答書中習題。
4.對于幾何類的數學問題,我們可以動手將紙張或者三角板拿出來,通過公式的套用與實際的操作相結合,讓學生能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反復實踐,通過實踐的折、移、擺、畫、量的操作切身體會學習的所得。
三、教給質疑方法,讓學生尋疑善問策略
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孩子的求知欲是正確的,也是不可多得的,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問與好奇心,培養(yǎng)孩子用懷疑,好奇,探究的眼光去看這個世界,審視這個世界,發(fā)現并且去尋找問題,這是在數學中珍貴的素質,我們要引導學生孩子將這種情緒向數學思維上面轉變。
1.課外的質疑。在學習開始前,老師應該引導學生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有哪些,哪些內容你們認為是重要內容。比如:在“約分”的課程內容中,什么是約分,怎么去約分等等問題,從而讓學生明確課程的主要目標。
2.在關節(jié)點的發(fā)散性思考。在數學課程的進行中,我們通常由一道題,向另外一道題過渡,在兩者之間如果題目之間有共同性或者相聯性,我們可以引導學生由第一題向另外一題的引申過渡,在解題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的能力,讓學生在知識生長點上進行跳躍,發(fā)散性思維的思考方式,兩道題可不可以并案破解等思維方式。
3.在知識相同處的混淆地帶。所謂混淆就是某些相似的數學概念由于闡述或者語法,數學行者有著比較相似或者類似的特質,讓學生混淆概念,A說成B,B說成A的情況。針對情況,我們要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的剖析和探究,有何區(qū)別,怎樣去理解,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4.在課本的結論處質疑。就是對課本中已有的結論提出問題,讓學生在反向思考中誘發(fā)問題,培養(yǎng)問題意識。如學習“年、月、日”后,有一位學生提出:“課本上為什么說‘通常四年一閏,這個‘通常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要加‘通常兩字,不就是四年一閏嗎?”再如,教學“分數的大小比較”時,有學生問:“比大嗎?”等,這些就是對課本結論大膽進行質疑。
結語:
綜合而論,數學教育在如今現代社會發(fā)展中是非常重要的,針對小學數學教學在教育上的難題主要集中為學生們的問題解決能力。是對當代未來小學階段學生的數學基本素質的硬性要求。幫助學生較好的處理數學問題的關系以及掌握解決類似問題一般方法,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邏輯和問題分析解決能力是數學學習的重要品質,要循序漸進的提高小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
參考文獻:
[1]凸顯“問題” 感悟數學[J]. 林光祿,陳愛妹.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 2011(06)
[2]有效數學問題 高效數學課堂[J]. 陳銘亮. ?基礎教育論壇. 2018(22)
[3]學生解決數學問題探討[J]. 吳麗華. ?小學教學參考. 2015(03)
[4]要善于發(fā)現身邊的數學問題[J]. 司志本. ?中學數學雜志. 2015(06)
[5]培養(yǎng)學生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的策略[J]. 馮云鳳. ?小學數學教育.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