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程
成都鐵路衛(wèi)生學校 四川 成都610000
微課主要根據學生學習的需求,教師制定出相應的教學視頻,進而對學生展開教學。當前的醫(yī)學職業(yè)教育教學中,學生對于基礎文化知識的掌握不是很牢固,文化素質參差不齊,所以利用微課這一新型模式進行教學實為合適之選,用簡短的視頻作為教學的指導形式,能夠讓學生有更大的興趣對醫(yī)學進行研究。開展微課教育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能提高教學質量,雙管齊下。
微課即教師結合教學目標、教學難點以及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錄制小視頻,引導學生對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復雜化抽象化的知識概念進行深入的剖析和演示,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掌握知識內容。根據內容組成的不同,微課可以分為技術操作型微課、理論知識型微課以及綜合要點型微課。不同類型的微課課件在內容選擇和開展模式上有著很大不同,如技術型微課是針對讓學生掌握某種技巧而開展的教學活動,因此課件制作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將理論知識與實踐行動相結合,預留給學生足夠的操作時間來掌握技巧,同時還要注意課件框架的清晰明了。著名微課實踐研究者佛山巿教育信息中心教師胡鐵生認為,學生在上課過程中集中精力聽課的時間也只有5到8分鐘左右,在錄制知識難點和重點時,可以突出這一教學模式的借鑒意義和交流價值[1]。黎家厚教授認為“微課程”最好控制在10分鐘以內,教學目標明確,內容短小,一段微課主要說明一個問題。微課不同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對知識按照重點難點進行科學劃分,把課程中的重點知識展現(xiàn)出來,讓學生進行自主的探究學習,這種方式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更能夠讓學生掌握的知識更加牢固。
隨著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的全面發(fā)展,微課的開展形式越來越完善,其取得的效果也愈發(fā)顯著。從學生的角度進行思考,開展微課的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增加學生對于學習內容的理解程度,進而使學生對教材內容所傳遞的知識點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掌握。同時,這種教學模式符合時代特性,富有新意,可以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在課堂上引發(fā)學生的主動思考,使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提高。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并且結合flash插件的應用,制作出淺顯易懂的動畫短片,能夠將抽象的學習概念具體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從而掌握與之相關的醫(yī)學知識,有效地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例如,通過動畫的形式來展示細菌突破人體防御機制、侵蝕到人體內部的過程;再到人體自身攜帶的免疫機制發(fā)現(xiàn)細菌,并針對其采取措施進行消滅的過程。這種方式為復雜晦澀的醫(yī)學知識難點賦予獨特的趣味性,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容易接受。
學生可以通過觀看插件視頻,對以往知識點進行系統(tǒng)的回顧和總結,還可以提前對即將要學習的課程進行預習,能極大提升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習效果。微課在醫(yī)學職業(yè)教育領域上的應用,加快了醫(yī)學教育工作前進的腳步,為培養(yǎng)醫(yī)學相關的職業(yè)工作者做出貢獻。
微課在教育過程中突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將學生作為了課堂的主體進行教學。以往的教學模式都是教師作為指導者在講臺上傳授知識,學生作為聽課方被動地學習知識,這種枯燥單一的“填鴨式”教學模式早就不能讓學生適應新的教學發(fā)展節(jié)奏了。尤其是面對醫(yī)學職業(yè)教育教學時,很多的知識點不能通過課堂上單方面灌輸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傳授,這時就應該在信息技術與教育高度融合的基礎下,展開微課教學模式,讓醫(yī)學職業(yè)教育知識與“微課”這一新型教學模式親密接觸,提高學生的注意力,通過視頻學習掌握更多的知識點[2]。
1.通過微課教學提高學生的興趣。把微課教學模式運用到醫(yī)學職業(yè)教育中,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傳統(tǒng)的聽課模式,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同時可以通過微課的形式向學生展示教學知識的重點難點,而不是讓學生在大篇幅的書本內容中自己找出知識點,那樣不僅浪費時間,更讓學生提不起興趣,還會造成學生在學習中無法集中注意力。運用微課形式以短小精致的視頻,對學生展開難點突破,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并且很多的學生在對知識點掌握得不熟練準確的情況下,還能通過反復觀看視頻而形成牢固記憶,這就是將微課運用在教育中的好處。在醫(yī)學職業(yè)教育中,例如學生在學習人體解剖學時,如果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人體的主要器官結構形態(tài)或者一幅一幅的更換掛圖,不僅浪費時間還會讓學生產生厭倦,同時還不易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講解更多的知識點,這時微課就能夠很好地解決此問題,教師可以通過幻燈片或動畫的方式把整理好的圖片展示出來;同時微課還可以將聲音與動畫有機結合在一切,讓學生能夠能真切全面地學習知識,讓教師在短時間內向學生傳授知識點。
例如:在教學“癌細胞擴散轉移”的教學內容中,癌細胞在各個階段的不同行為如分裂、移動、擴散等,很難通過教師的語言描述來準確形容。在依靠傳統(tǒng)教學模式來對學生講解此方面內容時,教師經常強調學生發(fā)揮自身的想象能力,要求學生通過聯(lián)想的方法來模擬癌細胞各階段的變化,這就使學生的理解過程變得困難許多。而通過微課教學的方法則使這個過程變得簡單許多,借助視頻,學生可以最大程度地掌握癌細胞轉移變化規(guī)律,有效增強學生對知識點的認知程度。同時由于信息化數據具有可隨時傳遞的特性,即使在課余時間學生也可以獲取相應的微課內容,對課堂上掌握不牢固的知識點進行鞏固復習。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架設網絡平臺,使學生可以自行搜索想要查詢的學習內容,制定有針對性的學習計劃。
2.結合微課教學模式整合教學資源。由于微課的教學時間較短,教師應當把教學資源整合在一起,把重點難點劃分出來,這樣對學生進行深層次的講解才能更加快速、精準、有效[3]。所以教師在對學生展開教學之前應該著重于教材資源的整合工作,通過精心挑選和整理剪輯,向學生展示出高質量的教學內容。例如,教師在進行《病理學基礎》相關知識點的教學活動時,很多疾病狀態(tài)下的病理變化是無法傳統(tǒng)課堂形式展現(xiàn)出來的,這時可以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把病變下的人體器官、細胞等病理變化過程記錄下來,之后制作成微課視頻在教學過程中實際應用。這種新型模式讓學生能夠提高對醫(yī)學的認知,更能提高學習的效率,讓教師能夠更好地傳授知識。
3.結合微課教學技術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在醫(yī)學職業(yè)教育教學中,由于教師在對學生用傳統(tǒng)教學方式講授知識時,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化差異,導致灌輸式教學模式很難適應和滿足每個學生的實際需求,進而導致教師不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在醫(yī)學方面的專業(yè)素養(yǎng)。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微課教學技術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讓學生更有側重、有條理地進行學習,對于難懂的醫(yī)學知識點也能進一步地掌握。
例如教師在進行“人體內分泌系統(tǒng)中各類內分泌腺體分泌的激素的作用”這一知識點的教學時,根據學生學習基礎的不同,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學生進行了層次劃分,不要小看對知識層次劃分這個細節(jié),它是決定著學生能否對知識點進行掌握的關鍵所在[4]。不同學生的學習方式及理解能力都存在較大差異,一部分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比較牢固,教師可以結合實際病例以及藥物副作用的表現(xiàn)等現(xiàn)象為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拓展;而對于基礎知識掌握程度不太理想的學生,則在課件中詳細為學生介紹病理特征等基礎知識,幫助學生理解“內分泌激素”的基礎知識點;然后再結合相關的臨床癥狀進行知識的拓展,使學生可以更加深刻地把握教材內容。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滿足絕大部分課程的教學需求。
在信息技術與各學科教育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傳統(tǒng)課程教育模式受到了挑戰(zhàn)。將微課運用在醫(yī)學職業(yè)教育教學中不僅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下學習,還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且有利于教師對知識的傳播,提高教學效果。教師通過微課使復雜繁瑣的醫(yī)學理論知識條理化,進而促進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持久的自主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