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冰
向北飛,四小時抵達哈爾濱。機場大樓莊重渾厚,異國氣派。陽光依然燦爛,但氣溫24oC,涼風(fēng)習(xí)習(xí),撲面而來;碧空如洗,白云飛揚。羊城今夏炎熱,疫情苦悶,故此地令人備感爽快。
哈爾濱歷史源遠流長,是一座從來沒有過城墻的城市。它是北方民族與漢族聚居地,是“一國兩朝”發(fā)祥地,即金、清兩代王朝發(fā)祥地。近代,它被稱為“東方小巴黎”,俄羅斯風(fēng)情濃郁。城市有兩大亮點:一為索菲亞大教堂——俄羅斯東正教禮拜堂,洋蔥頭屋頂,深色石墻斑駁,滄桑百年;二為中央大街——俄人建設(shè),除了俄式老建筑,最讓人稱道的就是一條千米長街,街石堅固,百年不損絲毫。據(jù)說石狀若長形面包,無數(shù)“面包石”樹立,相互依靠組成大街。街上有哈爾濱名品——紅腸、列巴、冰棒、西餐廳、鮮釀格瓦斯,還有西式老房子,昭示百年前一度繁華。
嘗了十元一根的馬迭爾雪糕,再來一杯鮮釀格瓦斯,然后是哈爾濱烤肉,烤豬肉、羊排、牛肉,還有酸菜、土豆、蘑菇、紅薯、黑白芝麻、孜然、花生碎……李導(dǎo)說:東北菜黑乎乎、黏乎乎、咸乎乎,咱東北蔬菜葉菜少,因為無霜期只有兩三個月。山東吃面為主,東北吃米多,米面兼有,面食多配粥。
詢呼和浩特人李導(dǎo),她說愛吃米飯,并言中外美食都進來了。哈爾濱本地面食與西式餐廳兩大類型被大大突破,南方米粉、上海餛飩也受歡迎。李導(dǎo)本土意識極強:好風(fēng)光都在呼倫貝爾,哈爾濱就是教堂與大街兩處可看,輕輕松松就將冰城一筆帶過——不過,我表示“不服”。
松花江,太陽島,江面開闊,水流湍急。一白一黑兩座大橋,黑色為1900年建的鐵路大橋,橋墩厚實,鋼架儼然。斯大林公園依然昭示蘇俄的余韻,抗洪紀念碑也有蘇俄元素影響,總之,這是一座蘇俄邊界風(fēng)格殊異的北方“冰城”,浸透蘇俄風(fēng)情的“東方莫斯科”。
“自由與尊重并行,我們關(guān)注孩子的每一個瞬間”——仿佛神啟,在車上剛讀完傅修延教授女兒傅真的散文,抬頭一瞥看見幼兒園霓虹燈打出的標語。此刻,深夜,從哈爾濱行車四小時駛?cè)臊R齊哈爾市。
傅真《日常與無?!繁M述疫情期間女兒額頭磕破之迷亂與心痛,讀罷長文見標語,心底感觸又多了一層,同時,也無形中對夜色濃厚中的這座北方城市平添一分好感。
齊齊哈爾是黑龍江第二大城市,曾為省會。人口七百萬,房價一萬上下,略低于哈爾濱。有齊齊哈爾大學(xué)、朝鮮族中學(xué)。亦是天然大空調(diào),14~21oC,夜晚涼風(fēng)微微寒意,入秋明顯。關(guān)窗蓋被,舒適入睡。
酒店早餐有東北酸菜、拌土豆絲、紅腸、皮凍、涼拌黑白木耳、小餅子加大油條切段、面包、面條,饅頭加小米粥豆?jié){,有雞蛋無牛奶咖啡。豪邁粗獷東北風(fēng),老廣細胃小心對付。酸菜皮凍是熟朋友,酸得合口,攜手皮凍滑潤與韌性恰到好處,別具風(fēng)味。
齊齊哈爾別稱鶴城,扎龍濕地,丹頂鶴保護基地就在這里。全球只有丹頂鶴兩千余只,扎龍就有400只。大湖居中,蘆葦成片。一首歌讓其名聲遐邇——《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一位女孩曾經(jīng)來過,白云落淚,風(fēng)兒訴說,還有一只丹頂鶴輕輕地飛過……訴說為救丹頂鶴滑入沼澤犧牲生命的故事。
高光時刻是在定時定點放鶴:幾十只丹頂鶴瞬間飛上天空,“兩只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眼前仙鶴飛過,勝過杜甫詩景;優(yōu)美飛行,忽近忽遠,觀者沸騰,拍照不止。可惜美好時刻就十幾秒,若燦爛煙花,瞬間綻放消失。好在用喂食籠絡(luò),鶴群停留一陣。
仙鶴有靈,自帶光環(huán);丹頂鶴又是稀有保護品種,倍加珍貴。此鶴乃一夫一妻制,且忠誠配偶,始終不渝;若是喪偶,終身獨守,活在懷念之中。??菔癄€,愛情唯一,可做人類模范。學(xué)習(xí)丹頂鶴,既守一又靈性,詩意自在。
意外看到修建中的濕地博物館前有蘆葦編成的滿人騎兵戰(zhàn)馬,列陣八面旗幟代表八旗。這里也有歷史雄風(fēng),并非只有俄羅斯情調(diào)。滿清騎兵驍勇善戰(zhàn),崛起于白山黑水,用了若干年攻占中華大地,從邊緣走向中心,一躍而為中原霸主。
從黑龍江進入內(nèi)蒙,第一個加油站服務(wù)區(qū),有蒙古族文字,卻悄無聲息,似入無人區(qū)——因為疫情讓旅客稀少。地里是大片玉米,山上是三十三年的人工林,1987年“大興安嶺一把火”后栽種的。
呼倫貝爾市面積相當(dāng)于江蘇加山東,但人口僅有250萬,典型的“地廣人稀”,其中又只有12%是純正蒙古族人。之所以呼倫貝爾牛羊肉好,是因為草好。牧民六口之家可分配六千畝草原,一般馬牛羊各有幾百頭;一梱牧草賣三百元上下,出口日本等國。
蒙古族人有錢,但不存錢。女人看首飾,男人看馬鞍。想到一故事,北京某大學(xué),準備給蒙古族學(xué)生發(fā)貧困救濟,理由是家里賣掉一匹馬給他交學(xué)費。但一了解,大吃一驚,他家有馬八百匹!一匹馬,真的是九牛一毛。
蒙古族文字29個字母,書寫簡單,比如呼和浩特就是一個字。蒙古族人恪守尊重自然的古訓(xùn),比如保護水源等。蒙古族人以山川河流命名城鎮(zhèn),體現(xiàn)自然崇拜。蒙古族人重技能,比如成年男人一小時要搭起一個蒙古包,所以重視成年禮。蒙古族人隨性直率,講話不拐彎抹角。
越往北走,食物越簡單豪放。晚飯十菜一湯,超大盤菜,分量足,菜新鮮,廚藝雖難超過老廣口味,但雞鴨魚俱全,大花卷大米飯管飽,熱情溢滿飯桌??救庵还枮I有,豬牛羊肉上齊;北方肉包子在齊齊哈爾過了癮,一籠八個。進入內(nèi)蒙呼倫貝爾,風(fēng)景比餐桌強。
行車五小時,過大興安嶺,入呼倫貝爾草原,從黑龍江到內(nèi)蒙古,夜色中抵達呼倫貝爾市扎蘭屯月亮小鎮(zhèn),今晚的住宿地。夜色闌珊,霓虹燈店牌閃爍一條街,旅游的繁盛地。可惜受疫情影響,客人稀少,我們是今年第一個廣東團。
阿爾山火車站:1937年建造,被稱為“最小最美火車站”,居然還在使用——但我看不到美,名不副實。一陣大風(fēng),帽子吹落,頓感寒冷,趕緊回車上穿上沖鋒衣加絨衣。凄風(fēng)冷雨上路,幸好遇見梅花鹿。
宋代詩人黃庭堅詩:“一葉扁舟卷畫簾。老妻學(xué)飲伴清談。人傳詩句滿江南。林下猿垂窺滌硯,巖前鹿臥看收帆。杜鵑聲亂水如環(huán)?!薄乖谥袊幕心思槲?,溫柔優(yōu)雅;福壽祿喜,鹿與“祿”諧音。鹿場人工放養(yǎng),與人親近。這讓城里人喜出望外,好奇合影。
出阿爾山,經(jīng)白狼鎮(zhèn)、罕達蓋、諾門罕、新巴爾虎左旗、新巴爾虎右旗,目標滿洲里。上高速,結(jié)束顛簸——整個阿爾山都在修路,工程浩大。高速路兩側(cè),天色漸開,草原牧場一望無邊直至天際線。見黃白與黑白奶牛,稀稀落落,因為牧場太大,難以成群。比較起來,白色綿羊成群,一個山坡簇擁而至。
割草機將草原變化成偌大地毯,優(yōu)美弧線舒卷,與天上云彩交相輝映?;蚍交驁A成捆草垛,隨意散落其間,仿佛一枚枚棋子閑置,等待大師定奪。時見定居點,一層房屋與蒙古包俱有。
以大草原為恢宏背景,遠晀定居點呈現(xiàn)童話色彩:藍或紅色屋頂立個煙囪,一縷炊煙裊裊,在白色蒙古包上方點綴。這讓我聯(lián)想起了我喜歡的蒙古民歌《呼倫貝爾大草原》:白云朵朵,一往情深。
還有一首《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幾句歌詞印象深刻:雖然已經(jīng)不能用母語來訴說,請接納我的悲傷我的歡樂。我也是高原的孩子?。⌒睦镉幸皇赘?。歌中有我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父親的草原。?。∧赣H的河?!淮藶楹坞x棄了母語?鄉(xiāng)愁刻骨銘心,痛徹心扉。
車入滿洲里,撞進眼簾的就是中俄列車,滿車大木頭來自俄羅斯,據(jù)說還有進口大豆、大米、食用油,中俄列車即使疫情期間也依然來往。滿洲里,26萬人口,俄羅斯進入中國的第一個城市,呼倫貝爾下屬準地級市。我們今晚入住輝煌的套娃酒店——世界最大的套娃酒店。
室內(nèi)裝飾以套娃為標志,俄羅斯名畫琳瑯滿目。整個城區(qū)若童話世界,浸透俄羅斯情調(diào)。配合套娃酒店的三國演藝與西式晚餐,加夜游滿洲里,進一步強化異國風(fēng)情印象。
第一回近距離觀看蒙古族長調(diào)與呼麥演出,尤其是男歌手呼麥,共鳴若音箱,讓我詫異人的肉身如何發(fā)出如此具震撼力的聲音:渾厚天成,雄風(fēng)沉穩(wěn)。至于俄羅斯舞蹈,一如既往地?zé)崆?、放肆、快樂;巴西桑巴,熱烈、性感、奔放;漢族雜技驚人,全是非凡真功夫。
第五代國門巍峨,經(jīng)受疫情,倍感祖國親切,領(lǐng)土珍貴。
呼倫貝爾大草原,母親河額爾古納河蜿蜒而過,近處牛羊點綴,遠處青山連綿。陽光透過云層在草原投下大塊明暗亮影,形成對比,猶如好萊塢大片殊異氛圍。瞬間,一片烏云飄過,雨點落下;剎那,陽光沖破烏云投向額爾古納河,也是邊境界河,河對岸就是俄羅斯遠東地區(qū)。
陽光下,黑白花奶牛色彩最耀眼,黑馬、白馬、青色馬成群也有類似的色彩沖擊;上千只羊悠然移動,恰似一片白云飄落草原,與白色蒙古包映襯天地,匯成一首白色交響曲。白云奔涌,變幻無窮,令人遐想。近魔幻處:陽光、云彩、草原、河流、牛馬羊群奇妙匯合,草原似偌大調(diào)色板,任意涂抹各種色彩。
進蒙古包,主人獻哈達問好,圍坐喝奶茶,三種奶盡管喝:鮮奶、奶茶、酸奶。鮮奶最美,奶味十足;奶茶透著茶香;酸奶夠酸,加糖與炒米食用?,F(xiàn)烤竹簽穿羊肉塊,撒上孜然粉與辣椒粉,肉香且嫩。羊羔喂奶與蒙古袍拍照,所有人瞬間回到童年。衣袍隨意換裝,草原盡管拍照。
白樺林與愛情相連,俄羅斯詩人偏愛它,詩詞反復(fù)詠唱。葉賽寧寫道:有一株白樺,立在我窗旁,覆蓋著積雪,像披著銀霜。毛茸茸的枝上冰凌兒掛滿,像雪做的衣邊——流蘇閃閃。白樺籠罩著夢似的寂靜,金色的火星在雪花上躍動。朝霞懶懶地照在它四周,將更多的銀屑灑遍枝頭。
我走進林子的剎那,陽光射入,無數(shù)光點在白色樹干與綠黃葉子上跳躍閃爍。白樺樹葉由綠泛黃并在一夜北風(fēng)后全部墜落,凋落一刻就在九月中旬——就似愛情:甜蜜而憂傷,煩惱而幸福。
夕陽滑入山后,車入室韋地界。此時山谷涌出陣陣霧氣,從高處看仿佛仙氣繚繞,讓我即刻回味室韋這個有點拗口又有幾分神秘的邊境小鎮(zhèn)。
室韋又叫吉拉林,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呼倫貝爾市額爾古納市北端額爾古納河畔一個四千人小鎮(zhèn),與俄羅斯小鎮(zhèn)奧洛契僅一河之隔。
俄羅斯族居民有1700多人,占總?cè)丝诘?2%。十月革命前后因戰(zhàn)亂越境逃到中國,與當(dāng)?shù)厝艘约瓣J關(guān)東的漢人婚配,產(chǎn)生華俄后裔,但仍然保留俄羅斯人的生活習(xí)慣。2005年被中央電視臺評為“中國十大魅力名鎮(zhèn)”之一;同時它還是蒙古族的發(fā)祥地,中國屈指可數(shù)的俄羅斯族民族鄉(xiāng)。
住木刻楞木屋,吃正宗列巴——俄面包、手把肉、烤羊腿、酸黃瓜。鎮(zhèn)雖不大,但酒店民居不少。雖受疫情影響,青旅等旅舍歇業(yè)關(guān)門,但晚上鎮(zhèn)里仍然有霓虹燈一條街,去街上列巴店買了俄羅斯面包。夜晚開了熱空調(diào),室外7℃,星星在清冷的夜空閃爍。
晚飯豐富,十菜一湯,印象好的有紅燒魚,炒蘑菇青菜,綠葉菜比紅腸臘肉還要珍貴;廚師風(fēng)格粗獷,超量大盤,接近“一鍋燉”,喜勾芡,放大醬。
一路向北,越走越咸。主食列巴——大小面包面餅,也有米飯。早餐簡單,幾個涼菜,小米粥配老面饅頭。講究的有雞蛋和奶茶,我喜歡本地發(fā)面餅,麥香濃郁。
莫爾道嘎森林公園,成吉思汗到此登高一望,說了一句“莫爾道嘎”,意為上馬出征。
此為原始次森林——經(jīng)過火燒或砍伐的再生森林,多為落葉松、樟子松、沙柳、矮矬林等,需合乎抗寒、抗旱、抗貧瘠三個條件方可生存,冬天氣溫低至零下50oC。
大山只有20厘米土層,樹根只好平面伸展,力求牢牢扒住地面,稍微浮泛即被山風(fēng)刮到。人生不易樹亦是,但樹的社會亦有互助溫暖,比如矮矬林根系豐富,旱時即奉獻儲水;再如白樺與落葉松關(guān)系親密,相當(dāng)于母子關(guān)系,白樺分泌樹脂可以防止松毛蟲,護佑松樹成長。
森林小火車,典型的走馬觀花。此行森林一次看個夠,缺少的還是人文內(nèi)容。比如,設(shè)計森林狩獵文化歷史現(xiàn)場,還有森林與人主題博物館。
撮羅子,就是最好的人文內(nèi)容,目前只有幾座空殼子遠遠地成為擺設(shè)。再如,成吉思汗就是最大的蒙古王,他的傳說在森林與草原上代代傳頌,就是豐富的人文資源。
撮羅子是鄂溫克族人的住處,夏用白樺樹皮冬用獸皮搭建,內(nèi)有火爐,經(jīng)年不熄。人類生命力頑強,堪比百獸,且會制作工具,借力借勢,追求舒適。
三十年前讀鄂溫克族作家烏熱爾圖的小說,憧憬著大森林的雄渾與親切,今看到馴鹿看到撮羅子,方知日常艱辛與自然和諧恰是一枚硬幣的兩面:生存與詩意。
此次旅行認識的72歲的伍老,健步如飛,攝影錄像,制作視頻,給電視臺投稿并網(wǎng)上分享,他的海南知青生涯回望視頻曾在央視播放。他自言跑遍世界,和一圈子攝影愛好者志同道合。
根河是中國緯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極端低溫零下58℃,年封凍期210天以上,是中國最冷的城市,素有“中國冷極”之稱。根河又被譽為“中國馴鹿之鄉(xiāng)”,馴鹿就是“四不像”,零距離接觸讓人興奮。
這大概可以喚醒人類的原始記憶:先祖原本與百獸同樂共處。馴鹿是使鹿鄂溫克族人唯一的家畜,衣食住行件件離不開,可以說是相依為命——穿鹿皮,食鹿肉,撮羅子,拉雪橇。馴鹿以深山野生苔蘚為主食,且對苔蘚的要求很高,新鮮苔蘚一旦落地,鹿嗅嗅便不理不睬。
撮羅子里用古法烤制面包的漢人大姐,嫁給鄂溫克族男人。大姐用古法烤面包,十分鐘烤一個,售價每個二十元,每天可以買出幾十個。
使鹿鄂溫克族,最后一個狩獵民族,1957年被政府安置在山下,但由于馴鹿無法圈養(yǎng),幾十年來大多山下山上各一個家,孩子在山下讀書,山上仍然養(yǎng)鹿,直至2003年最后一個部落兩百多人全部被安置到根河。目前,馴鹿五萬元一只,旅游點有需求市場。
我想,進了博物館,狩獵文化就真的消亡了嗎?是現(xiàn)代社會的強加,還是他們與文明社會的規(guī)則發(fā)生了沖突?可否容忍使鹿鄂溫克族的存在?在廣袤無邊的森林里為他們提供一個原始的生活狀態(tài),讓文化保留下來。
入住額爾古納市,晚上打開電視恰巧正在談今天鄂溫克族人的森林馴鹿點的現(xiàn)代生活方式:拖拉機運輸,太陽能供電,衛(wèi)星天線電視,國家定量糧食供應(yīng),抖音網(wǎng)上發(fā)布,新森林生活體驗旅游,年輕人大學(xué)畢業(yè)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終于釋然,古老狩獵文化與現(xiàn)代結(jié)合或許可以找到平衡發(fā)展新路。
鐵鍋燉,豪邁粗獷,最具東北和內(nèi)蒙古的北方風(fēng)味,蔬菜、豆腐、雞肉、豬肉、粉條、面餅一鍋煮,咕嘟咕嘟,吃得熱血沸騰,吃得寒氣全消。再來杯白酒,剎那間回到成吉思汗麾下,策馬奔騰,揮刀上陣。
額爾古納河國家濕地公園,呈現(xiàn)植物原生態(tài):不受人工打擾,舒服而隨意。人類僅僅修了一條貫穿其中的木棧道,十分克制地介入,當(dāng)一個安靜的旁觀者。
這里有“亞洲最美濕地”“亞洲第一濕地”的稱號,或許就是一種專業(yè)保障,讓人類清楚濕地的價值。人類只有與地球自然萬物和諧相處,方可擁有吉祥如意的家園。
最后一個節(jié)目是訪問俄羅斯族家庭。女主人講述百年來那些俄羅斯人如何成為中國公民,俄羅斯女人如何與闖關(guān)東的漢人結(jié)合共建家園。
女主人姐妹倆合唱《卡秋莎》,并與游客合唱《我愛北京天安門》,一年輕男子拉手風(fēng)琴,氣氛活躍。
“麻拉介斯——很棒!牙,溜不留,以帶——我愛中國?!迸魅私逃慰椭v兩句俄語后,再次用純正漢語表明:我是中國人,俄羅斯族,爺爺是漢人,姥姥是俄人。
游客自由選擇俄羅斯衣裙拍照,瞬間變身,笑倒一屋人。男士別無選擇,要換只能穿蘇聯(lián)船形帽軍服——需要上前線打仗;女士則無一例外地選擇了華麗的貴族長裙。這再次證明:每一位女子內(nèi)心都有一個公主夢。兩相比較,喜劇效果油然而生:男士為配角,陪襯美麗的女貴族。
電視劇《闖關(guān)東》成為最好的例證。人生悲歡離合盡在旅游市場中,化為商業(yè)化的故事資源;歌聲笑聲撫慰歷史傷痕,百年風(fēng)云變幻已然笑談中。
沒來由想到一句話:今天再大的事,明天都是小事;今天再難的事,明天都是故事。
呼倫貝爾的陳巴爾虎草原深處,有“天下第一曲水”之稱的莫爾格勒河。此景妙處在九曲十八彎,而且彎道之間距離很短,仿佛天上仙女撒下人間的一條白色哈達,柔軟溫婉,徐徐落下,輕輕舒展。
著名作家老舍20世紀60年代曾有過美好描述:呼倫貝爾草原方圓300多公里,莫日格勒河長度卻有1500多公里。它極盡蜿蜒之能,帶著深谷幽蘭的芬芳,緩慢穿過杳無人煙的山地、草原,給人一種深閨少女的嫻靜;站在高處俯瞰,又仿佛能感受到當(dāng)年成吉思汗在這里睥睨天下的豪情!
我心生疑問:大河為何形成如此多的彎道,而且彎道距離不遠。翻了資料方才明白:原來看似平坦的草原,其實凹凸不平,水往低處流,恰于此地,天造地設(shè)鬼斧神工般畫出數(shù)個奇異弧形——“天下第一曲水”奇妙完成!
草原的美還在于她的安靜,以及由安靜帶來的恒久不變、巋然不動的氣質(zhì)。游客幾聲叫喊,汽車幾聲喧囂,都被迅速吞沒,仿佛一顆小石子投進大湖,除了幾圈迅即消失的漣漪,近于無聲。
牧民騎在摩托車上,遠遠看著,也不招呼。牛羊馬靜靜食草,你走近時往后退退,羊無表情,牛眼無人,唯有馬揚起頭顱,甩幾下馬蹄與尾巴,悠閑自在,享受草原豐饒的水草。藍色的天,白色的云,綠色草原,大河浩蕩,牛羊馬群,牧民蒙古包點綴其間……大美無言??!
羊群一般千只以上,夏放牧,冬進暖房。一只綿羊大概賣一千元,還可以賣羊毛,蒙古族女人一天可剪五十斤羊毛,就是五十只羊的。每一群羊一般有幾只山羊,起到領(lǐng)頭羊作用,其他則為綿羊。綿羊市場回報高,但智力低,若遇狼叼羊,其他羊傻乎乎跟著走,但山羊警覺會發(fā)出危險叫聲。
眼下牧羊人多駕摩托車,配幾條牧羊犬,管幾百到上千只羊??吹綕M坡上千只羊,就知道遇到大戶了。因為除了羊之外,還有奶牛與馬。
牧場就怕“白災(zāi)”“黃災(zāi)”。白為暴雪,黃為黃羊。雪下到大腿深,羊就要凍死;森林里的野生黃羊,一旦吃不飽就會入侵草原,掠奪毀滅性地將草原連根吃盡。黃羊的天敵是狼,但它比狼跑得快,只有凌晨憋尿時才跑不動,成為狼攻擊它們的最佳時機。
黃花奶牛每天產(chǎn)奶五十斤,黑白牛每天產(chǎn)奶八十斤。酒店的奶茶是沖出來的,牧民用鮮奶煮熬。一頭牛賣兩萬元。牛比羊具攻擊性,靠太近會頂人。羊則溫順馴服,一副萌態(tài),但只只相似,難有個性。
比較起來,馬比牛羊更俊朗更英姿勃發(fā),身材高大威猛,不似羊身團狀牛身慵懶,而是挺胸揚頭,馬鬃飄飄。呼倫貝爾草原多為三河馬,是國外引進的良種馬與蒙古馬雜交的名品。蒙古人一般不吃馬肉,只在冬天少量食用,馬在他們心中的地位高于牛羊。
優(yōu)等軍馬十萬元一匹,一般三河馬、蒙古馬三五萬元一匹,草原上多是串種雜交的。成吉思汗當(dāng)年大軍揮師歐洲時,蒙古馬出征,一匹馬可以跑兩天,騎兵一人兩馬輪換騎,所以速度特快。
呼倫貝爾大草原,成吉思汗的傳奇故事在風(fēng)中流傳,畫像雕塑比比皆是。
仰望雕塑,我百感交集、浮想聯(lián)翩:他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歷史人物呢?“馬鞭指處,皆是我的牧場”,被歐洲稱為戰(zhàn)爭狂人。
他是一個軍事天才,善用騎兵快速奔襲,鏟除對方所有的抵抗,有“蒙古旋風(fēng)”之稱。由于父親被車輪子高的孩童用毒酒害死,他在攻占城市時也將對方所有男孩殺頭。他文武雙全,知人善任,統(tǒng)領(lǐng)大軍,所向披靡。他的武功與暴行同載史冊。
金庸武俠小說中,抗元的故事寫得驚心動魄。成吉思汗與他兒子攻略宋地的情景歷歷在目,使我的心情倍加復(fù)雜。蒙古族作家千夫長,曾經(jīng)懷有雄心寫一部成吉思汗傳,我在他的家里看到一書柜關(guān)于成吉思汗的書。千夫長談及寫作計劃時,兩眼閃光,令我印象深刻。
天下草原是疫情恢復(fù)跨省旅游后,呼倫貝爾開門迎客的唯一草原景點。成吉思汗雕像前有巨大紅木馬鞭,大帳門前直道兩側(cè)有文臣武將實名人物,栩栩如生。部落起事,統(tǒng)一北方;逐鹿中原,建立王朝;揮師歐洲,攻城無數(shù)。人生跌宕起伏,歷經(jīng)多少劫難,如此傳奇人物,確實值得一寫再寫。
世界此刻停頓在靜止的畫面中:遠處羊群若白云一點點浮動,黑白色花牛變幻成拼色板,唯有馬群中的一匹馬揚起頭顱嘶鳴一聲,讓我從迷幻恍惚中驚醒,驚覺中似有領(lǐng)悟——
草原的大美不言,歸結(jié)于她并非單純而簡單的美,而是蘊含了無數(shù)生命的內(nèi)容:求生的掙扎、意志的堅韌、不懈的追求。草原表層之下并非沃土,而是無數(shù)堅硬無情的黑色片石,而大片的青草則用既柔軟又韌勁的根系緊密抓牢片石。
美麗的背后或許就是掙扎,而掙扎一旦成為常態(tài),傷感若晨霧迅速被蒸發(fā)。陽光襯托出草原的美,而草原表層下的艱難則與陽光構(gòu)成反差。這讓我聯(lián)想到:美與丑、明與暗、悲與歡,或許稱得上“大美無言”的景色,必有豐富支撐,而豐富則離不開許許多多的反差與矛盾。
思緒于此,我突然想起曹雪芹,想起魯迅,想起加繆,想起那些一生在希望與絕望中掙扎的作家,同時想起那句話:苦難是陽光的底色,彌足珍貴的愛恰恰以不幸為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