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灤南縣教育局 沈 慶
享受著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股創(chuàng)造的激情。你會把每一堂課精彩地演繹;你會把每一句話精心地鍛造;你會把校園變成追求卓越的教育夢工場。
享受著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種生活的詩意。你能從平凡中品味出偉大,從失敗中咀嚼出成就,你能讀懂每一個孩子的臉龐,走進每一個孩子的心房。
你會驚奇地發(fā)現:幸福從此熙熙攘攘!
——朱永新
1
手疊手,小手疊大手。頭攢頭,大頭挨小頭。
“一、二、三,耶!”圍攏的圈,隨著歡呼,四散開來,仿佛,水波漾起的漣漪。
足球傳遞。助跑,內側顛球,擺腿擊球,射門……每個人,都一身熱汗,滿心歡愉。
冬日的大課間,喧然熱鬧。
和孩子們一起踢足球的她,是灤南縣第一實驗小學校長劉軼男。與生同樂,讓她感受著教育的美好。
在第一實驗小學,不只孩子們每天臉上洋溢著如花的笑靨,老師們也都幸福著為師之樂。
創(chuàng)造適合每個孩子成長的幸福教育,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正是灤南縣第一實驗小學的辦學理念。
2013 年,劉軼男被任命為灤南縣第一實驗小學校長。
2017 年,第一實驗小學加入由蘇州大學朱永新教授發(fā)起的“新教育實驗”,以“引領師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發(fā)展目標,來創(chuàng)設“個個精彩、人人出彩”的成長氛圍,打造一種全新的教育生活。
這樣的教育理念,早在多年前,就在劉軼男心中埋下了種子。
1990 年,劉軼男畢業(yè)于河北灤師,之后23年,一直扎根于農村小學,從班主任,到大隊輔導員,到小學校長。
初為人師時,劉軼男正值19 歲芳華,任教于灤南縣倴城鎮(zhèn)張士坎小學,擔任語文、數學老師兼班主任工作。她精心設計每堂課,一個個妙趣橫生的課堂導入總能把學生的學習情緒調動起來,整堂課,孩子們心隨老師的授課而飛揚。每到學期末,她所授班級量化管理成績總是全校第一名。
1995 年,劉軼男開始擔任學校少先隊大隊輔導員。她思維開闊,理念超前,先后啟動了“讓每顆心靈都閃光”育人工程,策劃了“話未來灤南”活動,成立“愛心基金會”,啟動了“找尋灤南了不起十人、十事”活動,組織開展了“微笑的眼睛看灤南”等系列主題活動。每項活動,始于主題的策劃,止于活動后“反芻”總結,延展于靈思閃現再度推陳出新。
她勤于學,敏于思,常常把工作經驗撰寫成論文,以反思促提升。心心念念是教育時,她便從外行到內行,從稚嫩到成熟。2001 年,論文《淺談農村少先隊勞動陣地建設》發(fā)表在《輔導員》雜志上,之后,《采用科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體育興趣》《淺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審美情趣》《對現代教育管理觀念變革的再思考》等論文先后發(fā)表于省、市級報刊或獲獎。這在當時還忽略所謂“副科”音體美等教學的農村小學,可謂獨樹一幟。
2003 年9 月,劉軼男被任命為張士坎小學校長。她一手“硬”班子建設,一手促教師成長,激發(fā)學生潛能,優(yōu)化軟硬件設施。一所“土頭土臉”的農村小學煥發(fā)出“蓬勃生機”,成為全縣以少先隊工作為重點的先進學校。
由于她出色的表現和突出的業(yè)績,從2007年始,她便被授予河北省優(yōu)秀教師、河北省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進個人、河北省十佳少先隊輔導員等多項省、市、縣級榮譽稱號。
2
灤南縣第一實驗小學創(chuàng)辦于1913 年。百年歷史的積淀,為學校熔鑄了豐厚的文化底蘊,也礪洗著一代代一小教育人的情志。學校占地面積20068 平方米,現有在職教師154 人,學生2000余人。
自2013 年成為第一實驗小學校長后,劉軼男壓力倍增。大校,更得把握好一大一小的關系——放大格局,精雕細微。
“你這校長也太精了!”說這話的,是給學校施工的師傅。
校園內鋪地磚時,劉軼男每天看著師傅們一塊磚一塊磚地鋪。鋪塑膠操場時,她更是緊盯施工,確保質量實打實,“三鍬沙子一鍬灰??!”師傅笑侃:“你咋啥都懂!”“不是我啥都懂,不懂我可以學?。 陛W男也笑?;诖?,塑膠操場使用多年,沒有一點兒破損。
如今,學校擁有完備的教育教學設施,裝配了錄播教室、國防教育展室、少先隊科技活動室、微機室等多個功能教室;建立了學校資源庫、校園局域網、網站及教師博客群;全校48 個班級全部安裝了電子白板及“班班通多媒體”系統(tǒng),創(chuàng)建智慧教室,實現了云課堂;校園文化、凈化、綠化、硬化、美化“五化同步”,提升了校園的內涵和品位,也給學生的發(fā)展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環(huán)境。
如何讓百年老校煥發(fā)新生機,劉軼男頗費了心思。2017 年,在劉軼男的促使下,第一實驗小學成為新教育實驗校的加盟學校,傾情踐行新教育。新教育實驗,是朱永新教授發(fā)起的,以教師發(fā)展為起點,以“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yǎng)卓越口才、構建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qū)、推進每月一事、締造完美教室、研發(fā)卓越課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師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成為劉軼男的枕邊書,一有啟悟她便立時記錄。她和老師們常說的話是“把低頭的時間留給書籍,抬頭才能望得更遠”。她組織教師系統(tǒng)學習新教育理念,帶領骨干團隊深研新教育對于“理想課堂”的解讀架構,開展課堂教學研討——骨干教師示范課、青年教師過關課、新進教師亮相課、外出學習教師匯報課、參評各級優(yōu)質課前的磨課、代課教師培訓課等,不斷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藝術。在課堂這個師生生命成長的平臺上,對話、喚醒、交流、碰撞、共享,讓師生發(fā)現著自己,實現著自己,享受著快樂幸福的教育生活。
提及新教育帶來的觸動,學校的王娜老師簡直停不下來。她的變化,前后可謂大相徑庭:拒絕當班主任——為了不當班主任寧愿調出一小工作——主動請纓當班主任。
“校長以新教育理念開導我,把我從逼仄的窄巷中引到一條灑滿花香和鳥鳴的路上。踐行新教育的過程中,遇到很多美好的東西,原來,教育真的可以這么美麗!”王娜老師侃侃而談,“我以前做事很沒精氣神,現在,做任何事都積極主動。每天都擠時間讀書,同時帶著家長一起讀,《做孩子一生的貴人》很受家長歡迎。我在家長群里發(fā)讀書卡,倡導每位家長寫讀書心得,遇到那些不愛讀書、不會寫感想的家長,我就建議他們摘抄書中的語句,抄著抄著,他們就有了觸動。有一位家長,去北京看病,在等候排隊的時候,還拿出這本書來看。還有的家長說,多年都沒讀書了,這樣一來,逼著自己坐在孩子旁邊讀書,發(fā)現孩子能安安靜靜寫作業(yè)了。其實,很多時候,孩子不用管,做個榜樣就行。”
不只王娜老師,一小的每位師生,都在新教育的熏陶下茁壯成長。
在灤南縣第一實驗小學,教育的目的絕不是為了孩子的功課考出好分數,而是為了培養(yǎng)孩子健全的人格,美好的心靈,讓孩子擁有幸福的人生,向著明亮那方前行。
張朝花老師介紹,學校每年放假都會布置一些家庭實踐課程。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學校更是注重實踐課程開發(fā),讓宅在家中的孩子們動起來。張朝花和劉軼男溝通討論后,在五年級開設了學做中國特色菜周末課程。
孩子們的表現令人驚嘆,和面、拌餡、掌勺、翻炒……廚藝展現得淋漓盡致。上傳的視頻,讓人能看到平凡生活的美好。孩子們的菜品在學校公眾號《舌尖上的學堂》欄目選登后,受到家長、老師、學生的普遍關注和好評。食育,不僅僅是做出幾道美食,還是一種回歸生活的教育,使孩子們的各種能力得到了鍛煉:制作前與家人的溝通交流,從網絡學習中的理解能力,制作過程中的動手操作能力,制作完成后與人分享勞動成果的快樂,對成果瑕疵的總結,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yǎng),甚至生發(fā)出孝道、家庭倫理關系、傳統(tǒng)飲食文化等。
學校自主開發(fā)的課程,如生日課程、誦讀課程、家長課堂課程、入學課程、生命課程……形形色色、林林總總,課程的豐富性,決定著生命的豐富性;課程的卓越性,決定著生命的卓越性。
這,恰恰應和了學校教育的核心素養(yǎng):會愛,會學,會玩,會生活,會創(chuàng)造,會合作,會審美。
瀏覽學校公眾號,如置身于一個姹紫嫣紅的教育大觀園。知識分享、朗讀者、悅成長、七彩娃、新動態(tài)、微視界、新父母……公眾號內容豐富多彩,幾乎每天推送一篇,是學校以“幸福教育”為理念提升學校內涵工作的縮影。每個欄目都是劉軼男設計的,每篇推出的文章都經過了她的審閱。她不斷搭建施展師生理想與追求的廣闊平臺,以精致的學校管理、高效的課堂教學、多樣的教育活動,促進師生生命靈動、健康地成長。
這樣的幸福教育,像春,走過夏,帶來了秋的碩果。近年來,教師省、市立項課題6 項,發(fā)表論文300 余篇,52 名教師在國家、省、市、縣優(yōu)質課評比中獲獎,千余名學生在國家、省、市級體育、藝術、學科各項競賽活動中捷報頻傳,學??缛肓耸?、市級先進學校行列。
3
“新教育”中,家校合作共建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劉軼男把“引領父母成長,攜手為孩子的發(fā)展奠基”放在了學校工作的重要位置。
劉軼男打了個形象的比喻,孩子們就像一張白紙,你描啥樣兒,他(她)就成啥樣兒。教育不能學校、家庭兩張皮,孩子在校一個樣兒,到家后又變成了另外一個樣子,孩子夾在中間左搖右擺可不行。
為此,2020 年,學校推出家委會工作“1366”新模式暨家校合作新機制?!?”為確立一個家校工作理念,學校和家長做志同道合的教育伙伴,與孩子共成長;“3”為建立校級、部級、班級三級家委會;第一個“6”為跟進六個年級部;第二個“6”為做好6 件事情,即家長義工工作、家長教師課堂、新父母俱樂部親子實踐活動、新父母漂流日記、新父母微講堂、新父母評選。
“家長義工”即家長志愿者。在家委會的組織和家長自主申報下,形成“陽光父母監(jiān)督員”“家長義工流動崗”“家長義工協(xié)調員”。每逢學校重大活動,總會看到家長義工們忙碌的身影。
“家長教師課堂”,家長教師根據自己的行業(yè)領域或專業(yè)特長報名,樂享飲食、手工制作、專題講座、科學類、體藝類等知識或才藝,既讓孩子們感興趣,又補充了學校課程,還能培養(yǎng)孩子對父母的崇拜。
“新父母俱樂部”,是由家委會組織家長自發(fā)成立的社團組織,由家長自主管理、自主發(fā)展,整合教育資源,形成大教育的工作格局。
…… ……
家校合育,擦出的是教育之愛的火花。說起家長帶來的溫暖,王娜老師感受頗深。
2019 年寒假學生返校取通知書時,每個班級都搞了“散學典禮”,這可是新鮮事物。為了這個典禮,王娜老師和家長們都做了精心準備,給每個孩子制作一個幻燈片,記錄孩子一年來的成長與進步。家長們幫忙搬桌椅、鋪紅地毯、接音響,給每個孩子準備一個印有班徽的小掛墜……王娜老師說:“當55 個孩子都伴著音樂、踩著紅地毯走向臺前領取他們一年中知識、品德或才藝等方面的獎狀的時候,不只給孩子們在人生中留下了美好的記憶,就連老師和家長眼里都閃動著淚花。”
“活動中,家長們讓我非常感動,因為家長的配合、支持,我感覺仿佛有了三頭六臂?!蓖跄壤蠋煱l(fā)自肺腑地感嘆。
劉軼男道出了策劃“散學典禮”的初衷:“為每個孩子頒獎,就是尊重每個生命,讓他們都能感受童年的美好。生命需要儀式感,需要敬畏,需要培養(yǎng)骨子里的高貴。”
信任、溝通、理解、合作,家校和諧,共同致力于學生的幸福成長,為學生的發(fā)展提供了助力。
在新教育的體驗中,每個人的生命更加完整,每個人的心靈日益豐盈。新教育,結出了累累碩果——第一實驗小學先后獲得全國中小學作文教改實驗校、全國國防教育示范校、全國體育聯盟示范校、河北省書香校園、唐山市名校、唐山市教師教育先進單位、灤南縣文化建設八星級學校等多項榮譽稱號。
身為校長的劉軼男,從未放棄過業(yè)務的提升。近幾年,她所講的《我們遵守規(guī)則》等多節(jié)優(yōu)質課在河北省中小學學科教學評比活動中獲一二三等獎;多個河北省教育科學研究“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已順利結題;本人榮獲河北省教育工作先進個人、河北省第五批中小學骨干校長、唐山市中小學名校長、唐山市第七批市管優(yōu)秀專家等多個榮譽稱號。
展望學校的明天,2021 年,灤南縣第一實驗小學將繼續(xù)秉持“讓師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辦學理念,打造“教師樂業(yè)、學生樂學、家長樂觀、社會樂道的和諧校園”。為此,劉軼男校長向老師們提出了新的希望:飽含深情,懷著詩心和匠心行走,用心經營教育生活的點點滴滴,讓教育樂趣無處不在,讓教育生活從容、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