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芬
[摘? ? ? ? ? ?要]? 大數據分析技術實際上是互聯(lián)網發(fā)展的產物,這一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yè)中,在一定程度上為行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動力。而精準扶貧工作作為2020年的一項重要工作,大數據分析是否可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發(fā)揮作用還需要進一步探索。立足于實際情況,具體分析大數據分析這一技術以及大數據分析技術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的應用,為精準扶貧工作提供指導。
[關? ? 鍵? ?詞]? 大數據分析;精準扶貧;和諧社會
[中圖分類號]? G717?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0)39-0148-02
精準扶貧工作是黨中央基于我國國情的進一步部署和戰(zhàn)略安排,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所在。精準扶貧工作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之事,需要相關工作人員付出精力與汗水,而大數據分析作為一種先進的數據資源整合技術,若能將大數據分析充分應用于精準扶貧工作之中,勢必會有益于精準扶貧工作的進行,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因此,深入了解和認知大數據分析這一技術對于精準扶貧工作而言具有重要意義。
一、大數據分析的基本概念
我國近年以來已逐步邁進信息時代,大數據分析便應運而生,實際上大數據分析是指將大規(guī)模的數據進行分析,具有數據量大、類型多樣、真實性高和速度快的基本特點。從行業(yè)類型來看,大數據分析起初來源于互聯(lián)網行業(yè),當下已經成為互聯(lián)網行業(yè)一個火熱的名詞,與大數據分析息息相關的還包括數據安全、數據倉庫以及數據挖掘等。從目前來看,大數據分析具有較強的商業(yè)利用價值,許多行業(yè)已經認識到這一問題并將大數據分析投入實際應用之中[1]。雖然大數據分析技術存在一些問題,但隨著在實踐中的具體應用和探索,有些技術性問題已經得到有效解決,今后我國大數據分析技術將逐漸成熟。從發(fā)展前景來看,大數據分析是時代發(fā)展的產物,具有廣闊的應用空間,因此發(fā)展前景光明。國家極其重視培養(yǎng)技術型人才,特別是新興技術人才,因此該專業(yè)的人才也具有良好的就業(yè)前景。
二、大數據分析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的應用
(一)借助大數據分析進行精準識別
從我國現(xiàn)階段精準扶貧工作的實際情況來看,扶貧幫貧工作缺乏規(guī)范化的制度和規(guī)定,扶貧工作受人為影響較大,特別是在判斷和認定貧困戶的工作上,扶貧辦等組織很容易滋生腐敗,從而對精準扶貧工作產生一定影響。判斷和認定貧困戶是扶貧工作的第一步,如何確保貧困戶認定準確率和精準度始終是扶貧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大數據分析剛好可用于解決這一問題。首先,政務機關或是其他相關組織有大量居民信息,其中包括居民的戶籍、車輛信息、殘疾信息等,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建立專門的扶貧系統(tǒng),可有效整合居民信息,深入分析,對居民的家庭情況做出準確判斷,從而判斷和認定貧困戶[2]。而且,若工作人員在扶貧系統(tǒng)中設置對應的門檻和標準,扶貧系統(tǒng)可進一步對貧困戶進行二次篩選,將擁有車輛或是房屋等資產不具備申請貧困戶條件的居民排除,經過層層篩選,盡可能避免漏選的情況。對于精準扶貧工作而言,只有確保貧困戶的資質,才可有效地開展精準化扶貧。2017年江西曾發(fā)生過扶貧領導“吞下”中央下放扶貧金的事件,該事件經中央報道之后引起社會各界人士關注,其實這位曾經的領導便是鉆了精準扶貧工作的空子,虛假上報貧困戶以領取國家扶貧金。當時大數據分析技術還并不成熟,有關部門也尚未看到大數據分析技術的優(yōu)勢,導致扶貧工作中大數據分析技術應用流于形式,現(xiàn)如今,大數據分析可應用于精準識別工作中,提高貧困戶認定準確率,推進精準扶貧工作進程,幫助真正需要幫助的人早日過上好日子,為我國脫貧攻堅戰(zhàn)解決一大阻礙。
(二)借助大數據分析推進精準幫扶工作
從我國貧困戶的分布情況來看,全國各個地區(qū)均有分布,而且造成貧困戶的直接貧困原因、每個家庭的家庭成員組成情況
也有所不同,解決貧困問題所適宜的方法自然會有所差異,我國提出精準扶貧戰(zhàn)略便是出于對這一問題的考慮[3]。既然黨中央提出要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有關部門勢必需要結合每戶貧困戶的具
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扶貧方案,采取一戶一案的扶貧方法。在這一要求下,如何制定適合貧困戶的個性化扶貧方法成為精準扶貧工作一項重難點。在此情況下,大數據分析便可充分發(fā)揮技術作用,對每個家庭的家庭成員、生活條件和導致貧困的原因進行數據分析并生成報告,從而制定出恰當的扶貧方案,指導精準扶貧工作。同時,借助大數據分析技術可將扶貧方案的實行效果制定出詳細的模型,判斷方案的可行性,便于對方案進行調整,從而推動精準扶貧工作的順利進行。
有關數據顯示,我國扶貧工作前期效果不明顯主要是由于對貧困戶的認知不充分造成的,然而利用人力資源挨家挨戶調查貧困戶的家庭詳情不僅準確度和效果不佳,而且會消耗大量的時間和人力資源,嚴重影響扶貧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大數據分析技術的出現(xiàn)和應用可謂是精準扶貧工作的一大福音,不僅可以有效解決了解貧困戶詳細情況的問題,而且可大大提高扶貧方案制定的精準度,從而進一步提高精準扶貧工作成效。對于貧困戶而言,脫貧只是現(xiàn)階段的小目標,若想讓家庭更好地發(fā)展,需要穩(wěn)定的工作和收入作為支撐,傳統(tǒng)的扶貧方式僅僅能幫助貧困戶脫離當下貧困的現(xiàn)狀,無法保證脫貧戶不會返貧。然而大數據分析技術剛好可對貧困戶的家庭成員進行詳細分析,結合家庭性質為其制定長遠的脫貧計劃,不僅幫助其解決當下問題,而且貧困戶可按照脫貧計劃從事適合自己的工作,使自己的家庭向更好的方向發(fā)展。由此可見,將大數據分析應用于推進精準幫扶工作之中,可大大提高精準扶貧工作成功率,是從貧困戶長遠發(fā)展角度考慮脫貧問題的體現(xiàn),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秘密武器之一。
(三)借助大數據分析建立長效穩(wěn)定脫貧機制
脫貧并不是一件今天做、明天就可以得到明顯效果的事情,貧困是一個具有長期和動態(tài)化特點的問題,因此脫貧工作需要從長遠角度考慮,采取穩(wěn)定的方法推進,僅僅利用大數據分析貧困戶詳情制定個性化脫貧規(guī)劃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建立一個長效穩(wěn)定的脫貧機制。在我國大多數貧困地區(qū)存在著集聚性貧困的問題,為了使整個貧困區(qū)域脫離貧困,采取結合貧困戶特點為其制定個性化脫貧方案的方法未免效率過低,此時便需要建立一個長效穩(wěn)定的脫貧機制,發(fā)展產業(yè)扶貧,這也是解決貧困地區(qū)貧困問題的關鍵,即通過發(fā)展某一產業(yè)解決一個地區(qū)的貧困問題,幫助地區(qū)取得多元化、長遠發(fā)展。以我國云南地區(qū)為例,大量農民以種植水果、販賣水果為生,往年借助旅游業(yè)的發(fā)展收入勉強可維持正常生活,但今年的特殊情況使不少農民面臨破產的困境,這時最好的解決辦法便是利用大數據分析幫助農產品銷售,從而幫助農民解決水果滯銷問題,精準扶貧與此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扶貧部門可使用大數據分析技術,依托其他產業(yè)發(fā)展,為地區(qū)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產業(yè),幫助貧困戶脫貧[4]。首先,將大數據應用于建立長效、穩(wěn)定的脫貧機制之中可掌握貧困戶的詳細信息和地區(qū)氣候、地形等各方面情況,在對地區(qū)各方面信息進行加工分析后可得出極端天氣或是自然災害發(fā)生的可能性,從而為政府的脫貧工作提供指導和提醒。其次,參考貧困地區(qū)各方面條件,判斷是否適合發(fā)展特色農業(yè)或是旅游業(yè),如果適合,則可通過發(fā)展其他產業(yè)的形式帶動整個地區(qū)的發(fā)展,從而幫助整個貧困地區(qū)脫貧。為確保精準扶貧工作可順利完成,相關工作人員可先利用大數據分析幫助貧困地區(qū)判斷脫貧過程中可利用的資源,從而提升扶貧工作人員與扶貧部門的扶貧準確度,幫助相關工作人員更好地利用各種扶貧資源,及時調整和完善扶貧方案,推動長效、穩(wěn)定扶貧計劃的推進和實施。除此之外,利用大數據分析可對脫貧人員將來重新返貧的概率進行估計,并將高危人群納入管理體系,一旦貧困戶出現(xiàn)問題,扶貧工作人員可及時采取措施應對,從而形成一個有效的長遠穩(wěn)定扶貧機制。
(四)借助大數據分析幫助精準扶貧完成數據搜集
目前,我國精準扶貧工作的信息收集工作仍依賴人工進行,由于貧困戶指標變化較大,增加了信息收集工作的難度。其實,基層扶貧工作人員可有效利用公安系統(tǒng)、通信系統(tǒng)等有關人們衣食住行的基本系統(tǒng)進行人工比對,從而提高精準扶貧工作信息收集階段的效率,減輕基本工作壓力。同時,基層扶貧工作人員采取這一方式,有助于提升精準扶貧工作的現(xiàn)代化程度。為保障信息收集工作的精準度,需要借助大數據質量控制體系進行控制。大數據質量控制體系的作用在于掌握扶貧工作人員對數據預警的反饋與建議,根據反饋內容調整大數據模型,從而提高大數據分析結果的準確率與真實性。將大數據分析應用于精準扶貧這項特殊工作中,首先需要考慮精準扶貧工作性質,充分考慮精準扶貧工作業(yè)務需求,關注扶貧業(yè)務各項數據的差異、最低標準和最高標準,結合現(xiàn)實情況的變化對數據標準進行動態(tài)化調整[5]。以低保保障數據為例,一般民政的低保保障數據三個月進行一次調整,而扶貧低保保障數據則一年進行一次調整,既然兩者存在差異,那么民政低保保障數據也應按照不超過三個月進行一次采集工作,這項業(yè)務如若依靠人工開展會大大降低工作效率,同時會對數據搜集的準確程度產生一定影響。民政低保保障數據與扶貧低保保障數據之間的差異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需要采用大數據分析技術或是其他手段進行調整。大數據分析技術可精準地把握各項業(yè)務需求,并結合業(yè)務需求為其提供相應的數據與分析報告,減少精準扶貧過程中時間和人力的浪費。精準扶貧工作的特點和關鍵在于“精準”二字,每個業(yè)務的精準情況影響著精準扶貧工作的成功與否,故精準應貫穿于整個扶貧過程。將大數據分析應用于了解和掌握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業(yè)務需求中,對更好地推進精準扶貧進程有著不言而喻的作用。特別是在精準扶貧計劃實施環(huán)節(jié),大數據分析可為工作人員制定最佳實施計劃,從而提高脫貧計劃實施效率,幫助貧困戶盡早脫貧,全面推進我國精準脫貧工作進展。
通過以上內容分析可以得出,完成精準扶貧工作是取得脫貧攻堅戰(zhàn)勝利的核心,而確定脫貧攻堅戰(zhàn)勝利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大數據分析在這一過程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大大提升工作效率。為政府以及其他有關部門省去大量麻煩。相關工作人員也可引入人工智能技術與大數據分析技術結合,進一步提升數據利用率,使數據價值充分應用于精準扶貧工作之中,助力和諧社會的構建。
參考文獻:
[1]孫明.基于大數據技術的精準扶貧管理系統(tǒng)建設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0,16(4):298-300.
[2]殷彬.大數據分析在精準扶貧審計中的應用探究[J].財訊,2019(29):177-179.
[3]王衎,毛藝蓉.基于大數據分析技術下的精準扶貧電商增收平臺研究[J].中國新通信,2020,22(6):42.
[4]侯金鈴.基于時空地理大數據分析的交通精準扶貧管理平臺設計[J].山西交通科技,2019(3):84-86.
[5]齊城.大數據分析條件下的貧困特征識別和精準扶貧路徑研究:以信陽市為例[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39(2):54-59.
◎編輯 張 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