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成芳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學科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的學科。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參加到各種實踐活動中。然而,由于小學生的實踐能力、性格特點都和成年人不一樣,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如果強行用成人的要求來要求學生,學生的完成率肯定不高,也不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兒童實踐觀是指要在兒童心理發(fā)展的基礎上,組織兒童參與到各種實踐活動中。因此,教師在組織學生參加語文實踐活動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兒童意識,積極構筑兒童實踐觀,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并提升學生的言語能力。
情景還原,講究“境”
要展開高效的言語實踐活動,首先要還原學生日常生活的情境,促使學生進入到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這樣,學生就會產(chǎn)生一種親切感,自然會更主動積極地投入到活動中。尤其是在組織學生展開口語交流的活動時,若能選擇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討論的主題,則能激發(fā)學生參與的興趣,投入口語交流活動。
例如,在學習一年級下冊第10課《端午粽》時,為鼓勵學生參與到口語交流活動,首先用語言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大家是不是都對過節(jié)很感興趣呢?過節(jié)可以放假,還可以吃好吃的東西。除了端午節(jié)以外,你還知道哪些有趣的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呢?嘗試和你的同伴交流一下,說說自己的參與感受吧!”這樣的話語將學生帶入到了節(jié)日的情境中,能讓學生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討論中。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還要嘗試喚醒學生的經(jīng)驗,促使學生進入到生活情境中。如在學生談到包粽子的時候,可以給學生展示包粽子的視頻,并鼓勵學生回憶自己的生活:“大家包粽子的時候是不是這個樣子的呢?是不是有什么特別的包法呢?你回憶起了自己包粽子時候的場景嗎?”這樣能讓學生進一步進入到情境中,更好地參與口語交流。
在教學中,若要更好地構筑兒童實踐觀,則要站在兒童的角度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一方面,可以通過展示各種實物或圖片的方式,讓學生摸一摸、看一看,有助于促使學生進入到情境中;另一方面,要鼓勵學生結(jié)合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展開討論,說說自己的真切感受。這樣就能讓學生進入到特定的情境中,讓學生的活動更積極。
設計活動,體驗“趣”
為了讓學生的言語能力得到提升,還要組織學生參與到有趣的活動中,讓學生投入到活動中,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體現(xiàn)出自己的主體性。這樣也有助于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趣味,參與活動會更為積極。
例如,在學習二年級上冊第13課《寒號鳥》時,鼓勵學生圍繞故事的主旨展開討論,說說自己能從該故事中獲得怎的啟迪。為了引導學生更主動地參與到討論中,教師要設計有趣的活動,促使學生感受其中的趣味性。首先,鼓勵學生展開角色扮演的活動,讓學生將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主人公,并在角色扮演之后說說自己感受到了什么。有學生便嘗試表達:“我能感受到寒號鳥當時的心情,我覺得寒號鳥始終有一種僥幸的心理,它覺得自己就算不搭窩的話也是能撐過去的,所以它就不搭窩了?!薄拔矣X得寒號鳥有一種得過且過的心理,它實在是太懶了?!边€有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表述,說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也有過類似的經(jīng)歷。在這樣的交流中,學生更好地挖掘了文章的主旨,也提升了言語能力。
學者常華鋒主張,生本教育要注重教學過程的活動化。要通過展開各種活動,讓各個學生都投入活動中,充分地參與各種活動。這樣能讓學生增強對于活動內(nèi)容的體驗,感受到其中的情趣。學生在活動中提升了語文的增長點,其語文能力自然得到了發(fā)展。
共同學習,要有“序”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要在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共同討論,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生生對話、生本對話和師生對話中,這樣才能提升學習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注意到這一點,合理安排自主學習和共同學習的順序,讓學生先自主思考,然后合作討論,最后再獨立思考總結(jié)。這樣能有序展開學習活動,提升教學效果。
例如,在學習二年級下冊第20課《蜘蛛開店》的時候,教師可以先鼓勵學生展開自主閱讀活動,讓學生思考這個故事給了自己什么啟迪。此后,鼓勵學生展開互動交流。在交流活動的開始階段,大家先各自說說自己的感受,每一個學生都要勇敢地說出自己的個性感受。比如有學生認為蜘蛛總是放棄,沒有堅持自己的理想;有的學生認為蜘蛛努力的大方向沒有變,還是要搞編織,只是具體的內(nèi)容變化了,不算是輕言放棄。接下來,鼓勵學生展開辯論活動,嘗試圍繞矛盾觀點進行討論。最后,再鼓勵學生總結(jié)觀點,并展開自主思考,看看自己原先的想法和集體總結(jié)的觀點之間有什么不同。
在組織共同學習的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活動情況,讓學生先主動表示自己的個人觀點,然后圍繞其中的重要問題或矛盾點展開討論,再鼓勵學生進行總結(jié)歸納。這樣的共同學習能變得更有序,學生也能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體。
結(jié)束語
在組織小學生參與到語文實踐活動的時候,教師應當積極考慮到兒童實踐的特點,采用更符合小學生身心特點的活動方法、活動形式,合理選擇活動內(nèi)容。這樣,才能讓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同時也能讓語文課堂體現(xiàn)出真正的生命價值和生命力,有助于引導學生更好地進行語言學習。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星辰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