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蕾
青州地區(qū)出現(xiàn)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最早可追溯至唐朝,元代以后,回族聚居地逐漸在青州形成規(guī)模,如今青州的回族已有2萬余人,集中于宗教活動場所周圍。青州城區(qū)清真寺是青州回族宗教活動的主要場所,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其建筑形態(tài)及裝飾藝術方面的變化與歷史、文化、地域環(huán)境密不可分,清真寺不僅體現(xiàn)回族人的宗教信仰,反映當?shù)匚幕厣c審美取向,同時當?shù)氐臍v史、文化、環(huán)境、審美觀影響了清真寺建筑發(fā)展形式。實地考察青州城區(qū)清真寺建筑文化,為伊斯蘭文化及中國傳統(tǒng)建筑文化研究提供參考,也為民族團結繁榮具有重要促進意義。
青州城區(qū)清真寺裝飾藝術在造型、色彩、圖案上表現(xiàn)出了伊斯蘭風格特點,而在裝飾工藝等方面展現(xiàn)出中國傳統(tǒng)藝術風格。由此可見,青州城區(qū)清真寺裝飾藝術是伊斯蘭藝術與中國傳統(tǒng)藝術融合發(fā)展強勁有力的證明。
一、青州城區(qū)清真寺造型特點
回族建筑常用到的造型符號是“拱”形,“拱”形符號雖然不是回族建筑特有的符號,但它卻是回族建筑中常用到的元素。青州城區(qū)清真寺大門樓是中國寺院建筑形制,運用“拱”形符號穿插其中(如圖1),以半圓拱、心形尖供為主要形式,形式簡潔,與中式建筑形制相融合,同時彰顯回族特色。同時青州清真寺、真教寺建筑整體外觀是中國宮殿式建筑,并沒有出現(xiàn)伊斯蘭文化中的穹頂及新月標志,與青州古城建筑相融合,這也體現(xiàn)了與其他地域清真寺的區(qū)別。
二、裝飾色彩特點
清真寺的裝飾色彩,不僅具有藝術性,而且運用色彩展現(xiàn)了青州回族的主觀愿望,如對宗教信仰純凈、對美好生活向往及對自然的崇敬。
青州城區(qū)清真寺主要裝飾色彩是綠色及藍色。綠色在回族心中代表著生命和自然,蘊含著回族面對生活的樂觀、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綠色運用于清真寺裝飾之中,寓意著回族信仰的宗教是充滿生命力和活力的;藍色代表著天空和大海,在回族心中藍色具有理性、純凈、平和之感。所以青州城區(qū)清真寺多用藍色、綠色及鄰近色來進行裝飾,符合回族追求的自然與純凈。例如,青州清真寺中的前殿,梁枋彩繪主色就是綠色與藍色,體現(xiàn)出回族的審美文化,并配以朱紅色為背景,又展現(xiàn)了清淡雅致中國傳統(tǒng)的韻味。
青州城區(qū)清真寺中常見裝飾色彩還有白色,白色對回族來說是最潔凈的色彩,運用白色表達對宗教信仰的純凈與唯一,同時也代表著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的處世之道。從色彩構成角度來分析,白色可以與任何色彩進行搭配,起到調和作用,所以白色常用于建筑內部的墻身處,比如清真寺禮拜殿內墻身運用白色,既營造潔凈素雅之感,又對室內色彩起到調節(jié)作用。
清真寺建筑外觀顏色以灰色為主,灰磚灰瓦,樸素而莊重,灰色的運用恰好表達出了回族在秉持宗教信仰前提下,適應當?shù)匚幕?、環(huán)境,并取得當?shù)卣J可,推動了文化的融合發(fā)展。
三、裝飾圖案特點
青州城區(qū)清真寺在圖案裝飾上受宗教信仰影響,追求豐富絢麗效果,這一點與中國傳統(tǒng)雕飾彩繪藝術具有相通性,以此為突破點,運用大量的雕刻彩繪藝術傳達伊斯蘭的宗教精神。伊斯蘭文化中的圖案藝術抽象、復雜,同時伊斯蘭教義反對偶像崇拜,所以建筑中不能出現(xiàn)動物、人物紋樣,主要以幾何紋樣、植物紋樣、阿拉伯文字紋樣為主。青州城區(qū)清真寺圖案裝飾秉持了這個特點,其圖案裝飾既展現(xiàn)了伊斯蘭視覺特點,又以漢文化為依托,體現(xiàn)出了回族紋樣圖案包羅萬象的特征。
(1)植物紋樣圖案
回族植物紋樣以藤蔓、卷草、纏枝紋樣為主,追求繁密的布局特點,象征著真主無處不在。整個紋樣圖形具有韻律美和無限延展性,代表著對美好的追求及生命的綿延。植物紋樣圖案雖復雜稠密卻不失秩序感,以S線、螺旋線為主干,對植物的花枝葉干進行抽象概括并穿插其中。如圖2中的螺旋蔓草紋樣,柔美的曲線構成了蔓草紋樣的主體,枝葉纏繞其中并相互交叉。如圖3,以S線為主體的蔓草紋樣,沿正負兩個方向纏繞延展組成新的對稱圖形,組織脈絡清晰,在主干S線的貫穿下,整個圖形既具有韻律美又充滿無限延展性。
(2)幾何紋樣圖案
基于伊斯蘭教的影響,回族紋樣裝飾中禁止出現(xiàn)人物、動物形象,制止了具象圖形的發(fā)展,運用抽象幾何思維對藝術裝飾進行指導,促使幾何紋樣的產生。幾何紋樣作為抽象的紋樣,通過富有節(jié)奏感的排列組合,表達出回族人內心對永恒的向往。幾何紋樣是以圓形、方形等為基礎元素,圓形由整數(shù)1演變而成,象征造物主的唯一性,方形代表著水、火、土、氣四種物質元素。這些基礎元素通過連續(xù)、重復、旋轉、剪切等設計方式,會得到千變萬化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給人一種無窮無盡的遐想之感。如圖4,由圓形相互交叉、組合而成,這個圖案代表造物主用六天時間締造了世界萬物。此外,幾何裝飾紋樣中星型圖案使用也非常廣泛,星星對回族人來說象征著指引,星型圖案由多邊形相互交織而成,富有變幻及無限延展性特點。如圖5,先畫圓,然后在輪廓、弦、徑上定點,再把各點相連,形成星型紋樣。反復套疊、變化多端的幾何紋樣,為回族人營造了一個浩瀚的宇宙空間。
(3)書法紋樣圖案
青州回族書法源于《古蘭經》中的經文,常常作為裝飾紋樣出現(xiàn)在清真寺裝飾中。由于回族書法是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元素,線條變化豐富,書法筆畫或曲或直、或長或短、或粗或細,這為回族古蘭經書法文字提供了很大的發(fā)揮空間。在中國傳播過程中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產生交集,借鑒了中國書法中的筆、墨、紙以及書寫形式、布局等,使其保留了阿拉伯文字固有風姿的同時,具有中國傳統(tǒng)書法風格?;刈鍟▋?yōu)劣,是以線條的流暢性和力度美為評判標準,具有流暢的柔和美及剛勁的力度美的作品,是回族人公認的好作品。此外,纏繞多變的筆畫特征,富有節(jié)奏韻律美,可以組成不同形狀的圖案,具有強烈的裝飾效果。
四、裝飾工藝特點
青州回族建筑裝飾工藝采用中伊合璧的裝飾處理。受伊斯蘭教的影響,在清真寺裝飾上追求繁密的效果,這一點與中國傳統(tǒng)雕刻彩繪藝術具有相通性。以此為結合點,青州城里清真寺、真教寺建筑裝飾運用大量的雕刻彩繪藝術,既具有宗教性,又具有地域特色。
青州城區(qū)清真寺雕刻藝術以磚雕為主,常常出現(xiàn)在清真寺大門樓的前檐、額枋、垂朱、斗拱上(圖6青州城區(qū)清真寺大門樓),造型端莊、技藝高超,以文字和植物紋樣作為裝飾元素,遠看具有中國傳統(tǒng)風格,近觀具有伊斯蘭痕跡。
綜上所述,青州城區(qū)清真寺裝飾藝術特征反映了當?shù)鼗刈宓膶徝牢幕@種審美文化觀念形成是伊斯蘭教文化與當?shù)貍鹘y(tǒng)文化共同融合的結果,表達出了青州回族秉持忠于宗教信仰前提下,堅持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觀念。極具特色的清真寺,是青州地域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絢麗奇葩,更是中國傳統(tǒng)建筑文化的一部分,個性的造型、華麗的色彩、精美的紋樣,傳遞著深邃的宗教理念與文化內涵,是中伊裝飾藝術的碰撞、融合的完美演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