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慶
摘要:博物館是集收藏、展示文化遺產于一體的公共場所,博物館的陳列展覽是一座藝術橋梁,能彰顯展品的藝術內涵、文化底蘊。隨著參觀者對藝術要求的提高,當前博物館內展品陳列展覽方式中存在的問題逐漸顯現(xiàn)。為滿足參觀者需求、豐富展品陳列展覽的內涵及底蘊,文章對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樺南縣博物館當前陳列展覽方式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使博物館充分發(fā)揮其功能及價值。
關鍵詞:博物館;展品陳列;展覽方式;問題;改進措施
博物館是陳列自然、人類文化遺產的文化場所,同時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之一。隨著我國人們物質條件的改善,對精神文化也有了更高層次的需求與追求,但現(xiàn)階段大多數(shù)博物館的陳列展覽方式相對傳統(tǒng)、單一,會影響人們參觀展品的感受。新時期,博物館事業(yè)應跟上時代步伐,做到推陳出新,提高博物館陳列展覽的有效性。以下對博物館展品陳列展覽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進行分析和探討,以促進博物館事業(yè)健康穩(wěn)步發(fā)展。
1博物館展品陳列簡析
博物館將展品的陳列目的、屬性、特征等與博物館的主題、空間設計相結合,以藝術形式將展品的文化底蘊傳遞給參觀者。博物館陳列展覽在遵循實物性、科學性、藝術性等原則基礎上,通過豐富陳列展覽形式來實現(xiàn)展品展覽目的。在人們精神文明需求層次逐漸提升的環(huán)境下,博物館工作人員應正確認識博物館陳列展覽目的,將文物、標本、藝術品、圖書等進行有效結合,以創(chuàng)造博物館的社會經濟效益。
2目前博物館陳列展覽中的問題分析
2.1展品與參觀者之間具有疏離感
博物館對很多展品的包裝、布置等不夠用心,工作人員未能結合參觀者的實際需求來選擇產品、改善包裝,導致參觀者難以與展品有深度接觸,博物館內的陳列展品與參觀者之間有著極大的疏離感。工作人員對于展品的介紹不詳細,導致參觀者不能深入了解展品信息。如何解決或改進這些問題,對博物館陳列展覽的效果及意義具有重要作用。拉近展品與參觀者之間的距離是提升博物館陳列展覽效果的一個關鍵問題。
2.2展覽布置過于形式化,缺乏實際意義
目前,博物館的陳列展覽過于注重展覽布置形式。例如,在展品選擇、展廳布置過程中,過于追求形式感,甚至將展覽布置形式作為主要參考對象。工作人員在此方面花費較大心思,但并沒有為展覽效果增色。而且大多數(shù)參觀者的關注點是展品的歷史背景與文化價值,根本不在乎形式。過于形式化的展覽布置顯得尤為多余,還會分散參觀者的注意力,失去了展覽的真正意義,既不能達到博物館展覽的真正目的,又會影響整體陳列展覽的有效性。因此,對于這種過于形式化的展覽應進行改進、優(yōu)化。
2.3未能彰顯展品內涵
博物館中的任何展品均有其特有的歷史意義、文化象征及內涵,參觀者來館主要是想透過展品的外貌、特征,深入了解展品的背景及意義,這也是博物館展覽的主要目的。但是目前博物館工作人員未能對展品進行深入挖掘,導致在展覽過程中,參觀者只了解表面現(xiàn)象,對展品的本質認識不足。對博物館內的每一件展品都應做好深入挖掘,將其內涵、本質展現(xiàn)出來,以更好地滿足參觀者的需求,有效提升展覽效果,使博物館展覽更具實際意義。
2.4展品的背景等信息缺失
在博物館的陳列展覽中,展品的背景、相關知識信息尤為重要。有些展品的特征、類別、背景意義、歷史象征等信息不夠全面,導致博物館工作人員無法為參觀者全面介紹展品內涵及背景等,或只是做個形式上的簡單介紹,阻礙了參觀者對其文化知識的汲取。同時也會使參觀者產生疑慮,降低參觀積極性。如果能對展品的背景、象征意義、文化價值等信息不斷完善,并為參觀者進行詳細介紹、解釋,對于參觀者的疑問予以準確解答,可以更好地滿足參觀者的需求。
3關于博物館展品陳列展覽方式的改進措施
3.1拉近展品與觀眾之間的距離
博物館工作人員應對館內陳列展覽有全面的了解,在正式開展之前,要提前了解、掌握展品的特征、背景等,對展品的擺放位置進行反復試驗,對于重要展品優(yōu)先選擇最佳位置,拉近展品與參觀者的距離,消除兩者之間的疏離感。不是很重要的展品可以后放置,也可將其設計到與參觀者的互動環(huán)節(jié)中,讓參觀者有機會近距離接觸、了解該類展品。在互動過程中,可通過聲音、圖像、影像以及文字等改變傳統(tǒng)的靜態(tài)展現(xiàn)方式,可以讓參觀者有動態(tài)體驗,以便從三維角度更好地了解展品信息,提升審美感受,對提升博物館整體展覽效果具有重要意義,能夠保證博物館陳列展覽的實效性與有效性。拉近展品與參觀者的距離,可以吸引參觀者的注意力,有助于他們更好地掌握展品特征等信息。
3.2合理調整展覽布置形式,提升其實際意義
在博物館中,展覽布置得過于形式化,會導致展覽布置形式與展覽內容缺乏統(tǒng)一性。將博物館陳列展覽的形式與內容進行協(xié)調、統(tǒng)一,讓參觀者能夠通過直觀的展覽形式獲得展品信息,有助于提升其參觀好感度。這需要博物館工作人員對展覽布置形式進行調整與優(yōu)化,確保展覽內容與展覽布置高度一致,將展品的特征、背景意義、歷史象征等展現(xiàn)給參觀者。對于一些展覽信息量較大的展品,可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參觀者進行展覽。如《乾隆南巡圖》全套藏品是12卷,長約155米,受到空間限制和文物保護等因素影響,不能以實物形式展出,為此國家博物館采用數(shù)字展覽化的形式來滿足參觀者的參觀需求。
3.3挖掘展品內涵與意義
對博物館內的每件展品,工作人員不僅要了解其表象信息,還要對展品的類型、特征、代表性、展覽意義等進行深入發(fā)掘,選擇符合展品內涵的包裝,使展品所蘊藏的特征、歷史背景、文化價值等得到有效體現(xiàn)。幫助參觀者深入了解、研究展品內涵,可在展覽過程中引入3D全息技術,通過衍射、干涉原理等將實物的三維圖像展現(xiàn)在參觀者面前,便于其可以更清楚地感受到展品的內部結構與細部特征,也有利于文物保護。
3.4完善展品的各項信息與背景知識
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應通過網絡查詢、翻閱書籍等方式將每件展品的背景知識與信息進行細化,完善展品的整體信息含量,以便參觀者更全面地掌握展品信息與知識背景,進而提升展覽實際意義及效果。工作人員可以結合展品體征、性質、形狀、背景、文化內涵等,巧妙運用展柜、展臺以及燈光等,凸顯出展品的內涵與文化底蘊??梢詫⒄蛊返脑敿毿畔⒄怼⒀b訂成冊,配以色彩搭配合理、層次分明的宣傳冊對參觀者進行講解,以提升博物館的展示、宣傳效果。
4結束語
博物館是現(xiàn)代人與歷史、文化溝通的橋梁,展品是傳播知識與文化的重要載體,可以為人們提供精神財富。要充分利用好博物館內的每一件展品,將其歷史背景、價值、文化底蘊等傳遞給參觀者。展品的陳列展覽是一項系統(tǒng)、復雜的工作,陳列展覽方式不僅要彰顯出自身價值,還要順應時代發(fā)展潮流,及時改進與創(chuàng)新,確定展覽主題。在展覽過程中,適當增加參觀者的參與度,讓其更直觀地感受展品的歷史背景與文化底蘊。同時各大博物館也應做好員工培訓,加強對展品陳列的評估管理,從而促進博物館事業(yè)蓬勃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