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沁齡,程江玲,汪 燕,洪文燕,牛燕燕,孫 偉
(海南師范大學 化學與化工學院,化學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海南 ???571158)
金屬鈉與水反應實驗選自蘇教版化學1專題2第二單元金屬鈉的性質與應用,該實驗處于高中化學教學初期,對于培養(yǎng)學生對化學產生興趣非常重要,因此,做好該實驗具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
筆者經過多次實驗后,對向太平的設計實驗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圖1)。通過改進,實驗裝置更簡便、現象更加明顯,同時也提高了氫氣的純度,可以實現對產生氣體的收集與檢驗,并提高了實驗的安全性,更加便于學生進行操作。
圖1 改進的實驗裝置
鐵架臺 1 個、鐵夾 1 個,長短型U形管 1 支,未打孔橡膠塞一個(根據U形管型號選擇), 帶有針頭的塑料注射器一個。
在長短型U形管中灌一些水,b管中液面離橡膠塞2CM,在b管處塞上橡膠塞。假設裝置氣密性好,此時b管處于密閉狀態(tài),b管中的部分氣體與外界無連通,上下移動a管,b管中氣體體積沒有改變,則出現液面差。若無液面差,則氣密性不好,重新進行更換儀器,再次檢驗。
在長短型U形管中灌滿水,并滴入兩到三滴酚酞溶液,b管滿水,a管液面與b管齊平。橡膠塞上插入注射器,但注意針頭插入不可太深。小刀切下一塊綠豆大小的金屬鈉(嚴格控制鈉塊大小),用濾紙吸干鈉塊表面的煤油。用針頭取切下的一小塊鈉,連同橡膠塞插入長短型U形管b管,立即反應并產生氣體,氣體不溶于水,在b管產生氣體壓強,b管處液面下降,a管處液面上升,直到反應結束,溶液顏色變紅,可用b管處注射器抽取產生的氣體。在注射器針頭處可用火柴點燃,出現淡藍色火焰,持續(xù)推動針筒活塞,在火焰上方放置一個干燥燒杯,燒杯中出現水霧,再放一個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石灰水不變渾濁,說明產生的氣體是氫氣。
鈉塊與水反應,滴有酚酞的溶液變紅,生成了一種堿性物質,通過元素分析則生成了氫氧化鈉。通過實驗檢驗氣體,發(fā)現生成的氣體為氫氣。
反應方程式:2Na+2H2O=2NaOH+H2↑
(1)采用長短型U形管易得易組裝,且減少其他設計實驗中安裝干燥管或者去底塑料瓶的步驟,現象明顯,推廣價值較高。
(2)U形管中滴入兩到三滴酚酞溶液,可以非常直觀的看到鈉塊在溶液中的變化,同時可看到溶液顏色的變化,可探究出該實驗不僅產生了一種不溶于水的氣體,還產生了一種堿性物質。
(3)注射器收集檢驗氣體較為簡便,安全,利用排水法收集的氣體也不需要驗純,非常利于學生自行進行操作。
(4)利用注射器上的收集到氣體的刻度線也可進行定量實驗,計算得出相關數據。
相比現存的文獻,該裝置的創(chuàng)新點在于長短型U形管和帶針頭的注射器,長短型U形管減少了裝置的搭建,并減少溶液的損失,更加簡便。注射器抽取產生的氣體,提供一個密閉的空間,便于檢驗氣體。整個裝置成本較低,安全性較高,非常利于推廣實驗,對于培養(yǎng)中學生對化學實驗的興趣非常有效,促進學生化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