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柳人家》拓展閱讀——
長河落日圓。何滿子跟周檎在鄭整兒和荷妞那里吃過晚飯,才踏著夕陽西下的霞光,沿運(yùn)河邊纖夫踏出的小路回村去。
夏日的傍晚,運(yùn)河上的風(fēng)景像一幅瑰麗的油畫。殘陽如血,晚霞似火,給田野、村莊、樹林、河流、青紗帳鍍上了柔和的金色。荷鋤而歸的農(nóng)民,打著鞭花的牧童,歸來返去的行人,奔走于途,匆匆趕路。村中炊煙裊裊,河上飄蕩著薄霧似的水氣。鳥入林,雞上窩,牛羊進(jìn)圈,騾馬回棚,蟈蟈在豆叢下和南瓜花上叫起來。月上柳梢頭了。
何滿子的胳臂上還挎著個小飯籃,那是替荷妞給老木匠鄭端午送飯。老木匠鄭端午的那塊瓜田,正在他們回村的半路途中。
這塊瓜田,從河岸上一直種到河坡下,原本只有一畝;另外那三分,是老木匠鄭端午帶著鄭整兒和荷妞,一冬一春挑土墊出來的。老木匠鄭端午不但是一位能工巧匠,而且是一名高手瓜把式。他的瓜個兒大,皮兒薄,結(jié)得多,色、香、味都是上品,很是名貴。然而,他的瓜從不丟失。老木匠鄭端午從十二歲學(xué)手藝,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木匠這一行的規(guī)矩最講究。他這大半輩子,手藝上從沒走過尺寸,規(guī)矩上從沒差過板眼。他是北運(yùn)河兩岸的活魯班,但是從不目中無人,從不惡語傷人,更從不同行結(jié)冤,損人利己;因此,他在這一方是個出名的老好人。他的瓜田本來不必看守,就是手腳最不干凈的人物,也不忍心偷他一個瓜,摘他一片葉。他住在瓜棚里,是為了驅(qū)趕黑夜進(jìn)犯瓜田的刺猬和狼叭狗子。白天,他一個人孤獨(dú)寂悶,常常到渡口上找擺渡船的柳罐斗,或是到釘掌鋪找吉老秤,一坐就是半天一晌;等回到瓜田,到瓜壟里轉(zhuǎn)一道,哪一棵秧少了一個瓜,撥一撥瓜葉,扒一扒浮土,就會找到或是扒出三兩個銅板。
何滿子跟著周檎來到老木匠鄭端午的瓜田地邊,突然站住了腳,說:“檎叔,你替我把飯籃送過去吧?!?/p>
“為什么?”周檎感到奇怪。
“我不敢過去?!焙螡M子說,“一到瓜田,干爺就得讓我吃瓜,不吃得肚兒滾圓不讓我走?!?/p>
“那你就放開肚量吃吧!”周檎笑道,“瓜吃多了撐不著人,走兩趟小水就泄空了。”
何滿子搖頭說:“干爺種瓜,是為了掙出一年的嚼谷,我怎么能糟害他老人家呢?”
“好個懂事的孩子!”周檎很感動,提著籃子走向瓜棚。瓜棚里沒有人,他向四下喊道:“鄭大舅,端午大舅!”
瓜田一角的沙岡上,有個女人答話:“把飯籃掛在瓜棚橫梁上吧!你舅舅吩咐,叫你趕快到他船上去,他們老哥幾個在那兒聚會?!?/p>
這是一條微微沙啞而又甜潤悅耳的嗓子。
周檎知道,她是舅舅柳罐斗的相好云遮月,一位每年入夏到運(yùn)河灘走村串莊唱京東大鼓的女藝人。
“滿子,你自個兒敢回家嗎?”周檎向瓜田地邊揚(yáng)手問道。
“我陪云姑奶奶坐一會兒,你走吧!”何滿子跑過來,“要是我睡著了,你把我背回家去,我跟你睡?!?/p>
周檎答應(yīng)一聲走了,何滿子就跑上瓜田一角的沙岡,在云遮月的身邊仰巴跤躺下來。
(選自《劉紹棠文集》,劉紹棠著,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0年版)
鑒賞空間
《蒲柳人家》對特定時代、特定地域的鄉(xiāng)村的風(fēng)土人情做了精心描摹,生動展示了京東北運(yùn)河地區(qū)的人文地理風(fēng)貌和古樸善良的民風(fēng),人物個性鮮明,喜劇色彩濃郁。
選文寫何滿子跟隨周檎拜望老木匠鄭端午,順便給他送飯,不僅描述了古運(yùn)河畔的景色之美,更展示了父老鄉(xiāng)親們的人情之美,閱讀時可仔細(xì)玩味。
讀有所思
1.開頭部分的環(huán)境描寫在語言上有什么特點?
2.請舉例說說何滿子性格中聰明懂事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