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冰川快線(Glacier Express)從鋪滿霞光的布里格(Brig)火車站12號站臺駛出。玻璃窗外是一派和諧的田園風(fēng)光,那些被夕陽斜射染得金黃的小木屋星星點點布在山坡上,緩緩向后褪去。
攝影&撰文:唐小六 編輯:Cathy
紅色冰川快線(Glacier Express)從鋪滿霞光的布里格(Brig)火車站12號站臺駛出。玻璃窗外是一派和諧的田園風(fēng)光,那些被夕陽斜射染得金黃的小木屋星星點點布在山坡上,緩緩向后褪去。從意大利到瑞士,我奔向的目的地只有一個:擁有著名雪峰“馬特洪”的瑞士小鎮(zhèn)采爾馬特(Zermatt,又叫策馬特)。
瑞士是典型的座落在阿爾卑斯山區(qū)的國家,雪山資源豐厚,少女峰、鐵力士山都極具知名度,然而鐘愛雪山的我還是選擇了“馬特洪峰”,她那極具個性的“角錐形”山尖堪稱瑞士的“標(biāo)志”,多年以前我從照片上見她第一眼,便被深深吸引?;疖囋谕砩暇劈c抵達(dá)采爾馬特小鎮(zhèn),幾乎在同時,盛夏的太陽徹底沉入了地平線。沒有事先預(yù)訂住宿的我和妻子小麥拖著行李箱花了一個小時才找到住處——瑞士真是不預(yù)訂不行啊,“悠閑”的瑞士人下班可早得很,許多酒店哪怕有的是空房,可前臺已經(jīng)沒有“工作人員”了。
清晨,我在Hotel Derby醒來。天空蔚藍(lán)澄凈,空氣異常清新。站在陽臺上深呼吸,不遠(yuǎn)處就是馬特洪峰(Matterhorn)的角錐形山尖,山就在那里。天上飄著滑翔傘,而樓下三三兩兩的徒步愛好者已出門上路了。
徒步健行是瑞士人最熱衷的一項活動,也是親近大自然的最佳途徑,甚至早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早餐后,我們整理了一下行囊,到前臺獲取徒步信息。那兒有個電子屏正滾動播放著馬特洪峰地區(qū)各景點的風(fēng)速和溫度,服務(wù)真是夠“人性化”的。前臺的姑娘把采爾馬特馬特洪峰地區(qū)的地圖交到了我的手上,“Have a nice trekking!”
出門沿班霍夫街向南,這一時刻幾乎所有的游客都朝著馬特洪峰的方向前行。山就在眼前,感覺并不遙遠(yuǎn)。馬特洪峰并沒有所謂的“景區(qū)概念”,事實上對游客來說,最大的消費支出正是你不遠(yuǎn)千里而來的交通費用,以及你在采爾馬特下榻酒店的食宿開銷。這里沒有景點門票一說,也不用繳納“進(jìn)山費”。瑞士政府對環(huán)保十分重視,從距采爾馬特五公里之外的泰施(Tasch)便禁止任何機動車輛進(jìn)入。
近距離欣賞馬特洪峰的方式有很多,乘小火車、纜車或者騎自行車、徒步健行,完全憑個人喜好。各種路牌標(biāo)示清晰,到處都可以看見“地圖”——它們會精準(zhǔn)地告訴游客從某一點到另一點徒步需要幾小時,你需要投入時間,并享受這徒步的樂趣。重要的是時間,不需要多花一分錢,徒步、發(fā)呆、看雪山——這才是在瑞士度假應(yīng)有的節(jié)奏。
從海拔1620米的采爾馬特鎮(zhèn)到海拔1867米的富利(Furi),海拔緩慢上升。告別密集酒店建筑群的小鎮(zhèn),我們完全投身到大自然的懷抱中。穿過森林,爬上草甸,陽光熱烈,微風(fēng)拂面,雪山像一塊巨大的冰淇淋召喚著我們前進(jìn)。路過一些休息的驛站,在直飲水點灌上一些清冽的泉水,啜上兩口,冰爽沁肺。
有很多游客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上了年紀(jì)的老人,他們步伐堅定地走在我們前頭,那背影叫人感動;有全家一起上路的,哥哥、弟弟、妹妹互相提攜,甚至老爸老媽背上還背著個小Baby,其樂融融;還有獨行的徒步者,卻有寵物狗一路相伴,能帶著寵物一起徒步去看雪山,更快樂的究竟是人還是狗呢?
走累了,我們就躺在草甸上曬一會太陽。餓了,就從包里拿出兩個番茄、兩片面包。不遠(yuǎn)處的草坪上一家五口正在野餐,大家互相用眼神交流了問候與快樂。心靈在這一刻完全飛了起來,眼前看什么都是美的。路邊的小花開得繁盛,遠(yuǎn)處冰川的冰舌在陽光的折射下閃閃發(fā)亮。我們繞著馬特洪峰行走,她的角錐造型也慢慢發(fā)生細(xì)微的變化。走了一個大“之”字形,看到標(biāo)示指向著名的黑湖(Schwarzsee),那時已經(jīng)是午后兩點。在海拔2500米左右的高度,無論是馬特洪峰還是阿爾卑斯的其它諸峰,都能一覽無遺了。
在湖邊休整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我們決定到更高的Trockener Steg看看馬特洪峰的另一面,然后再下山??紤]到下山要花上山一半的時間,為了不落在山上過夜,往上的一段我們嘗試了一下纜車。瑞士人下班很早,纜車停運也早,Schwarzsee已經(jīng)停止向上的售票。但工作人員還是非常好心地讓我們免票上了纜車,并提示我們到了頂上Trockener Steg補票。這真得感謝他對于我們的信任,事實上山頂根本就沒有人管理出入口。在一個高度文明的世界里,完全依靠人們的自覺,而在有些地方,因為人們不遵守規(guī)則,反而增加了管理成本。在補票的時候,窗口的大叔問我,不買一張返程票直接回采爾馬特小鎮(zhèn)嗎?我說不了,看完風(fēng)景我們慢慢走下山去。他好心地提醒我們,加油哦,下山大約要走三個小時,還給我指了一條較近的徒步道。
山頂更冷一些。我們披上了沖鋒衣。欣賞完風(fēng)景,下午五點開始返程。
歡送我們返回采爾馬特小鎮(zhèn)的朋友出現(xiàn)了——那是兩只阿爾卑斯羱羊。據(jù)說整個阿爾卑斯山區(qū),這種珍貴的野生動物的數(shù)量也不超過三萬頭,能夠近距離看到它們,可謂是相當(dāng)好運呢。其中一只羱羊還很好奇地站在巖崖上瞅了我們半天,似乎它并不怕生。我們一邊下山一邊向它揮手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