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候霞
摘 要:本文就現代技術環(huán)境下圖書館作用及價值有了新的理解展開了其服務模式的轉變及如何轉變的討論,論述了圖書館的社會文化價值以及社會文化環(huán)境作用,并給出了這一新解作用下服務模式的轉變及如何和轉變問題。
關鍵詞:現代技術 ; 圖書館作用新解;服務模式轉變
今天的圖書館已經變成知識中心、文化中心,任何社會成員都離不開圖書館。美國著名圖書館學家高曼(M.Gorman)說得好,圖書館作為場所的價值不僅是重要的,而且需要我們努力去挖掘和開發(fā)這一價值。它是集學習、文化以及其他重要且永久價值和公益工作為一體的場所,訪問這些場所已經成為人類共同的需要。它作為場所的價值不僅是重要的,而且需要我們努力去挖掘和開發(fā)這一價值。在未來數十年里,圖書將繼續(xù)存在,就好比盡管我們有汽車、火車以及其他交通工具代步,但我們仍然需要散步一樣。圖書豐富了社會,而且將永遠成為人類文化中的一部分。沒有文字,人類將失去無數智慧資源,沒有將各種經歷和記錄保存于圖書館,人類又將失去不少珍貴的記憶。英國哲學家波普爾(Karl Popper)關于圖書館的一句名言:“假如哪一天物質世界被嚴重損毀但圖書館依然存在的話,那么我們的世界很快就會恢復原樣。”圖書館是人腦的延伸。
圖書館不僅培育了有素養(yǎng)的人,而且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現在好多商務地區(qū)成本相當高,不靠良好的物有所值的軟環(huán)境,投資者是不愿意來投資的,那么圖書館與整個區(qū)域發(fā)展緊密結合起來,能創(chuàng)造優(yōu)雅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
社會的發(fā)展給圖書館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和機會,我們意識到圖書館面臨一個轉折期:大批圖書館館員從繁重的體力勞動和技術工作中解放出來,逐漸向讀者服務第一線或信息咨詢與研究部門轉移。今天分編一類的工作已大部分轉為外包業(yè)務,那么編目類職員將在面對讀者額的第一線尋求新的發(fā)展空間,創(chuàng)造新的服務方式。將來,人們需要尋找不同的方式度過自己的自由時間,按自己的習慣和需要閱讀,用自己的方式和途徑尋找信息。
圖書館服務模式轉變:
從圖書的保管者(custodian of books)到服務本位的信息提供者(service-oriented information provider);工作重心從書本為轉向人本位,從第二線轉向第一線,從一般服務轉向參考服務。圖書館員可以多接觸知識產權和網上參考館員等知識,來提供更專業(yè)的信息。在美國,有這樣一種說法:在圖書館服務所發(fā)揮的作用中,圖書館的建筑物占百分之五,信息資料占百分之二十,而圖書館員占百分之七十五。
從單一媒體(one medium)到多媒體(multiple media):圖書館正在經歷一場變革我們要有飽滿的創(chuàng)新精神,積極推進從紙質圖書為主題向紙質與數字資源并重的全媒體時代轉型。中國正處于網絡媒體挑戰(zhàn)傳統傳播模式的關鍵時期。
從我們到圖書館去(we go to the library)到圖書館來我們中間(the library comes to us): ? 過去,我們館里考慮的更多的是怎么設置閱覽室館舍、書架、書桌以及咨詢臺,讀者要到我們圖書館來,跟著館員的要求走。進入數字化時代,現在強調虛擬與實體相結合的知識庫。讀者的信息需求更加多樣化了,人們需要尋找不同的方式度過自己的自由時間,按自己的習慣和需要閱讀,用自己的方式和途徑尋找信息。因此我們必須轉變思想,重新思考如何讓圖書館來到讀者中間,要從過去被動回應需求向主動發(fā)現需求轉變,積極提供信息。隨著數字化、網絡化的迅猛發(fā)展,圖書館的業(yè)務格局和服務模式逐漸發(fā)生變化,資源類型已經不限于紙質文獻,電子信息資源、網絡信息資源成為圖書館藏必不可少的內容,服務方式也由讀者導管接受服務的被動模式擴展到網絡遠程借閱、咨詢、培訓等方面的主動推送模式。
從按時提供(in good time)到及時提供(just in time):數字資源采集和長期保存、館藏資源數字化、數據庫采購和電子文獻遠程提供、虛擬參考咨詢等都成為圖書館的常規(guī)業(yè)務和服務。
從館內處理(in sourcing)到外包服務(outsourcing):圖書館完全可以不開設編目部,人以為,以人為本,主要體現在圖書館對讀者的服務商,只要在服務方式上方便讀者就可以了。實際上,正如吳建中先生所言“內部管理、采編業(yè)務也有以人為本還是以書為本的問題。”雖然二者只有一字之差,插在整個圖書館管理的理念和方式上。以人為本的辦館思想,即體現在信息手機和加工的過程里,又體現在信息傳遞和咨詢的服務方式上,圖書館的整個業(yè)務環(huán)節(jié)從始至終都受這一管理理念的影響。
從區(qū)域服務(local ?reach)到國際服務(global ?reach):圖書館這些年來需要積極地按照這一戰(zhàn)略思路重組業(yè)務,調整重心,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從舊式向新服務模式的轉變。為此就需要圖書館人推出許多新的理念和新的服務,創(chuàng)造出這一新的服務方式,實現“超越圖書館的圖書館”。從本館收藏(own collection)到無邊界圖書館(library without walls)。
那么,什么叫做方式轉變呢?這里指學術研究的整套方法及態(tài)度正在被另外一套方法和態(tài)度所取代。我國的圖書館正處在“模式”轉變的過程之中,有的正在經歷新式的轉變,有的換存在于舊模式中,即使是那些在國內領先的、現代化程度比較高的圖書館,也都有個演化過程。這主要體現在觀念的轉變、方法的探究以及行為的行動幾個方面。首先應該從圖書館學院的課程設置做起:將新課程與老課程結合在一起,真正做到認識圖書館學和情報學不將圖書館學和情報學二者割裂開來,從思想觀念開始轉變做起。
當今我國的圖書館事業(yè)正處于新舊模式轉變的過程之中,處于一個上升期,圖書館發(fā)展的前景是美好的,圖書館員施展才能的舞臺是寬廣的。讓我們齊心協力,奮發(fā)有為,轉變觀念,勇于革新,積極創(chuàng)新,進一步加快我國圖書館事業(yè)。
參考文獻:
[1]圖書館的價值 ?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2014(8)
[2]CHRISTYNA HUNTER. E_Publishing and Libraries: A21st Century Partnership [EB/OL].(2009-11-06)[2013-09-18]. http://publiclibrariesonline. Org/2013/08/e-publishing-and-libraries-a-21st-century-partnership/.
[3]詹福瑞. 文津論叢 ?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2007(9)
[4]張燕萍. 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整合系統實現方法.情報探索,2007(4)
(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