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稚瑜
摘? 要:作文是學生聽說讀寫思等語文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目前,有專家指出——得語文者得天下,那筆者認為得作文者必得語文,否則一切均是枉然。
關鍵詞:生活化作文,教學 閱讀
在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當下,城市的優(yōu)質資源正逐漸向農村傾斜,隨著校園網絡的覆蓋,一體機等先進的教學設備一應俱全,農村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工作已經有了長足的發(fā)展,但是,只要一提到作文教學,鄉(xiāng)村教師依然覺得困難重重!
筆者參加省級的三區(qū)支教項目從城鎮(zhèn)的重點小學來到農村小學支教,這所農村小學90%的學生來自周邊的黎村。在語文學習方面,學生的表現(xiàn)令人堪憂:學習拼音、抄寫詞語、抄寫生字都還是很樂意去做,可是閱讀題,作文就不愿意做了。因此語文成績普遍因為無法按要求完成作文,分數(shù)大大地拉低了。
雖然,這些小孩生活在農村,沒有見過大世面,而且家長大多文化水平不高,無法指導孩子學習,但是,孩子們與城里的孩子一樣都擁有自己快樂的生活,都擁有自己獨特的故事。只不過他們生活是鄉(xiāng)村生活,是與城市生活不一樣的煙火。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時時提醒我們要在日常生活中把握住教育因素進行教學。葉圣陶認為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生活是提高作文寫作能力和作文教學質量的根本途徑。只要有生活,就一定有語文教育。只要有語文教育,就一定有作文!很多人都會這樣反駁:生活,誰不會。我每天都生活,為什么卻寫不好文章呢?廣大的語文教師要明確是以生活作為大背景,進行習作訓練,要有訓練才能有文章?!靶惺侵?!”,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生活化作文這一作文教學的理念應該為鄉(xiāng)村教師奉行,并付諸行動。生活化作文就是將真實生活世界作為寫作對象,提倡書寫真實的生活,書寫真實的世界,培養(yǎng)學生自己觀察、思考與交流,培養(yǎng)學生具有適應社會生活需要的寫作能力。
該如何在農村學校進行生活化作文教學呢?
首先,生活化作文教學必須建立一個和諧的師生關系。致力于生活化作文研究的小川太郎認為生活化作文的前提是“創(chuàng)造一個師生之間自由交流、無話可說的人際關系,使教師成為能夠聽取學生的任何想法的對象?!?人民教育家——于漣老師則用燒“響油鱔絲”的熱油跟弟子們談論道“老師的心如同熱的油,你心越熱,學生才越喜歡跟你親近?!蔽覀冋Z文老師要做一個熱心的老師,熱心教孩子,孩子遇到不懂的問題,老師要耐心指導,孩子能感受到老師的愛。例如:孩子們在寫作時,有一些字不會寫,老師要及時地和溫和地幫助他們度過“生字關”??傊?,身教重于言教,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一定要做到,只有這樣的以身作則才能為和諧的師生關系奠定扎實的基礎。
其次,生活化作文教學就是要真實,作文訓練應圍繞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讓孩子們寫自己身邊的人,寫自己身邊的事,寫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小學生作文選》里別人的生活。在學校,孩子們上學,他們與城里的孩子一樣有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而回到家農村孩子的家庭生活就是養(yǎng)羊、養(yǎng)豬、放牛、種菜、砍甘蔗等在幫父母干農活。
生活化作文要結合學生的日常校園生活,抓住機會讓學生進行小練筆。進入深秋后,一場場秋雨接二連三的,天氣愈發(fā)的冷,住校的孩子們忙碌起來,打電話讓父母送來被子,送布鞋,送大衣來學校。此時,我讓學生寫日記《下雨了》。在我們寫作時,窗外下著中雨,地板濕漉漉的,操場被煙霧籠罩。孩子們就像畫素描畫一樣,對身邊的此情此景進行描摹。校園生活是很豐富的,如發(fā)校服、大掃除、進行運動會、進行廣播操比賽,都可以讓學生寫日記,進行寫作小練筆。
生活化作文要結合不同的節(jié)日,抓住機會讓學生進行小練筆。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有春節(jié)、清明、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等,在這些節(jié)日里都會有相應的慶?;顒雍褪澄铮汗?jié)的餃子、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餅,另外這些節(jié)日背后被賦予的情感。教師要善于從豐富多彩的生活里找到語言的訓練點,進行寫作小練筆。正如劉國正倡導的那樣,“語文與生活結合有多種途徑,其中一條就是善于捕捉住學生所關心的事情,捕捉住學生中的熱點問題,因勢利導,進行語文教學,進行讀寫?!?/p>
由于農村小孩閱讀量少,制約了孩子的作文能力的提高。要以讀促寫,通過豐富孩子的閱讀開闊視野,開拓思維,發(fā)展語言。2019年 11月28日,是西方的感恩節(jié)。在這一天里,我?guī)е⒆优e行一次別開生面的閱讀分享會,主題是———愛生活,愛閱讀,愛作文。我首先告訴孩子們感恩節(jié)的來歷及其意義。隨后問孩子們:“感恩節(jié)想要感恩誰呢?”當孩子們舉手要回答時,我采用互動式分享閱讀方法與孩子們一起閱讀經典繪本———《愛心樹》《我爸爸》《我媽媽》《大衛(wèi)不可以》。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培養(yǎng)理解語言(閱讀)和運用語言(寫作)這兩種能力的同時,還必須培養(yǎng)認識事物的兩種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在閱讀分享會上,始終要孩子們觀察圖片并大膽思維,并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在閱讀中,孩子們說道:我媽媽也很厲害,也是個大力士,能挑兩大袋稻谷!“我媽媽有時對我們也是很兇,像獅子一樣大吼。在閱讀時 老師讓學生猜猜,爸爸連什么都不怕。有的孩子說不怕壞人,有點的說不怕獅子,有個小孩說爸爸不怕鬼。老師問你的爸爸會什么時,其中有一個孩子回答:“我爸爸會釣魚,他放羊回來就去釣魚?!边@樣的回答有著濃濃的鄉(xiāng)村味道,這就是孩子們的真實生活,他的爸爸不是在工廠上班,而是靠養(yǎng)羊為家庭謀生計,是個農民。她愛她的爸爸!
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難點,而鄉(xiāng)村的孩子由于受閱讀面窄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作文能力比較弱。這樣時令的閱讀,將學生從填鴨式的作文課中解脫出來,將學生從抽象化的課文中解放出來,引導學生自覺關注現(xiàn)實生活,對現(xiàn)實生活產生新的認識與體驗,從而在生活中得到相應的寫作知識。讓孩子從此愛上作文。分享會后,孩子們像突然醒悟了!原本不愛寫作的孩子愿意花時間去寫作了,他們覺得寫作很有趣,寫作水平提升了,語文成績提高了。很多鄉(xiāng)村教師都說鄉(xiāng)下的孩子大多悟性差!作文生活化,能為孩子們提供一個感性“悟”區(qū)。我們的孩子就能在生活化作文的道路上越走越寬廣。
生活化作文的教學,需要老師能圍繞著學生的生活,發(fā)現(xiàn)并捕捉寫作因素,這需要老師的專業(yè)眼光,更需要責任與愛心!
參考文獻
[1]? 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學》
[2]? 方明生《日本生活教育研究》
[3]? 劉國正《實和活 劉國正語文教育論集》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