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煙
水蛟溪,因為其源頭集水地為湯他水庫,因此多被稱為湯他水,《崖州志》則稱之為大陂水?!霸闯龀菛|九十里黃麖嶺大潭,東流至湯他村前,有發(fā)源大逸嶺及抱寨冰田二小水來會。又東南至大煙峒,經(jīng)荔枝嶺西。又南出大陂,至打郁陂,分新舊二流。舊流經(jīng)妙山村至三亞市。新流經(jīng)羊欄村東,與舊流合。又南會三亞水,入海。約行六十余里……”
水蛟溪流量不過六羅河的一半,其水源地最遠(yuǎn)可追溯到南島農(nóng)場北面的紅嶺、扎演一帶,這里有一個扎造小水庫,是其水源之一。另一個源頭,則是阜尖嶺東麓和云夢嶺北麓。阜尖嶺俗稱奶頭山,位于育才境內(nèi),形同女人的乳房;云夢嶺則是文門村所在的龍海盆地北面主峰,該峰向南延伸出二脈,形似攤開的臂膀環(huán)抱著龍海盆地;又似兩條長龍,而馬嶺形似其中一珠,構(gòu)成二龍戲珠之勢。兩路水流就從這山林間流出,曲曲彎彎,匯聚到湯他水庫,成為南島和高峰片區(qū)一道主要風(fēng)景。
湯他水庫,就是在“黃麖嶺大潭”基礎(chǔ)上筑壩蓄水而成。水庫主壩頂長330米,高30.38米,正常庫容418萬立方米,灌溉面積600公頃,也是湯他梯級電站的供水水源。
湯他水流到827縣道旁形成深潭,匯入了來自紅嶺和扎演的溪流,這一帶均屬于南島農(nóng)場地界。南島農(nóng)場建場之后,更改了大量自然村落的名字,如紅旗、紅星、紅湖、紅島、紅衛(wèi)、前衛(wèi)、前哨……均富有建場時代承載的政治內(nèi)涵,其中肯定有一個隊在歷史上就叫湯他村。湯他水在這里折身向南,流經(jīng)抱前村,即《崖州志》記載的“抱寨峒”。
湯他水流出抱前的低洼地之后,即刻向南進(jìn)入響水峽谷。
響水河峽谷即《崖州志》記載的“大陂”,大陂水由此得名。峽谷東側(cè)山道險峻,歷史上黎人據(jù)險防衛(wèi),地方漢人稱之為“死客嶺”,或因歷史隔閡,又名“死剝嶺”。
在峽谷中,湯他水分成兩股,一股仍保持一定海拔,貼著黃麖嶺東側(cè)山腰向西流去,匯入嶺渣水庫,成為沖會河的主要水源。沖會河與肖旗溝、海坡水在近海交匯,形成肖旗港,是進(jìn)出西島的主要港口。另一股仍舊是涓涓細(xì)流,在響水河峽谷深處掙脫了大山的圍合,向南流經(jīng)扎業(yè)村和大英村,或為《崖州志》記載的“大煙峒”。
在大英村流過荔枝嶺,進(jìn)入到開闊地帶,經(jīng)過水蛟村東側(cè),先后滋潤著寬闊的水蛟田洋,妙林田洋,在上、下惡村(《崖州志》記載的“打郁陂”即在此地)分成兩股,分別穿過妙山村和羊欄村,妙山村的那股水流即史志所說的“舊流”,《正德瓊臺志》稱這一脈水流為“椰根陂”:“在州東一百里椰根村,每年民自修筑,引水灌耕本村及田寮、三亞等處田百頃余?!比缃瘢樗诘奶飯@稱妙林田洋,這段古老的水利被改造成一條條筆直的溝渠,潤澤著萬畝良田。另一股“新流”則穿過羊欄村居民區(qū),兩股水分別穿越了鳳凰路,在回新村北一公里處匯合,順著回新路向東南流,在回新村東拐了一個鈍角,東行500米即匯入六羅河道。匯水之后的河道,地圖上正式標(biāo)注為三亞河,紅樹林也在匯水處變得枝繁葉茂,水流幽深澄澈,風(fēng)光極佳。
值得注意的是,橫亙在海坡一帶還有一條濕地河流,位于新城路與鳳凰路之間,多為地表徑流水的匯集,經(jīng)過幾次整修,如今稱為“桃源溝”。該水大致溝通了回新村一帶的水蛟溪和肖旗港,從而將縱貫龍海盆地的肖旗河也納入到三亞河流域。隨著海坡房地業(yè)的興起,該水路多處淤塞阻斷,但仍然能看出當(dāng)年的脈絡(luò)。
由此可以推測,歷史上的水蛟溪曾經(jīng)直接入海,但上游水流挾來的泥沙在淺海沉積,形成淺灘和一個巨大舄湖,演變成東西兩個方面的出海河道。通過水蛟溪和沖會河天長地久的造陸運動,舄湖慢慢擠壓成了一條河流和數(shù)遍濕地;在淺海中隆起的海坡地塊漸漸變得平坦厚實,這地塊又在六羅河作用下繼續(xù)向東推進(jìn),延伸成天涯區(qū)的河西地帶。
從湯他水庫到六羅河匯水點,流程20公里,加上山間溪流,流程恐怕要超出六羅河。但因為流量小,位于中游的河床很不明顯,史志的描寫也甚為簡略;古往今來,均不將湯他水視作三亞河的主脈。但千萬年以來,這一條水流都在默默流淌,潤澤著一大片的土地。
——本文摘自《三亞河人文地理紀(jì)略》,南海出版公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