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霖
平湖鳥瞰圖。
將近100年前,一位先生隨同中國代表團參加華盛頓會議,時任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贊其演奏的琵琶曲《潯陽琵琶》如天國之音,后來一位黑人畫家很欣賞他的表演,作了一幅畫:他坐在椅子上,左手抱捧著琵琶,右手彈撥琴弦,表情如癡如醉。這位先生就是平湖派琵琶大師朱英。
平湖是一座文化名城,有著6000多年的歷史,歷經(jīng)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是吳越文化交融之地,到了漢代,地陷為湖,其后土脈墳起,陷者漸平,故名平湖。平湖人琴、棋、書、畫、印、唱、燈、舞樣樣精通,對琵琶的愛則是刻進了骨子里。
琵琶被稱為“彈撥樂器之王”,有諸多流派,其中平湖派被稱為“最具有文人氣質的琵琶流派”。平湖派演繹時有“上出指”“下出指”兩種彈法。前者指從食、中、無名指依次彈下,然后大拇指跳上,后者指從小指、無名指再到中指、食指的輪指彈法。琵琶琴聲溫順如玉,聽久了能修身養(yǎng)性,養(yǎng)出了平湖人溫婉不躁的氣質。2008年,平湖派琵琶先后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
這么多年過去了,朱英大師的兒子朱大禎也在從事平湖派琵琶傳承相關的工作,成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2007年,平湖市文體局(現(xiàn)平湖市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成立平湖派琵琶傳承基地百花小學,第二年又增設了4個傳承教學基地,請朱大禎等人給學生教授平湖派琵琶技藝,為國家培養(yǎng)出了許多平湖派琵琶演奏者。
其實,生活在平湖,處處都能感受到文化的氣息,比如莫氏莊園。別看它小巧玲瓏,可大有來歷。莊園位于平湖市當湖街道南河頭歷史文化街區(qū)東首,始建于清光緒二十三年,是本地豪紳莫放梅家族祖孫三代居住之所,是江南六大廳堂之一。莊園沿街靠河,內(nèi)有70多個房間,過正門左轉就是水磨磚雕門樓,上面刻著“梅、蘭、竹、菊”等吉祥圖案,極其精致。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莫氏莊園。
上圖: 平湖市九彩龍。下圖:西瓜燈。
上圖: 鈸子書。下圖:梅花糕。
平湖派琵琶傳承人朱大禎。
上圖: 南市商務樓宇。下圖:吾悅廣場。
平湖市一直以來就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和傳承工作。2003年和2008年開展兩次大規(guī)模普查,共獲非遺線索7136條,如今,平湖市里有2項國家級非遺、7項省級非遺,以及200多項市級非遺。2011年,平湖市設立鈸子書、西瓜燈、圓作、剪紙等非遺傳承工作室;2014年單獨設立平湖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管理中心,展示各類非遺項目,圖文并茂、生動有趣。
平湖的文化之美還刻進了當代人的日常生活中。比如省級非遺西瓜燈。西瓜燈是種觀賞燈,將西瓜的瓜瓤挖去,在瓜皮上雕出精美圖案,內(nèi)點蠟燭或放燈泡,據(jù)稱已有200多年歷史。
如果你在中秋節(jié)來到這里,會驚嘆于流光溢彩的平湖:夜幕降臨,人們在農(nóng)舍、院落、樹叢、廊下點起西瓜燈,一時間,瓜燈齊放,火樹銀花。從1991年起,中共平湖市委、市人民政府開始舉辦“西瓜燈文化節(jié)”,被評為“全國特色廣場文化活動”。
除了西瓜燈,平湖還有許多特色的非遺項目,如鈸子書、九彩龍、平湖糟蛋制作工藝等,其中曲藝鈸子書和平湖派琵琶同為國家級非遺項目。
朱大禎80多歲了,在平湖度過了大半輩子。他說:“我要讓平湖派琵琶和平湖非遺走向更多個‘百年?!边@或許也是諸多平湖人的心聲吧。
(平湖市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