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英
說到西晉的陸機,喜歡文學的人想到的是文辭華美無雙的《文賦》,而學書之人想到的則是聲名顯赫的《平復帖》。陸機(261-303),字士衡,吳郡(今江蘇蘇州市)人,曾任平原內史、祭酒、著作郎等職,人稱“陸平原”。陸機擅長行書、章草,不僅書法了得,更是文章冠世?!稌x書》中評價其“文藻宏麗,獨步當時;言論慷慨,冠乎終古”,有“太康之英”的美譽。他與弟弟陸云都以文章著稱,世稱“二陸”。其因文名盛隆而掩書名,所以宋代《宣和書譜》中記載:“陸機雖能章草,以才見長掩耳?!?/p>
陸機出身名門,其祖父陸遜乃三國時期的名將,曾任東吳丞相,父親陸抗曾任東吳大司馬。陸機“少有奇才”,從小就以文章著名。吳亡入晉,他與陸云隱居故里,篤志儒學,閉門苦讀十年,后來北漂洛陽,得到當時任太常的著名學者張華賞識,遂名聲大振。陸機因才識卓見被成都王司馬穎推薦任平原內史。后八王之亂,陸機隨司馬穎討伐長沙王司馬乂,不幸戰(zhàn)敗。而后,遭殺身之禍,并禍及族親,時年43歲。
像陸機這樣才華橫溢的魏晉名士有很多,無奈他們的命運被動蕩的時代裹挾,雖然生命不永,卻活在自己不朽的作品里,任時光流逝,依然熠熠生輝。陸機所作美文很多,有《陸平原集》傳世,并著有史書《晉紀》和《洛陽記》等。其中以《文賦》最為著名,辭章華美,意象湍飛,為后人傳頌,成為后世文章的典范,也成為后世書法家爭相再創(chuàng)作的內容,如唐代書法家陸柬之的《書陸機文賦》。
《平復帖》,宋人鑒定為陸機書。章草,紙本墨跡,無款。共9行,約87字,現僅存84字。《墨緣匯觀》《平生壯觀》《大觀錄》《故宮博物院藏歷代法書選集》《中國書法大辭典》《中國書法鑒賞大辭典》等均有著錄,現刊于《中國美術全集》和《中國書法全集》、日本《書道全集》等。
在宋代,《平復帖》曾入宣和內府收藏,明萬歷年間流落民間,清初入乾隆內府收藏,后又流入民間,被大收藏家張伯駒斥巨資收入囊中。1956年,張氏夫婦將其捐獻給國家。
《平復帖》,是迄今為止我們所能見到的古代書法墨跡中最古老且出自名家的作品。所以,明代書畫大家董其昌感嘆王羲之之前鐘繇之后的百余年間,只有《平復帖》可以稱得上是稀世之寶。他在帖后的跋中說:“右軍之前,元常之后,唯此卷數行為希代寶。”
《平復帖》雖屬章草范疇,但它與我們通常所說的章草,諸如皇象、索靖所書章草還有些許差別,而與漢晉簡牘書相近,是由章草向今草發(fā)展過渡中的草書,在中國書法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是研究文字和書法發(fā)展嬗變的重要參考資料。
《平復帖》是陸機問候朋友疾病的書信,因篇中有“恐難平復”句而得名。因為是朋友間的問候書信,所以書寫者的心思全在表達問候之情,而無刻意的營造,點畫自然松動,比索靖的《月儀帖》更富輕靈之氣。此帖結體簡潔,隨意灑脫,雖然字字獨立,但因其自由的書寫性而線條自然流暢、婉轉多變,上下呼應而氣脈貫通。又因以禿筆寫于麻紙之上,禿筆筆毫的勁健使線條婉轉如屈鐵;筆毫時有分叉,加之麻紙的不易著墨,帶來枯澀的筆畫,使線條老辣質樸。尤其是古樸圓渾的篆隸筆意,更令高古拙樸之氣盈篇。
該帖通篇縱逸簡約,輕松自然,拙樸率真而富有天趣,令人捧讀而不忍釋卷,所以明代收藏鑒賞家張丑感嘆:“《平復帖》最奇古,與索幼安(索靖)《出師頌》齊名?!痹凇肚搴訒嬼场分袆t評曰:“筆法圓渾,正如太羹元酒,斷非中古人所能下手。”著名書法家啟功更是視其為珍寶,曾賦詩贊曰:“十年遍校流沙簡,《平復》無慚署墨皇?!?/p>
《平復帖》雖然深得后世書家的喜愛和推崇,但《文賦》比《平復帖》更廣為人知。陸機的傳世書跡不多,除了《平復帖》外,只有行書《望想帖》等,但對于《平復帖》的作者,至今學界仍存有異議。只因當初宋徽宗在《平復帖》前題簽“晉平原內史陸機《平復帖》”,所以宋人認定其為陸機所書。其實,無論《平復帖》是否為陸機所書,它帶給欣賞者的美感享受都是真實的,這對于熱愛書法的人來說,就已足夠了。
《平復帖》西晉·陸機 紙本墨跡 23.7cm×20.6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