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軍
(中鐵十九局集團第二工程有限公司,遼寧遼陽 111000)
隨著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交通量與交通軸載的不斷增長,瀝青路面的損壞程度日益嚴重,更有甚者,在使用初期便出現(xiàn)各種病害,除此之外,瀝青材料本身在高溫時易軟化、低溫時易發(fā)生冷脆開裂、抗老化性能不佳,因此如何針對當前瀝青路面出現(xiàn)的各種病害,采取相關措施提升瀝青路面的高低溫穩(wěn)定性、耐久性及抗老化性能,仍是需進一步研究的重要問題。SMA 改性瀝青是在原樣瀝青中加入纖維穩(wěn)定劑、礦粉與少量細集料拌和而成的瀝青混合料,其中瀝青用量、粗集料用量及礦粉用量偏多、細集料用量偏少,可有效改善瀝青混合料骨架的密實結構,提升瀝青路面抗高溫車轍性能、低溫變形能力、抗滑性與耐久性。結合實際工程實例,介紹SMA 改性瀝青應用特點與施工過程,并對施工完成的SMA 改性瀝青路面進行質量檢測,為今后相關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工程為某高速公路路面建設工程,施工路線全長42 km,樁號為K12+000~K54+000,雙向四車道,設計速度為120 km/h。為研究SMA 改性瀝青在高速公路中的應用效果,選用K21+000~K23+000 作為試驗路段。
SMA 改性瀝青路面屬于間斷級配,主要由粗集料形成基本骨架,內部填充瀝青、細集料、礦粉、穩(wěn)定劑等材料,因此應選擇粘性較大的瀝青,提升瀝青與集料間的黏附性,故選擇4%摻量的SBS 改性瀝青作為原料瀝青,主要性能檢測指標如表1 所示。施工所用纖維穩(wěn)定劑選用ARBCEL 天然木質纖維素,摻量為瀝青混合料的0.3%,主要性能檢測如表2 所示。為防止集料與瀝青間出現(xiàn)剝離現(xiàn)象,在SMA 中加入抗剝落劑,抗剝落劑技術指標如表3 所示。
(1)施工方案。工程中SMA 改性瀝青混凝土采用拌和機集中攪拌的方式進行,拌和完畢后采用自卸車將其運輸至施工現(xiàn)場,施工過程選用2 臺ABC-423 型攤鋪機進行梯隊作業(yè)施工。
(2)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根據(jù)瀝青混合料目標配合比,確定各熱料倉材料的用量,同時調整冷料倉進料比例,使其滿足進料平衡,隨后通過馬歇爾穩(wěn)定度試驗確定出最佳生產(chǎn)配合比。SMA 瀝青混合料對溫度要求較多,在施工的不同階段需做好溫度的控制,具體如表4 所示。
表1 SBS 改性瀝青技術指標檢測結果
表2 ARBCEL 天然木質纖維素性能檢測指標
(3)材料準備。施工所用材料進場前,應根據(jù)要求進行驗收,檢查集料外觀、是否干凈、結團與否,礦粉則應保持干燥潔凈,無成團現(xiàn)象。
表3 抗剝落劑技術指標檢測結果
(1)拌和。在拌和過程中采用支管摻配法在混合料中加抗剝落劑,摻加過程中采用泵力循環(huán)攪拌法進行攪拌,使抗剝落劑與瀝青混合料攪拌均勻,確保充分發(fā)揮作用。天然木質纖維投料過程中需進行二次粉碎,通過計量裝置控制添加量,進行(3~5)s攪拌后再向其中加入瀝青。在拌和過程中,應先加入集料,緊接著加入礦粉,兩者干拌(7~10)s,干拌過程中加入木質纖維,干拌結束后加入瀝青,濕拌36 s即可出料。出料時注意檢查混合料的均勻性及混合料中木質纖維的添加量,觀察有無花白料、離析等現(xiàn)象產(chǎn)生。
(2)運輸。采用自卸式卡車對拌和好的SMA 混合料進行運輸,在車輛內側安裝光滑的金屬底板和側板,并涂抹防粘劑,減少SMA 在側板上的黏附,裝料前對車輛內部進行清洗,保證自卸車內部干凈。在裝料過程中不斷移動車輛,遵循前、中、后的裝料原則,減少混合料離析現(xiàn)象。為減少SMA 混合料在運輸過程中的熱量散失,應在瀝青混合料表面用棉布或篷布進行遮蓋。
(3)攤鋪。為確保SMA 瀝青混合料的攤鋪質量,在正式攤鋪前需進行一系列準備工作:為避免瀝青混合料黏附在攤鋪機料斗上,可在料斗內部及出料口噴涂一層防粘劑;在開始攤鋪前先對攤鋪機預熱30 min,確保熨平板的溫度>100 ℃;除此之外,還應對熨平板的高度進行調整,使其與松鋪厚度保持一致。對互通匝道進行攤鋪時,以機械式自動找平的方式采用1 臺攤鋪機進行施工,當在主線內攤鋪施工時,采用2 臺攤鋪機進行梯隊施工,前一輛采用機械自動找平,后一輛為聲納控制的自動找平。在攤鋪過程中,運輸車應在攤鋪機前(10~20)m 處停住并掛空擋,由攤鋪機推動運輸車緩緩前進。由于SMA 改性瀝青混合料的拌和效率較低,為保證瀝青路面的連續(xù)施工,攤鋪速度應控制在(2~4)m/min。同時,攤鋪過程中可適當提高夯實錘的振搗頻率,可達到80%的預壓實效果。
(4)碾壓。SMA 改性瀝青路面應采用剛性壓路機進行碾壓,碾壓過程遵循“緊跟慢壓、高頻低幅”的施工原則。碾壓過程主要包括初壓、復壓、終壓3 個碾壓過程,各個過程應保持連續(xù)銜接,本工程中碾壓方案設計如表5 所示。
表4 不同施工階段溫度控制標準
表5 碾壓施工方案
初壓長度不宜過長,在攤鋪之后應迅速壓實,以減少熱量散失。初壓完成后應立即開始復壓,長度控制在(30~50)m,復壓采用雙鋼輪壓路機進行兩遍靜壓施工,再進行三遍振動壓實。終壓次數(shù)以瀝青路面光滑且無輪跡出現(xiàn)為準,但不得低于兩遍。在整個壓實過程遵循“先輕后重、先邊后中、先慢后快、緊跟慢壓”的壓實原則,相鄰壓實輪跡應重疊>20 m。
(1)平整度。路面平整度是車輛行駛安全性與舒適性的重要指標之一,SMA 改性瀝青路面施工完畢后,采用平整儀對路面平整度進行檢測,檢測結果如表6 所示
表6 SMA 改性瀝青路面平整度檢測結果
由表6 可知,SMA 改性瀝青路面的平整度檢測均滿足規(guī)范要求,表明SMA 該瀝青改性瀝青路面平整度指標良好,具有較好的平整性。
(2)壓實度。良好的壓實度可有效減少瀝青路面在使用過程中的不均勻沉陷,對路面的行駛穩(wěn)定性與耐久性有明顯影響,對試驗路段進行壓實度檢測,檢測結果如表7 所示。
表7 SMA 改性瀝青路面壓實度檢測結果
由表7 可知,SMA 改性瀝青路面壓實度檢測均在規(guī)范要求范圍內,表明試驗路段碾壓施工質量良好,路面具有良好的壓實度,可有效減少瀝青路面的不均勻沉陷,提升路面使用耐久性與穩(wěn)定性。
隨著交通量與交通載重的不斷增大,瀝青路面在使用初期便會出現(xiàn)各種病害。為提升瀝青路面整體路用性能,結合實際工程實例,探討SAM 在高速公路中的應用,結合SAM 性能特點,介紹SMA 改性瀝青路面的鋪筑過程,并對施工完成后的路面進行質量檢測,檢測結果表明,SMA 改性瀝青路面的平整度與壓實度均滿足規(guī)范規(guī)定要求,可有效改善以往瀝青路面的不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