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曙良
(青島市市南區(qū)市政工程養(yǎng)護建設有限公司,山東 青島 266000)
現階段,城市建設進一步升級,對市政工程施工的要求更高,除了要保證施工質量,還要維護施工現場的安全。而對于市政工程來說,其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相對較多,質量以及安全事故的發(fā)生概率有所增大。在這樣的情況下,探究并落實市政工程施工安全以及質量管理的優(yōu)化策略具有極高的現實價值。
(1)以露天作業(yè)為主。通常情況下,市政工程中露天作業(yè)的工程量普遍在總工程量的80%以上,極易受到季節(jié)、氣候等外界環(huán)境因素的干擾與影響。
(2)手工勞動與體力勞動居多。就當前的情況來看,市政工程施工逐步實現了機械化與自動化,但是依舊無法徹底擺脫人工操作,需要施工人員完成繁重的體力勞動。此時,受到精力的限制,施工人員極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易疲勞的情況,導致操作失誤的概率增加,造成施工質量與安全事故。
(3)施工受外界的干擾嚴重。一般來說,市政工程的施工地普遍在城鎮(zhèn)內,且工期緊、線路長、作業(yè)面寬。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車輛、行人較多,影響著施工的順利展開。同時,施工作業(yè)還極易與周邊環(huán)境產生互相干擾的問題,導致施工質量問題與安全事故多發(fā)。
(4)立體交叉作業(yè)量更大。對于市政工程來說,其專業(yè)性、技術性相對較高,且施工情況更為復雜。為了更好地滿足工期要求,展開立體交叉作業(yè)極為普遍。在此過程中,若是管理協(xié)調工作未有效落實,會出現各個施工工序銜接不流暢的問題,從而引發(fā)施工質量與安全問題。
(5)施工人員的流動性高。市政工程的施工量大、工序多樣且復雜,因此需要的施工人員相對較多。其中,農民工在所有施工人員中的占比平均為70%,最高可達到90%,人員流動性更高[1]。若是其缺乏施工質量與安全控制意識,則會導致施工質量與安全問題隱患增高。
除了要提升施工人員的專業(yè)技能水平,還要增強其安全施工技能以及安全防護意識,敦促施工人員嚴格遵守安全施工規(guī)范,確保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有序的展開[2]。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管理人員可以在施工前針對所有施工人員展開安全教育。為了避免由于施工人員數量眾多而導致的安全教育效果降低的現象發(fā)生,可以使用由上至下逐層教育的方式完成相關工作。此時,將施工人員劃分成不同的工作組,并設定出小組長(工頭、施工員等),管理人員對其展開安全教育,并由這些人員對其他施工人員落實安全教育。想要進一步提升安全教育的有效性,筆者認為,應當在落實安全生產宣誓、強調安全施工規(guī)則的基礎上,依托實際案例、視頻、圖片等形式,使得施工人員直觀地了解到不嚴格依照安全施工規(guī)定操作可能發(fā)生的嚴重后果。例如,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微信公眾號等展示“高空作業(yè)不佩戴安全防護工具的后果”的相關視頻,結合案例分析,讓施工人員認識到依規(guī)則施工的重要性,更好地形成安全意識。
在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可以通過引入責任機制以及獎懲機制,提升施工人員對現場安全維護的積極性,推動安全管理工作效果的增強。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對施工安全管理總體目標進行細化,并將其落實到個人。同時,要設定完善的施工現場安全管理制度,并將各個人員(崗位)應當承擔的安全責任明確地體現在其中。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避免由于責任不清而導致的安全管理存在死角、責任推諉問題的發(fā)生,促使所有施工人員自主依照現場安全施工標準完成工作。與此同時,要配套構建獎懲機制,一旦發(fā)生安全問題,需要在處理的同時,追究相關負責人的責任,并對其落實一定的懲罰,以此提升施工人員對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另外,要組建起施工現場安全監(jiān)管部門,以此保證安全管理制度以及相關工作得以有效落實,防止管理制度流于形式。
現階段,社會對市政工程施工現場管理有了更高的要求,構建起安全文明施工現場是必然選擇,其對于安全管理工作的展開也起到了較高的支持性作用。
在建設安全文明施工現場的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對安全施工細節(jié)的管理,具體內容包括以下方面:在施工人員入場前,必須落實施工安全、消防知識的教育與考核,嚴禁考核不合格的人員進入施工現場;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好安全帽、系好帽帶,并正確使用個人勞動防護用品;施工作業(yè)時必須正確穿戴個人防護用品,不許私自用火,嚴禁酒后操作[3];不得穿硬底鞋進行登高作業(yè),且必須穿防滑鞋;不得穿拖鞋、高跟鞋、赤腳或赤膊進入施工現場;必須要對電鉆、電錘、電焊機等電動機具用電、配電箱配置漏電保護裝置和良好的接地保護地線;所有電動機具和線纜必須定期檢查,確保絕緣性能良好;使用電動機具時應穿絕緣鞋,戴絕緣手套;施工現場的照明用電必須使用36V 以下安全電壓,所有電器機械在不使用時,必須切斷電源,防止燒壞設備;電動機械設備必須配有漏電保護裝置和可靠保護接零;高處作業(yè)材料和工具等物件不得上拋下擲;作業(yè)前應對相關的作業(yè)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
市政工程施工質量管理的效果保證依托于完善的項目管理體系。因此,想要實現質量管理工作的升級,就需要進一步優(yōu)化項目管理體系。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需要重點展開以下幾項工作:(1)結合施工現場實際情況完成質量管理制度的設定[4]。對于市政工程來說,其有很多種類型,例如市政道路工程、市政橋梁工程、市政排水工程等,這些工程的質量要求、質量控制重點均存在差異。所以,相關人員需要在實際施工需求的指導下完成質量管理制度及要點設定。例如,對于道路工程,要重點管理場地平整、測量放線以及水電接通等環(huán)節(jié)的質量;對于橋梁工程,要重點管理施工設計、施工技術的質量;對于排水工程,要重點管理線路設計、管道防滲漏的質量。(2)構建責任機制。與安全管理工作相同,在展開市政工程施工質量管理時,也要構建起責任機制,將質量管理目標細化并落實到個人,結合明確的質量管理標準,避免施工質量問題的發(fā)生。此時,一旦發(fā)現施工質量問題,必須立即落實整改,確保市政工程的整體質量。(3)獎懲機制。對做出不符合要求行為的施工人員結合制度要求展開懲罰,并對嚴格遵守施工標準的人員予以獎勵。在此過程中,可以結合質量抽檢、質量管理活動等完成。例如,可以在施工中落實“施工質量檢查周(月)”的活動,定期與不定期展開質量抽查,并將抽查結果進行量化。依托這一結果進行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以此達到提升施工人員對質量管理重視程度的效果。
在市政工程的施工準備階段,需要重點完成施工設計與方案規(guī)劃、物資采購、人員選拔等工作。其中,在施工設計與方案規(guī)劃環(huán)節(jié)的質量管理中,要完成以下幾項工作:明確市政工程的實際要求、施工現場現實情況,完成施工圖的設計,并規(guī)劃出施工方案;審核施工圖與施工方案,修改其中的問題以提升其可行性,分析施工中可能發(fā)生的問題并形成解決方法;協(xié)調所有施工部門與人員的工作,保證市政工程施工順利、流暢展開。
在物資采購環(huán)節(jié)的質量管理中,需要重點完成以下幾項工作:結合施工圖列出采購清單,明確采購物資的種類、數量、規(guī)格等內容;結合互聯(lián)網以及信息技術(供應商數據庫)選定合適的供應商,并對其提供的物資樣本展開質檢,核對產品的合格證、供應商資格證等;加強與供應商的溝通,確保物資能夠及時、足量的進場;在物資進場前,必須再次展開質檢,對物資的種類、數量、性能、規(guī)格等進行核對與檢驗,嚴禁質檢不合格或是未達到設計要求的物資入場。
在人員選拔環(huán)節(jié)的質量管理中,應當重點檢查施工人員,特別是技術人員(特種作業(yè))的資格證明,實現“持證上崗”。另外,若是施工中存在高空作業(yè),還需要檢查施工人員的身體健康水平,嚴禁患有高血壓、心臟病、貧血癥、癲癇病以及不適于高空作業(yè)的人員從事高空作業(yè)。
在市政工程施工階段的質量管理工作中,需要重點完成物資管理、完工項目管理等工作。其中,在進行物資質量管理中,要完成以下幾項工作:在展開不同項目的施工前,必須對物資的質量進行檢查,特別是施工材料的性能、強度等參數,確保其滿足工程需求;定期落實設備維修與養(yǎng)護,保證其能夠在施工中正常、安全運行;為了避免物資浪費、丟失或是被偷換,要對物資展開統(tǒng)一管理,例如可以引入二維碼管理模式,將不同物資進行分類保管,將其名稱、型號、保存位置等信息輸入系統(tǒng),以二維碼的形式輸出,并粘貼于物資上,物資出庫或入庫后,均需要將相應信息錄入系統(tǒng)。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更好地確保在庫物資的質量,避免資源浪費的同時增強市政工程總質量。
在完工項目管理中,相關人員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檢查施工中各個項目的質量,以此保證所有施工環(huán)節(jié)的可靠程度。
綜上所述,市政工程中露天作業(yè)工程量較多,極易受到季節(jié)、氣候等外界環(huán)境因素的干擾與影響,落實施工安全與質量管理極為必要。通過強化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培養(yǎng)、引入責任制與獎懲機制、構建安全文明施工現場,并在構建完善的項目管理體系的基礎上,針對施工不同階段落實質量管理,實現了市政工程安全質量管理工作升級,提升了施工現場的安全性以及市政工程整體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