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世華,嚴兆賢,林 韜,熊 慧
(福建省尤溪國有林場,福建 尤溪 365100)
檫樹是我國南方林區(qū)種植較為廣泛的鄉(xiāng)土珍稀闊葉混交樹種,其速生、豐產、穩(wěn)定、材優(yōu)、用途大的特性,促使其在我國南方集體林區(qū)有著十分良好的栽培效益。作為混交闊葉樹種,最大的優(yōu)點就在于它受生境、混交樹種的影響較小。其葉形奇特、紅葉迎秋、花先葉開放等特性,確定其是良好的城市庭園觀賞和四旁綠化美化的風景樹種。因此開展檫樹育苗造林技術與病蟲害預防的探討,通過理論分析與實踐總結,提出檫樹培育的策略。
檫樹苗木培育主要是采取大田育苗、組織培養(yǎng)和扦插來完成?,F(xiàn)階段檫樹造林苗木主要選用種子園生產的良種采用大田培育壯苗。
1.1.1 良種采集技術
檫樹自然類型多,其生物特性及所處生境條件差異,種實成熟期也不一致,有“暑果”和“秋果”兩種,果實成熟期按分布區(qū)由南向北延后。檫樹種子園母樹生長較穩(wěn)定,花期3-4月中旬,果期7-8月下旬,當果托由青轉紅、果皮由紅轉紫黑、藍黑色,表面覆蓋白色蠟質時開始采收,也可在母樹下鋪采種布收集。果實不宜暴曬,宜用編筐或編袋裝,入水摩擦篩選,用細沙搓去種子的蠟質,濕沙貯藏。
1.1.2 圃地準備
圃地宜選交通便利,土層深厚、肥沃、排水方便、酸性壤土或沙壤土。播種前須對土壤深翻、采用高錳酸鉀或百菌清消毒、施腐熟欄肥或餅肥拌少量磷肥組成混合肥1500kg/m,翻整至高床,畦高25-30cm、畦寬1-1.2m、畦溝25-30cm。在圃地四周及中間開設排水溝。
1.1.3 播種
播種時節(jié)分冬、春兩季,以春播出苗整齊;播種方式分撒播、條播,以條播節(jié)省種子;種子催芽有能層積催芽、浸種催芽,浸種催芽發(fā)芽率高。取貯藏良種清水洗凈并浸泡1-2d,經消毒再次洗凈后,用50℃溫水浸泡30-60min,在竹席上墊鋪熱水燙過的稻草,撒放溫水浸泡過的種子,再覆溫水燙過稻草,將竹席置于室內催芽,保持室溫、定時澆淋溫水、查看催芽情況,4-5d后待半數(shù)種子破殼露白即可播種。用撲草凈水溶液均勻噴灑畦床,畦床寬平行方向開設間距16-25cm、深3-5cm的播種溝,按15-18cm點播催芽種子覆土并蓋稻草,用竹條壓實。
1.1.4 苗期管理
春播后,檫樹種子30d左右開始出苗,新發(fā)幼苗嫩細落小,抗逆性差,期間應加強溫度、濕度、日照管理。在出苗期,選陰天或傍晚去除稻草,及時搭建遮蔭架,疏通排水溝,防止苗木受到日灼、大雨沖刷,保持畦床既濕潤又不積水。同時可施稀薄腐熟人糞尿或低氮高磷混合肥,促進幼苗生長。在2幼苗高生長至10cm左右開展間苗、補苗,定苗株數(shù)40株/m。在苗木生長各期適時施肥,施肥應做到少量多次。早期施肥以氮磷復合肥為主,促進苗木根莖快速生長,速生期苗木應停用氮肥,可施磷鉀肥,促進苗木木質化。此外,還須加強日常圃地管理,做好雜草管控、苗木防凍工作。
1.1.5 出圃管理
出圃前應開展苗木清查,并按造林需要分批次起苗,起苗于陰天或雨天土壤松軟時進行,須用鋤頭掘起,禁止用手拔苗,先沿畦行方向挖一條溝,在溝壁下側挖出斜槽,在距畦床面20~25cm處切斷主根,即可取出苗木。堅持壯苗出圃原則,堅持隨起隨造原則。苗木出圃分級捆綁、運輸過程防機械損傷或灼傷苗木及苗根。
1.2.1 造林地選擇
選擇海撥800m以下,坡度平緩、土層深厚、濕潤疏松、通氣、排水良好造林地。
1.2.2 整地方式
南方造林地多以山地為主,煉山清楂后,采用等高線平行的塊狀整地,挖50*30*30cm明穴、180穴/m,施鈣鎂磷或過磷酸鈣0.25kg/穴,將穴周圍1米2表土回入穴中,回土要碎土、無草根、石塊等雜物,要高于地面10cm。
1.2.3 栽植技術
檫樹芽苞萌動較早,應選冬末初春陰雨天進行栽植。栽植前裸根苗用紅心土泥漿蘸根,栽植苗木要求深淺適宜、扶正壓實、不窩根。營造混交林,選擇馬尾松、杉木與檫樹混交,采用帶狀混交為主,適當塊狀混交,混交比例7:3。堅持陰坡造純林、陽坡造混交林。
1.2.4 撫育管理
新造林當年5-6月采取擴穴培土、鋤草松土撫育,9-10月采取鋤草松土撫育,適時開展補植、扶苗措施;造林次年春季追肥,復合肥0.25kg/株,2-3年連續(xù)進行全鋤或劈草撫育,促進郁閉成林。
圃地病害以莖腐病、葉斑病為重,莖腐病易發(fā)于雨后陽光直射圃地,因地表升溫,灼傷苗基,病菌侵入產生白色漬狀病斑。宜用遮蔭網或在幼苗基部行間覆草保墑或噴灑波爾多液或多菌靈、退菌特等可濕性粉劑,7-10d/周期,噴施3-5周期。葉斑病主要侵害植株的葉片,影響苗木生長,通過清除病株病枝落葉,減少侵染源或噴灑波爾多液或多菌靈、退菌特等可濕性粉劑,5-7d/周期,噴施2-3周期。陽坡幼樹因日灼易發(fā)潰瘍病,遭受大莖點菌等弱寄生菌及木材腐朽菌的侵入,影響生長直至死亡,采取樹干噴灑或涂刷甲基托布津、多菌靈溶液。
常見的食葉害蟲包括檫白輪蚧、綠尾大蠶蛾、銀杏大蠶蛾,多發(fā)于密度大、林內不通風、日照不易直射、溫暖潮濕的純林,主要侵害樹冠中上部1-2年生的嫩梢、枝條與葉片。通過營造混交林或噴灑馬拉松、樂果或螟松預防。
蛀干害蟲包括黑翅土白蟻、一點蝙蝠蛾。主要侵害樹皮、蛀食樹干,可用滅蟻靈誘殺、溴青菊脂注入蛀孔毒殺。
檫樹由于其生長期短,生態(tài)和經濟效益高的優(yōu)勢,被廣泛應用在我國南方的更新造林工程、園林綠化、四旁美化中,在此背景下,通過科學的育苗造林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措施是提升檫樹培育的關鍵所在。因此,做好檫樹育苗造林技術管理與病蟲害防治,可以實現(xiàn)其經濟、生態(tài)、社會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