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小學生行為失范與倫理空間構建
    ——基于蘭州市的實證研究

    2020-03-23 06:58:04李樂生焦若水
    科學經(jīng)濟社會 2020年1期
    關鍵詞:倫理青少年學校

    李樂生,焦若水

    (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寧波 315000; 蘭州大學,蘭州 730000)

    當前,青少年失范問題見諸于各種社會輿論當中,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2019年教育部工作要點特別指出要推進大中小幼一體化德育體系建設,建立中小學生德智體美勞有機融合、協(xié)調發(fā)展的長效機制[1],中小學生的行為失范問題成為當前青少年管理、教育的焦點問題。中小學生正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家庭、學校、同輩群體和大眾傳媒對青少年的健康發(fā)展具有至關重要的形塑作用,強化道德與法律的雙重規(guī)范,從空間倫理角度建構中小學生失范問題的分析維度,能夠從根本上促進我國中小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和個體發(fā)展。

    一、中小學生行為失范問題的厘清及應對方案綜述

    “失范”即失去規(guī)范,在社會學研究中,“社會失范”與“行為失范”構成了失范問題的兩個主要維度。社會失范最早由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干所提出,在他看來,勞動分工造就了各種社會規(guī)范的形成,但在社會分工增長引起社會結構劇烈改組的,相應的道德規(guī)范發(fā)展又相對滯后時,便會導致社會調節(jié)發(fā)生故障,造成社會失范。[2]行為失范一般是指個體以違背社會目標的手段達到自己目的的行為,在默頓看來,社會通常會將所有人都遵從的文化價值系統(tǒng)置于其他一切目標之上,而對其中一部分人來說這些文化價值系統(tǒng)則嚴重限制了他們的目標實現(xiàn),行為失范的發(fā)生即是某些“被限制”的成員以打破文化價值系統(tǒng)的方法實現(xiàn)自己目標的狀況。[3]回歸到中小學生的失范行為,更應當將其看作一種社會作用的結果,對中小學生失范行為的分析應當從社會環(huán)境中給予仔細考察,并以“文化反思”的方式重新審視青少年的社會失范問題。對中小學生行為失范問題的研究認為青少年不良行為是指青少年反社會或不法行為,一般認為青少年不良行為包括犯罪行為和違規(guī)違紀行為。[4]中小學階段正是青少年社會化的關鍵時期,根據(jù)埃里克森的人格發(fā)展理論,12周歲至20周歲正處于第五階段即“兩性期”,也正是青少年成長的青春期。這一階段的核心問題是自我意識的確定和自我角色的形成[5],青少年開始對周圍世界有了新的觀察與新的思考方法,他們經(jīng)??紤]自己到底是怎樣一個人,他們從別人對他的態(tài)度中,從自己扮演的各種社會角色中,逐漸認清了自己。此時,他們逐漸疏遠了自己的父母,從對父母的依賴關系中解脫出來,而與同伴們建立了親密的友誼,從而進一步認識自己,對自己的過去、現(xiàn)在、將來產(chǎn)生一種內在的連續(xù)之感,也認識自己與他人在外表上與性格上的相同與差別,認識自己的現(xiàn)在與未來在社會生活中的關系。[6]埃里克森將心理與社會的同一感覺稱為“同一性”,這一概念是人格發(fā)展理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含義可以理解為社會與個人的統(tǒng)一、個體的主我與客我的統(tǒng)一、個體的歷史性任務的認識與其主觀愿望的統(tǒng)一,也涉及到個體對自己的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的定位,[7]即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夠全面認識到意識與行動的主體是自己,或者說能抓住自己,亦即是“真正的自我”,也可稱為“核心的自我”。埃里克森認為,這種同一感可以幫助青少年了解自己以及了解自己與各種人、事、物的關系,以便能順利地進入成年期。另一方面,同一性的混亂則會帶來一系列基于個體的和社會的問題。

    在國內的一些主流觀點中,學生在學校內的一系列風險被認為是一種危機因素,對此需要進行危機管理。一些研究認為當前中國教育的危機管理能力、意識及行動策略不足,需要從危機預防、應對、恢復等方面給予危機干預和管理[8]。不過,針對危機管理的一系列不健全因素,作者指出應當回歸傳統(tǒng)文化,一定程度上是對該問題認識不充分的結果。事實上,對傳統(tǒng)文化習俗不加辨析地強調與青少年的成長環(huán)境存在內部張力,[9]結果之一就是現(xiàn)代大量次生家庭的形成而產(chǎn)生的家庭暴力。傳統(tǒng)文化側重“向上”的部分(即尊長),而缺少向下的部分,就是對于兒童未成年人的照顧,這才構成了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張力與文化上的代際差異。同時,危機處理這個詞匯在社會科學研究中具有價值偏向,它的潛臺詞是以某種機械性的形式消除這種現(xiàn)象或心理,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許多高壓管理的“鐵籠學?!贝嬖?,但在實際中這種事物的存在并不能夠解決未成年人的問題,它壓抑了未成年的成長與本我,而且解決問題的效果似乎也并不好,“鐵籠學校”中仍然會有問題學生的出現(xiàn),它并不能在本質上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10]。因此,中小學生的行為失范問題需要一種倫理性解決方案,在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長的方向上邁進,而不是借助重壓遏制問題。

    針對中小學生失范問題日益暴露的社會缺位、學校管理失調和學生發(fā)展的心理因素,研究者在原因解析的基礎上進一步對問題提出了應對方案。校園欺凌是中小學生失范問題的主要形式之一,校園欺凌不僅是學生之間的欺負,同時涉及部分老師的體罰、辱罵及排斥行為,對此,研究者提出將犯罪學領域的“復合措施”引入欺凌防控。復合措施強調從精神和物質兩個方面對受害者的損失進行補償[11],相比于以往的懲戒式矯正,復合措施更加強調溫和治理并以受害者的利益保護為主要目標。這一理念最早被香港的校園欺凌研究所關注,黃成榮提出要通過“復合公義”應對校園欺凌問題[12],所謂復合公義就是指針對校園欺凌召開復合調解會議,讓欺凌者和被欺凌者直面問題,據(jù)此欺凌者一方面能夠公開表達對欺凌者的歉意,以取得被欺凌者諒解,同時也能夠將傷害降到最低,另一方面欺凌者在復合調解會議中表達的悔意會以“羞恥心”的方式防控類似事件的再次發(fā)生。復合公義對青少年失范問題的解決提出了十分具有社會內涵的方案,但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失范問題存在一定時間的“潛伏期”,即在問題發(fā)生的初始階段,行動者并不一定會表現(xiàn)出極端化的情緒或行為,但隨著失范行為的累積和規(guī)范的進一步消解,某些缺乏引導或排解的因素會導致十分嚴重的后果[13]。

    從青少年犯罪的司法角度介入,有研究者探討關于青少年犯罪量刑和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的議題,認為必須進一步確立對于青少年犯罪的司法制度立法,同時要針對不同的犯罪情節(jié)調整犯罪前科封存制度,以保證法律資源的良好利用[14]。但從當前青少年犯罪的主要方面看,立法與法律條款的調整并不是現(xiàn)在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問題,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問題是法律與學校管理對中小學生的行為失范問題存在一些盲點,在問題肇始的源頭與事態(tài)惡化的結果之間,一方面學校管理中存在制度性欠缺,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尚不具備系統(tǒng)的青少年犯罪的司法支持,在破窗效應下,青少年行為失范問題愈演愈烈。已有研究證明,懲戒犯罪的嚴厲性政策對青少年犯罪具有震懾效果,從犯罪的源頭就給予遏制是防止青少年犯罪問題惡化的關鍵[15]。因此,中小學生行為失范問題的防止與解決需要構建道德與法律的雙重機制,以道德為標志的倫理學可以作為中小學生行為失范問題最基本、最常態(tài)化的應對策略。

    二、實地調查及分析

    (一) 調查的主要內容

    行為失范廣義上講是一個較為寬泛的概念,在關注到中小學生的行為失范問題時,筆者通過文獻檢索及前期觀察發(fā)現(xiàn),吸煙、暴力等越軌行為是當前中小學生最為突出也最為集中的問題,更為重要的是,這兩種行為對青少年身心的傷害程度較大,同時也較容易通過觀察、訪談等方法呈現(xiàn)出來,因此本文擬從吸煙和暴力欺凌兩個主要方面進行調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二十七條規(guī)定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學、幼兒園、托兒所的教室、寢室、活動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動的室內吸煙?!吨腥A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五條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和學校應當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吸煙、酗酒,任何經(jīng)營場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并且《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第五條第二款規(guī)定,國家和社會應加強吸煙危害健康的宣傳教育,禁止或者限制在公共交通工具和公共場所吸煙,勸阻青少年吸煙,禁止中小學生吸煙?;诖?,調查集中于對中小學生生活環(huán)境的吸煙情況考察和中小學生吸煙及煙草來源問題的調查。

    暴力和欺凌是調查的另外一個主要方面,根據(jù)筆者所收集到的信息顯示,在小學升入初中后,青少年接觸暴力行為的機會明顯變多,出現(xiàn)在校內外接觸和目睹暴力事件的情況。青少年的暴力行為問題與行為失范之間存在兩重因果關系,一是目睹暴力和欺凌現(xiàn)象會對青少年的行為產(chǎn)生偏差引導,二是在青少年周圍本身就發(fā)生著著暴力和欺凌的現(xiàn)象,這是失范行為的主要方面。

    (二)調查樣本選取

    為充分體現(xiàn)調查樣本在小學、初中和高中階段的代表性,問卷調查選取了兩所高中、兩所初中和兩所小學,考慮到吸煙、暴力等失范行為發(fā)生的年齡特征,小學從四年級及以上的學生中按年級隨機選取10名,初中和高中每個年級選取5名學生,總共是60名調查對象。調查樣本如表1所示:

    表1

    通常情況下,在研究者選取調查對象的時候,學校通常不會選取問題較為突出的班級來實施調查,所以這次的數(shù)據(jù)實際上極有可能是建立在相對樂觀條件下的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下仍然能夠顯示出一定比例的問題。

    (三)調查結果

    1. 小學生行為失范情況

    小學生的暴力問題主要來自于家庭,在學校內發(fā)生的直接暴力行為較少,但是根據(jù)實地調查結果,在每個學校仍然會有1到2例受到同學嚴重欺凌的狀況,這樣的概率仍然說明中小學生行為失范問題的存在。據(jù)訪談對象的陳述,欺凌行為經(jīng)常與同學之間的小摩擦相關,但由此造成的欺凌結果卻持續(xù)時間較長,而且一般都會發(fā)生在學校管理相對疏忽的區(qū)域,比如樓道、操場等。同時,小學學校管理對于學生的不良行為往往呈現(xiàn)一種比較寬容的態(tài)度,對于學生的失范行為大多以口頭的批評教育為主,但這種方式事實上沒有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對改變他們的失范行為也沒有客觀約束力。

    對吸煙問題的行為失范調查結果顯示,小學生吸煙情況較少,但有個別同學反映在放學之后仍會有一小部分男學生在校外吸煙,一般是同一班級的2至3人聚在一起,在吸煙的時候,他們會回避和不吸煙的同學接觸,在2到3個人的小團體中,全為吸煙者,據(jù)說這種“結構”是為了相互挾制而達到保密效果。煙草的來源主要來自家庭,因為有嚴格的管理措施,學校周邊的商店不會向小學生出售香煙。因此,小學生的失范行為主要受到身邊人的影響較大,特別是父母親。父母如果有一方吸煙,會成為孩子取得香煙的渠道,這就會為他們在成長到十幾歲左右的時候成為煙民埋下伏筆。

    2. 初中生行為失范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從初中生開始,目睹過暴力事件和經(jīng)歷過暴力事件的情況開始增多,同時還伴隨著相當一部分的心理問題的出現(xiàn),有一部分經(jīng)歷或目睹過發(fā)生在校園外的暴力或欺凌事件,而有一些則是發(fā)生在校內的暴力行為。校外一部分的增加是因為來自于成長到這個階段后行動力的增加,初中生的活動范圍相較小學生來說更大,能夠聽到看到的身邊事也就越多,對于暴力事件的目睹來自于校外其它地方,也可能就直接來自于家庭。在訪談中,當問及學校內是否有比較“霸道”的同學,他們的回答是有的,關于如何應對,他們則答只能夠避開這樣的人,這樣的學生可能沒有施加或被施加直接的暴力,但是確實有人在小空間中感受到了他們的行為的影響。在面對此類問題時,社會對于學生之間的沖突以“小孩子鬧著玩”的慣常思維淡化事件影響,而對家庭中的暴力行為更是諱莫如深不愿插手,這樣的麻木其實會造成極其負面的社會影響,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青少年,這部分傷害會被周圍人在認識中不斷地弱化,而只有受害者本身承受最大的傷害而又孤立無援,最后對他們的未來造成極大地負面影響。如果青少年長期接觸到這種暴力野蠻的行為,在他們的認知和行為中也會出現(xiàn)效仿或者認同的可能。目睹暴力事件這件事本身也是一種破窗效應產(chǎn)生的媒介,通過目睹這些暴力事件,可能會給未成年,造成極不好的影響從而認為這樣的行為是正常而社會化的,進而影響他們的行為。

    關于初中生吸煙的調查結果顯示,初中開始吸煙行為的出現(xiàn)趨于頻繁,初中生的吸煙現(xiàn)象幾乎在每個班級都存在。同時,初中生獲得煙草的途徑也不再只限于家庭,大多初中生都有一定的渠道購得。據(jù)筆者訪談的一位初中生交代,學校周圍的商店要接受學校的監(jiān)督,不允許向學生出售煙草,但是在此范圍之外的商店一般情況下可以買到。除此之外,一部分初中生的煙草是從高中生那里得來的,高中生大多已經(jīng)是成年人,在購買煙草的時候基本不會受到限制。初中生相比于小學生而言,對吸煙的場所顧忌較少,不僅會在校外吸煙,也會在校內吸煙,并且在同學面前也顯得較為坦蕩。

    3. 高中生行為失范情況

    隨著青少年行動力的進一步增強和需求的復雜化,到了高中之后暴力的目睹和經(jīng)歷情況數(shù)量相較初中變得更多,并且可能因為表達能力的變強,高中生能夠更好地描述自己大概經(jīng)歷的情況。調查結果顯示,高中生目睹暴力事件的概率為55%,也就是說,每20個高中生中就有11個經(jīng)歷或目睹過暴力事件。從描述中來看,高中生的暴力、欺凌事件更加幫派化,幫派化的校園暴力說明一方面卷入到失范行為中的學生人數(shù)越來越多,另一方面參與暴力事件的高中生已經(jīng)接受了社會亞文化的某種“規(guī)訓”,開始將暴力行為看作一種正常的事情,這是一個值得警惕的信號。此外,通過訪談得知,目前所涉及的校園暴力事件大多情況下老師是不知情的,更沒有被警察介入的情況。

    對高中生吸煙行為的調查情況顯示,有過吸煙體驗或正在吸煙的高中生比例可達40%,與小學、初中不同的是,高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一部分真正的“煙民”,他們吸煙并非因為好奇,而是從內心到行為上的接納,持續(xù)時間較長的已經(jīng)形成了煙草依賴。除了攝入一手煙,二手煙的危害可能比一手煙還要致命,雖然有規(guī)定不能在未成年集中的場合吸煙,但是實際上來自身邊人包括父母和朋友的二手煙影響仍然是不可忽略的。學校制度雖然有明確的禁煙規(guī)定,但是這顯然只能在學生在校期間有效。

    三、中小學生行為失范的倫理分析

    倫理學(Ethics 或 Moral Philosophy)也稱為道德哲學或道德學,是一門哲學學科,主要探討道德價值,在此,“道德”被定義為一群人或一種文化所認可的所有行為準則,道德失范被認為根源于倫理失序,需要以“精神哲學形態(tài)”超越當下“工具理性”的倫理世界。[16]倫理學試圖從理論層面建構一種指導行為的法則體系,并且對其進行嚴格的評判,它捍衛(wèi)并鼓勵對的行為,勸阻錯的行為。1974年,列斐弗爾在《空間的生產(chǎn)》中論述了空間生產(chǎn)與權力關系的理論,在他看來,空間已經(jīng)成為生產(chǎn)力和分工領域的一種明確表征,盡管空間活動并不均衡,但又存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維度。[17]由于倫理是人的普遍性的延展, 具有空間性蘊含,倫理的空間性便指向一種個體的道德建設,[18]針對當前中國倫理重建的困境與道德教育的現(xiàn)實狀況,有效的德育目標要呈現(xiàn)結構化的整體倫理格局,特別是在青少年的行為失范問題方面,作為倫理實體的家庭、學校,以及青少年的人際網(wǎng)絡空間都可以作為一種行為失范問題考察的端口。

    (一)青少年失范的家庭倫理缺位

    青少年失范問題的出現(xiàn)在很大程度上與傳統(tǒng)文化中的某些糟粕因素相關,不利于青少年發(fā)展的亞文化傳播構成了中小學生問題凸顯的文化根源。對于傳統(tǒng)文化尤其是一些衍生民間文化的批判是倫理學的踐行方向,尤其是對于青少年的教育方面,倫理學應該起到較為重要的指引工作。文化當然會影響人們的行為,但一些不適宜當前社會發(fā)展的陳舊觀念某些時候依然左右著人們的行為,并且許多傳統(tǒng)觀念實際上與法律存在相悖之處,如“棍棒之下出孝子”這種毫無科學根據(jù)的思想實際上在不斷殘害著當今的青少年。錯誤的家庭教養(yǎng)觀念認為在童年時對青少年使用暴力會使得他們在成年后更加順服[19],事實上通過一些觀察我們發(fā)現(xiàn)許多青少年并沒有因此而變得孝順,他們有的可能會出現(xiàn)生理和心理上的問題,有的則會將威權主義和因此染成的暴力傾向帶到了社會之中,父母體罰顯著正向預測了青少年的攻擊行為[20]。誠然一定的懲罰可能能夠讓青少年得到更深刻的體悟,但是這樣的教育往往會造成一種死板的行事風格,讓人無法真正考慮規(guī)則和現(xiàn)狀的意義,這就使得他們短時間內可能會服從,但是從長時間來看他們會想方設法地離開父母。

    體罰與家暴實際上都源于傳統(tǒng)的家規(guī)家法文化,封建時期,中國的家法文化中家法可以游離于法律之上,這與現(xiàn)代社會的規(guī)則格格不入,現(xiàn)代化教育的逐漸普及與家庭觀念的轉化要求中國必須對傳統(tǒng)文化中的糟粕進行革除,倡導平等、交流的家庭環(huán)境是促成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要前提,相反暴力的教養(yǎng)方式反而會對青少年的成長造成極大的損害。

    由于特定的文化背景,大多數(shù)中國家庭對于心理問題不夠重視,且會因為所謂的“家丑不可外揚”刻意隱瞞心理問題。實際上,一些心理問題如抑郁癥若早期干預則會有很好的治療效果,但是因為保守心理作祟,認為心理問題是羞恥的,不宜向他人訴說,并且對于心理問題的嚴重性認識不足,使得學生在學校中遇到心理問題之時,往往很難得到適時的心理援助。父輩的心理意識很大程度上也會造成青少年在同一問題上的共同認識,青少年遭遇到焦躁、壓力等情緒時,以及陷入行為失范時和父母缺乏溝通,最終會導致失范問題走向失控。

    (二) 學校的倫理性職能缺失

    學校職能的局限性是當今中國中小學生問題的主要來源,它體現(xiàn)在結構功能單一化,心理方面從業(yè)人員少且水平良莠不齊。從社會角度上來看,學校孤立無援,并不能和其它部門構成足夠有效的合作來同時合力解決學生的家庭問題。[21]不少中學與公安部門聯(lián)合,其本質還是解決校外外來人員的問題,然而實際上許多問題是來自內部的,學生的暴力、吸煙等失范行為缺乏從內部的調節(jié)機制,而外部的努力又不能觸及倫理失調的本質。

    一些學校教育手段與目標的偏差也是造成這樣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教育成為一種“制器”的過程而不再是“育人”的活動[22]。學校通常只會用督促學習的方式來控制學生的行為,但是這樣的方式其實并不能解決學生自身的問題,更像是工廠為了追求績效而選擇的一種極其類似于剝削的手段,學校結構功能單一化,只注重知識學習而缺少道德培育,這是倫理學可運用于中小學生行為失范問題中的原因,亦是突破口。此外,目前的中小學校教職人員配置也是一個主要問題,中小學校主要的教職人員是以知識教育為主的任課教師,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傳授知識與答疑解惑,由于常規(guī)化的分工模式,任課教師很少關注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中小學校,這類工作都由班主任承擔,而班主任同時還負責學生的課程與日常管理工作,根本無暇深入地關注學生的道德教育或心理問題,在面對一些失范問題時因為客觀條件限制也力不從心。

    (三)凌霸網(wǎng)絡與他人倫理關系失調

    以往我們對校園欺凌的認識都將其當作一個行為實體,認為欺凌就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欺負,從行為本身來看,這種認識其實并無不妥之處,但是如果對欺凌的類型、發(fā)生頻率、場所等狀況進行細致探究可以發(fā)現(xiàn),欺凌并非只是單獨的欺負行為,它與個人的、家庭的、社會的諸多因素直接相關[23],因此探討到欺凌行為的本質時,就不能忽視這些具體的現(xiàn)實內容,其重要性在于,如果不能準確把握受欺凌者的具體狀況,反欺凌的工作則往往不能取得有效的結果,有時候甚至會適得其反。

    挪威心理學家 Dan Olweus將欺凌現(xiàn)象與一般性傷害行為相區(qū)分,指出了這種行為所具有的特殊性。他指出,一般侵略行為有時會被解釋為對壓迫社會的自然反映,也許是對壓迫的積極回應,但是欺凌行為的特殊性在于,實施欺凌和被欺凌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權力不平衡,這是欺凌發(fā)生的根源[24]。同輩群體、學校氛圍和個人因素對欺凌現(xiàn)象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是青少年重要的他人倫理關系。易發(fā)行為失范問題的青少年大多具有一個共同特征,即他們的他人倫理關系大多失調,與父母、師長及同輩群體之間缺少良好的溝通,在欺凌行為發(fā)生的時候,倫理性規(guī)范便失去了作用。由于同輩群體之間行為的高度模仿性和參與性,校園欺凌的發(fā)生會受同輩群體的相互作用被強化;學校是學生走出家庭邁向社會的第一步,這一過程由于家庭支持力的衰弱,更易發(fā)生欺凌現(xiàn)象;個人因素方面,性別、種族及生理缺陷等也會造成欺凌的發(fā)生?;诖?,以倫理性的道德教育介入到青少年的欺凌預防與反欺凌中可以成為一個基本方向[25]。

    五、結論與建議

    針對當前中國倫理重建的困境與道德教育的現(xiàn)實狀況,有效的德育目標要呈現(xiàn)結構化的整體倫理格局。中小學生正處于社會化的重要基礎階段,對于當前我國中小學生群體中所呈現(xiàn)出的一系列行為失范問題,家庭文化倫理、學校倫理功能以及與欺凌相關的人際網(wǎng)絡構成了中小學生倫理空間考察的三個主要維度,這些維度既是考察中小學生行為失范問題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可以成為中小學生行為失范問題預防與解決的切入口。

    由于倫理空間與社會生活緊密的交合關系,本文主張以德育重新構建中小學生的倫理空間格局,通過教育資源的合理配比及教育空間的科學規(guī)劃搭建空間倫理,并強調未成年人司法介入在青少年行為失范問題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對青少年失范問題的倫理性辨析之后,一些對解決中小學生行為失范問題有針對性的方案應當被確立,這些建議有助于我們找到一個大致的方向,通過校園內現(xiàn)實問題的呈現(xiàn)和辨析,逐步將倫理性引入到學校教育的單元。在更加具體的層面,針對目前中小學生的失范問題,學校內的一些預防性設施的建設十分必要,同時對校園失范問題的法律監(jiān)管也應當提上議程。

    (一)普及校園警報裝置

    學生之間沖突的發(fā)生很多時候是由于學生對學校監(jiān)管的漠視,在老師不在場或學校監(jiān)管的范圍之外,學生更加容易發(fā)生沖突。因此,如果在學校一些容易發(fā)生沖突的地點搭設警報器,讓學生在遇到突發(fā)狀況時可以報警,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傷害事件的發(fā)生和傷害的程度。同時教會學生使用這些報警裝置可以隨之加強學生的法制意識,也對學生理解和感性認識這個法制社會有非常積極正面的意義。鑒于小學發(fā)生沖突的可能性較小,發(fā)生頻率較低,而初高中沖突特別是肢體沖突發(fā)生較為頻繁的狀況,警報裝置安裝應當以中學為主。安全意識教育與自我保護教育應當納入中小學生教育的教學內容,同時也要教會他們自我保護的措施與方法,教會學生在意識上與行動上都能夠保護自己權益。

    (二)設置輿情訴訟信箱

    中小學生的心理問題絕非只在中國校園是一個焦點問題,由于心理問題對中小學生發(fā)展不可忽視的影響作用,全世界也在逐漸認識心理問題的嚴峻性。為了能夠針對紛繁復雜的學生糾紛,設立針對中小學生心理問題的輿情信箱是一個極好的形式。輿情信箱類似于教師信箱,只是會根據(jù)班級的設置分別開來,每個班的同學可以將自己遇到的麻煩特別是在班里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通過書信的方式投放在班級信箱內,再反饋給學校內的某個特定部門。這個部門包括學校的心理輔導老師和德育人員,甚至一些少量的公安人員聯(lián)合負責,這個部門可以被稱為“學生輿情管理處”,部門的人員構成里心理輔導老師應該占較大的比例,適當?shù)臅r候可以通過面談的形式來了解班里的情況同時解決相對應的問題,從心理需求上給予積極關注,可以成為學校教育在早期解決欺凌問題及各類中小學生失范問題的方法。

    (三)科學規(guī)劃學校教育空間

    作為教育的實在性場域,學校教育空間可分為物理空間、知識空間、人際空間和體驗空間四個部分[26]。物理空間是學校的實體部分,校舍的安排及公共設施都與學生的行為具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知識空間是學校教育的本質內容,包括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知識傳遞與分享;人際空間是學校中各個成員之間的互動所達成的統(tǒng)一體,人際關系是其核心單元,也影響著學生的社會化;體驗空間是學生獲取身份認同和情感歸依的平臺,學生借助體驗空間獲得與社會相結合的知識體驗與人際關系體驗。

    在調查過程中筆者訪談了一位高中的校長,他對于學生管理問題的說法是50人的班級很難進行管理,如果能夠將班級人數(shù)縮減至10幾人則可以有效地管理。的確,一個班級教室在狹小空間內的五十人因為其個性的不同,學生多多少少會出現(xiàn)因對對方個性或者無意中的行為引發(fā)不悅進而發(fā)生矛盾地情況,五十人隨機組成的群體是幾乎不可能讓學生和其他每一個人都和睦相處的,如果在班級環(huán)境中不能養(yǎng)成學生多元的人際關系處理習慣,使他們明白在不同環(huán)境下的社會角色轉變,則對于學生了解社會、認識社會具有阻礙作用。健康良好的班級環(huán)境應當是在群體的意義上注重個體發(fā)展,并直面學生班級關系中的現(xiàn)實矛盾。因此,要合理調控、安置學校的教育空間,統(tǒng)籌物理空間、知識空間、人際空間和體驗空間的協(xié)調,為學生創(chuàng)建有利于全面發(fā)展的空間環(huán)境。

    (四)創(chuàng)建學校與司法部門合作機制

    要抑制校園暴力所導致的一系列惡劣后果,僅依靠學?;蚣彝サ牧α侩y以根治,必須將司法部門引入到學校的管理體制當中。學校的心理輔導部門集中于預防和發(fā)現(xiàn)校園暴力問題,同時經(jīng)由司法部門有效地配合介入來解決問題,推行學校制度與法律法規(guī)的雙重校園治理格局,讓公檢法部門介入到學校惡性問題的解決中,這樣可以減少很多潛在問題,例如嚴重的身體欺凌和重復性傷害,同時也可以讓學校與公檢法部門配合保護學生在家庭中的健康成長。在一系列制度先行的機制建設中,逐步實現(xiàn)司法融入生活從而讓參與司法成為常態(tài)化,這對于構建中國的法制社會有十分積極的作用。當前中國的司法進程還處于不斷完善中,而此類實踐則有利于在未來引入更為嚴謹、全面的司法進程,從而使社會更加公平和正義。

    猜你喜歡
    倫理青少年學校
    《心之死》的趣味與倫理焦慮
    青少年發(fā)明家
    護生眼中的倫理修養(yǎng)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00
    學校推介
    留學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奇妙學校
    醫(yī)改莫忘構建倫理新機制
    激勵青少年放飛心中夢
    中國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
    婚姻家庭法的倫理性及其立法延展
    讓雷鋒精神點亮青少年的成長之路
    中國火炬(2013年1期)2013-07-24 14:20:18
    他為青少年開展普法教育
    中國火炬(2012年11期)2012-07-24 14:21:00
    怀宁县| 甘洛县| 哈巴河县| 三江| 黄骅市| 清原| 辛集市| 白城市| 高陵县| 紫云| 迭部县| 潼关县| 康乐县| 普安县| 宜宾县| 惠来县| 东光县| 林周县| 双桥区| 十堰市| 东辽县| 宁陕县| 临澧县| 扬州市| 焉耆| 浙江省| 腾冲县| 客服| 涞源县| 保靖县| 丽水市| 开封县| 雷波县| 墨玉县| 庆云县| 历史| 若羌县| 蚌埠市| 葫芦岛市| 隆回县| 杭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