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成海 魏中舉 謝小平 張鑫 李松
摘 要:針對薄煤層煤層瓦斯賦存高、低透氣性且煤層具有突出危險性的特點,結合有關要求,對上保護層無煤柱開采全面卸壓分析,并就上保護層開采下伏巖層裂隙分布特征進行分析。本文根據現場40403綜采工作面的實際情況,理論計算了上保護層工作面留設區(qū)段煤柱時,下部7號、8號煤層中形成卸壓盲區(qū)的面積,并分析了下伏煤巖層有效卸壓保護范圍。
關鍵詞:薄煤層;上保護層;無煤柱開采;卸壓開采
1 工程概況
某煤礦位于六盤水市鐘山區(qū)大灣鎮(zhèn)和威寧縣東風鎮(zhèn)境內,某煤礦全長約50km;礦區(qū)東到貴陽290km,北至重慶580km,西至昆明450km;該煤礦為平硐+斜井開拓,單水平上下山開采,開采方式為走向長壁后退式,采用綜合機械化采煤,全部垮落法管理頂板,設計生產能力90萬t/a,服務年限79a。某煤礦自投產以來,曾發(fā)生過多次煤與瓦斯突出現象,突出發(fā)生在11#煤層。
井田位于二塘向斜的北東翼淺部,開采煤層為二迭系上統(tǒng)龍?zhí)睹航M。含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層6層,即2#、4#、7#、8#、9#、11#煤層,總厚度為5.55~18.48米,一般為11.27米,主要可采煤層為2#、4#、11#,局部可采煤層為7#、8#、9#,煤層平均傾角在7~12°,其余煤層均不可采,或僅個別點達到可采厚度,可采煤層的頂底板均含有泥質、砂質、粘土質等封閉性巖層,巖性極其松軟,透氣性差,為儲存瓦斯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
2 上保護層無煤柱開采全面卸壓理論分析
某煤礦屬于高瓦斯低透氣性煤層群開采條件,且煤層具有突出危險性。為提高下部7號、8號、9號、11號煤層預抽瓦斯的效果,實現下部突出危險性煤層的卸壓防突,研究確定采用切頂卸壓爆破預裂一次成巷技術,對4號較薄煤層進行上保護層無煤柱開采。
根據圖1(a)、(b)分析可知,若上保護層工作面留設區(qū)段煤柱,采空區(qū)下方煤層應力降低,形成卸壓區(qū)域;而區(qū)段煤柱下方煤層應力增高,形成應力集中區(qū)域(即卸壓盲區(qū)),下部煤層在以后開采過程中將增加突出危險性;若采用切頂卸壓爆破預裂一次成巷技術,保護層工作面不留設區(qū)段煤柱,不僅煤柱煤炭資源將被回收,而且原煤柱下部不會出現應力集中,消除了卸壓盲區(qū),實現下部煤層的全面卸壓,降低了下部煤層的突出危險性。
根據國內外大量保護層開采實踐表明,若被保護煤層要實現卸壓保護,被保護煤層的卸壓膨脹變形必須大于6‰,故卸壓盲區(qū)可定義為[1-4]:保護層開采時,被保護煤層卸壓法向膨脹變形小于6‰的區(qū)域。根據圖1(a)分析可推導出上部保護層工作面開采留設區(qū)段煤柱時,下部被保護煤層中卸壓盲區(qū)的面積為:
式中:S為下部被保護煤層中卸壓盲區(qū)的面積,m2;δ1為上保護層工作面傾斜方向上的下端卸壓角(如圖1(a)所示), o;δ2為上保護層工作面傾斜方向上的上端卸壓角(如圖1(a)所示), o;d為上部保護層工作面留設區(qū)段煤柱的寬度,m;L為上部保護層工作面留設區(qū)段煤柱的長度,m;l為下部被保護煤層與上部保護煤層之間的縱向垂距,m。
某煤礦4號較薄煤層為近水平煤層,根據經驗數據取卸壓角75 o,若40403上保護層工作面留設寬度為20m的區(qū)段煤柱時,則區(qū)段煤柱下部7號煤層中卸壓盲區(qū)的面積計算約為9890.7m2,區(qū)段煤柱下部8號煤層中卸壓盲區(qū)的面積計算約為11899.8m2,區(qū)段煤柱下部11號煤層中卸壓盲區(qū)的面積計算約為19464.1m2。
2 上保護層開采下伏巖層裂隙分布特征
某煤礦上部4號較薄煤層先行開采后,受到上部工作面采動影響的不同程度,在垂直方向上,工作面下伏煤巖層裂隙發(fā)育隨深度的不同而不同,下伏煤巖層裂隙發(fā)育大致可以劃分兩大類:底鼓變形帶和底鼓裂隙帶,如下圖2所示。
根據塑性破壞區(qū)域剖面圖分析可知,在超前支承壓力的作用下,保護層工作面底板塑性破壞范圍深度的最大值為:
式中:Hmax為工作面底板塑性破壞范圍深度的最大值,m;φ為內摩擦角,o;L為超前支承壓力峰值距離工作面端頭的距離,m。
根據某煤礦現場實際帶入公式(2),計算得4號較薄煤層開采后底板破壞深度約為13.7m。
根據保護層卸壓范圍計算經驗公式,上保護層開采的最大有效卸壓保護垂距:
式中: ? ? ? 為上保護層開采垂直方向的理論卸壓深度,開采急傾斜煤層時, <60m, ? ? ?緩傾斜或傾斜煤層時, ? ? ? <50m;β1為保護層開采的影響系數,當M≥M0時,β1=1,當M≤M0時,β1=M/M0;M0為上保護層的最小厚度,m;M為上保護工作面煤層的采高,m;β2為層間堅硬巖層所占的比例,用字母η表示,當η<50%時,β2=1,當η≥50%時,β2=1-0.4η/100。
將相關數據代入公式(4-3),計算得出某煤礦40403上保護層工作面在垂直方向上的最大有效卸壓范圍約為50m。綜上分析得出:40403上保護層工作面開采后底鼓裂隙帶深度約為13.7m,底鼓變形帶深度約為47.4m。下方7號煤層距離4號煤層8.82m,處于底鼓裂隙帶范圍內;下方8號煤層距離4號煤層18.2m;處于底鼓變形帶范圍內;下方11號煤層距離4號煤層53.48m,已超過底鼓變形帶的理論計算深度。所以40403上保護層工作面開采后,初步判別下部7號、8號煤層在垂直方向上處于卸壓保護的有效范圍內。
參考文獻:
[1] 王應德.近距離上保護層開采瓦斯治理技術[J].煤炭科學技術,2008,36(7):48-50.
[2] 秦子晗,潘俊鋒,任 勇.薄煤層作為保護層開采的卸壓機理[J].煤礦開采,2010,(4):85-86.
[3] 程遠平,周德永,俞啟香,等.保護層卸壓瓦斯抽采及涌出規(guī)律研究[J].采礦與安全工程學報,2006,(3):1-7.
[4] 吳財芳,曾 勇,秦 勇.煤與瓦斯共采技術的研究現狀及其應用發(fā)展[J]. 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2004,33(2):137-140.
作者簡介:
鄧成海(1997.09-),男,漢族,貴州省赫章縣人,在讀本科學生,主要從事采礦工程專業(yè)方面的學習和研究。
項目編號: 國家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項目編號:202010977017)
(六盤水師范學院礦業(yè)與土木工程學院 ?貴州省 六盤水市 55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