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雪堯
摘? ?要:語文學習離不開閱讀,開展語文閱讀教學對于學生的知識積累、情感體驗以及身心健康發(fā)展都有著積極的作用。就初中語文教學來講,語文教師應當對當前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全面的把握,結(jié)合實際采取多樣化的閱讀教學手段,從組織形式到閱讀內(nèi)容全方位設計, 引導學生主動閱讀與深入思考,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全面提升,不斷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閱讀方法;多元化
作為一門語言課程,語文的學習過程是伴隨著閱讀的過程逐漸向前推進的,閱讀在初中語文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師要重視閱讀教學對于學生發(fā)展的重要作用,教學中,教師要立足學生實際,采取符合學生學習規(guī)律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閱讀中有更多的收獲,把閱讀當成一種習慣。在閱讀教學中,衡量學生的閱讀效果不是看學生積累了多少詞語和句子,也不是看學生理解了多少知識,而是看學生是否學會運用知識。對此,筆者認為閱讀教學策略要有積極性、獨立性、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要善于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閱讀。
一、目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手段單一
在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當中,教師過于追求閱讀的效果和目標化,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因此在課堂上教師占據(jù)著教學的主導權,運用傳統(tǒng)的教學思維,對學生進行填鴨式的教學。學生長期處在學習的被動位置,而語文閱讀的內(nèi)容,又是由大段文字構成的,很容易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因此,影響了學生學習興趣的建立。另外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只針對課本或習題當中的閱讀進行教學,而忽略了課外的閱讀拓展,長此以往,學生的閱讀思維就會受制于課本,變得日趨僵化,模板化。
(二)主觀能動性差
由于應試壓力的影響,學生和教師在閱讀當中更多的是追求閱讀所帶來的分數(shù),而忽略了閱讀的真正意義,這種教學方式很容易讓學生喪失閱讀的興趣。長此以往,學生在閱讀學習中樹立了不正確的閱讀觀念,并且由于興趣的缺失,喪失了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一切以解決閱讀后的問題為出發(fā)點,當遇到不會的問題,只會進行機械性的詢問,缺乏獨立的思考能力,對于學生未來的發(fā)展也是不利的。
(三)教學設計不足
在當下的閱讀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對于課堂的設計不足,是教學當中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新課程改革標準的提出在教學中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而在實際的數(shù)學當中,由于各方面的影響,教師的教學設計存在不足。另外在閱讀文本的選擇上, 教師也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一些拓展材料過于艱深,超出了學生的閱讀范圍,很容易打擊學生閱讀的積極性。
二、初中語文有效閱讀方法的指導
(一) 運用情境教學法
為了增進學生的情感體驗,創(chuàng)設閱讀情境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閱讀情境的創(chuàng)設主要是根據(jù)具體的文章內(nèi)容,借助各種輔助性教學工具以及其他教學方法,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文章中的具體內(nèi)容,通過環(huán)境潛移默化的影響來增進學生認識。對于一部分能夠與學生的生活化內(nèi)容相結(jié)合、但學生僅憑自己的閱讀很難產(chǎn)生共鳴的文章和內(nèi)容,采取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比如當教師學習《紫藤蘿瀑布》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無法帶領學生身臨其境去感受文章當中,紫藤蘿的生機盎然,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的教學設備,運用視頻播放,圖片展示,音頻放映等方式,全方位的對學生們展示紫藤羅的美好,讓學生們體會紫藤蘿的美好??傊\用情境化的教學方法,有利于深化學生們的閱讀體驗,增強學生們的閱讀感知,從而有效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運用對比閱讀教學法
當下語文課本的閱讀材料和閱讀文章都是經(jīng)過層層篩選的,符合初中生性格發(fā)展特點和身心特征,同時文章與文章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系,基于此種聯(lián)系,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運用對比的方法進行閱讀指導,以此來深化學生對于文本的理解,加強教學的效果。例如,在學習《愛蓮說》和《陋室銘》這兩篇文章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對這兩篇文章進行比較,從寫作手法、情感表達等不同的角度讓學生通過思考分析討論,加強他們閱讀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了學生的思辨能力。另外,教師還可以應用一些課外材料讓學生進行對比越多,比如在學習三國演義片段的時候,教師可以截取《三國志》中的相關材料讓學生們比照二者之間的不同,再讓學生們感受歷史和文學創(chuàng)作之間的差別,既提高學生們的認知,也拓展學生們的視野。
(三)運用提問教學法
在閱讀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體驗。對于不同的文章,每位同學都有自身的感觸和看法,因此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不能夠以單一化量化的標準對學生進行考核。另外在教學中,教師不能用傳統(tǒng)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 而是應該多用啟發(fā)式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學習,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自主的感受閱讀的美好,產(chǎn)生閱讀的興趣。而教師在引導學生學會閱讀的過程當中,可以運用提問的方式,進行教學。例如,在學習《背影》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通過巧妙的設問,引導學生感受文章當中的情感寫作。在教學前,教師可以向?qū)W生提問,讓學生說一說關于自己最感動的一件父親做過的事情,當學生們討論完畢后再引導學生進行文章的閱讀,這樣有利于加強學生和作者之間的情感共鳴。另外,在教學完成后,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一些有關父愛偉大的影片播放,或者諸如父親這樣歌曲的播放,繼而加深學生的情感觸動,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結(jié)語: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當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價值觀念健康發(fā)展、終身發(fā)展為目標。新教學理念的重點在于,通過語文教育過程和知識體系的搭建,健全學生人格,陶冶學生情操,促進將語文思想和語文知識轉(zhuǎn)化為學生性格的實現(xiàn)。閱讀教學的實效性體現(xiàn)在提高學生的閱讀技能,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技巧和方法,從而加深語文學習的深度,培養(yǎng)起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教師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根據(jù)各階段學生特點不同,有差異化地采取各種教學策略,以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張孝丹.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策略[J].江西教育,2019(36):40.
[2]吳興蓉.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問題及策略[J].教育界,2019(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