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市紅十字會醫(yī)院 (遼寧 沈陽 110013)
內容提要: 目的:評價單支架和雙支架策略治療冠狀動脈分叉病變的臨床療效。方法: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組,觀察組行雙支架術治療疾病,對照行單支架術治療疾病,觀察兩組患者術后的病變部位血管情況,以及患者的預后。結果:觀察組術后即刻分支血管殘余狹窄>30%者占4%、術后12個月分支血管血流TIMI3級者占76%、血管殘余狹窄>30%者占8%、有效率96%、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4%、病死率0。對照組術后即刻分支血管殘余狹窄>30%者占40%、術后12個月分支血管血流TIMI3級者占60%、血管殘余狹窄>30%者占48%、有效率72%、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24%、病死率20%。兩組數據對比,差異顯著(P<0.05)。結論:采用雙支架策略治療冠狀動脈分叉病變,可有效縮小狹窄,促進分支血管血流恢復,預防心血管意外,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使患者的預后得到改善,使壽命得以延長。
冠狀動脈分叉病變?yōu)榕R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具有病死率高、治療難度大、復發(fā)率高、預后差的特點[1]。疾病的常規(guī)治療方法以外科手術為主。常見術式包括單支架術、雙支架術兩種。有研究指出,行單支架術治療疾病操作簡單且效率高,而行雙支架術治療則具有安全性強的優(yōu)勢[2]。為評估兩種術式的臨床應用價值,為患者病情的康復奠定基礎,本文于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冠狀動脈分叉病變患者中,隨機選取50例作為樣本,闡述了單支架和雙支架策略的應用方法,觀察了治療效果。
納入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冠狀動脈分叉病變患者50例為觀察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組,觀察組(n=25),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齡(42.61±11.51)歲。對照組(n=25),男14例,女11例,平均年齡(43.61±10.48)歲。納入標準:①患者均已確診為冠狀動脈分叉病變。②患者無手術禁忌癥。③年齡<60歲。④知情同意。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觀察組行雙支架術治療疾病,方法如下:①術前給予患者阿司匹林(300mg/次·d,口服)+氯吡格雷(300mg/次·d,口服)+他汀類藥物,落實超聲、肝腎功能、心動圖等常規(guī)檢查,為手術做好準備。②行冠狀動脈造影,記錄血管直徑、長度等參數,將主支血管支架段及其近端5mm血管段視為興趣段。③患者取仰臥位,全身麻醉,右側股動脈穿刺,置入7F動脈鞘,注入肝素3000U。④冠狀動脈造影,觀察是否為真性分叉。確認后,采用mini-crushing技術,行雙支架植入術。⑤治療前,應補足肝素至10000U,于分支內置入導絲,后于主支內置入導絲,采用雙導絲技術治療疾病。⑥釋放分支支架,撤走分支導絲及球囊,后釋放主支支架,將導絲經支架側孔送至分支血管遠端。⑦采用球囊擴張支架側孔,給予高壓后擴張,以及最終對吻擴張[3]。
表1.患者術后的病變部位血管情況(n=25,n/%)
對照行單支架術治療疾病,方法如下:①術前準備方法,與對照組一致。②患者取仰臥位,全身麻醉,右側股動脈穿刺,置入7F動脈鞘,注入肝素3000U。③僅于主支內置入支架,操作方法與對照組相同。④邊支導絲保護,根據患者的血流情況,選擇球囊預擴、對吻等方法給予處理。
觀察兩組患者術后的病變部位血管情況以及患者的預后。
采用SPSS 21.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s表示。P<0.05視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術后即刻分支血管殘余狹窄>30%者占4%、術后12個月分支血管血流TIMI3級者占76%、血管殘余狹窄>30%者占8%,與對照組同時期數據相比,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1。
觀察組有效率96%、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4%、病死率0,與對照組數據相比,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2。
表2.患者的預后對比(n=25,n/%)
冠狀動脈分支病變,指冠狀動脈主支、分支同時嚴重狹窄、鄰近或累及較大分支開口的病變類型。疾病的常規(guī)治療術式,以單支架術為主。本文研究發(fā)現,行單支架術治療冠狀動脈分支病變后,與術后即刻相比,療效有所降低。進一步觀察發(fā)現,本組患者治療有效率72%、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24%、病死率20%,提示患者治療有效率有待提升,預后有待改善[4]。
與單支架術相比,雙支架術要求于主支動脈、分支動脈均置入支架,使狹窄得以解除。行該術式治療疾病,可有效擴張分支動脈口。給予對吻擴張,可提高支架膨脹的充分度,避免雙支架變形,使支架可于血管壁良好的貼合,降低再狹窄率,預防心血管意外,改善患者的預后。本文研究發(fā)現,行雙支架術治療疾病后,患者即刻分支血管殘余狹窄>30%者占4%、術后12個月分支血管血流TIMI3級者占76%、血管殘余狹窄>30%者占8%,與行單支架術治療相比,患者療效保持情況更好[5]。進一步觀察發(fā)現,本組患者有效率96%、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4%、病死率0,與行常規(guī)術式治療相比,患者有效率更高,病死率更低,預后更佳(P<0.05)。余志敏指出,行雙支架術治療冠狀動脈分叉病,可將有效率自80%提升至95%,研究結果與本文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