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丹
摘 要:相比于傳統(tǒng)的單章節(jié)或者是單片段的閱讀教學,基于整本書的閱讀教學更能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熱情,使他們更好地走進閱讀世界,感受閱讀帶來的快感,還能幫助他們更加準確地了解和感受作者想要表達的主旨意圖。本文立足于小學語文教學角度,分析了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希望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課堂教學
2020年4月22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fā)展中心首次向全國中小學生發(fā)布了閱讀指導目錄,使整本書閱讀再次成為語文屆的熱點話題,這也促使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認真研究如何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閱讀教學越發(fā)重要,因此,對于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研究有著鮮明現實意義。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意義
閱讀近年來已成為了教育領域的熱點話題,小學教材為適應對閱讀的要求也及時進行了改變,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通常會給學生推薦幾本課外閱讀書目,這是因為教育的改革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改動了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還加強了課外閱讀對于學生的重要性。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課堂的必修內容,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字表述能力,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流暢程度,方便他們的日常交流,意義十分重大。
但小學生的知識儲備比較少,邏輯思維能力也較弱,閱讀教學難度往往變得比較大。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閱讀帶來的益處,通過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量來達到方便閱讀教學、提高閱讀教學效率的目的,把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激發(fā)出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進行整本書閱讀的同時,學生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提升了口語表述能力和思維能力,進而實現整本書閱讀的第一任務。
二、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
1. 通過多種途徑培養(yǎng)閱讀興趣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在低年段閱讀的目標與內容中指出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梢姡ぐl(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是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基礎。
首先,在教學形式上,可區(qū)別于相對嚴肅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形式,采用“讀書交流會”等更靈活、自由、民主的活動形式。在活動中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師生平等交流,同時,教師在交流中也要把握交流的主線,避免學生偏離主題。
其次,在閱讀環(huán)境上,師生共讀,樹立榜樣。教師在小學生心中具有崇高的地位,教師可利用這一優(yōu)勢,與學生一起閱讀,樹立良好的示范作用,有利于帶動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家長進行親子共讀,為學生創(chuàng)造閱讀的氛圍。校內師生共讀,校外親子共讀,共同為學生營造一個人人閱讀的環(huán)境,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
最后,針對不同的文體,設計不同的閱讀活動。低年段小學整本書閱讀以神話故事、童話、兒童故事為主,這類文體中的人物形象鮮明,可安排學生通過閱讀了解故事的主線以及人物的特征,進行角色扮演。例如分角色朗讀,要求學生朗讀時體現出人物的特點,注意夸張、詼諧的語言效果,通過朗讀增加閱讀的趣味性,同時也鍛煉學生的朗讀能力。
2. 在整本書閱讀后寫讀書筆記
閱讀可以在無形之中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學生在進行閱讀時,內心常常會與書本中的主人公有共鳴之處,或者從書中有所感悟,得到了某種啟發(fā)等。例如,在學生閱讀《西游記》這本書之后,會受書中主人公師徒四人的影響,明白何為是非正邪,懂得唐僧的毅力,喜歡孫悟空的勇敢,意識到豬八戒的務實,欣賞沙悟凈的忠誠,尤其在書里面的許多危險時刻,不同的人物對于苦難的處理方式截然不同,孫悟空的無畏,豬八戒的懦弱,沙悟凈的猶疑,學生在閱讀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的同時,也得到了許多知識,明白了許多道理,受故事主人公的影響也對生活有新的認識和感悟,這些感受都需要被記錄下來,才能永遠留在心底,之后讀來內心仍有所領悟,這才是閱讀的真諦。
通過在整本書閱讀后寫讀后感的形式,學生的閱讀效率可以獲得提升,心靈獲得凈化,把內心深處的感受寫出來,與自己進行一場文字的對話,在字里行間中,有著與自己相關的思想情懷。除此之外,通過在進行整本書閱讀后寫讀書筆記的形式,不僅使學生在無形之中進行了對于整本書的閱讀,培養(yǎng)了對讀書的耐心和信心,更使學生的表述能力和文字運用能力得到了提升。
3. 定期組織閱讀分享課
想要基于整本書閱讀視角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進行探討,除了可以在整本書的閱讀后寫讀書筆記,還可以通過定期組織閱讀分享課的形式進行學習。學生在進行整本書的閱讀時,教師并不能任由他們去隨意閱讀,對于書中的重要情節(jié)和關鍵信息需要教師的特別引導,學生才能有更加深刻的體會,通過定期組織閱讀分享課的形式,教師在進行分享時擔任“解說員”的角色,學生可以對讓自己印象深刻的一些關鍵情節(jié)進行描述和分享,同學之間互相交流對這段情節(jié)的領悟和感想,以求得不同視角下的新看法,或者通過品鑒優(yōu)美詞句和修辭的運用,掌握一種新型的表述方法,提升自己的文字運用能力和創(chuàng)作能力,這些形式不僅能培養(yǎng)起學生對于整本書閱讀的興趣,而且在閱讀分享課時,學生若想要在同學分享結束后及時提出意見或看法,就勢必要事先閱讀過被分享的情節(jié),這也增加了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的動力。
4. 充分地向學生介紹讀書的魅力
想要增加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的動力,教師需要在選擇圖書時把好關,過于晦澀難懂的書目,學生也是讀不下去的,這是由學生的年齡階段和理解能力所決定的。因此,教師在推薦圖書時首先要突出這本書的亮點,只有把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才能使他們主動去進行這本書的閱讀,通過這種形式改變以往學生被迫進行閱讀的問題,使學生自發(fā)開始閱讀,在閱讀時根據自己的境況主動提出問題并找到答案,使學生更有可能把整本書全部讀完。
三、結論
總之,整本書閱讀從內容、篇幅來看,都極大地豐富了小學語文課程,為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提供渠道,為兒童想象力的發(fā)展的提供素材。低年段的閱讀教學是基礎教學,引入整本書閱讀教學有助于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熊曉琴.小學語文中段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探析[J].考試周刊,2020(41):57-58.
[2]尹建芹.也談小學整本書閱讀指導策略[J].華人時刊(校長),2020(05):48-49.
[3]周春霞.創(chuàng)設有效形式,踐行“N+1”整本書有效閱讀[J].新作文(語文教學研究),2020(05):29.
[4]何金帶.讀古典名著 賞民族文化——以古典小說《三國演義》的整本書拓展閱讀教學為例[J].教育界,2020(15):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