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亞琴
(山西省運城市垣曲縣人民醫(yī)院,山西 運城 043700)
本文就我院收治的68例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時間超過3個月患者臨床資料開展研究,分析與貧血有關的影響因素,主要研究內(nèi)容見下文。
選 取2 0 1 7 年1 0 月~2 0 1 9 年3 月 我 院 收 治 的 接 受維持性血液透析時間超過3 個月患者6 8 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9例,女29例,年齡26~83歲,平均年齡(57.3±5.7)歲,透析時間4~120個月,平均透析時間(57.3±16.4)個月。共有30例患者為初中以上受教育水平,38例患者為初中以下受教育水平。糖尿病患者12例,免疫系統(tǒng)疾病患者4例,慢性腎炎患者44例,多囊腎患者5例,其他疾病患者3例,每周接受透析次數(shù)為2~3次,每次透析時間為4小時,每周促紅細胞生成素用量為4000~12000 IU。
收集68例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時間超過3個月患者臨床資料,包括年齡、性別、原發(fā)疾病以及透析時間,根據(jù)HGB值將其所有患者分為貧血組(HGB<110 g/L)與正常組(HGB≥110 g/L),比較兩組患者各項生理指標,包括血漿白蛋白數(shù)值、血清鐵蛋白數(shù)值、甲狀旁腺激素水平以及血鈣和血磷水平[1]。
(1)記錄貧血組與正常組患者各項生理指標,進行比較分析影響貧血的因素;(2)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記錄影響貧血糾正的影響因素[2]。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n),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貧血組中女性患者占比較多,血鈣和血磷水平無明顯差別,與貧血無關(P>0.05),血漿白蛋白、甲狀旁腺激素以及血清鐵蛋白水平均與貧血有關(P<0.05)。
血漿白蛋白正常組(n=27)結果:(32.4±3.5)g/L;貧血組(n=4 1)結果:(3 0.5±3.9)g/L。血 清 鐵 蛋 白 正 常 組 結 果: ( 3 7 2 . 6 ± 3 2 4 . 9 )ng/mL;貧血組結果:450.6±335.3。甲狀旁腺激素正常組結果:(272.6±356.1)pg/mL;貧血組(425.1±456.4)pg/mL。
根據(jù)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可知,男性屬于貧血保護因素(OR=0.469,P<0.05),血清鐵蛋白以及甲狀旁腺激素升高屬于貧血危險因素(OR=0.1.002,P<0.05;OR=1.003,P<0.05)。
貧血屬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見嚴重并發(fā)癥之一,患者發(fā)生貧血除與腎臟生成紅細胞生成量過低有關以外,患者透析不充分、患有嚴重的骨疾病以及營養(yǎng)不良均會引發(fā)貧血。及時糾正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貧血,不僅能夠提升患者活動耐量,還能大幅降低患者心腦血管風險事件發(fā)生率。在本文研究中,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女性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患者更易發(fā)生貧血,其與女性周期性的月經(jīng)失血以及含鐵物質(zhì)攝入量過低有關。同時由于女性自身雄性激素水平較低,導致女性患者與男性患者相比更易發(fā)生貧血。鐵蛋白及甲狀旁腺激素升高屬于貧血危險因素,研究發(fā)現(xiàn)過高的鐵蛋白和甲狀旁腺激素對于紅細胞生成有抑制作用,容易導致貧血[3]。
針對貧血風險較高患者,可使用營養(yǎng)強化療法,增加患者蛋白質(zhì)攝入量,對于患者貧血糾正意義較大。