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人民醫(yī)院婦產科 (遼寧 沈陽 110000)
內容提要: 目的:探索腹腔鏡手術與宮腔鏡手術治療較大Ⅱ型黏膜下肌瘤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2017年7月~2019年5月在本院治療的較大Ⅱ型黏膜下肌瘤患者87例?;颊弑粴w類為宮腔鏡手術組(觀察組):44例患者采用宮腔鏡手術方案治療;腹腔鏡手術組(對照組):43例患者采取腹腔鏡手術方案治療。分析組間相關指標變化意義。結果:①經過治療發(fā)現(xiàn)宮腔鏡手術組患者術中出血量和手術時間對比腹腔鏡手術組具有明顯優(yōu)勢,P<0.05;②經過治療發(fā)現(xiàn)宮腔鏡手術組體溫恢復正常所用時間及肛門排氣時間對比腹腔鏡手術組具有明顯優(yōu)勢,P<0.05;③經過治療發(fā)現(xiàn)宮腔鏡手術組治療后以及住院時間及患者生活能夠自理時間對比腹腔鏡手術組具有明顯優(yōu)勢,P<0.05。結論:采用宮腔鏡手術的方法診治較大Ⅱ型黏膜下肌瘤手術情況更好,術中出血量及住院時間等標準比采用腹腔鏡手術組的方法理想,臨床治療效果更為突出。
子宮黏膜下肌瘤是一種良性腫瘤。它主要是朝向子宮黏膜生長,向宮腔突起,表面覆蓋著子宮黏膜的腫瘤。它的主要臨床癥狀為:腹痛、月經量多、白帶異常、增多、不孕等。另外,子宮黏膜下肌瘤的發(fā)病會出現(xiàn)一些癥狀如反復流產、痛經等,在宮腔占位影響下,會對患者身體造成較大的危害如不孕不育。近些年,我國對子宮黏膜下肌瘤的治療方法以手術治療為主要方式,主要為腹腔鏡手術和宮腔鏡手術。但是對較大Ⅱ型子宮黏膜下肌瘤的治療方法療效并不明確。本次研究選取2017年7月~2019年5月在本院治療的較大Ⅱ型子宮黏膜下肌瘤患者87例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臨床研究腹腔鏡手術與宮腔鏡手術治療較大Ⅱ型子宮黏膜下肌瘤的療效。
選取2017年7月~2019年5月在本院治療的較大Ⅱ型子宮黏膜下肌瘤患者87例,癥狀均符合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1,2]?;颊弑粴w類為宮腔鏡手術組(觀察組):44例患者采用宮腔鏡手術方案治療,年齡19~54歲,平均(36.15±16.91)歲,生育31例,未生育8例,不孕癥5例;腹腔鏡手術組(對照組):43例患者采取腹腔鏡手術方案治療,年齡17~54歲,平均(35.04±18.02)歲,生育32例,未生育4例,不孕癥7例。在組間數(shù)據中未觀察到顯著差異,P>0.05。納入標準:①患者出現(xiàn)小腹下墜感,經期間流量增多,時間延長;②患者的肌瘤大小在直徑3~6cm范圍內;③肌瘤邊緣和漿膜面的長度大于6mm。排除標準:①不能進行麻醉手術的患者;②患者的肌瘤大小直徑大于6cm;③患者具有精神疾病、全身性的疾病、子宮畸形等;④患者還伴隨子宮內膜惡性病變等并發(fā)癥。
宮腔鏡手術(觀察組):也稱宮腔鏡電切術,對患者進行靜脈麻醉,麻醉之后將陰道進行消毒,對宮口灌流葡萄糖的溶液(規(guī)格為5%),此時宮口已經擴張到12cm左右,需切開帶蒂戮膜下肌瘤,切到包膜時,將腫瘤進行切片,選用大小適合的鉗子將其取出,觀察其形態(tài)。最后,對患者進行消炎以及宮縮處理。利用電切鏡在子宮腔內觀察手術狀況,選擇合適的電切環(huán),在手術過程中,全程采用B超對手術過程進行監(jiān)控。腹腔鏡手術(對照組):對患者進行靜脈麻醉,在手術過程中采用單極電鉤將肌瘤漿肌層以縱向切開到腫瘤,并對腫瘤進行固定。取出肌瘤后,對患者盆腔進行簡單沖洗,并檢查患者是否存在活動性出血。之后,對患者進行消炎以及宮縮處理,縫合切口。
對患者的相關指標進行對比,包括: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體溫恢復正常所用時間、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及患者生活能夠自理時間[3]。
采用最新版SPSS19.0軟件臨床研究宮腔鏡手術與腹腔鏡手術治療較大Ⅱ型子宮黏膜下肌瘤的對比研究。用于測量數(shù)據的方差分析(±s),用于組間比較的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觀察組和對照組的各項指標進行統(tǒng)計后比較,總結并分析。觀察組術中出血量(41.32±28.36)mL,手術時間(31.14±16.35)min,體溫恢復正常(3.52±0.75)h,肛門排氣時間(9.31±1.68)h,住院時間(43.97±20.69)h,生活自理時間(20.65±7.96)h;對照組術中出血量(91.56±26.71)mL,手術時間(63.52±12.45)min,體溫恢復正常(7.56±0.87)h,肛門排氣時間(32.69±1.94)h,住院時間(82.01±26.81)h,生活自理時間(69.36±7.82)h。該研究的數(shù)據有差異(P<0.05),觀察組比對照組的術中出血量少,手術所用時間少,體溫恢復正常所需時間少,肛門排氣時間相對較短,住院所需時間少,生活自理時間所需時間相對較短,有統(tǒng)計學差異,見表1。
子宮黏膜下肌瘤大小如果超過3cm以上,屬于較大型子宮黏膜下肌瘤。傳統(tǒng)治療子宮黏膜下肌瘤的方法是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和子宮切除術,這兩種方法的優(yōu)點是:手術中視野不受限制,并且醫(yī)師可將子宮黏膜下肌瘤完全切除。但上述兩種方法同時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創(chuàng)傷面積較大,患者出血量較大,術后患者恢復時間較長。目前,隨著醫(yī)療水平的不斷發(fā)展,對患有子宮黏膜下肌瘤的患者采取微創(chuàng)手術的方法來進行手術,在我國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中腹腔鏡手術和宮腔鏡手術都屬于微創(chuàng)手術,它們的優(yōu)點是創(chuàng)傷面積較小,僅僅在患者腹部開小口、甚至不開口來進行治療。并且,術后對患者不會帶來在較大的影響,如妊娠。這兩種方法已經對患有較大Ⅱ型子宮黏膜下肌瘤的患者帶來不少福音。筆者將對照組患者進行腹腔鏡手術,觀察組患者進行宮腔鏡手術。結果顯示,觀察組術中出血量(41.32±28.36)mL,手術時間(31.14±16.35)min,體溫恢復正常(3.52±0.75)h,肛門排氣時間(9.31±1.68)h,住院時間(43.97±20.69)h,生活自理時間(20.65±7.96)h;對照組術中出血量(91.56±26.71)mL,手術時間(63.52±12.45)min,體溫恢復正常(7.56±0.87)h,肛門排氣時間(32.69±1.94)h,住院時間(82.01±26.81)h,生活自理時間(69.36±7.82)h。該研究的數(shù)據有差異(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綜上所述,觀察組比對照組的術中出血量少,手術所用時間少,體溫恢復正常所需時間少,肛門排氣時間相對較短,住院所需時間少,生活自理時間所需時間相對較短,采用宮腔鏡手術的方法診治較大Ⅱ型子宮黏膜下肌瘤手術情況更好,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表1.觀察組與對照組的各項指標比較(±s)
表1.觀察組與對照組的各項指標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 術中出血量(mL) 手術時間(min) 體溫恢復正常(h) 肛門排氣時間(h) 住院時間(h) 生活自理時間(h)觀察組 44 41.32±28.36 31.14±16.35 3.52±0.75 9.31±1.68 43.97±20.69 20.65±7.96images/BZ_118_213_2973_2303_312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