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鳳
詞語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只有掌握了大量的詞語,并能靈活運用時,才能有效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審美鑒賞能力等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下面,筆者分析了小學語文詞語教學的問題及成因,探討了提升學生詞語運用能力的舉措。
一、小學語文詞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成因
1.問題
第一,教師受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較深。當前,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經(jīng)常會將時間與精力用在分析文本上,認為這樣就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將詞語教學放于可有可無的位置上。
第二,教師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不足。詞語教學看似較為簡單,實則不然。想要實現(xiàn)高效的詞語教學,教師必須掌握扎實的詞語知識,并掌握多種教學藝術(shù),這樣才能靈活把控課堂教學節(jié)奏,讓學生有效學習詞語。但是,從當前的詞語教學現(xiàn)狀來看,教師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不足,導致詞語教學效果差強人意。
2.成因
第一,重視程度不足。部分語文教師沒有認識到詞語教學對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性,再加上詞語教學的課時嚴重不足,且在考試中對詞語的考查主要停留在基本含義方面,導致教師沒有重視學生詞語運用能力的提升,出現(xiàn)了詞語教學效率不高的問題。
第二,詞語教學脫離語境。詞語學習是學生語言表達的重要基礎(chǔ),所以在詞語教學時,教師必須契合語境,提高詞語教學的有效性。但是從當前的詞語教學來看,較多教師都是將課文中的詞語挑選出來,脫離語境進行講、抄與默寫,其側(cè)重點在于學生對詞語含義的掌握,而不是靈活運用,這對于提升學生的詞語運用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極為不利。
第三,詞語運用訓練過于表面。在小學語文詞語教學中開展訓練活動時,教師要注重理解和應(yīng)用這兩個方面。但是,從當前的訓練活動來看,教師經(jīng)常采取講解加造句的詞語訓練方式,并借助配套練習冊搭配訓練的方式。這兩種詞語訓練的側(cè)重點都在于詞語本身,而沒有將詞語放于句子、段落及文本中,無法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詞語運用能力的教學目的。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詞語運用能力的策略
1.更新教學觀念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想取得理想的詞語教學效果,讓學生具有較強的詞語運用能力,教師必須轉(zhuǎn)變錯誤的教學理念,認識到詞語運用能力對學生閱讀理解、口語交際、審美鑒賞等各方面能力提升的積極作用。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夠根據(jù)詞語教學內(nèi)容,制訂明確的詞語教學目標,并精心設(shè)計與選擇教學方法,從而保障詞語教學的效果。另外,學生是詞語學習的主體,教師要通過價值描述和實踐活動,讓學生感知詞語學習的重要性,讓學生將提升詞語運用能力作為詞語學習的重要目標,并積極主動地參與自主學習及運用。
2.營造民主、輕松、和諧的詞語教學氛圍
第一,教師要對全體學生一視同仁,絕不能出現(xiàn)區(qū)別對待學生的情況,這樣才能夠為構(gòu)建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的奠定基礎(chǔ);第二,教師要明確自身言行舉止對學生產(chǎn)生的影響,并以身作則,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第三,教師要注重師生間的有效交流與互動,及時掌握學生的詞語學習和運用情況,并針對實際情況做好工作計劃,給予學生有針對性的引導。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教師能營造和諧、民主、輕松的詞語教學氛圍,顯著提高學生理解及運用詞語的能力。
3.注重語境教學
詞語的學習和運用離不開語境,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實情選擇語境教學法。如在教學《釣魚的啟示》時,教師可以結(jié)合上下文語境,課文中關(guān)于月光的描述,運用到了“皎潔”兩字,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比較“皎潔”和“明亮”這兩個詞語。這樣的語境教學法能夠讓學生理解兩個詞語的深層次內(nèi)涵,從而明確“皎潔”兩字既能夠表現(xiàn)月亮的顏和亮度,又能夠讓人感受到月夜的靜謐,而“明亮”只能表現(xiàn)月光的亮度,表達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詞語是學生學好語文知識的重要基礎(chǔ),會直接影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因此,教師要立足詞語教學實情,分析詞語教學現(xiàn)狀及成因,并提出切實可行的詞語教學策略,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詞語,提升詞語運用能力,強化語文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儀征市大儀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