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月蒙 周建
摘要? ? 為研究外源抗壞血酸對鹽堿脅迫下海濱錦葵生長與離子富集的調節(jié)效應,利用NaCl、Na2CO3、NaHCO3、Na2SO4配制成4種濃度為30 mmol/kg的鹽堿土壤栽培海濱錦葵,對幼苗噴施0.5、1.5 mmol/L濃度的抗壞血酸,測定了植株的生長指標、組織Na+濃度與離子轉運系數等。結果表明,外源抗壞血酸對鹽堿脅迫下海濱錦葵的生長抑制具有一定緩解作用,其中1.5 mmol/L抗壞血酸對地徑、干重的緩解更顯著;外源抗壞血酸對不同鹽堿土中海濱錦葵的Na+富集與Na+轉運的影響存在差異,但1.5 mmol/L抗壞血酸的調控效應相對較明顯。
關鍵詞? ? 海濱錦葵;鹽堿脅迫;抗壞血酸;生長;離子富集
中圖分類號? ? S156.4?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20)03-0171-0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Regulating? Effect? of? Exogenous? Ascoribic? Acid? on? Kosteletzkya? virginica? Under? Salina-alkali? Stress
DAI Yue-meng 1,2? ? ZHOU Jian 1,2 *
(1 School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nxiang Henan 453003;
2 Henan Province Engineering Center of Horticultural Plant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Germplasm Enhancement)
Abstract? ? In order to study the regulating effect of exogenous ascorbic acid on growth and sodium ion accumulation of Kosteletyzkya virginica in saline-alkali soil,NaCl,Na2CO3,NaHCO3 and Na2SO4 were used to prepare salina-alkali soil(concentration of 30 mmol/kg) for cultivation of Kosteletyzkya virginica.The ascorbic acid at 0.5 mmol/L and 1.5 mmol/L concentrations was sprayed respectively on leaves of K. virginica plants in this research,then the growth index,Na+ concentration and ion transport coefficient of these treated plants were determin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xogenous ascorbic acid could alleviate the growth inhibition of K. virginica under the saline-alkali stress,while the alleviations on stem diameter and dry weight from 1.5 mmol/L treatment were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ose from 0.5 mmol/L treatment.There were differences of Na+ enrichment and Na+ transport in K. virginica plants among four kinds of saline-alkali soil,but the regulations from 1.5 mmol/L ascorbic acid were basically more effective than that from 0.5 mmol/L treatment.
Key words? ? Kosteletyzkya virginica;saline-alkali stress;ascorbic acid;growth;ion accumulation
當前,土壤鹽堿化是世界性的環(huán)境問題,分布范圍廣,嚴重影響了植物生長和農作物的產量[1-2]。我國是鹽堿地大國,廣泛分布于西北地區(qū)、東北地區(qū)以及沿海地區(qū),各類鹽堿土總面積達到9 913.3 hm2,成為威脅農業(yè)發(fā)展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大非生物脅迫因素之一[3]。土壤鹽分對植物形成有直接影響,如抑制種子萌發(fā)及干擾植物代謝、光合作用等,進而影響植物生長發(fā)育,甚至造成植物萎蔫死亡或產量下降。因此,選用耐鹽堿能力強的植物或利用外源手段調節(jié)植物耐鹽性,以此來改善鹽堿地生態(tài)功能與提高鹽堿地經濟產出已成為重要的農業(yè)發(fā)展方向[4]。星星草是一種優(yōu)良的牧草,耐鹽性極強,能耐1.0%的NaCl溶液澆灌,成為鹽生草甸的建群種[5]。白穎苔草耐鹽閾值達到263 mmol/L,鹽脅迫抗性強,在鹽堿地生長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具有較強的環(huán)境改善能力[6]。作為一種鹽生經濟植物,低鹽堿地可促進堿地膚的生長;高鹽堿條件下,堿地膚生長受到一定程度抑制[7]。
海濱錦葵(Kosteletyzkya virginica),原產于美國東部沿海地區(qū)的含鹽沼澤地帶,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具極強的抗鹽能力,在2.5%鹽水澆灌下,種子產量可達到0.8~1.5 t/hm2 [8]。海濱錦葵種子含有豐富的油脂和蛋白質,有“生物柴油”的美稱;地下塊根膨大,富含糖類、總黃酮、皂苷等,可以作為飼料、保健品和其他工業(yè)用途的原料;花期長,花大而艷麗,具有很好的優(yōu)化海濱地區(qū)景觀作用[9-10]。1993年,南京大學將海濱錦葵引入我國,用于海濱鹽土開發(fā)利用[11]。目前,對海濱錦葵的抗鹽性機制的系統(tǒng)研究比較深入[12-13]。在引種發(fā)展過程中,海濱錦葵在海濱鹽土表現出較高的生態(tài)適應性與經濟效益。
抗壞血酸(Ascorbic Acid,簡稱AsA),又稱維生素C,是在植物體內普遍存在的非酶促抗氧化物質,可有效去除植物體內O2-、-OH、H2O2等活性氧(ROS),緩解氧化毒害[14],提高植物的抗逆性。近年來,抗壞血酸在提高植物抗性方面有廣泛的應用。在鋁脅迫下,對水稻葉片噴施2 mmol/L的抗壞血酸,可降低葉片內H2O2的含量,提高葉綠素含量,促進水稻受脅迫植株的生長[15]。與水稻相似,對鋁毒害的大麥幼苗噴施0.25 mmol/L AsA,可顯著提高植株體內抗氧化酶活性,有效緩解鋁毒害對大麥的生長抑制[16]。馬彥霞等[17]研究發(fā)現,外源抗壞血酸能有效緩解番茄幼苗的自毒作用,促進幼苗主根和上胚軸的生長,維持植株正常的生理功能。此外,在正常生長條件下,外源抗壞血酸能促進煙草細胞分裂,減輕細胞膜脂過氧化,明顯延緩細胞衰老[18],成為有效的煙草生長調節(jié)劑。
因此,本試驗通過在鹽堿脅迫下對海濱錦葵幼苗噴施抗壞血酸,初步探索抗壞血酸對海濱錦葵鹽堿脅迫損傷的緩解效應,為海濱錦葵在鹽堿地的推廣應用提供參考。
1? ? 材料與方法
1.1? ? 試驗材料
供試海濱錦葵種子由南京大學鹽生植物實驗室提供。
1.2? ? 試驗設計
試驗設4個鹽堿土處理,即稱取普通園土,與NaCl、Na2SO4、Na2CO3、NaHCO3混合配置成4種30 mmol/kg的鹽堿土,即NaCl(A1);NaCl∶Na2SO4∶Na2CO3∶NaHCO3=4∶8∶1∶1(A2);NaCl∶Na2SO4∶Na2CO3∶NaHCO3=8∶4∶1∶1(A3);Na2CO3∶NaHCO3=1∶1(A4),以空白處理為正對照(CK)。設2個抗壞血酸噴施處理,分別為0.5 mmol/L(B1)、1.5 mmol/L(B2),以不噴施抗壞血酸為負對照(CK0)。
1.3? ? 試驗方法
將配置好的土壤分別裝入口徑12 cm、高11 cm的栽培缽中,每個處理6缽,一并放入長54 cm、寬26 cm、高12 cm的塑料白盆中,并做好標記。選擇飽滿的海濱錦葵種子,用濃硫酸處理30 min;隨后用清水快速沖洗,并用溫水浸泡24 h;最后用濕沙催芽。待露白種子達到1/3時進行播種。每個栽培缽播種5粒,播后澆透水1次。幼苗出土30 d后,對幼苗分別噴施0.5、1.5 mmol/L抗壞血酸,每周噴1次,連續(xù)噴施9次。
1.4? ? 指標測定
1.4.1? ? 植株生長指標的測定。待處理完成以后,從每個處理中選出具有代表性的植株,用游標卡尺(精確到千分位)和直尺(cm)分別測量植株的地徑和株高。隨后,將樣株從栽培缽中移出,在水中緩慢清洗植株根部,盡量減少對根系的損傷。用吸水紙吸干清洗干凈的植株的表面水分。隨即用剪刀將植株根、莖、葉剪切分離,置入烘箱中,于80 ℃條件下烘干至恒重。最后,使用1/1 000電子天平測定植物干組織質量。重復5次。
1.4.2? ? 鈉離子濃度測定。取烘干植物組織0.1~0.2 g,放入研缽中充分研磨。將研磨組織置入消解罐中,并加入7 mL濃硝酸、2 mL雙氧水、2 mL高氯酸,放入微波消解儀于165 ℃、5 W下消解30 min;消解完成后,將消解液轉移至聚四氯乙酸燒杯,在170 ℃電熱板上趕酸,除去氯氣;待消解液趕酸至黃豆大小,用0.2%的稀硝酸溶液定容至25 mL,于50 mL離心管內保存。最后用Optima 2100DV電感耦合等離子發(fā)射光譜儀測定樣品Na+含量。重復3次。
1.4.3? ? 鈉離子轉運系數的計算。植物組織鈉離子轉運系數由以下公式計算:
鈉離子轉運系數=上部位置Na+含量/下部位置Na+含量
1.5? ? 數據統(tǒng)計與分析
用Excel 2010數據分析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與制圖;用SPSS 21.0進行方差分析,在α=0.05水平下進行Duncan多重比較。
2? ? 結果與分析
2.1? ? 外源抗壞血酸對鹽堿脅迫下海濱錦葵生長特性的影響
在試驗中,對株高而言,噴施抗壞血酸對處理A1、A2、A3、A4等4種鹽堿土植株有不同程度的影響,見圖1(a)。在0.5 mmol/L處理中,噴施措施對處理A2、A3鹽堿土植株株高起促進作用,其中處理A3鹽堿土植株增幅最大,分別較CK、CK0高11.58%、24.12%;噴施措施抑制處理A1、A4鹽堿土植株株高生長,處理A4鹽堿土植株的抑制最顯著,低于CK0 12.57%。在濃度為1.5 mmol/L時,噴施措施對處理A1、A2、A3等鹽堿土植株株高大致起促進作用,其中處理A1鹽堿土植株促進最明顯,分別較CK、CK0高7.61%、7.53%。
對地徑而言,外源抗壞血酸對處理A1、A2、A3、A4等4種鹽堿土植株影響不顯著,見圖1(b)。0.5 mmol/L抗壞血酸對處理A3鹽堿土植株地徑促進最明顯,分別較CK、CK0高18.86%、17.41%;噴施1.5 mmol/L抗壞血酸,處理A2鹽堿土植株地徑的促進作用最大,分別較CK、CK0增加19.37%、23.79%。2種處理濃度對處理A4鹽堿土植株的地徑生長均有抑制作用,0.5 mmol/L處理植株低于CK0 13.57%;1.5 mmol/L處理植株分別較CK、CK0低6.34%、14.38%。
外源抗壞血酸對鹽堿土植株干重大致起促進作用,見圖1(c)。在0.5 mmol/L處理中,處理A1鹽堿土植株干重增加幅度最大,分別較CK、CK0高13.48%、27.00%;對處理A2鹽堿土植株的抑制最顯著,低于CK0 37.31%??箟难釢舛葹?.5 mmol/L時,對脅迫植株干重的促進程度高于0.5 mmol/L處理,其中處理A1鹽堿土植株干重的增幅最大,分別較CK、CK0增加74.21%、94.97%;而處理A4鹽堿土植株干重略呈抑制趨勢,分別較CK、CK0低28.95%、14.77%。
2.2? ? 外源抗壞血酸對鹽堿脅迫下植株組織Na+濃度的影響
在試驗中,0.5、1.5 mmol/L抗壞血酸處理對海濱錦葵根部Na+富集影響存在差異,見圖2(a)。0.5 mmol/L抗壞血酸促進處理A3、A4鹽堿土植株根部Na+富集,其中處理A4鹽堿土植株促進作用最顯著,分別較CK、CK0高108.60%、14.07%;抑制處理A1、A2鹽堿土植株根部鈉離子富集,且對處理A2鹽堿土植株的抑制較顯著,分別較CK、CK0低75.13、85.61%。在1.5 mmol/L處理中,噴施措施對海濱錦葵根系Na+富集大致呈現促進趨勢,其中對處理A4鹽堿土植株的促進作用最顯著,高于CK0 81.05%;對處理A2鹽堿土植株根系離子富集的抑制最強,低于CK0 59.83%。
在抗壞血酸噴施處理下,植株莖部Na+富集存在一定差異,見圖2(b)。在0.5 mmol/L抗壞血酸處理中,處理A1鹽堿土植株莖部離子富集促進效果最顯著,其離子濃度高于CK0 33.65%;處理A2鹽堿土植株莖Na+富集抑制最明顯,低于CK0值23.57%。在1.5 mmol/L時,噴施措施促進處理A1、A4鹽堿土植株莖離子富集,處理A1鹽堿土植株的促進幅度最大,離子濃度高于CK0 68.06%;處理A2鹽堿土植株莖Na+富集呈抑制趨勢,離子濃度低于CK0 16.64%。
在鹽堿脅迫土壤中海濱錦葵葉的Na+濃度均高于正常處理植株。在0.5 mmol/L處理中,抗壞血酸對海濱錦葵植株葉中Na+富集的影響存在一定差異,見圖2(c)。其中,對處理A2鹽堿土植株的促進作用最明顯,分別較CK、CK0高468.64%、64.59%;對處理A3、A4鹽堿土植株葉片中鈉離子富集形成抑制,其中處理A4抑制最大,低于CK0值53.55%。在1.5 mmol/L處理中,抗壞血酸抑制了植株葉部鈉離子富集,其中對處理A1鹽堿土植株的影響最小,低于CK0 19.11%;處理A3鹽堿土對植株的影響最大,低于CK0 42.51%。
2.3? ? 外源抗壞血酸對植株Na+轉運系數的影響
在試驗中,噴施抗壞血酸對海濱錦葵葉/莖離子轉運系數的影響存在差異,見圖3(a)。0.5 mmol/L抗壞血酸促進處理A1、A2鹽堿土植株Na+葉/莖轉運,其轉運系數分別較CK0高61.34%、109.20%;而處理A3、A4鹽堿土植株離子轉運受到抑制,分別較CK0低57.89%、42.34%。在1.5 mmol/L處理中,抗壞血酸對處理A1、A3、A4鹽堿土植株離子轉運形成抑制,其中處理A1鹽堿土對植株的影響最大,低于CK0 51.87%。
對于莖/根Na+轉運而言,外源抗壞血酸對處理A1、A2、A3鹽堿土植株起促進作用,對處理A4鹽堿土對植株形成抑制,見圖3(b)。在0.5、1.5 mmol/L處理中,噴施措施對處理A2鹽堿土植株的促進效果最顯著,分別較CK0高380.97%、107.53%;而處理A4鹽堿土植株的鈉離子轉運系數呈下降趨勢,分別較CK0低20.56%、34.54%。
在試驗中,噴施抗壞血酸對海濱錦葵植株根/土壤Na+轉運系數的影響存在差異,見圖3(c)。在0.5 mmol/L處理中,抗壞血酸促進處理A2、A3鹽堿土植株離子轉運,其中對處理A2鹽堿土植株的影響最大,其轉運系數高于CK0 43.91%;處理A1、A4鹽堿土植株離子轉運受到抑制,其中處理A2植株受影響最明顯,其Na+轉運系數低于CK0 59.94%。在1.5 mmol/L處理中,噴施措施促進處理A1、A2鹽堿土植株Na+轉運,其中處理A2鹽堿土植株影響最大,其轉運系數高于CK0 301.72%;處理A3、A4鹽堿土植株Na+轉運受到抑制,其中處理A4植株抑制作用最強,其離子轉運系數低于CK0 34.54%。
3? ? 結論與討論
3.1? ? 外源抗壞血酸對鹽堿脅迫下海濱錦葵生長特性的影響
在試驗中,噴施抗壞血酸對鹽堿脅迫下海濱錦葵生長抑制,尤其是對地徑、干重的抑制具有緩解作用,這與抗壞血酸對燕麥[19]、黃芩[20]、番茄幼苗[21]的調節(jié)效應相似。外源抗壞血酸調控鹽堿脅迫下海濱錦葵幼苗生長的作用:一是提高植株體內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等滲透調節(jié)物質,并以此來緩解鹽堿對植株形成的水分滲透脅迫[20-22];二是增強酶促或非酶促抗氧化途徑的效率,從而有效清除產生的活性氧,減輕鹽堿脅迫形成的氧化毒害[23]。研究發(fā)現,0.5 mmol/L抗壞血酸是提高鹽脅迫下黃芩幼苗抗鹽性的最適濃度[20],20 mg/L抗壞血酸對海水脅迫下油菜生長抑制的緩解效果最好[22];本試驗中,高濃度抗壞血酸(1.5 mmol/L)對鹽堿脅迫下海濱錦葵生長抑制的緩解效果較低濃度(0.5 mmol/L)更好,可能是因為植物種間差異與生理特性不同所導致,具體作用機理有待進一步研究。
3.2? ? 外源抗壞血酸對鹽堿脅迫下海濱錦葵植株離子富集與轉移的影響
在鹽脅迫下,細胞內積累的活性氧能直接改變膜脂和膜蛋白的結構[24],進而影響膜的透性及對離子的吸收、轉運。噴施外源抗壞血酸可提高植株體內抗氧化酶活性,可有效清除活性氧,降低膜質過氧化傷害,保持細胞膜結構和功能的完整性[21,25],在一定程度保持植株對離子的吸收與轉運,提高其鹽堿耐受性。本試驗中,外源抗壞血酸對不同鹽堿土中海濱錦葵根、莖、葉Na+富集與Na+轉運的影響存在差異,有的表現為促進,部分存在抑制。這應該與鹽堿土類型有關,其鹽分種類及鹽分配比存在差異,導致鹽堿土間化學性質不同,從而對海濱錦葵形成的脅迫危害存在差異;同時,不同濃度的外源抗壞血酸清除海濱錦葵體內活性氧、保護細胞膜完整的能力不同,從而導致外源抗壞血酸對海濱錦葵鹽堿脅迫植株的Na+富集與Na+轉運的調控效應存在差異性。
4? ? 參考文獻
[1] MAHAJAN S,TUTEJA N.Cold,salinity and drought stresses:an over view[J].Archives of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2005,444(2):139-158.
[2] MUNNS R,TESTER M.Mechanisms of salinity tolerance[J].Plant Biology,2008,59(1):651-681.
[3] 李彬,王志春,孫志高,等.中國鹽堿地資源與可持續(xù)利用研究[J].干旱地區(qū)農業(yè)研究,2005,23(2):154-156.
[4] 張磊,侯云鵬,王立春.鹽堿脅迫對植物的影響及提高植物耐鹽堿性的方法[J].東北農業(yè)科學,2018,43(4):11-16.
[5] 張立賓,劉玉新,張明興.星星草的耐鹽能力及其對濱海鹽漬土的改良效果研究[J].山東農業(yè)科學,2006(4):40-42.
[6] 張昆,李明娜,曹世豪,等.白穎苔草對不同濃度NaCl脅迫的響應及其耐鹽閾值[J].草業(yè)科學,2017,34(3):479-487.
[7] 趙龍.鹽生植物堿地膚耐鹽生理及分子機制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8.
[8] RUAN C J,QIN P,CHEN J W,et al.Analysis of nutritive compositions in the seeds of Kosteletzkya virginica[J].Acta Agronomica Sinica,2004,30(9):901-905.
[9] 聶小安,蔣劍春,高一葦,等.海濱錦葵油生物柴油的制備及性能分析[J].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1):72-74.
[10] 孫建國,張煥仕,宰學明,等.耐鹽經濟植物海濱錦葵綜合利用研究進展[J].江蘇農業(yè)科學,2015,43(10):440-442.
[11] 徐國,萬欽佩,謝民,等.海濱錦葵(Kostelezkya virginica)的引種生態(tài)學研究[J].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6(2):90-96.
[12] 任燕燕,連俊方,閆道良.施氮對海濱錦葵鹽脅迫下生物量分配特征及其關聯的影響[J].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2012,40(6):52-54.
[13] 閆道良,余婷,徐菊芳,等.鹽脅迫對海濱錦葵生長及Na+、K+離子積累的影響[J].生態(tài)環(huán)境學報,2013,22(1):105-109.
[14] NOCTOR G,FOYER C H.Ascorbate and glutathione:keeping active oxygen under control[J].Plant Molecular Biology,1998,49:249-279.
[15] 周小華,谷照虎,徐慧妮,等.外源抗壞血酸AsA對鋁脅迫下水稻光合特性的影響[J].揚州大學學報(農業(yè)與生命科學版),2015,36(3):73-78.
[16] 郭天榮.外源抗壞血酸對鋁毒害大麥幼苗的緩解效應[J].麥類作物學報,2012,32(5):895-899.
[17] 馬彥霞,張玉鑫,胡琳莉,等.外源抗壞血酸對番茄自毒作用的緩解效應[J].農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15,34(7):1247-1253.
[18] 黃文敏,邢偉,李敦海,等.外源抗壞血酸對煙草細胞生長及衰老的影響[J].農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06(5):1157-1161.
[19] 董秋麗,夏方山,丁荷星,等.外源抗壞血酸引發(fā)促進Na2SO4脅迫下燕麥幼苗的生長[J].草業(yè)科學,2018,35(3):558-565.
[20] 江緒文,李賀勤,王建華.鹽脅迫下黃芩種子萌發(fā)及幼苗對外源抗壞血酸的生理響應[J].植物生理學報,2015,51(2):166-170.
[21] 冉國棟.外源抗壞血酸對Ca(NO3)2脅迫下番茄幼苗生理特性的影響[J].青海農林科技,2015(3):17-20.
[22] 范美華,張義鑫,石戈,等.外源抗壞血酸對油菜種子在海水脅迫下萌發(fā)生長的影響[J].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09,31(1):34-38.
[23] 石永春,楊永銀,薛瑞麗,等.植物中抗壞血酸的生物學功能研究進展[J].植物生理學報,2015,51(1):1-8.
[24] 陳沁,劉友良,陳亞華.鹽脅迫下大麥葉片的活性氧傷害與液泡膜H+-ATPase活性的關系[J].南京農業(yè)大學學報,1998(3):24-28.
[25] 何文亮,黃承紅,楊穎麗,等.鹽脅迫過程中抗壞血酸對植物的保護功能[J].西北植物學報,2004(12):2196-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