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淑偉
蔡志忠,著名漫畫家,作品有《莊子說》《老子說》《孔子說》等,風(fēng)格幽默、風(fēng)趣,深受讀者喜愛。他的成功與父親的教育理念密不可分。
蔡志忠的父親沒有像其他父母那樣,對子女寄予厚望,他只是希望孩子能平安長大,無病無災(zāi),這給了孩子一個寬松的成長環(huán)境。
四歲那年,父親問他及另兩個孩子:“你們的志向是什么?”一個孩子回答,我要當(dāng)總統(tǒng);另一個孩子回答,我要當(dāng)警察;他回答,我要畫招牌畫。與前兩個宏大志愿相比,他的志愿顯得平凡無奇??墒?,父親沒有露出半點不悅之色,也并未引導(dǎo)他當(dāng)“志存高遠”。他的父親從不給孩子設(shè)定目標(biāo),然后軟硬兼施地逼孩子達成。
父親是小村里的書法家,凡逢年過節(jié)、紅白喜事總少不了他的身影。父親的書房里常有各種紙墨,一次,他偷偷溜進書房,望著書桌上的瓶瓶罐罐,玩心大起。他拿起毛筆,以客廳通書房的墻面作畫布,畫了一個小人兒。父親回來后看著滿墻墨跡氣憤至極,痛打了他一頓。
父親冷靜下來后窺得兒子的喜好,送他一塊小黑板和一支石筆,父親此舉對蔡志忠的喜好沒有粗暴扼殺,而是給予小心翼翼的呵護。那年,他四歲半,就立下了只要不餓死,就要畫一輩子的志向。
上初中那年,蔡志忠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彰化中學(xué),當(dāng)時能考取的人并不多。父親在他的書包上用毛筆寫下大大的“彰化中學(xué)”四字,可見父親是開心的。初二那年,一家出版社邀請他去畫漫畫。拿到聘書的當(dāng)晚,他說:“爸,我明天要到臺北去畫漫畫?!备赣H邊看報邊問:“有工作嗎?”“有了!”“那就去吧!”父親頭也沒抬,繼續(xù)看報。
第二天,他就自己拎著皮箱到了臺北。放棄學(xué)業(yè),父子之間只是簡單的幾問幾答。父親的開通、淡泊與信任,在不經(jīng)意間為他打開了一片更為廣闊的天空。于是蔡志忠從15歲開始就成為一個職業(yè)漫畫家,并開創(chuàng)了“中國古籍漫畫”的先河。
蔡志忠的父親從未處心積慮為孩子籌劃一生,他只是非常平凡、淡泊地為孩子自由思想、自主選擇放寬了空間。事實上,很多杰出的人才都是在年幼時,天性得到了保護和彰顯,才發(fā)展了獨特的才能。讓孩子上這樣那樣的培訓(xùn)班,設(shè)置圈圈框框,得到的只是暫時的改觀,而保護孩子的天性,讓他天馬行空、自由想象創(chuàng)造,給他的卻是無可限量的未來。是鳥,就給它天空;是魚,就給它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