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惠華
【摘要】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新媒體技術的發(fā)展為信息的傳播帶來了更多的可能。傳統媒體受此沖擊,在傳播形態(tài)、受眾對象、媒介環(huán)境等方面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在傳播形態(tài)方面,變得更加碎片化和自主化。為適應變化順應發(fā)展趨勢,媒介融合勢不可擋。本文基于媒介融合的大背景,淺議了融媒體中心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相關對策。
【關鍵詞】融媒體 融媒體中心 融媒體建設
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能夠隨時隨地通過移動互聯網發(fā)布信息,也能在第一時間內接收其他人發(fā)布的信息。在此背景下,新媒介技術的發(fā)展改變了傳統新聞的傳播格局。媒介融合已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在此趨勢下,很多地方建設融媒體中心,但在建設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共性的問題,本文重點分析和探討這些問題。
一、融媒體在功能方面的定位
1.生活服務信息中心。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新媒介技術已被廣泛應用于日常生活中。媒介的功能從以前的“動員”變成“信息傳播媒介”,再變成如今“休閑娛樂的提供媒體”。以往單一的傳播功能已經不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和人們的需求,一些媒體機構不斷地升級和改變,旨在為人們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信息服務。
融媒體中心的基本職責是傳播新聞信息,此外,還要發(fā)揮基層公共事務管理和治理的社會功能。區(qū)域性的媒體應通過媒介融合來融合區(qū)域內的政務信息、醫(yī)療服務信息、公共事務信息等,從而實現信息共享,為當地居民提供綜合性的生活信息服務,以此來滿足居民多元化的信息需求。
2.文化形象展示中心。區(qū)域性的融媒體中心具有本土化的特色和優(yōu)勢,因此在其形象塑造和品牌構建方面具有本土化的特色。通過打造文化形象展示中心,能夠向民眾展現當地的精神面貌,提升當地民眾的歸屬感和向心力,同時有利于對外傳播和構建本地品牌形象,進一步提升傳播力和影響力。通過打造區(qū)域性的特色文化品牌,有利于對外吸引投資,從而促進當地經濟的發(fā)展。
3.基層輿論引導中心。融媒體中心承擔著為基層民眾提供信息服務的職責,宣傳鼓勁是其主要的任務之一。因此,應重視融媒體中心在引導民眾輿論、夯實輿論陣地、維護意識形態(tài)領域安全方面的作用,充分發(fā)揮其在思想文化宣傳方面的作用。
融媒體中心通過向當地民眾提供相關信息服務與民眾保持緊密聯系。它一方面在傳播信息,一方面又是當地民眾的傳聲筒。民眾能夠通過融媒體中心來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從此角度來看,融媒體中心的建設有利于提升民眾的社會參與度。
二、融媒體中心在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體制機制僵化影響改革。在體制機制方面,主要問題表現在運營管理機制和經營機制方面。在運營管理機制方面,各級機構往往處于各自為政的狀態(tài),運營管理機制過于僵化。很多媒體平臺處于一種雜亂的運營狀態(tài),各平臺之間沒有形成有效聯動,在尚未建立融媒體中心的區(qū)域,其新聞中心、廣播電臺、網信辦等各自單獨運行,沒有進行信息共享和資源互換,沒有實現互融互通。而在一些已經建立了融媒體中心的區(qū)域,各媒介平臺只是一種簡單的疊加,缺乏統一的領導。很多工作人員不是專職,他們不僅要處理本身的日常工作,還要運營和維護融媒體平臺,因為工作量過多而無法兼顧。融媒體建設過程中應主動實現“自造血”。但很多媒體平臺還是過于依賴以往的廣告模式,其廣告收入大幅度降低,運營短板比較突出,難以實現“自造血”。
2.內容同質化問題嚴重。融媒體中心為信息傳播提供了更多的渠道,但在內容傳播方面存在同質化的問題,原創(chuàng)內容十分匱乏。面對海量信息,人們有更多的選擇和需求,因此高質量、創(chuàng)新、有趣的內容更能吸引讀者。在融媒體建設中,必須重視內容質量,堅持“內容為王”。但一些區(qū)域性媒體在融媒體建設過程中過于注重地方性的信息,內容建設形式及手段過于單一,基于用戶需求而制作的原創(chuàng)內容不多,無法滿足民眾日益增長的信息需求,缺乏高質量的原創(chuàng)內容。
編輯和記者往往是一次采集新聞素材,進行多次的發(fā)布和傳播。對同一內容素材反復地加工和利用,雖然形式變了,但實質內容還是一樣。從長遠來看,受眾會產生信息審美疲勞,融媒體中心也無法健康、長久地可持續(xù)發(fā)展下去。
三、融媒體中心建設的對策
1.優(yōu)化運行機制。在建設融媒體的過程中,應基于事業(yè)管理+企業(yè)化運行的模式,不斷優(yōu)化運行機制。企業(yè)化管理即提升市場化的程度,從事相關經營活動來達到“自造血”目的?;诖?,必須將采編和經營進行有效分離,經營類性質的業(yè)務屬于“企業(yè)化管理”中的內容,應進一步發(fā)揮“媒體+”模式所具有的優(yōu)勢,通過“媒體+電商”“媒體+文旅”等形式來推動區(qū)域經濟的發(fā)展。同時,還應該進一步創(chuàng)新廣告融合模式,通過植入性廣告、原生性廣告、內容營銷等新廣告模式提升融媒體的經濟效益。
2.優(yōu)化內容創(chuàng)作模式。在融媒體建設中,內容建設十分重要。在內容創(chuàng)作方面,可通過OGC、PGC、UGC等模式來進一步優(yōu)化內容創(chuàng)作。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信息的接收者同時也是信息的傳播者。因此,在內容創(chuàng)作平臺中可引入UGC(用戶生產內容)模式,激發(fā)當地民眾的主動性,賦予他們話語權和表達渠道,進一步增強用戶黏性,達到縮減平臺運營成本、幫助平臺獲得長久生命力的目的。
在內容生產方面,主流仍然是OGC(機構生產內容)和PGC(專業(yè)生產內容)。通過內容質量把控而制作出符合主流價值的優(yōu)質內容。除此之外,融媒體中心還可以走社交之路。比如,在客戶端設置登錄送積分,積分可兌換一些小禮品,瀏覽新聞可獲得紅包,以此來吸引受眾關注,增強受眾的黏性,擴大受眾范圍。除此之外,還可建立相應的新聞論壇社區(qū),方便群眾針對時事熱點進行討論,增進受眾彼此之間的聯系,增強移動端受眾的社區(qū)參與感,提高平臺建設的社交屬性,打造“小而美”的基層社交生態(tài)圈。
(作者單位:安徽省黃山市歙縣融媒體中心)
【參考文獻】
[1]朱春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經驗坐標、發(fā)展機遇與路徑創(chuàng)新[J].新聞界,2018(09):21-27;[2]謝新洲,黃楊.我國縣級融媒體建設的現狀與問題[J].中國記者,2018(10):53-56;[3]黃楚新,王丹丹.縣級媒體融合的典型案例[J].中國記者,2018(10):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