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智,陳喜蓉,鐘劍鋒,林芳能,吳彪,陽記萍
海南省林業(yè)科學研究院(海南省紅樹林研究院),海南???71100
黑皮雞樅菌為卵孢小奧德蘑(Oudemansiella raphanipes)的商品名稱,屬白蘑科、小奧德蘑屬一種藥食兼用型真菌,具有降低血壓、修復破損胃黏膜、抑制幽門螺桿菌的滋生等多種功效,富含蛋白質(zhì)、真菌多糖、維生素、微量元素硒等多種營養(yǎng)成分,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與營養(yǎng)價值[1]。
溫度的高低與食用菌的生長之關系十分密切,菌絲體營養(yǎng)生長、子實體分化和所有的代謝反應等生長發(fā)育,均受到溫度的影響[2]。在營養(yǎng)生長階段內(nèi)溫度會影響菌絲生長的快慢和質(zhì)量,從而影響到子實體的產(chǎn)量和質(zhì)量[3-4]。在子實體分化階段,子實體的原基形成、分化及其生長發(fā)育速度皆會受到溫度和濕度的影響[5]。目前國內(nèi)已經(jīng)掌握了相當成熟的黑皮雞樅菌栽培技術,福建、云南等多個省份正在進行規(guī)模栽培。而海南省在黑皮雞樅生長發(fā)育的影響研究方面少見報道,該試驗旨在尋找出海南省內(nèi)氣候適宜栽培黑皮雞樅并能使其獲得高產(chǎn)的地區(qū),為黑皮雞樅在海南各市縣示范種植奠定基礎。
供試菌株為黑皮雞樅8 號,由福建漳州某食用菌研究所提供。
栽培基質(zhì)配方:鋸末58%、棉籽殼10%、玉米芯10%、麥麩20%、石膏1%、糖1%;每個菌包培養(yǎng)料干重為500g[6]。
2000 包黑皮雞樅、200kg 混合土(紅土、黑土、沙土等量混合)、光照強度儀、溫度濕度計、游標卡尺。
1.2.1 試驗地點
試驗于2020 年7 月7 日分別在??谑旋埲A區(qū)美定村食用菌基地(19°52′12″N,110°20′17″E)、定安縣定城鎮(zhèn)龍州鄉(xiāng)龍州基地(19°38′40″N,110°15′25″E)、定安縣中瑞農(nóng)場基地(19°17′55″N,110°16′45″E)和白沙黎族自治縣五里路有機茶園(19°10′34″N,109°28′27″E)實施。
1.2.2 實驗方法
將發(fā)滿菌絲的黑皮雞樅菌包分別安排到??谑旋埲A區(qū)美定村食用菌基地(以下簡稱“海口美定”)、定安縣定城鎮(zhèn)龍州鄉(xiāng)龍州基地(以下簡稱“定安龍州”)、定安縣中瑞農(nóng)場基地(以下簡稱定安中瑞) 和白沙黎族自治縣五里路有機茶園(以下簡稱“白沙五里路”)4 個供試地,均把菌包豎直放置在遮陰避雨條件下,每個供試地各500 袋,每袋均覆蓋2cm~3cm 厚的混合土,每天定量向菌包袋口噴水1次,以增加相對濕度,自然溫度下出菇。
1.2.3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將溫濕度計放置于遮陰避雨條件下的供試地菌包旁,在育菇期每天中午11:00~12:00 之間和晚上22:00~23:00 之間記錄4 個供試地溫度和空氣相對濕度。記錄4 個供試地黑皮雞樅首個育菇周期原基形成時間、每包栽培料原基數(shù)量,每個供試地統(tǒng)計15 包,取其平均值;記錄每個供試地的首次出菇(簡稱首潮菇)和最后一次出菇(簡稱末潮菇)所需時間;1 個育菇周期后,每組選取9 朵菌蓋完全舒展但還未上翹的首潮菇,測量其子實體的菌柄長度、菌柄直徑、菌蓋直徑和菌蓋厚度,取平均值;每天采收菌蓋完全舒展但還未上翹的新鮮子實體,分組統(tǒng)計其重量[6]。每個供試地分5 組,每組100 袋,以5d 為一個單位計算每個時間段的產(chǎn)量增量,最后統(tǒng)計整個育菇期的總產(chǎn)量并按公式(1)和公式(2)分別計算出菇速率和生物學轉(zhuǎn)化率[6-7]。
采用SPSS 21.0 軟件對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
由表1 可知,在4 個供試地中,??诿蓝ê桶咨澄謇锫返陌滋鞙囟蕊@著高于定安龍州和定安中瑞,而白沙五里路的夜晚溫度皆顯著低于??诿蓝?、定安中瑞和定安龍州,導致白沙五里路的晝夜溫差顯著高于定安龍州、海口美定和定安中瑞;白天空氣相對濕度高低順序依次為定安龍州>定安中瑞>白沙五里路>海口美定,夜晚空氣相對濕度高低順序依次為白沙五里路>定安龍州>定安中瑞>海口美定,定安龍州的晝夜平均空氣相對濕度最高,顯著高于另外3 個供試地,白沙五里路次之,定安中瑞再次之,??诿蓝ㄗ畹汀?/p>
表1 黑皮雞樅栽培育菇時期不同供試地氣候狀況Tab.1 Weather conditions in different regions during the period of cultivating Oudemansiella raphanipes
由表2 可知,黑皮雞樅在白沙五里路栽培現(xiàn)原基的時間最短,為覆土后第8d,定安龍州現(xiàn)原基時間為10d,??诿蓝ìF(xiàn)原基時間為11d,定安中瑞現(xiàn)原基時間最長,為20d;黑皮雞樅在定安龍州栽培現(xiàn)原基個數(shù)最多,有20 個,在白沙五里路有17 個,在定安中瑞有16 個,在海口美定最少,有14 個。不同供試地出現(xiàn)首潮菇的時間先后順序依次為白沙五里路、海口美定、定安龍州、定安中瑞;黑皮雞樅在定安龍州育菇時長最長,為63d,在定安中瑞次之,為60d,在海口美定再次之,為58d,在白沙五里路育菇時長最短,為51d。
表2 不同供試地黑皮雞樅原基形成及育菇時長Tab.2 The formation of primordium and the length of growing time of Oudemansiella raphanipes in different regions
從表3 可以看出,不同供試地對黑皮雞樅的子實體形態(tài)性狀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在定安中瑞栽培黑皮雞樅子實體菌柄長度最長,顯著長于白沙五里路和海口美定,與定安龍州沒有顯著差異;白沙五里路黑皮雞樅子實體菌柄直徑最大,顯著大于定安龍州和定安中瑞,與??诿蓝]有顯著差異。4 個供試地栽培黑皮雞樅子實體菌蓋直徑和菌蓋厚度皆沒有顯著差異。
表3 不同供試地黑皮雞樅子實體形態(tài)性狀Tab.3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ruiting body of Oudemansiella raphanipes in different regions
由表4 可得知,白沙五里路黑皮雞樅出菇速率為5.22g/d,顯著高于其他3 個供試地,分別是??诿蓝ā⒍ò仓腥?、定安龍州的1.37 倍、1.35 倍、1.27倍,定安龍州黑皮雞樅出菇速率顯著高于定安中瑞和??诿蓝?;不同供試地黑皮雞樅生物學轉(zhuǎn)化率和單袋平均產(chǎn)量大小順序依次為白沙五里路>定安龍州>定安中瑞>??诿蓝?。白沙五里路黑皮雞樅產(chǎn)量最高,生物學轉(zhuǎn)化率為53.27%,平均每袋產(chǎn)量達266.38g,顯著高于定安中瑞和??诿蓝?,比定安中瑞、??诿蓝ǚ謩e增加了14.15%、20.42%;其次是定安龍州,生物學轉(zhuǎn)化率為51.78%,單袋平均產(chǎn)量分別為258.87g,顯著高于定安中瑞和??诿蓝ǎ榷ò仓腥?、??诿蓝ǚ謩e增加了11.51%、17.02%,定安龍州在黑皮雞樅產(chǎn)量與白沙五里路沒有顯著差異;再次是定安中瑞,生物學轉(zhuǎn)化率為46.43%,單袋平均產(chǎn)量為232.14g;海口美定黑皮雞樅產(chǎn)量最低,生物學轉(zhuǎn)化率為44.24%,單袋平均產(chǎn)量為221.21g,與定安中瑞沒有顯著差異。
表4 不同供試地黑皮雞樅出菇速率、生物學轉(zhuǎn)化率及產(chǎn)量Tab.4 The rate of mushroom production, the biological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and yield of Oudemansiella raphanipes in different regions
該試驗結果表明,供試地晝夜溫濕度的不同會影響到黑皮雞樅子實體的生長發(fā)育,包括原基形成與分化、育菇時長、子實體形態(tài)性狀、出菇速率、生物學轉(zhuǎn)化率以及產(chǎn)量。
該試驗結果表明,黑皮雞樅在4 個供試地栽培時原基形成時間由短到長依次為白沙五里路>定安龍州>??诿蓝ǎ径ò仓腥穑? 個供試地晝夜溫差由大到小的順序與前者相同,可見在一定范圍內(nèi)晝夜溫差增大,能縮短黑皮雞樅原基的形成時間;黑皮雞樅在4 個供試地栽培時原基個數(shù)由多到少依次為定安龍州>白沙五里路>定安中瑞>??诿蓝ǎ?個供試地晝夜平均空氣相對濕度高低的順序與前者相同,可見在一定范圍內(nèi)晝夜平均空氣相對濕度的增加,能促進原基分化個數(shù)增加。這是由于溫度和濕度的高低可以影響子實體的原基分化形成[8-10]。另外,試驗結果表明,黑皮雞樅在定安龍州育菇時長最長,定安中瑞次之,??诿蓝ㄔ俅沃咨澄謇锫酚綍r長最短。這可能是因為白沙五里路晝夜平均空氣相對濕度較高且晝夜溫差顯著大于其他供試地,更有利于促進原基分化形成,加快出菇進程,而一個菌包的營養(yǎng)是有限的,快速吸收完營養(yǎng),導致育菇時長縮短。與此同時,出菇速度快,在合理的育菇時長內(nèi)完成了菌包的營養(yǎng)轉(zhuǎn)化,也減少了菌包出菇過程中的污染程度,最終導致了白沙五里路黑皮雞樅整個育菇期累積獲得最高的單袋產(chǎn)量。
試驗結果還表明,不同供試地晝夜溫濕度對黑皮雞樅的子實體形態(tài)性狀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定安中瑞黑皮雞樅子實體菌柄長度最長,顯著長于白沙五里路和??诿蓝?,與定安龍州沒有顯著差異,而定安中瑞和定安龍州兩個供試地的白天溫度是最低的,說明白天溫度太高不但不能促進黑皮雞樅菌柄增長,反而可能抑制其增長,因為大部分食用菌的生長是需要適宜溫度的。白沙五里路黑皮雞樅子實體菌柄直徑最大,顯著大于定安龍州和定安中瑞,而白沙五里路的晝夜平均空氣相對濕度較大,晝夜溫差最大且顯著大于其他供試地,說明在一定范圍內(nèi)晝夜平均空氣相對濕度適宜且晝夜溫差增大,能促進黑皮雞樅菌柄增粗。另外,4 個供試地栽培黑皮雞樅子實體菌蓋直徑和菌蓋厚度皆沒有顯著差異。
試驗結果表明,白沙五里路黑皮雞樅出菇速率顯著大于其他3 個供試地,定安龍州黑皮雞樅出菇速率顯著高于定安中瑞和??诿蓝?;不同供試地黑皮雞樅生物學轉(zhuǎn)化率和單袋平均產(chǎn)量大小順序依次為白沙五里路>定安龍州>定安中瑞>海口美定。白沙五里路黑皮雞樅生物學轉(zhuǎn)化率和產(chǎn)量最高,顯著高于定安中瑞和??诿蓝ǎc定安龍州黑皮雞樅產(chǎn)量沒有顯著差異;海口美定黑皮雞樅生物學轉(zhuǎn)化率和產(chǎn)量最低,與定安中瑞沒有顯著差異。而4個供試地晝夜溫差由大到小依次為白沙五里路>定安龍州>海口美定>定安中瑞,晝夜平均空氣相對濕度高低順序依次為定安龍州>白沙五里路>定安中瑞>??诿蓝ā?梢?,無論是晝夜溫差還是晝夜平均空氣相對濕度,都是呈現(xiàn)出白沙五里路和定安龍州大于定安中瑞與??诿蓝ā_@說明晝夜溫差和晝夜平均空氣相對濕度較高的供試地栽培黑皮雞樅能獲得高產(chǎn)。
綜上所述,白沙五里路晝夜溫差大、晝夜平均空氣相對濕度適宜的氣候條件最適宜黑皮雞樅子實體的生長發(fā)育,能促使原基快速形成,一定程度縮短了育菇時長,在合理的育菇時長內(nèi)完成了菌包的營養(yǎng)轉(zhuǎn)化,也減少了菌包出菇過程中的污染程度,同時促進菌柄增粗,顯著提高出菇速率和生物學轉(zhuǎn)化率,從而獲得最高產(chǎn)量;而定安龍州因晝夜平均空氣相對濕度較高,能促使黑皮雞樅原基分化數(shù)量增加,且能保持較高出菇速率和最長育菇時長,使黑皮雞樅獲得高產(chǎn),其產(chǎn)量與白沙五里路沒有顯著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