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情智課堂”就是情感與智慧共生的課堂,是工具與人文同構(gòu)的課堂,是讓學生學有興趣、學有所得、學有追求的課堂。充滿情智的課堂中,學生的素養(yǎng)才能更有效地得以提升。筆者竊以為情智課堂須具備以下幾個性:
一、感性。即有感情。學習過程是以人的整體心理活動為基礎的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相統(tǒng)一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通過情感因素的調(diào)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喚起學生學習的動機。
學習課文《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時,教師適時拋出問題:“既然這么愛自己的祖國,為什么還要離開呢?”片刻之后,學生們紛紛陳述自己的觀點:“肖邦離開自己的祖國,并不是他不愛自己的祖國。那時波蘭有十分之九的領土落到了沙皇俄國的手里,波蘭人民陷入了被欺凌、被壓迫的深淵,他是不得已才離開的。” “人都有自己的強項,有的人善于作戰(zhàn),那他就留在祖國,同敵人展開正面斗爭。肖邦只是個音樂家,他到國外是去創(chuàng)作更多好的音樂,鼓勵波蘭人民與敵人作斗爭。”“就像魯迅先生,他愛國的表現(xiàn)就是拿起手中的武器,與敵人作間接的斗爭”……
孩子們說得那么熱烈,于無形中,對文本的感悟深入透徹,對“愛國”的理解,也在這一刻得到升華。
二、知性。即有智慧。一個讓學生喜歡的課堂,應該是一個充滿智慧的課堂。智慧常來自教師課前對教材的深入解讀,來自于對課堂的精心設計。
教學《我們愛你啊,中國》“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杭州西湖的濃妝淡抹,黃山、廬山的云霧飄渺,長江、黃河的波瀾壯闊”這幾句時,老師先讓學生自己讀讀這一小節(jié),嘗試讀好它。在學生個別朗讀這一小節(jié)后,請學生談談自己的朗讀心得,適時出示:“清奇俊秀”、“濃妝淡抹”、“云霧飄渺”、“波瀾壯闊”四個詞讓男女生分別讀后,再讓學生談自己的理解。有學生說:“從剛才的朗讀中,我知道了‘清奇俊秀、‘濃妝淡抹、‘云霧飄渺這三個詞都是比較細膩委婉的,要像女同學那樣讀得輕柔、秀氣一點。而‘波瀾壯闊是氣勢比較磅礴的,就要像我們男同學一樣讀得有氣魄些?!庇袑W生說:“祖國的壯麗山河各不相同,各有特點。比如桂林山水是清奇俊秀的,而長江、黃河是波瀾壯闊的。”……老師都一一給予肯定。有學生說:“‘濃妝淡抹通常是形容在女子身上的,這里用它來形容西湖恰恰寫出了西湖的美。西湖四季氣候不同,就有了不同的四季風光。春夏河岸邊草木蔥蘢繁花似錦,有如給它涂上了濃妝;而秋冬則比較素雅,好像是給它化了淡妝?!薄?/p>
看似簡單,實質(zhì)匠心獨運、蓄意安排。有了這樣一個設計,學生就更能夠走進文章、走進作者的心靈,產(chǎn)生獨特的閱讀體驗,對語言的感覺得到了提升。
三、悟性。即有感悟。特級教師竇桂梅說:“學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桿上的支點,對人的發(fā)展來說,學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決定今后能否撬起這個‘地球。”教學中,教師不能輕易“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船長》一課教學接近尾聲,學生提出疑問:“作為一位船長,哈爾威為什么要和輪船一起沉入大海呢?有救60個人的時間就沒了自己逃生的時間嗎?”老師讓學生展開討論。交流中,答案精彩紛呈:這個忠于職守的船長,救出了船上的60個人,他覺得如釋重負,完成了自己神圣的使命,卻把自己給忘了;與“諾曼底”一起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的風浪,他對這艘船已產(chǎn)生了深厚的感情,失去船他的生命也會因此而失去色彩,所以他還是寧愿和船一同沉下去。
……
上述過程中,教師不是簡單地把知識“教給”學生,而是讓他們一起合作討論,尋求更多答案。教師要特別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他們在探索、感悟的過程中經(jīng)歷“再創(chuàng)造”,發(fā)展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人性。即有人文思想。這里的人文既指體現(xiàn)課程的人文性,讓學生獲得扎實的知識與技能時,還要培養(yǎng)學生美好的心靈和高尚的情感;也指在課堂上要對學生傾注人文關懷。
課正上到精彩處,學生被古典文學的光芒所籠罩,臉上溢滿了興奮的紅暈。所以當提出不看書朗誦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 中秋》時,他們毫不猶豫地舉起了手。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闋,今夕是何年……”小源背得搖頭晃腦入情入境。“轉(zhuǎn)朱閣,低綺戶……低綺戶……”看他,沒了剛才的鎮(zhèn)定自若,正急得抓耳撓腮呢!環(huán)顧四周,沒有誰很自信。我故意壓低嗓門:“同意大家偷看一下。”
孩子們只猶豫了一下,馬上就反應了過來,失落的熱情一下又重回到了教室,一會兒,便高高地舉起了手??纯此麄兊难劬Γ阂浑p雙分明寫滿了背誦的期待啊……
有效的課堂自始至終關注的是學生,關注他們的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學習品質(zhì)。教師應該有一雙慧眼,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的潛能,發(fā)現(xiàn)課堂上每一個細節(jié)變化的價值。
五、靈性。即有靈魂。一堂好課,應該是有靈魂有風格的。這一靈魂也許如一條奔騰向前的大河,時而洶涌澎湃,時而和風細雨;也許是諸多學生如珍珠般圓潤的,折射出自己情感火花,閃耀出思維碰撞的語言。
上《桂花雨》時,老師并沒有滿足于課堂上的學習。下課了,她把學生帶到了校園中。正值桂花飄香的季節(jié),孩子們圍在桂花樹下,仰起頭,細細地觀賞著一朵朵金黃的小桂花。老師輕輕地一搖樹枝,朵朵桂花飄落下來,孩子們紛紛伸出手來,溫柔地接住了它們……下課鈴聲響了,孩子們依然不愿散開,他們互相看著對方,掩著嘴傻笑著。人影與花影相映,有情有趣,讓人心動。
這一堂課,老師可以不帶孩子去看桂花,教學任務也一樣可以完成得很好。但在老師的引領下,在身臨其境的過程中,完成了對文本的深入感悟中。
情智課堂,讓學生徜徉在語文那色彩斑斕的天空,與文本展開充滿靈動的對話,釋放自己的本真,思考深層的問題,用自己的智慧大膽質(zhì)疑、發(fā)現(xiàn)、表達。這樣的課堂,學生的素養(yǎng)真正得以提升。
江蘇省張家港市梁豐小學 李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