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治成
摘要:研究電偶序和電位差對腐蝕作用的影響,采用純鈦、不銹鋼和鎂等材料,利用電化學工作站進行測試獲得各材料在37℃模擬體液mSBF中的腐蝕電位。通過將試驗品置于網格板上,設計一盒裝置,用漏斗收集產生的氫氣,讀取氫氣體積,了解鎂片的腐蝕速率,以此試驗探究異質金屬對醫(yī)用鎂合金降解性能影響。
關鍵詞:鎂合金;降解;電偶腐蝕
當前,臨床上主要用于骨科植入的生物金屬材料有鈦合金、鈷鉻合金及不銹鋼,因為這些這些材料在人體內不可降解,所以在人體組織功能恢復后,必須通過二次手術取出,增加了醫(yī)療費用,也給患者帶來痛苦。且這些金屬生物材料的彈性模量與正常骨組織并不十分相稱,會產生應力遮擋效應。鎂作為人體生命必須的元素之一,幾乎參加了人體所有生命活動,所以鎂作為主要成份的合金材料引起當前醫(yī)學的重視,大量的研究表明:與其他金屬內植入物相比,鎂合金彈性模量和壓力屈服強度更接近正常骨組織,能緩解壓力遮擋效應[1]。
但是鎂的降解特性也可能給鎂金屬被用作醫(yī)用金屬帶來風險:無法有效控制鎂的腐蝕速率,鎂的過快腐蝕會導致氣體產生,改變周圍體液環(huán)境的pH值,造成組織發(fā)炎;同時鎂金屬腐蝕過快會大大影響植入醫(yī)用的治療效果,甚至有致命的危害。因此,對于醫(yī)用植入鎂金屬的降解性能的研究是其走上大規(guī)模臨床應用的關鍵。影響鎂金屬腐蝕速率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合金元素、表面性質、腐蝕環(huán)境、應力等,異質金屬存在也是影響醫(yī)用鎂腐蝕行為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從體外實驗模擬研究異質金屬的存在對生物醫(yī)用鎂金屬降解性能的影響。
電偶腐蝕的存在會加速鎂金屬的腐蝕,不同的電偶序對鎂金屬腐蝕的影響不同,為了探究不同生物醫(yī)用金屬對鎂金屬腐蝕的影響,本文分別檢測純鈦TA2、不銹鋼316L、高純鎂HPMg的平衡腐蝕電位,并將高純鎂分別與純鈦和不銹鋼相連進行腐蝕浸泡實驗,以期得到電偶腐蝕對鎂金屬腐蝕的加快程度。
一、實驗材料及方法
(一)實驗材料
實驗使用高純鎂HPMg、不銹鋼316L、純鈦TA2進行試驗。軋制鎂片為直徑為7.4mm厚度為2mm。不銹鋼和鈦片分為三個尺寸。分別為L15.2×15.2mm2×2mm、M8.6×8.6mm2×2mm、S5.4×5.4mm2×2mm。通過丙酮超聲震蕩清洗10分鐘后,用三號和五號金相砂紙打磨備用。
(二)實驗中使用的儀器
實驗主要儀器設備有恒溫磁力攪拌器、電子天平、水浴鍋、電化學工作站、pH測試儀、SEM掃描電鏡。
(三)實驗方法
1.測量相應臨床醫(yī)用金屬在模擬體液中的實際電位
參考電偶腐蝕的相關原理和研究,首先研究電偶序和電位差對腐蝕作用的影響,采用純鈦、不銹鋼和鎂等材料,利用電化學工作站進行測試獲得各材料在37℃模擬體液mSBF中的腐蝕電位,得到更接近于實驗情況的實際金屬腐蝕電位。
(1)配模擬體液mSBF。模擬體液mSBF按照一定比例配比制備。(NaCl5.403g;NaHCO30.504g;Na2CO30.426g;KCL0.225g;K2HPO4.3H2O0.230g;MgCl26H2O0.311g;HEPES/100ml 02molNaOH;17.892g;CaCl20.293g;Na2SO40.072g;1mol NaOH15ml)。
(2)冷鑲。將待測金屬與導線用導電膠連接,并用熱熔膠封存,固定于冷鑲磨具上,根據一定的比例配制(618環(huán)氧樹脂5.0;鄰苯二甲酸二丁酯0.75;乙二胺0.5),混合攪拌均勻后,液體呈透明、流動性較好。將其倒入模具中,等待其固化。約一天后,溶液凝固,脫模。粗磨,用三號和五號金相砂紙進行細磨再拋光。
(3)實測腐蝕電位。在恒溫37℃的mSBF溶液中搭建電路,采用三電極體系,工作電極連接待測樣品,參比電極連接甘汞電極,對電極連接鉑電極,測量相關金屬在模擬體液中的開路電位、交流阻抗、塔菲爾圖等等參數。
2.浸泡實驗
為研究電偶腐蝕對鎂的降解影響,將純鈦和不銹鋼分別與高純鎂相連,并置于塑料網格板上,然后卡在倒置的漏斗上,浸泡在充滿mSBF的塑料罐中。通過漏斗收集產生的氫氣,漏斗上沿通過橡皮膠管連接帶刻度的移液管以便讀取氫氣體積。移液管上端套橡膠管并用金屬夾夾住,以防漏氣。具體裝置如圖1所示:
二、實驗結果
(一)不同金屬在模擬體液環(huán)境中的實際電位
通過電化學工作站,測得Mg、Ti、不銹鋼在37℃mSBF溶液中的塔菲爾曲線如下:
三種金屬的平衡腐蝕電位關系:腐蝕電位(參比甘汞電極)(V)Mg:1.8V;Ti:0.46V;316L不銹鋼:0.36V。由此得:電偶序316L不銹鋼>TA2純鈦>高純Mg。不難發(fā)現,高純鎂的平衡腐蝕電位與不銹鋼、純鈦的相差很大,在mSBF溶液下當高純鎂與不銹鋼或純鈦組成電偶對時,會大大加快高純鎂的腐蝕降解。
(二)浸泡實驗結果
(1)將鎂片單獨置于模擬體液后,鎂片表面就開始有細小氣泡產生,產生析氫腐蝕,在第一天氫氣析出較為密集,后續(xù)時間里氣泡產生速率越來越慢。在第四至第五天可以明顯觀察到白色沉積物在飄散在溶液中,在鎂片表面也有少量白色腐蝕產物。在第七天取出試樣時,溶液的pH值已有由開始時的7.4左右升至7.7左右。鎂片7天的腐蝕失重比率大約在20%左右,根據腐蝕速率公式得腐蝕速率在2.074g/(m2·h)左右。待取出鎂片后,發(fā)現鎂片表面有白色腐蝕產物,在通過鉻酸清洗后,可發(fā)現鎂片表面有點蝕痕跡,失去光澤,不平整,在腐蝕嚴重的部分還存在腐蝕缺角現象。
(2)當鎂片與異質金屬用導線連接后,無論是與不銹鋼還是與Ti片連接,鎂片的氣泡產生速率都大大提高??紤]到若是同時進行一周的浸泡實驗,可能鎂片在中途已經腐蝕完畢,不利于最后的形貌觀察和失重測量,改為12小時的浸泡實驗。同時可以觀察到當鎂片與異質金屬連接時,異質金屬表面也會出現少量氣體。這是由于當兩金屬片連接后,異質金屬片起到了陰極作用,部分電子通過導線傳到陰極金屬片上,形成析氫反應。而鎂片表面更多的氫氣產生是由于鎂本身的“負差效應”所引起的。
經過12h浸泡后將鎂片取出。從失重比來看,將鎂片試樣經過酸洗,稱重,發(fā)現與Ti片連接的鎂的失重率在10%左右,腐蝕速率為13g/(m2·h)左右,與不銹鋼連接的鎂片失重率在25%~43%,腐蝕速率為3080g/(m2·h)左右。所以當鎂片與醫(yī)用異質金屬連接后,其腐蝕速率大大提高,為不連接時的640倍。這是由于形成了典型的電偶腐蝕。
浸泡實驗中,我們觀察到與不銹鋼連接的鎂片表面氣泡產生速度要遠遠快于與Ti片相連接的鎂。與不銹鋼連接的鎂片在幾分鐘后馬上就出現了黑色點蝕印記,并在34h時就在邊緣出現白色腐蝕產物的沉積。待取出鎂片后,與不銹鋼連接的鎂片表面已經覆蓋了一層腐蝕物,邊緣更是聚集了白色粉塊狀腐蝕物,并不致密,附著力也不大,在取出過程中邊緣的腐蝕物會因為操作中的輕微觸碰而掉落。但是與Ti片相連接的鎂片在取出時,并沒有太多腐蝕產物附著,只能看到鎂片表面經過腐蝕,失去光澤,存在黑色腐蝕點等現象。
從上表也能發(fā)現從鎂片失重率腐蝕速率以及pH變化和鎂片腐蝕形貌來看,都能發(fā)現與不銹鋼連接的鎂片腐蝕更為嚴重。這是由于不銹鋼的腐蝕電位高于Ti,所以與鎂相連接后的電位差更大,使得電偶腐蝕傾向更大的原因。
三、小結
純鎂、Ti片、不銹鋼316L的腐蝕電位依次升高,分別為1.8V,0.46V,0.36V。各自在mSBF溶液中的浸泡結果為,鎂片腐蝕嚴重,腐蝕速率為2.0748g/(m2·h)左右,表面腐蝕坑明顯。而不銹鋼和Ti片基本無明顯腐蝕現象??梢?,腐蝕電位低的鎂片腐蝕程度最大。
將異質金屬與鎂片連接后,鎂片的腐蝕速率明顯加快。與鈦片連接后鎂的腐蝕速率增加為13g/(m2·h)左右,與不銹鋼連接后,鎂腐蝕速率增加為為3080g/(m2·h)左右。為鎂片自腐蝕的640倍。且異質金屬的腐蝕電位越高,鎂片腐蝕速率越大??梢?,異質金屬與鎂片的電位差越大,對鎂片的腐蝕促進作用越強。這是由于發(fā)生了典型的電偶腐蝕。
參考文獻:
[1]尹自飛,韓培,王勇平,蔣垚.FHA/MgZn合金體內降解及生物相容性的評價[J].生物骨科材料與臨床研究,201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