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晶晶
摘 要:教育方法要采取自動的方法、啟發(fā)的方法、手腦并用的方法、教學合一的方法。解放學生的頭腦,使他能想;解放學生的雙手,使他能干;解放學生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學生的嘴,使他能談;解放學生的空間,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會里取得豐富的學問;解放學生的時間,使他能有空消化所學,有空學點自己渴望學的學問;”我們想,“小先生制”、“小組合作學習”都是在盡最大的可能去實現(xiàn)這六大解放。
關鍵詞:小先生制;小組合作制
一、前言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學做合一,含義是:教的方法根據(jù)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根據(jù)做的方法。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
立足課堂教學改革實際,深入推進“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研究,創(chuàng)新發(fā)展“小先生制”的理論精髓和實踐智慧,形成了“教學相長,相教相學”的教學模式,使師生在西店中學的校園中、課堂上收獲“共同成長”的樂趣。
西店中學的課堂,如果要用一個字來形容,那可能得要用“亂”,亂糟糟的“亂”。
二、當前學校班主任工作中的難點與解決措施
(一)、第一個“亂”,是座位亂。原來是按照學生身高進行的“插秧式”排列,而如果小組合作模式要成為課堂的主旋律,那么那種面向黑板的座位排列也需要改變,可以采用學生面向教室的側面、正面,甚至有需要時可轉身面向教室后面。
有田字或者非字式,4/6人一組,側看黑板。這樣做的最大好處是方便小組內交流討論;并且由于面對面相互監(jiān)督上課的聊天、打瞌睡的情況也會減少;也方便老師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觀察、記錄。E或F式,2人面朝黑板,2-3人側看黑板??梢愿纳葡蛴铱春诎鍟r,右手記錄不夠方便的情況。更多的是一個教室里根據(jù)總人數(shù),小組數(shù),每組人數(shù)進行混合排。
(二)、第三個“亂”,是課堂“亂”課堂中有學生坐著、站著、蹲著(這是某一節(jié)實驗課,實驗內容也較為簡單“水的沸騰”,于是老師就放開手腳,完全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明確各自的分工自己動手。學生在實驗過程出現(xiàn)的情況,全部由小組為單位在課前翻閱資料,組內預習解決,實在不清楚的再請教老師)可能還會有學生笑得人仰馬翻(這是一堂英語課,課后我問了下學生和老師,他們說這是關于英語現(xiàn)在進行時短語的你演我猜,由老師給出某個短語比如“watching tv”第一個同學用肢體語言表演給第二位同學,依次類推,由小組內最后一位同學根據(jù)表演猜出正確的短語。)
會有學生在講臺上“手舞足蹈”
也會有學生在講臺上講解、演示(這是小組將討論的結果寫在小白板上,然后再上臺給同學們講解)
老師在哪里呢?
老師坐在教室后面
老師成了攝影師(這是某一節(jié)語文課,結合我們學校全面推行了師生閱讀,一位同學在臺上介紹她最近所讀的一本好書,或者一段好文介紹。我們也會定期舉行小型的“閱讀會”分享閱讀心得。)
最值得一提的是這堂法制教育課。
圖片中的課堂地點在西店法庭。今天西中課堂就走進了寧??h西店法庭。初入法庭,一陣威嚴撲面而來,剛剛還在熱烈討論的同學們似乎被這威嚴嚇破了膽,自己開啟了靜音模式。王庭長親自在外迎接,手中拿著他平日里穿的法官袍,詢問道:“審判長呢?審判員呢?”“我是,我是!”稚嫩的聲音說道并很快出現(xiàn)在了王庭長眼前,王庭長莊嚴地為“小審判長”穿好了法官袍。所有的模擬法庭參與人員各就各位,自此,西店中學法制課堂模擬法庭項目正式開始?!斑恕保宦曧懥恋姆ㄩ城孟?,庭審開始,“書記員”宣布法庭紀律,“公訴人”宣讀起訴書,“審判長”引領著案件的深入呈現(xiàn),“辯護人”進行著緊張的辯護,“犯罪嫌疑人”也如實供述著自己的犯罪事實,“旁聽人員”個個側耳一聽。“咚”,法槌再次敲響,所有在人員起立,“本庭判決如下:被告人占天犯故意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結束以后,所有同學都若有所思地思考著什么。這位“審判長”就說到:“本來我以為就是演話劇,在真正披上法官袍的那一刻,我似乎懂得了法律,懂得了莊嚴?!?/p>
其實我們老師的單純說教還不如讓孩子們自己去切身感受。這次課堂不僅帶給學生們法律的嚴肅,更帶給他們志向的明確。
(三)、個“亂”,是規(guī)矩“亂”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雖然這學期有學校層面提出的“西店中學學生修為十條”,但是每個班、每個小組每個學生不受班規(guī)的約束,為什么?因為根本就不存在班主任列出的條條班規(guī),因為這些“組規(guī)”都是每個組員共同商議、投票通過的?。ńM規(guī)照片)
有了組規(guī),一個同學的表現(xiàn)不僅僅代表個人,而是代表小組,同學們的合作意識特別強,學生回答問題時是“我們小組認為”,“我們小組討論的結果是”,老師做出的評價也不再是“你說的……”而是改成了“你們小組的討論……”學生個體的榮譽不再是個人的,而是整個集體的,學生個體的成敗也影響到整個集體,這樣,當某個學生未完成作業(yè)時,催交作業(yè)的就不再是老師,而是他的組長;當某個學生未做對題目的時候,不厭其煩給他講解的也不再是老師,而是他的同伴。
陶行知先生在普及教育實踐中依據(jù)“即知即傳人”的原則提出的“小先生制”,陶行知先生當時是為解決教育資源匱乏所提出來的“小先生制”,即采取小孩教小孩、小孩教大人的方法推廣實施的一種教育組織形式。我們鼓勵“小先生”上講臺講課,“小先生”們能站在講臺上大大方方講課的前提是他們都在工作紙的幫助下,深入地進行了預習;回到學校,坐在教室,上課過程中與組員與同學與老師展開了激烈的討論,讓學生上臺展示討論的結果。
在討論的過程中組內成員就已經(jīng)開始了對自己預習結果、對組員預習結果的第一輪質疑;在展示小組討論結果的時候,又開始了第二輪質疑。質疑是創(chuàng)新的起點。一切科學發(fā)現(xiàn)都是從疑問開始的,哥白尼的日心說;牛頓提出光是由“粒子”構成等。
在展現(xiàn)思維過程中,既鍛煉了自身的標的能力,又學會了傾聽的能力,學會了評價的技巧,實現(xiàn)能者為師,人人有才,達到了真正的“共進”!
我們還在班級層面和學校層面評選“主動學習獎”、“紀律之星”、“衛(wèi)生之星”、“作業(yè)之星”,并且定期評選“優(yōu)秀小組”、“優(yōu)秀小組長”等等,以促進小組學習的學習效率等。
三、結語
陶行知先生說:“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有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指導,我們的西中課堂就是這么任性。讓“陶花”在西店中學的課堂上開放。
參考文獻:
[1]佟衛(wèi)紅.淺談“教學做合一”中的思想【J】.遼寧教育研究,2000(10)
[2]湛安榮.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的理論內涵及教學意義【J】.云夢學刊,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