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慶怡
苦
苦作為五味之首,往往是人生中最先品嘗到的滋味。幼年時記憶最深的就是吃藥時的情景,母親在一旁總要不停地嘮叨: 良藥苦口利于病,而我卻總皺著眉頭,當終于下定決心將一杯水喝盡,那片藥卻依然含在口中,真是苦極了。
長大后才知道,那討厭的苦澀竟是人生中品嘗最多的一種滋味:十年寒窗被稱為苦學,談情說愛被稱為苦戀,就是厭棄紅塵的和尚也逃不脫苦行僧的稱謂。然而苦畢竟不完全是個壞東西,俗話說苦盡甘來,自古及今,能成就一番事業(yè)的哪個又不是與苦相伴、以苦為樂的呢?孟子曰:“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可見,苦還能磨煉人的意志,人能夠在苦難中得以升華。古人云:"學海無涯苦作舟",又云:"梅花香自苦寒來"。就連佛祖也說"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磥恚嗍巧脑?。
辣
提起辣,就聯(lián)想起老家房檐下掛著的那串火,紅彤彤的,不論走到哪里,它總在你的胸口燃燒。而生活中的辣,可并不像它紅顏色那樣單純,仔細品味,你能品出不同的辣來。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魯迅,屬于辛辣。
寧可餓死也不吃美國救濟糧的朱自清,當然是火辣。
而在歌舞廳中竟奢斗富,一擲萬金的款爺們只能算作麻麻辣。
有人說,生活就像洋蔥頭,總有一半會辣得你落淚。的確,當人們看電影《開國大典》,見到領(lǐng)袖用鮮紅辣椒下飯的鏡頭時。中國的許多百姓都潸然淚下。
酸
小時候,總覺得酸是從外婆泡菜壇子的沿口慢出來的,總覺得酸是從通話中吃不到葡萄的狐貍口中講出來的??伤崃锪锏母杏X卻是我成人以后實實在在體味出來的:見人家考上了心儀的十一高中,而自己手中攥著的卻只是一紙區(qū)重點高中的錄取通知書,除了黯然神傷,心中自然是酸溜溜的;見人家女孩穿一身漂亮的衣服,花枝招展,而自己卻囊中羞澀,心中當然也是酸溜溜的;同學們的稿件早已經(jīng)變成簽字刊印在大報小報上,而自己的豆腐塊卻還在依舊承受著編輯的鼓勵——繼續(xù)努力。心中那個酸??!
化學上,酸是能使紫色石蕊試紙變紅的物質(zhì),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過分的酸也能改變?nèi)说谋旧?,那就是嫉妒。所以,我?jīng)常測試自己酸的濃度,使自己的PH值總保持在羨慕而非嫉妒的狀態(tài)。因為羨慕能催人奮進,正如曹操指揮下的那隊士兵,想想梅子,酸溜溜的,然后加速前進。
甜
甜是焦渴時手中的一捧清泉,甜是饑餓時眼前的一頓美餐,急需而能適時得到,這是我們一般意義上的甜。
愛迪生經(jīng)過千百次試驗,終于找到了制作燈絲的材料,那種喜悅的心情是甜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嘔心瀝血終于攻克了水稻制種技術(shù)造福全人類,那種成就感也是甜的。百折千撓終能達到理想的彼岸,這才是人生真正意義上的甜。
在生活中,甜其實就是事業(yè)成功、生活美滿的俗稱,甜就是幸福的另一個注解。然而甜也要適度。正如糖精放多了嘗到的不是甜而是苦一樣,如果一個人收獲了太多的成功而又不能保持清醒的頭腦,那么盛名之下,他很可能被成功所羈絆、所困擾,不僅感覺不到甜,很可能還會叫苦連天。所以,一個人不僅要有逆境中苦中作樂的胸襟,更應(yīng)有順境中自討苦吃的氣度。惟其如此,才能活出真正甜美的人生。
咸
咸是真正的調(diào)味品,炒菜時你盡可以沒有苦辣酸甜,但卻不能沒有咸。咸是什么?從《字典》上知道:“咸,像鹽的味道?!边@句不得要領(lǐng)的注解并不能彌補我們語言上的貧血。
看電影《閃閃的紅星》,發(fā)現(xiàn)潘冬子絞盡腦汁地將鹽溶解在衣服上,冒著生命的危險,用這種方法將鹽送給了紅軍。對此,我總感到困惑:鹽真的那么重要?
讀厚厚的《格薩爾王傳》,讀到英雄離開家鄉(xiāng),而母親不贈送寶刀卻只舀一竹筒潔白的鹽送英雄上路時,我總疑惑的自問:為什么非要送鹽?
以后才知道,生命中不能缺少鹽,這大概也正是酷愛自由的一些西方人,將自由比作生命之鹽的緣故吧。說來也是,我們?yōu)樯嫳疾鞒龅暮顾?、飽受委屈淌出的淚水、以及為了信仰而拋灑的血水,哪一樣又不都是咸咸的。所以,要想使淡泊的人生過得有滋有味,我們還真的不能缺少像鹽這類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