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秀霞,李芙杰
(山東招遠市人民醫(yī)院,山東 招遠 265400)
乳腺癌是發(fā)生在女性乳腺腺上皮組織中的惡性腫瘤,近幾年來,乳腺癌的發(fā)病率呈直線上升,對女性的日常生活質量與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1]。乳腺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是一種診斷乳腺癌的有效方式,為進一步研究乳腺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的準確性,本研究采用常規(guī)檢查與乳腺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進行比較,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懷疑乳腺癌患者8 0 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診治時間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超聲檢查)與觀察組(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各40例。其中,對照組年齡33~62歲,平均年齡(47.52±14.51)歲;觀察組患者年齡34~59歲,平均年齡(46.52±12.58)歲。納入標準:①患者經觸診,乳房腫塊直徑≤2 cm。②患者均行X射線鉬靶攝片與乳腺導管造影。③同意參與本次研究患者。排除標準:①不同意參與本次研究患者。②有神經病或家族神經病史患者。本次研究已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進行超聲檢查,采用LOGIQ9/VIVID7及PHILP S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聲儀(美國GE公司制造),調整探頭頻率7.5~13 MHz,引導患者平躺,使乳房暴露,根據(jù)乳頭分別縱向、橫向與從內向外呈放射狀進行切面檢查,后掃描雙側腋窩。利用二維超聲向患者的病灶部位及周圍維持進行檢查,將腫塊大小、數(shù)目、位置等信息進行記錄,再使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觀察周邊血流及腫塊內部情況。
觀察組患者采用乳腺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選用7號穿刺針頭型號與5 mL的一次性注射器,在穿刺之前,對患者的乳腺腫塊位置、大小、數(shù)量進行了解,并行無菌消毒處理,處理后進行穿刺。醫(yī)生左手將腫塊固定,右手將針頭穿刺進腫塊之內,抽吸負壓,抽吸3~4次,穿刺物取出后,摘除寨頭,將穿刺物放置在涂片中,采用蘇木素-伊紅染色試劑進行染色,最后在顯微鏡下觀察。
對比兩種檢查方式的檢查準確率。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n),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診斷為乳腺癌35例,直接采取根治手術,根據(jù)患者術后的病理學診斷均為乳腺癌,良性病變患者5例,行活檢手術,術后病理學診斷為乳腺癌2例,良性病變3例,診斷準確率92.5%,對照組患者診斷為乳腺癌28例,良性病變患者12例,分別行根治手術與活檢手術,術后病理學診斷為乳腺癌32例,良性病變8例,診斷準確率為80%,觀察組患者的診斷準確率明顯更高(x2=6.587,P=0.01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條件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飲食水平不斷提升,但人們來源于生活中的壓力也在逐漸增大,近幾年來,我國乳腺癌的發(fā)病率呈直線上升,且更趨于年輕化,主要臨床癥狀為胸痛、乳房有腫塊、乳頭破碎等,嚴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影響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務必使用準確的診斷與合理的治療方式,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目前外科醫(yī)生主要通過體檢的方式來作為乳腺癌的初步診斷方式,但除手術組織病理學檢驗之外,乳腺導管造影、超聲影像等檢查效果一般,因乳腺腫塊類型較多,如乳腺腫塊較小,在影像特征中無法進行正確判斷。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是一種新興的檢查方式,具有準確性高、快捷、安全性高、痛苦小等特點,可應用于人體大部分器官疾病的診斷[2]。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采用乳腺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進行診斷,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診斷準確率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颊咴谛g前使用乳腺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進行診斷,現(xiàn)已成為臨床對于乳腺癌檢查的常規(guī)手段之一,其可提高醫(yī)生對患者乳房腫塊性質判斷的準確性,將患者的臨床治療及預后效果提升。但目前來看,乳腺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也有一定的缺陷,如醫(yī)生經驗不足,導致操作中出現(xiàn)失誤,或因腫塊較小,與周圍組織分解模糊,造成穿刺不準確,如此種種,也影響了診斷的準確性。
綜上所述,對于懷疑乳腺癌患者來說,乳腺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可作為一種常規(guī)檢查手段為患者進行檢查,可進一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