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紅
小兒營養(yǎng)性缺鐵性貧血是小兒內(nèi)科常見且多發(fā)的一種疾病,其在6 個月~3 歲的嬰幼兒中發(fā)病率較高,多數(shù)小兒營養(yǎng)性缺鐵性貧血表現(xiàn)為輕度貧血,因此家長未能及時發(fā)現(xiàn),導致小兒營養(yǎng)性缺鐵性貧血患兒無法得到及時治療,長期貧血可對小兒營養(yǎng)性缺鐵性貧血患兒的智力以及身體發(fā)育均產(chǎn)生明顯的不良影響,因此,家長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觀察小兒的情況,及早發(fā)現(xiàn)小兒營養(yǎng)性缺鐵性貧血征象,并及時確診和治療,以改善患兒的預后。目前關(guān)于小兒營養(yǎng)性缺鐵性貧血發(fā)病因素和機制尚未完全明確,一般認為小兒營養(yǎng)性缺鐵性貧血的發(fā)生和多種因素相關(guān)[1,2]。小兒營養(yǎng)性缺鐵性貧血一般緩慢發(fā)病,病情輕重因人而異,對于小兒營養(yǎng)性缺鐵性貧血患兒,盡早確診和治療對改善小兒營養(yǎng)性缺鐵性貧血患兒預后十分重要。目前小兒營養(yǎng)性缺鐵性貧血的治療主要有硫酸亞鐵以及右旋糖酐鐵口服液,本研究分析了右旋糖酐鐵口服液治療小兒營養(yǎng)性缺鐵性貧血效果,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 年4 月~2019 年6 月收治的小兒營養(yǎng)性缺鐵性貧血患兒100 例,隨機分為硫酸亞鐵口服液治療組和右旋糖酐鐵口服液治療組,每組50 例。右旋糖酐鐵口服液治療組中,男31 例,女19 例;年齡6 個月~3 歲,平均年齡(1.89±0.44)歲。病程12 d~2 個月,平均病程(1.55±0.51)個月;其中,輕度貧血癥狀患兒40 例,中度貧血癥狀患兒10 例;臨床乏力癥狀34 例,臉色蒼白癥狀28 例,肝脾腫大13 例,食欲減退10 例,體重降低10 例。硫酸亞鐵口服液治療組中,男32 例,女18 例;年齡6 個月~3 歲,平均年齡(1.86±0.48)歲;病程13 d~2 個月,平均病程(1.65±0.26)個月;其中,輕度貧血癥狀患兒41 例,中度貧血癥狀患兒9 例;臨床乏力癥狀35 例,臉色蒼白癥狀29 例,肝脾腫大13 例,食欲減退10 例,體重降低11 例。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硫酸亞鐵口服液治療組患兒采取硫酸亞鐵口服液(上海黃海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31020458)治療,服用劑量為5 mg/(kg·d),3 次/d,治療4 周。右旋糖酐鐵口服液治療組患兒采取右旋糖酐鐵口服液[康臣藥業(yè)(內(nèi)蒙古)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60084]治療,服用劑量為5 mg/(kg·d),3 次/d,治療4 周。兩組患兒治療期間均避免同時服用茶或者乳制品,避免影響鐵元素的吸收,常規(guī)檢查患兒的肝腎功能和血常規(guī)。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兒臨床治療效果;治療前后血紅蛋白、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以及平均紅細胞容積水平;血紅蛋白水平>110 g/L 時間、臨床乏力癥狀消失時間、臉色蒼白癥狀消失時間、肝脾腫大消失時間、食欲減退消失時間、體重恢復正常時間;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情況。
1.4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治療后,患兒血紅蛋白、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以及平均紅細胞容積恢復正常,患兒黏膜泛白、乏力、精神疲倦等癥狀均消失;有效:治療后,患兒血紅蛋白、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以及平均紅細胞容積接近正常范圍,患兒黏膜泛白、乏力、精神疲倦等癥狀緩解;無效:病情未好轉(zhuǎn)或惡化??傆行?顯效率+有效率[3]。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右旋糖酐鐵口服液治療組患兒的臨床總有效率為100.00%,高于硫酸亞鐵口服液治療組的78.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血紅蛋白、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以及平均紅細胞容積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兒的血紅蛋白、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以及平均紅細胞容積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兒的血紅蛋白、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以及平均紅細胞容積水平均優(yōu)于治療前,且右旋糖酐鐵口服液治療組優(yōu)于硫酸亞鐵口服液治療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兒血紅蛋白水平>110 g/L 時間、臨床乏力癥狀消失時間、臉色蒼白癥狀消失時間、肝脾腫大消失時間、食欲減退消失時間、體重恢復正常時間比較 右旋糖酐鐵口服液治療組患兒的血紅蛋白水平>110 g/L 時間、臨床乏力癥狀消失時間、臉色蒼白癥狀消失時間、肝脾腫大消失時間、食欲減退消失時間、體重恢復正常時間均短于硫酸亞鐵口服液治療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兒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n(%)]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血紅蛋白、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以及平均紅細胞容積水平比較()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血紅蛋白、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以及平均紅細胞容積水平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硫酸亞鐵口服液治療組治療后比較,bP<0.05
表3 兩組患兒血紅蛋白水平>110 g/L 時間、臨床乏力癥狀消失時間、臉色蒼白癥狀消失時間、肝脾腫大消失時間、食欲減退消失時間、體重恢復正常時間比較(,d)
表3 兩組患兒血紅蛋白水平>110 g/L 時間、臨床乏力癥狀消失時間、臉色蒼白癥狀消失時間、肝脾腫大消失時間、食欲減退消失時間、體重恢復正常時間比較(,d)
注:與硫酸亞鐵口服液治療組比較,aP<0.05
2.4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情況比較 右旋糖酐鐵口服液治療組出現(xiàn)1 例腹瀉;硫酸亞鐵口服液治療組4 例牙齒染色、2 例惡心嘔吐和2 例腹瀉;右旋糖酐鐵口服液治療組患兒的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率2.00%顯著低于硫酸亞鐵口服液治療組的16.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缺鐵性貧血是營養(yǎng)缺陷性疾病之一,主要原因是鐵代謝不能有效滿足人體對鐵代謝的需求。當鐵儲備不足時,紅細胞血紅蛋白合成障礙會引起貧血,并且患兒會變得疲勞、嗜睡和頭暈[4,5]。因此,需要注意預算并及時給予有效治療。缺鐵性貧血的原理是補充鐵并消除缺鐵性貧血。補鐵是治療缺鐵性貧血的重要方法[6,7]。目前,最常用、最方便、最主要的補鐵方法是口服硫酸亞鐵口服液,但是其容易將牙齒染色,且容易引起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yīng),口感欠佳。而右旋糖酐鐵口服液則具有更好的口感,患兒的接受程度高,不會導致鐵離子沉淀而將牙齒染色,含鐵量高,分子量小,具有更好的吸收效果和利用度[8-10]。
本研究中顯示,右旋糖酐鐵口服液治療組患兒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硫酸亞鐵口服液治療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兒的血紅蛋白、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以及平均紅細胞容積水平均優(yōu)于治療前,且右旋糖酐鐵口服液治療組優(yōu)于硫酸亞鐵口服液治療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右旋糖酐鐵口服液治療組患兒的血紅蛋白水平>110 g/L 時間、臨床乏力癥狀消失時間、臉色蒼白癥狀消失時間、肝脾腫大消失時間、食欲減退消失時間、體重恢復正常時間均短于硫酸亞鐵口服液治療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右旋糖酐鐵口服液治療組患兒的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率低于硫酸亞鐵口服液治療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右旋糖酐鐵口服液治療小兒營養(yǎng)性缺鐵性貧血效果良好,相對于采用硫酸亞鐵口服液治療的患兒可更快更好改善病情,促使血紅蛋白恢復正常,提高紅細胞容積,縮短治療時間且不良反應(yīng)少,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