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赫
梅毒(Syhillis)是由梅毒螺旋體(Treponema pallidum,TP)引起的傳染病,其傳染特性明顯,一旦患者發(fā)生傳染,病毒會快速的攻占全身細胞,幾乎所有器官都難以避免[1]。而且因為患病個體的體質(zhì)差異、患病時間等因素的影響,臨床特征存在一定的差異性[2],但是與其他普通疾病的癥狀相比又有很多相似性,因此導致誤診和漏診幾率都非常高。隨著人們性觀念的改變等,研究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梅毒的發(fā)生率有升高的趨勢,梅毒的發(fā)生會給患者身心造成很大的傷害,而且因為其特殊的傳染途徑,會給患者的伴侶以及家人造成恐慌等,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及幸福指數(shù)[3]。因此及時檢測確診對治療有著積極的意義。本文研究了TRUST 和TPPA 兩種抗體免疫學檢測方法在梅毒檢測臨床中的應用情況,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 年12 月~2018 年12 月收治的150 例梅毒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80 例,年齡18~72 歲,平均年齡(44.03±10.98)歲;女70 例,年齡20~73 歲,平均年齡(45.88±10.07)歲。
1.2 儀器和試劑 ①TRUST(Syphilis Toluidine Red Untreated Serum Test) 試劑,(北京萬泰生物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10940068);②TP-PA(Particle agglutination test of treponema pallidum)試劑,(上海華臣生物試劑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10940058)。
1.3 方法
1.3.1 血液樣品的處理 采集患者空腹時靜脈血,按照標準要求使用相應量的肝素進行抗凝,隨后使用離心機進行分離,取其上層血清約4 ml,注意在整個過程中要進行無菌操作,確保標本無溶血、無脂血而且沒有微生物污染,無需加熱滅活,直接用于試驗檢測。
1.3.2 TRUST 方法 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進行使用,在室內(nèi)溫度適宜的條件下,首先對試劑進行稀釋,稀釋濃度為1∶32,稀釋溶劑為普通生理鹽水,稀釋后在血液樣本當中加入心磷脂應用于抗原,隨后將待檢測的血液樣本放置于振蕩器中進行水平振蕩,振蕩時間為8 min,注意在振蕩過程中每間隔1 min,振蕩的次數(shù)為100 次;振蕩過程中要密切關注,如果出現(xiàn)凝集要進行及時記錄,確定血液呈現(xiàn)陽性時候的滴度。
1.3.3 TPPA 方法 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進行使用,在適宜的室內(nèi)溫度條件下,首先使用稀釋液將U 型板上的血清樣本進行充分的稀釋,稀釋完成后依次加入未致敏明膠顆粒、致敏明膠顆粒,然后將血液樣本孵育至少2 h,在過程中密切關注反應情況,對實驗結果及時記錄。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方法對梅毒分期及總檢測準確率。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病理結果顯示:150 例患者均為梅毒感染患者,其中梅毒Ⅰ期90 例,Ⅱ期40 例,Ⅲ期20 例。TPPA 對梅毒Ⅰ期、Ⅲ期的檢出準確率分別為95.56%、100.00%,均高于TRUST 的83.33%、80.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種檢測方法對梅毒Ⅱ期的檢出準確率均為100.00%,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PPA 對梅毒的檢出總準確率為97.33%(146/150),高于TRUST的87.33%(131/15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種方法檢測準確率比較[n(%)]
梅毒作為最常見的臨床傳染性疾病,其危害性極大。梅毒發(fā)病機理是機體感染了梅毒螺旋體,梅毒螺旋體是梅毒的病原體,其具有透明、不易著色的特點,又被稱為蒼白螺旋體[4],其抗原分為三種:一是螺旋體表面特異性抗原,可以刺激機體產(chǎn)生特異的凝集抗體及密螺旋體制動或溶解抗體;二是螺旋體內(nèi)類屬抗原,可以產(chǎn)生補體結合抗體,與非病原性螺旋體有交叉反應;三是螺旋體與宿主組織磷脂形成的復合抗原,當螺旋體侵入組織后,組織中的磷脂可粘附在螺旋體上,形成復合抗原可刺激機體產(chǎn)生抗磷脂的自身免疫抗體。梅毒一般會通過直接接觸、間接接觸以及胎盤傳染三種途徑進行傳播感染。其中直接接觸傳染又分為性直接接觸、非性直接接觸傳染兩種,性直接接觸傳染在所有傳染中所占的比例最多,是最主要的傳播途徑之一[5]。梅素螺旋體對于溫度和干燥具有很高的敏感性,通常離體干燥一到兩個小時就會死亡,而且對于對化學消毒劑、一些藥品如青霉素、四環(huán)素、砷劑等也存在很高的敏感性[6]。
人體是梅毒唯一的自然傳染源,也就是唯一宿主,通常分為先天性梅毒和后天性梅毒兩種。先天性梅毒是指母體患有梅毒通過妊娠將梅毒螺旋體傳染給胎兒,通常會在胎兒體內(nèi)大量繁殖造成胎兒機體組織發(fā)生病變,導致流產(chǎn)或者胎死腹中[7];大多數(shù)的梅毒感染者屬于后天傳染,按照傳染過程分為三期:Ⅰ期、Ⅱ期、Ⅲ期,Ⅰ期和Ⅱ期又統(tǒng)稱為早期梅毒,此期傳染性強而破壞性小,Ⅲ期梅毒又稱為晚期梅毒,該期傳染性小、病程長而破壞性大[8]。Ⅰ期梅毒是指梅毒螺旋體侵入皮膚黏膜約3 周后,再侵入局部出現(xiàn)無痛性硬結及潰瘍,稱為硬性下疳。局部組織鏡檢可見淋巴細胞及巨噬細胞浸潤。下疳多發(fā)生于外生殖器,其潰瘍滲出物含有大量梅毒螺旋體,傳染性極強。下疳??勺匀挥?約2~3 個月無癥狀的隱伏期后進入第Ⅱ期。Ⅱ期梅毒:進入Ⅱ期后其主要表現(xiàn)為全身皮膚黏膜出現(xiàn)梅毒疹,全身淋巴結腫大,有時亦累及骨、關節(jié)、眼及其他器官。在梅毒疹及淋巴結中有大量螺旋體。不經(jīng)治療癥狀一般可在3 周~3 個月后自然消退而全愈;部分病例經(jīng)隱伏3~12 個月后可再發(fā)作,但是要特別注意Ⅱ期梅毒如果治療不當,經(jīng)過5 年或更久的反復發(fā)作,而進入Ⅲ期。Ⅲ期梅毒:主要表現(xiàn)為皮膚黏膜的潰瘍性損害或內(nèi)臟器官的肉芽腫樣病變(梅毒瘤),嚴重者在經(jīng)過10~15 年后引起心血管及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害,導致動脈瘤、脊髓癆及全身麻痹等,此期的病灶中螺旋體很少,不易檢出。
梅毒的強危害性以及傳染性通常會給患者造成很大的傷害,及時的診斷治療可以有效阻斷進一步的傳播。目前較為常用的方法為梅毒抗體檢測是免疫學檢測方法,TRUST 和TPPA 是其中使用較高的方法。TRUST 是采用抗原抗體凝集反應中的抗原抗體凝集反應,其原理是:將梅毒(Nichols 株)的精制菌體成分包被在人載體明膠粒子上,這種致敏粒子會和樣品中的梅毒螺旋體抗體發(fā)生凝集反應從而產(chǎn)生粒子凝集反應抗體,并且可用來測定抗體效價,此方法的優(yōu)勢是反應素滴度動態(tài)變化,可以應用于治療效果的觀察,或者復發(fā)以及治愈后再次感染后的檢測,此方法最大優(yōu)點是其操作非常簡便而且費用低廉,進行廣譜性檢查時快速有效,但是其主要缺點是無法明確反映出以往是否發(fā)生過感染,而且如果患者同時感染了相關性的疾病,就很有可能檢測出假陽性結果[9]。TPPA 方法的主要原理是蒼白螺旋體致敏明膠顆粒可以與患者血清當中的梅毒螺旋體抗體發(fā)生結合反應,從而形成凝集效應,使用TPPA 時其檢測陽性率相對較高,作為篩選陽性標本復檢以及發(fā)生疑似感染時進行確診實驗時十分有效。但是也要看到,只要患者感染梅毒螺旋體,其檢測結果就會一直顯示陽性,無法判定其梅毒病程,還需要結合其他方法進行分析確認[10]。
本文研究結果可知,病理結果顯示:150 例患者均為梅毒感染患者,其中梅毒Ⅰ期90 例,Ⅱ期40 例,Ⅲ期20 例。TPPA 對梅毒Ⅰ期、Ⅲ期的檢出準確率均高于TRUST,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種檢測方法對梅毒Ⅱ期的檢出準確率均為100.00%,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PPA 對梅毒的檢出總準確率高于TRUST,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因此說明TPPA 方法在臨床中使用價值相對更高。張林麗等[11]對比了四種梅毒抗體檢測方法,同樣發(fā)現(xiàn)TPPA 方法檢測結果敏感度更高,與本文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采用TPPA 方法檢測梅毒優(yōu)于TRUST方法,可以為臨床診斷提供重要依據(jù),具有很高的臨床推廣使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