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 時丕彪
摘 ? ?要:本研究提供一種西瓜嫁接砧木葫蘆種子催芽方法,旨在解決葫蘆種子在發(fā)芽過程中發(fā)芽率低、脫殼率低、成苗率低的問題。
關鍵詞:葫蘆種子;溫度;催芽方法;發(fā)芽率
葫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作物之一,為葫蘆科1年生攀援草本植物,根系發(fā)達,吸肥力強,與西瓜嫁接的親和性穩(wěn)定,嫁接苗成活率較高,還能增強西瓜的抗枯萎病能力,提高西瓜產量。因此,在生產上嫁接西瓜常用葫蘆作為砧木。
在實際應用中,由于葫蘆種子種皮較厚,吸水困難,存在發(fā)芽率低、脫殼率低、成苗率低的問題。為提高發(fā)芽率和發(fā)芽勢,通常要進行催芽處理。傳統(tǒng)的雙層濾紙催芽方法的出芽率及脫殼率均較低,人工脫殼增加了育苗成本,更容易對幼苗子葉造成機械損傷;應用化學物質進行催芽,持效時間長又污染環(huán)境,通常不被采用。因此,就如何進一步提高西瓜嫁接砧木葫蘆種子的發(fā)芽率進行研究。具體步驟如下:
1 ? 選種
挑選籽粒飽滿,形狀一致,沒有病斑和蟲眼的種子,去除秕籽及雜質。
2 ? 殺菌處理
用百菌清500倍稀釋液浸泡葫蘆種子2~3h。
3 ? 浸種處理
先將清洗后的葫蘆種子在55℃熱水中浸泡30min,然后在30℃溫水中浸泡6~8h,撈出后用清水將種子表面的黏液洗凈,用吸水紙吸干種子表面的水分。
4 ? 破殼處理
用鑷子將葫蘆種子臍部的縫合線輕輕夾開,開口長度為種子長度的1/3,進行“破殼”。
5 ? 催芽處理
將用水拌好的育苗基質放于催芽盒底部,將種子均勻地撒在基質上,并覆蓋基質,蓋嚴盒蓋,置于光照培養(yǎng)箱恒溫中30℃催芽,光暗周期為14h/8h。
6 ? 播種育苗
2天后,將露出胚根的種子按常規(guī)方法播種于32孔穴盤,胚根部分朝下,播種深度1cm,覆蓋基質并澆足水,在穴盤上方覆蓋一層塑料薄膜,待子葉破土而出時掀掉薄膜,并進行正常管理,成苗后用于西瓜嫁接。
7 ? 結語
與傳統(tǒng)的雙層濾紙催芽方法相比,該方法大大提高了葫蘆種子的發(fā)芽率、脫殼率及成苗率(表1),明顯縮短了發(fā)芽周期,綠色無污染,經濟又環(huán)保,可培育出健壯的葫蘆砧木幼苗,為提高西瓜嫁接成活率打好基礎。(收稿:2019-09-16)
基金項目:江蘇現(xiàn)代農業(yè)(蔬菜)產業(yè)技術體系(鹽城)推廣示范基地JATS(2018)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