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婧
(遼寧省大連市第八十中學 遼寧 大連 116200)
在初中生物課程中,有很多知識是和生命有聯(lián)系的,教師在開展課堂活動時,要抓住生命教育的重點。在了解初中生性格特點的基礎上,教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有效融合生命教育,讓學生樹立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的價值觀。
教師在課堂進行生物教學時,應以教材內容為基礎,結合生命教育的要求,擴充教材內容,將生命教育融入到生物教學中,讓學生發(fā)現(xiàn)生命之美。在生物教學中教師都會講到細胞,細胞作為生命的組成元素,由單一的細胞發(fā)展成不同的細胞,教師以細胞為個體,對細胞具有的生命之美進行深入的講解,為學生闡述細胞組成生命的過程,以此將生命的演化過程產生的美體現(xiàn)出來。例如,在講解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動物細胞》知識時,教師根據(jù)教材內容設置教學目標,讓學生理解細胞可以為生活提供所需的能量和物質,同時掌握細胞膜具有的控制物質進出功能,以及細胞質中線粒體和葉綠體在能量轉換方面的作用。教師闡明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后,學生會產生認同生物體結構以及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的情感,使學生在學習生物知識后會發(fā)現(xiàn)生命之美。
初中生物學科所使用的教材,結構和內容都會體現(xiàn)出清晰以及新穎等特點,同時會蘊含豐富的形式,利于生命教育滲透到生物教學中。教師在教學中應圍繞教材內容,將生命教育滲透到教學中,巧妙設計教學內容,積極開展生命教育,力求體現(xiàn)生命教育的主題。例如,在講解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的特征》知識時,教師圍繞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動物靠外界獲取營養(yǎng)為主設計教學內容,并突出生物在受到外界刺激后表現(xiàn)出的應激性反應,如含羞草在受到刺激后會收縮起來。教師以此為突破口,將生物展現(xiàn)出的生命特征為主題開展教學,使學生更加領悟生命的真諦,從而展現(xiàn)出熱愛生命、關愛生命的情感。
初中生物教師組織課堂教學活動時,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讓學生把握有關知識的同時主動感受過程,用心總結成果。學生學會了自主探究學習,有利于生命教育有效滲透計劃的順利完成。例如,教學《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和影響》一課時,我會這樣提問學生:“動物是怎樣獲得生活必需的物質能量的呢?”“所有的動物都會以綠色植物為食嗎?”此時學生就會陷入沉思,三三兩兩展開小聲討論。之后我繼續(xù)提問:“假如沒有動物,人類的食物結構會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呢?”“除了捕食、被食關系之外,動物和植物間還有哪些關系?”基于此,我激勵學生要獨立地思考問題,明白無論是何種生物都有它存在的價值,我們要珍惜動物,要保護動物,要給它們展示生命意義的機會。做好了教學延伸,滲透了生命教育,這對學生今后的進步與發(fā)展而言大有助益。
初中生物課上實施生命教育,形式要豐富多彩,內容要有所不同。有的重點、難點、關鍵點學生無法理解時,教師應該應用多媒體技術,發(fā)揮它的動態(tài)教學優(yōu)勢,變抽象內容直觀化、理論知識形象化、學生的被動思考為主動探究。例如,講授《人的生殖》一課時,教師要從互聯(lián)網(wǎng)中搜集相關資料,先簡要概述人類進化的主要歷程。然后使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一則短片:嬰兒在母體內吸收充足的營養(yǎng)物質,經過38周到40周,會擠壓母體其他臟器,在孕婦劇烈疼痛中出現(xiàn)在這個世界上。通過嬰兒誕生過程的演示教學,讓學生懂得生命的起源,明白生命的可貴,知道了自己“從哪里來”“為何而來”,給下一項教學計劃的落實奠定下良好的基礎。
生物學科與生活的聯(lián)系較大,在生活中實踐性也較強,但在生物課程的實際教學中,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仍是在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灌輸,并沒有真正的實踐教學活動。在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中進行生命教育的滲透并不能取得效果,教師必須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例如讓學生種植一顆小植物,在植物生長的過程中進行細心呵護,通過植物的成長過程使學生充分感受到生命的意義,并更加珍惜生命,深刻領悟到生命教育的意義。并且通過近些年的幾起重大自然災害,人們也看到生命的脆弱,教師將這些實踐生活中真實發(fā)生的生命事件在課堂中進行講述,使學生深切感受到生命的脆弱,懂得生命的珍貴。
在現(xiàn)實生活過程中,每個人都會遇到諸多困難和疑惑,而在初中生物學科知識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每個學生也都會遇到學習困難和學習疑惑。因此,在實際的生物學科知識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入生物具有頑強生命力的例子,如非洲草原上的動物會心驚膽顫的度過每天,但是,他們卻不會抱怨生活和放棄生命,相反,這些非洲草原上的動物會采取不同的方式來保障自己的生命不受到威脅?;蛘?,沙漠中的駱駝,雖然,駱駝生活在廣闊的沙漠戈壁,無法保證水源的供應充足,但是,這些駱駝仍舊對生活充滿希望,不畏懼嚴寒酷熱、風沙干旱等惡劣環(huán)境,這種形式在吸引學生學習注意力的同時,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生物學科知識,有效的深化了學生對生命的正確認識,逐步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向上、頑強不屈的品格品質,促使學生在面對生活中的挫折以及學習中的困難時,能夠以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進行生活,不會萌生出放棄生命的思想意識。
綜上所述,生物學是一門對生命起源、生命意義進行探索的學科,初中生擁有花樣年華,引導其可以從科學、理性的視角對生命進行理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生命觀念是生物教育的重要內容。因此,在實際中,初中生物教師不僅要注重生物知識的講解,更要注重生命教育的滲透,要引導學生正視生命、感恩生命,真正理解生命的含義,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